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
B. 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
C. 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D. 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的稳态,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C
【分析】稳态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包括四个水平,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隐态调节、酶活性的稳态调节,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个体水平上存在血压和心率的稳态,群体水平上存在种群数量变化的隐态、生态系统的稳态等。
【详解】A、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属于细胞水平的稳态,A正确;
B、基因表达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属于分子水平的稳态,B正确;
C、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各种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
D、细胞需要生活会消耗内环境中的物质,也会将代谢物和分泌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
故选C
2. 据报道,某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人体“器官”,其曾被认为是遍布全身的密集结缔组织,但实际上是充满流动液体的间质网络,贯穿于淋巴系统,是淋巴液的来源之一,它还可介导癌细胞的扩散及转移。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B. 间质网络中的液体有运输物质的功能,属于细胞外液
C. 淋巴管堵塞会使大量淋巴液流向组织液,从而引发组织水肿
D. 间质网络的发现对癌细胞的追踪及癌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答案】C
【分析】一、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详解】A、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A符合题意;
B、间质网络中的液体与血浆和组织液类似,应属于细胞外液,B符合题意;
C、淋巴管堵塞会导组织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淋巴管,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淋巴液不能流向组织液,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间质网络可介导癌细胞的扩散及转移,因此间质网络的发现对癌细胞的追踪及癌症治疗有重要意义,D符合题意。
故选C。
3. 青少年抑郁的发生与发展与多种变化有关,例如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减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失调以及海马区神经元发生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抑郁通常是短期、可以调节的,如果持续超过两周以上,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B. 抑郁症表现为情感和情绪异常,记忆衰退等,情绪不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
C. 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时听不懂话,与大脑皮层H区功能障碍有关
D. 积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都可以减少抑郁发生的可能
【答案】B
【分析】在应激因素的作用下,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提高糖皮质激素水平,增加突触前膜5-HT转运体的数量,导致突触间隙的5-HT浓度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从而使患者出现长时间情绪低落的症状。
【详解】A、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A正确;
B、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B错误;
C、大脑皮层H区发生功能障碍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C正确;
D、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减少抑郁发生的可能,D正确。
故选B。
4. 神经解剖学研究证明,生活在复杂环境中的大鼠,其大脑皮层厚度大,而生活在简单环境中的大鼠,其大脑皮层厚度小。在动物学习训练后,可以形成特定的条件反射,同时可以见到标记氨基酸向中枢蛋白质的掺入量增加,而应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则能破坏记忆的巩固过程。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学习记忆活动多的大鼠,大脑皮层发达
B. 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 中枢蛋白质的合成可能有利于形成长时记忆
D. 若长时间没有训练,小鼠发生了条件反射的消退,该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D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学习记忆活动多的大鼠,大脑皮层发达,A正确;
B、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
C、由题意可知,在动物学习训练后,可以形成特定的条件反射,同时可以见到标记氨基酸向中枢蛋白质的掺入量增加,而应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则能破坏记忆的巩固过程。因此枢蛋白质的合成可能有利于形成长时记忆,C正确;
D、若长时间没有训练,小鼠形成的条件反射会发生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是大脑皮层建立了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即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5. 如图表示人在提起重物时所发生的反射通路,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引起α神经元、y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梭可接受来自γ神经元的兴奋刺激,并将产生的兴奋传递到A神经元
B. 该反射弧结构中效应器为梭外肌纤维
C. 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D. 大脑皮层损伤导致不能提起重物时,患者的膝跳反射也不能发生
【答案】A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顺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A、γ神经细胞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细胞,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A正确;
B、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α神经元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梭外肌纤维构成效应器,B错误;
C、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即使反射弧完整,给予适宜刺激,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
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D错误。
故选A。
6. 如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d段电位变化是由于Na+内流造成的,不消耗ATP
B. 若改变神经纤维膜外钾离子浓度,图甲中曲线c点电位不会有明显改变
C. 钠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可能会使神经细胞出现膜电位逆转的现象
D. Na+-K+泵对维持膜内高K+、膜外高Na+的离子分布有重要作用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表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其中ac表示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ce表示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图乙表示Na+-K+泵结构,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
【详解】A、图甲中bc段Na+内流是动作电位形成的,不消耗ATP,cd段表示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A错误;
B、若改变神经纤维膜外钾离子浓度,图甲中曲线c点电位(动作电位)不会有明显改变,因为钾离子影响的是静息电位的大小,而对动作电位几乎无影响,B正确;
C、神经细胞膜电位静息状态是外正内负,由K+外流形成,若钠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可能会使神经细胞出现膜电位逆转的现象,C正确;
D、Na+-K+泵能维持细胞膜外高钠,膜内高钾的状态,进而对ce段电位(静息电位)的恢复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A。
7. 雨天容易犯困的原因有多种,雨声是规律平缓的声音,有助眠效果;松果体受自主神经支配雨天昏暗的光线会刺激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利于睡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天安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支气管和瞳孔扩张
B. 睡梦中支配心跳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分别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C. 听到雨声产生困倦感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D. 暗光刺激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D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安静时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使支气管和瞳孔,兴奋时交感神经占优势,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
C、听到雨声产生困倦感是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错误;
D、松果体受自主神经支配,松果体属于效应器,所以暗光刺激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D。
8.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科学家为了探究突触后电位的特点,做了如下实验(图甲中A、B、C为不同神经元的轴突,图乙中字母及箭头分别代表轴突类型及刺激时间点,阈值代表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膜电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相同来源的或不同来源的兴奋性递质作用于D引起的小电位可以累加
B. 多次刺激A处无法使膜电位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
C. 刺激A、B、C均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钠离子内流
D. 突触数量越多,越容易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答案】A
【分析】一、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的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三、据图分析:连续两个刺激的间隔越短,小电位叠加效应越明显,多个小电位叠加可能引发动作电位。
【详解】A、由图乙实验4可知,不同来源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可以叠加的,故相同来源的或不同来源的兴奋性递质作用于D引起的小电位可以累加,A正确;;
B、由图乙实验2可知,对轴突A进行连续刺激时,若间隔越短,电位叠加效应越明显,多个小电位叠加可能引发动作电位,因此多次刺激A处可使膜电位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
C、由图乙实验1~5可知,单独给轴突A刺激,突触后膜单位没有达到阈值;单独给轴突C刺激,突触后膜电位下降,说明轴突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刺激A、C不能引起D的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
D、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与突触的数量无关,D错误。
故选A。
9. 一些工业废弃物、杀虫剂等在分解过程中能产生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产物,称为环境激素。己烯雌酚(DES)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激素,它有导致恶性肿瘤的危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ES的化学结构与性激素相似,其受体也可能在细胞内
B. 注射过量的DES可能会导致性腺萎缩
C. DES可能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 DES进入动物体内通过催化相关反应而发挥作用
【答案】D
【分析】一、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动物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分级调节影响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也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二、某些工业废弃物、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环境激素,环境激素可能会导致动物的性腺萎缩,环境激素危害野生生物主要是造成生育力下降。
【详解】A、DES的化学结构与性激素相似,由于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其受体在细胞内,故DES的受体也可能在细胞内,A正确;
B、性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DES的化学结构与性激素相似,注射过量的DES通过反馈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使性腺萎缩,B正确;
C、题意显示,DES有导致恶性肿瘤的危险,而肿瘤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可见,DES可能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C正确;
D、DES作为一种激素,对机体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D。
10. 2024年春节,受冰雪、冻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大量旅客滞留在湖北高速公路上,湖北省政府及时发布“除雪保畅”动员令,我校部分教师积极完成了随岳高速部分路段的除雪保畅任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教师因除雪时间过长出现身体发抖、头晕等现象,可能与环境变化超出自身调节能力导致体温失调、血糖过低有关
B. 教师受到冻雨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
C. 教师在除雪过程中,肌糖原会迅速分解补充血糖
D. 教师在除雪过程中汗流浃背且来不及补充水和无机盐,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口渴难受、尿量减少
【答案】C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出现身体发抖、头晕等现象,可能与环境变化超出自身调节能力导致体温失调、血糖过低有关,A正确;
B、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教师受到冻雨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B正确;
C、肌糖原不会直接转化为血糖,C错误;
D、渗透压大小与无机盐的含量等有关,教师大量排汗来不及补充水和无机盐,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口渴难受、尿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11. 医生给某8岁男患儿检查时发现其声音低哑,四肢粗壮,却未见睾丸样组织,同时伴有肾上腺增生,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CAH是基因突变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某种酶缺陷引起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AH患者会出现水盐代谢和糖代谢异常
B. 该男患儿肾上腺增生与肾上腺素合成减少有关
C. 患CAH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所需的酶
D. CAH患者体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低于正常人
【答案】A
【分析】CAH是基因突变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某种酶缺陷引起的疾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是维持机体的水盐和糖代谢所必须的,因此CAH患者可能伴随出现糖代谢和水盐代谢异常,A正确;
B、根据题意,CAH是基因突变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某种酶缺陷引起的疾病。得知该“男”患儿肾上腺增生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减少有关,B错误;
C、CAH是基因突变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某种酶缺陷引起的疾病,可知患CAH病的直接原因是缺乏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的酶,C错误;
D、CAH患者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导致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高于正常人,D错误。
故选A。
12. 为解决糖尿病患者治疗时胰岛素剂量难控制的难题,科研人员开发了一款“智能胰岛素”(IA)。IA由甲、乙两部分组成,甲为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结合。乙为胰岛素,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且在人体内每个IA分子只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发挥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A中的甲部分对升高血糖有抑制作用,与普通胰岛素相比,IA可有效避免出现低血糖
B.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IA比例下降
C. 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只可通过增加血糖去向,使血糖浓度降低
D. IA对胰岛素受体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效果不明显
【答案】D
【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葡萄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使血糖浓度回升正常水平。
【详解】A、IA中的甲是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能抑制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的速率,对血糖的降低有抑制作用,与普通胰岛素相比,IA可有效避免出现低血糖,A错误;
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需要降血糖,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IA比例上升,B错误;
C、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使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多,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浓度降低,C错误;
D、IA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受体异常,IA的作用效果不明显,D正确。
故选D。
13. 人体内存在多种信息分子,由内分泌腺分泌到血液中的信息分子叫激素;由细胞分泌作用于相邻细胞的信息分子叫旁分泌调节物,如胃黏膜细胞分泌的组胺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调节胃壁细胞分泌胃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旁分泌调节物作为信使传递信息,需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
C. 胃黏膜细胞分泌的组胺调节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组胺为体液因子
D. 紧张时,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过组织液运输使胃肠蠕动减弱
【答案】B
【分析】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A正确;
B、根据题意“由内分泌腺分泌到血液中信息分子叫激素;由细胞分泌作用于相邻细胞的信息分子叫旁分泌调节物,如胃黏膜细胞分泌的组胺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调节胃壁细胞分泌胃酸”,故旁分泌调节物作为信使传递信息,需通过组织液扩散于靶细胞,B错误;
C、胃黏膜细胞分泌的组胺通过组织液扩散于胃壁细胞使其分泌胃酸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组胺为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为体液因子,C正确;
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突触间隙(组织液)运输,使胃肠蠕动减弱,D正确。
故选B。
14.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研究实验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①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了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②给患糖尿病的狗饲喂胰岛素会使其血糖浓度迅速降低
③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再移植睾丸的实验分别用到了减法和加法原理
④通过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可直接提取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
⑤验证生长激素功能的实验组的处理是:先切除幼龄狗的下丘脑,再注射生长激素
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更重要的是,这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存在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详解】①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了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证明了胰液的分泌存在化学调节,①正确;
②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饲喂,否则会被消化酶水解失去药效,②错误;
③摘除公鸡的睾丸造成性别分化异常,这运用了减法原理,再移植睾丸性别分化正常,这应用的加法原理,③正确;
④胰岛素是蛋白质,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可以避免胰岛素被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分解,可直接提取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④正确;
⑤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⑤错误。
故选C。
15. 将实验小鼠置于攻击性极强的同种小鼠的环境,实验小鼠被多次攻击并挫败后会出现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科学家发现,CSDS引起小鼠脑部VTA区某些神经元活动显著增强,PVN区和LH区也会发生变化,肾上腺皮质素水平(表征CSDS程度的指标)会显著升高,影响T细胞的活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素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b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B. 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之间存在分级调节,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C. 与正常小鼠相比,实验小鼠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使其机体免疫力增强
D. 小鼠在CSDS发生的过程中,只有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
【答案】B
【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详解】A、由图可知,激素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错误;
B、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此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之间存在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B正确;
C、将实验小鼠置于攻击性极强的同种小鼠的环境,实验小鼠被多次攻击并挫败后会出现慢性社交挫败应激,肾上腺皮质素水平会显著升高,据图可知,肾上腺皮质素会抑制T细胞活化,因此会使免疫能力降低,C错误;
D、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后,可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肾上腺皮质素还会抑制T细胞活化;且CSDS会引起小鼠脑部VTA区某些神经元活动显著增强,因此小鼠在CSDS发生的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都会受到影响,D错误。
故选B。
16. 免疫调节是人体的重要生理机能,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疫情期间要求勤洗手、戴口罩是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 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唾液中的溶菌酶都能参与构成第二道防线
C. 免疫活性物质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
D. 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答案】D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详解】A、新冠疫情期间要求勤洗手、戴口罩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B、唾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错误;
D、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D正确。
故选D。
17. 下图为布鲁氏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标号①~⑩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布鲁氏杆菌进入人体后,可借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将其消灭
B. ④可以产生细胞因子,其种类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溶菌酶等
C. 人体再次感染布鲁氏杆菌时,⑦和⑨能迅速增殖分化
D. ⑩可接触、裂解靶细胞,使病原体暴露
【答案】B
【分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重要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细胞免疫中,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 体液免疫中,B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下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详解】A、由图得知,鲁氏杆菌(可寄生在人体细胞中)进入人体后,需借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将其消灭,A正确;
B、④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溶菌酶不属于细胞因子,B错误;
C、⑦和⑨是记忆细胞,人体再次感染布鲁氏杆菌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C正确;
D、细胞⑩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接触、裂解靶细胞,使病原体暴露出来,D正确。
故选B。
18. 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能与周围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结合,二者的结合可使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因自我凋亡而失效,它像免疫系统的“刹车”,可避免过激的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利用该机制可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在体内生存和增殖,这就是肿瘤免疫逃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毒性T细胞起源于胸腺中的造血干细胞
B. 肿瘤细胞下调PD-L1的表达以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力
C. PD-L1和PD-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PD-L1抗体和PD-1抗体均可以用于肿瘤的治疗
【答案】D
【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A错误;
B、由题意“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能与周围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结合,二者的结合可使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因自我凋亡而失效,它像免疫系统的“刹车”,可避免过激的免疫反应。”可知,肿瘤细胞通过上调PD-L1的表达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力实现肿瘤免疫逃逸,B错误;
C、PD-L1蛋白和PD-1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
D、PD-LI抗体和PD-l抗体均能降低PD-L1与PD-1的结合,可以用于肿瘤的治疗,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 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血液生化检查后,医生诊断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
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__________(“升高”或“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________等。
(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导致肝水肿。临床上,可以通过小剂量缓慢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20%的甘露醇高渗水溶液治疗水肿,注射的甘露醇不易渗入组织液而不会被代谢。据此分析,甘露醇能消肿的原因是_________。
(5)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但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答案】(1)进食会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机体是否正常
(2)①. 组织液 ②. 血浆
(3)①. 降低 ②. HCO3-、HPO42-
(4)提高血浆的渗透压,从而使血浆吸水,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浆
(5)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ACTH治疗脑水肿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分析】内环境的成分会因外界环境的改变或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小问1详解】由于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
【小问2详解】肌肉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血浆。
【小问3详解】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二氧化碳进入血浆使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小问4详解】根据题意,甘露醇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静脉注射甘露醇后,甘露醇能提高血浆的渗透压,从而使血浆吸水,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浆,以达到初步消肿的目的。
【小问5详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CTH降低水肿的幅度要比地塞米松降低水肿的幅度大,且ACTH的治疗停药后不反弹,故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
20. GABA(γ-氨基丁酸)是人体中的一种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减轻紧张、焦虑情绪,在控制疼痛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某神经元的GABA部分作用过程,神经元细胞膜上GABA的受体有两种:分别为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等相接近形成的。
(2)当兴奋传至突触处时,储存在神经末梢_____内的GABA释放,该过程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
(3)据图分析,突触前细胞受到刺激,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GABA的释放。GABA与GABAB受体结合的作用是_____。当兴奋传来时,GABA释放至突触间隙中,进而与突触后膜上的GABAA受体结合,使膜内外电位差绝对值_____(填“升高”或“降低”),从而引发突触后膜抑制。
(4)某同学为了进一步验证GABA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做了如下实验:在上图的突触后膜同一位点的膜内外两侧各放置一个微电极,并将微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观察未受刺激时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再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观察受刺激时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预期结果是:_____。
(5)根据以上信息,推测GABA能够减缓疼痛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细胞体或树突(答全才能得分)
(2)①. 突触小泡 ②. 电信号到化学信号
(3)①. 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过多GABA ②. 升高
(4)刺激前后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一致且刺激后偏转幅度更大
(5)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阻断兴奋传递从而减缓疼痛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稍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可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形成突触。
【小问2详解】 当兴奋传至突触处时,储存在神经末梢突触小泡内的谷氨酸被大量释放,其释放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小问3详解】GABAB受体位于突触前细胞膜上,可以与GABA结合,因此当突触间院的GABA增多时,GABA与GABAB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GABA,从而维持突触间隙GABA含量的相对稳定。当GABA与GABAA受体结合后,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差绝对值升高,引发突触后膜抑制。
【小问4详解】GABA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会引发Cl-内流,则指针偏转幅度增大,膜电位差的绝对值变大。
【小问5详解】 GABA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发突触后膜Cl-内流,进一步抑制下一神经元的兴奋,阻断兴奋传递从而减缓疼痛。
21. 大量公共卫生调查显示,深度睡眠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夜间睡觉不关灯或者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因接受过多的光照影响生长发育,并显著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1)下图表示骨生长的部分调节机制,其中GHRH表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表示生长激素,IGF-1表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调节机制中的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_________等的控制有关。
②深度睡眠状态下,神经递质刺激下丘脑分泌GHRH,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A]_________,引发其发生相关生理变化,上述过程属于_________调节。
③研究表明,GH能促进软(成)骨细胞增殖,IGF-1促进软(成)骨细胞分化,这说明GH与IGF-1在促进骨的生长和发育上具有__________作用。
④已知药物X水溶液灌胃能促进动物生长,其作用机理就是能改善动物的睡眠质量(延长动物深度睡眠时间)。传统中成药柴胡水提取物灌胃也能促进动物生长,有人提出其作用机理与药物X相似。某同学设计实验予以验证。
实验思路:将25日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小鼠每天灌胃适量的柴胡水提取物,B组小鼠_________,C组小鼠__________,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分别测定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TA>TC,TB>TC,则传统中成药柴胡水提取物能通过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动物生长。
(2)研究发现人体棕色脂肪组织可通过分解葡萄糖产热,光照可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棕色脂肪组织葡萄糖分解,减少产热。
①若在黑暗条件下使支配棕色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兴奋,则人体血糖含量_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
②若在光照条件下给小鼠注射了去甲肾上腺素(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受体阻断剂,则棕色脂肪组织温度_________(填“会”或“不会”)降低。
【答案】(1)①. 生物节律 ②. 垂体 ③. 神经—体液 ④. 协同 ⑤. 每天灌胃等量的药物X水溶液 ⑥. 每天灌胃等量的蒸馏水 ⑦. 各组小鼠的平均深度睡眠时间(TA、TB、TC)
(2)①. 升高 ②. 不会
【分析】分析题图:物质A是垂体,垂体能分泌GH,GH作用于肝脏,促使肝脏分泌IGF-1,促进细胞生长。
【小问1详解】①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②神经递质刺激下丘脑分泌GHRH,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A垂体,GH是由垂体细胞分泌;由题意可知该过程有神经递质,也有激素分泌,激素发挥作用,所以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③研究表明,GH能促进软(成)骨细胞增殖,IGF-1促进软(成)骨细胞分化,这说明GH与IGF-1在功能上具有协同作用。
④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药物X是否能促进动物生长,所以给小鼠灌胃不同物质是自变量,因变量的检测指标为深度睡眠时间。
实验思路:将25日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小鼠每天灌胃适量的柴胡水提取物,B组小鼠每天灌胃等量的药物X水溶液,C组小鼠每天灌胃等量的蒸馏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分别测定 各组小鼠的平均深度睡眠时间(TA、TB、TC)。
【小问2详解】研究发现人体棕色脂肪组织可通过分解葡萄糖产热,光照可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棕色脂肪组织葡萄糖分解,减少产热。
①若在黑暗条件下使支配棕色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棕色脂肪组织葡萄糖分解,则人体血糖含量升高。
②若在光照条件下给小鼠注射了去甲肾上腺素(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受体阻断剂,去甲肾上腺素不能与受体结合,不能抑制棕色脂肪组织葡萄糖分解,减少产热,则棕色脂肪组织温度不会降低。
22. 秋冬季节是流感(流行性感冒)高发期,为了科普有关流感的知识,学校某生物兴趣小组搜集整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流感病毒是流感的病原体,它有多种类型,其中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RNA包膜病毒。IAV表面存在2种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H1-H18)与NA(N₁-N₁1)均有多种类型,HA与NA可以随机组合,如常见的人流感病毒H1N1、常见的禽流感病毒H7N9等。前者帮助病毒识别宿主细胞(人、猪、禽类等)表面的特定受体,后者协助子代成熟病毒颗粒脱离宿主细胞。
材料二:流感的病程大概一周左右,其症状有高烧、咳嗽、头痛等。磷酸奥司他韦是医生推荐的治疗流感的药物,它是流感病毒表面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由材料一可知甲型流感病毒(IAV)的类型也有很多种,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有同学接触IAV后并未出现流感症状,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的功能。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体过程中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可以直接与IAV接触,但它的激活还需第二个信号即_________。B细胞激活后的变化是_________。
(2)材料二中,在流感病发期某同学持续高热39℃,此阶段其体内的产热量_________散热量。结合材料推测磷酸奥司他韦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流感的病程一般为一周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一种动物只会感染特定的流感病毒。但是近些年来,出现了动物流感病毒传染给人类的情况,如禽流感病毒H7N9感染人体。人体感染H7N9后会产生剧烈反应,容易造成致病性损伤甚至死亡。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请你从个人角度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答案】(1)①. 甲型流感病毒是RNA病毒,RNA为单链,易发生基因突变 ②. 免疫防御 ③. 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的变化与B细胞结合 ④. 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①. 等于##= ②. 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NA的特异性抑制剂,可抑制NA的活性,防止子代甲型流感病毒(IAV)从宿主细胞中释放,使新合成的子代病毒无法从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阻遏了子代IAV继续感染新的细胞 ③. 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被激活、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将病毒彻底清除需要一定的时间
(3)接种相应的疫苗;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小问1详解】由材料一可知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RNA包膜病毒,由于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因此甲型流感病毒(IAV)的类型有很多种。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是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有同学接触IAV后并未出现流感症状,说明机体能防御病原体的侵染,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的功能。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被激活的第一个信号是B细胞与抗原直接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被激活后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小问2详解】持续高热39℃,说明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故此时其体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NA的特异性抑制剂,可抑制NA的活性,防止甲型流感病毒(IAV)成熟病毒颗粒脱离宿主细胞,使NA促进子代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作用被抑制,所以新合成的子代病毒无法从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阻遏了子代IAV继续感染新的细胞。病毒进入机体,会激活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流感的病程一般为一周。
【小问3详解】接种相应疫苗;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和已感染流感病毒的动物接触等,均可减少人体感染H7N9。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