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坎农认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的分级调节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
    D.激素作用后就失活,需不断产生才能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答案】A
    【分析】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内环境的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详解】A、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休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
    B、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变化都在一定范围内,即处于动态平衡中,B正确;
    C、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C正确;
    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A。
    2.脂肪酸在肝脏细胞中氧化分解时,其中间产物中的乙酰乙酸、D—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酮体生成后进入血液,输送到肝外组织利用。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当酮体产生速度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速度时,血液中酮体含量增加,可出现酮血症,导致酸中毒;过多的酮体从尿液排出形成酮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肝脏细胞具有大量的合成和利用酮体的酶
    B.尿液和血液中的酮体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C.血浆pH下降并明显低于7才会引起酸中毒
    D.饥饿一段时间后血液中酮体的含量会增加
    【答案】D
    【分析】人体细胞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有乙酰乙酸、D—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糖尿病人利用葡萄糖供能障碍,分解脂肪供能增加,产生大量酮体。
    【详解】A、肝脏细胞能生成酮体,即具有合成酮体的酶系,但酮体合成后经血液输送到肝外组织利用,即“肝内合成肝外用”,推测肝脏细胞缺乏利用酮体的酶,A错误;
    B、尿液是分泌到体外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B错误;
    C、正常人血浆pH的范围是7.35~7.45,血浆pH下降并明显低于7.35会引起酸中毒,C错误;
    D、酮体进入血液后可被其他细胞用作“燃料”,饥饿一段时间后糖供能不足,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酮体,血液中酮体的含量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3.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组织液与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的压力差是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动力。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的起始部分,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如图,丝状体可以牵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蛋白质、细菌等能由此进入毛细淋巴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皮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
    B.能增加组织液压力的因素往往有利于淋巴液生成
    C.组织液中能进入毛细淋巴管的物质都能进入毛细血管
    D.瓣膜有利于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还能防止淋巴液倒流
    【答案】C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的管壁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的静脉进入血浆。
    【详解】A、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由图可知:内皮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A正确;
    B、组织液与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的压力差是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动力,能增加组织液压力的因素往往有利于淋巴液生成,B正确;
    C、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能经由瓣膜处进入毛细淋巴管,但不能进入毛细血管,C错误;
    D、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叠瓦状开口的结构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会倒流。可见,瓣膜有利于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还能防止淋巴液倒流,D正确。
    故选C。
    4.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它们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数量是神经元的10~50倍。在神经发育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终足几乎包被脑毛细血管80%以上的面积,而其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可能是形成血脑屏障的基础,并从血液中摄取营养物质供应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包裹在轴突上形成髓鞘;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去除不适当的突触连接。下列分析推测错误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营养功能和保护功能
    C.神经元的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共同构成神经纤维
    D.小胶质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可能影响学习与记忆
    【答案】A
    【分析】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多10~50倍左右。
    【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
    B、星形胶质细胞属于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不参与形成反射弧,B正确;
    C、少突胶质细胞属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能参与外周神经系统中髓鞘的构成,轴突和包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因此神经元的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共同构成神经纤维,C正确;
    D、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去除不适当的突触连接,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突触重塑有关,因此小胶质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可能影响学习与记忆,D正确。
    故选A。
    5.甘氨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内流,发挥作用后可被突触前膜主动吸收。如图表示两个相邻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情况,其中③处突触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是甘氨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次兴奋传导中,②处膜内变为正电位时①处不会
    B.突触前膜释放和回收甘氨酸都需要消耗能量
    C.甘氨酸释放后,经扩散作用通过③处的突触间隙
    D.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③处突触后膜的电位保持不变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甘氨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导致Cl-内流,进而使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即静息电位)增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
    【详解】A、据图,兴奋传导方向为“①→②”,图中①处将继续维持静息状态即膜内电位为负电位,②处将变为兴奋状态即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A正确;
    B、作为神经递质,甘氨酸以突触小泡的形式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即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甘氨酸,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突触前膜主动回收甘氨酸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与甘氨酸结合后,转运蛋白空间结构随之发生改变,也消耗能量,B正确;
    C、神经递质是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的,该过程属于简单扩散,不消耗能量,C正确;
    D、甘氨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氯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电位外正内负的电位差更大,D错误。
    故选D。
    6.让雄性小鼠接触其喜爱的具有甜杏仁味的苯乙酮,再对足部施以轻微但疼痛的电击时,雄鼠表现出恐慌,每天进行5次“闻苯乙酮-电击”,3天后,仅是苯乙酮气味就使雄鼠表现出恐慌。10天后,让实验雄鼠交配,子一代小鼠闻到苯乙酮气味就会恐慌,这种现象到子三代后才不再显著;而对照组雄鼠及后代闻到苯乙酮气味不恐慌。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验组雄鼠及其后代小鼠编码苯乙酮受体的Olfr151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对照组,鼻腔里的苯乙酮受体则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组亲代雄鼠足部受电击时表现出恐慌属于条件反射
    B.实验组亲代雄鼠闻苯乙酮气味表现出恐慌属于非条件反射
    C.实验过程中,苯乙酮气味由无关刺激转变成了条件刺激
    D.甲基化修饰促进Olfr151基因表达,使苯乙酮受体增多
    【答案】C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B、由电击引起的小鼠恐惧反射是先天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亲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表现出惊恐,是多次强化练习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AB错误;
    B、实验开始时,苯乙酮气味是无关刺激,3天后,当相关条件反射建立起来后,苯乙酮气味就成了条件刺激,C正确;
    D、甲基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的一种,会抑制Olfr151基因表达,D错误。
    故选C。
    7.如图,在保持呼吸功能的前提下横断蛙脊髓1处,横断面以下脊髓因突然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一段时间后,丧失的随意运动不能恢复,但一些以脊髓为中枢的反射活动逐渐恢复,其中恢复后的屈肌反射等变得亢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正常蛙体内,高位神经中枢的参与会使屈肌反射减弱
    C.脊休克恢复后,蛙的随意运动仍全部丧失且无法恢复
    D.脊休克恢复后,在2处继续横断脊髓会再次导致脊休克
    【答案】B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
    B、根据题意,脊休克恢复后屈肌反射变得亢进,说明正常蛙体内高级位神经中枢的参与使屈肌反射减弱,B正确;
    C、脊休克恢复后,与脊髓横断面以上中枢有关的随意运动不丧失,C错误;
    D、脊休克是由脊髓突然失去了与脑中高位中枢的联系所致,因此脊休克恢复后,在2处二次横断脊髓不会再次发生脊休克,D错误。
    故选B。
    8.情绪是人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抑郁是一种消极情绪,通常是短期的,但如果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则可能形成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必须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的高级功能还包括学习、记忆和语言等
    B.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即形成抑郁症
    C.适量运动、调节压力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D.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发挥作用
    【答案】B
    【分析】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存储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详解】A、大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大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A正确;
    B、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但不一定会使人患有抑郁症,长期的抑郁可能引发抑郁症,B错误;
    C、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适量运动能适当增加兴奋性递质的释放量,有效抑制抑郁症的发生,C正确;
    D、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比如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受体结合等,D正确。
    故选B。
    9.慢跑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被誉为最佳的保健体育活动,其以下肢跨步和后蹬动作为主,上肢摆动,腰部配合上下肢扭转,腹部肌群配合提腿。慢跑时,呼吸加快,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增强,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CO2产生增多,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血钠降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慢跑时,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B.慢跑时,下丘脑中调节呼吸的中枢活动增强
    C.慢跑时,血浆pH随CO2的产生、释放而不断降低
    D.慢跑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醛固酮分泌减少
    【答案】A
    【分析】①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②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它们都是传出神经,支配的是内脏、血管和腺体等,慢跑时,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心跳加快,A正确;
    B、调节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
    C、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pH不会随CO2的产生、释放而不断降低,C错误;
    D、慢跑时,机体排汗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同时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导致醛固酮的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A。
    10.肠抑胃素和肠促胰素都是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林可胜教授是国际肠抑胃素和肠促胰素研究的先驱。摄入的食物中若含有橄榄油,胃酸分泌会受到抑制,为探究小肠影响胃酸分泌的途径,林教授设计了相关实验,部分过程及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肠抑胃素、肠促胰素通过体液运输弥散到全身
    B.组1和5的结果可以验证橄榄油能抑制胃酸分泌
    C.前3组结果显示:抑制胃酸分泌的是橄榄油刺激小肠产生的肠抑胃素
    D.结合组4的结果推测,抑制胃酸分泌的化学物质很可能是一种蛋白质
    【答案】C
    【分析】在生物学实验中,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分析表格数据,1是对照组,其余的是实验组。
    【详解】A、肠抑胃素、肠促胰素等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弥散到全身,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A正确;
    B、与组1不做任何处理相比,组5将橄榄油注射到小肠内,其结果显示进食后胃液量明显降低,其结果可以验证橄榄油能抑制胃酸分泌,B正确;
    C、根据组1~3的结果,只能推测出橄榄油刺激小肠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运输到胃后,抑制胃酸分泌,但不能判定该物质就是肠抑胃素,C错误;
    D、由第4组处理与2组相比,经过高温处理后小肠产生的物质没有起到抑制胃液的作用,可推测小肠产生的该物质可能是一种蛋白质,高温后变性,失去其原有功能,D正确。
    故选C。
    11.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的CRP会急剧上升;过量饮酒后,血浆CRP水平也会升高,引起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一系列反应(部分过程如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CR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B.长期过量饮酒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C.图中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激素调节
    D.神经递质和CRH、ACTH等都需要经过血浆运输
    【答案】D
    【分析】分析图可知,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也受免疫系统的调节。体现了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是分级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糖皮质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详解】AB、据图分析,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也受免疫系统的调节,人过量饮酒后会引起血浆CRP水平升高,通过有关神经的调节使下丘脑分泌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进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分泌细胞因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此人饮酒后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AB正确;
    C、图中下丘脑既可作为神经中枢参与神经调节,也可分泌相应激素参与激素调节,C正确;
    D、神经递质释放后进入突触间隙(组织液),不需要经过血浆的运输,D错误。
    故选D。
    1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是一种冬春季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灭活疫苗可用来预防流脑,分为A群和A+C群两种。第1、2剂次为基础免疫,用A群流脑疫苗;第3、4剂次为加强免疫,用A+C群流脑疫苗。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属于参与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过程的淋巴细胞的是( )
    A.树突状细胞B.细胞毒性T细胞
    C.巨噬细胞D.辅助性T细胞
    【答案】D
    【分析】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
    详解】A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C错误;
    B、流脑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不具有侵染能力,只能引起体液免疫过程的发生,因此细胞毒性T细胞不参与题述免疫,B错误;
    D、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属于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过程的淋巴细胞,D正确。
    故选D。
    13.自然杀伤细胞又叫NK细胞,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5~10%;NK细胞具有非专一性的细胞毒杀作用,不需要抗原刺激,直接通过细胞毒性和释放穿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摧毁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目标细胞。下列相关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推测NK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等功能
    B.推测NK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一种,可参与细胞免疫
    C.与B细胞相比,NK细胞的活化也需要两个类似信号的刺激
    D.抗原、穿孔素、肿瘤坏死因子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A
    【分析】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详解】A、NK细胞能摧毁病原体,说明具有免疫防御功能,能摧毁肿瘤细胞,说明具有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
    BC、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抗原是特异性的,NK细胞是不同于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其识别靶细胞是非特异性的,因此不能参与细胞免疫,NK细胞的活化不需要抗原刺激,BC错误;
    D、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故选A。
    14.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供者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容易失败与免疫排斥密切相关;但随着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以及类固醇激素、淋巴细胞抗体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类固醇激素可能会抑制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B.免疫系统一旦识别出HLA的差异超过一半,就会攻击供者器官
    C.抗淋巴细胞抗体可能通过与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结合而发挥作用
    D.选择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需要在免疫抑制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
    【答案】B
    【分析】一、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
    二、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详解】A、类固醇激素是免疫抑制剂,使免疫能力降低,可能会抑制患者体内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A正确;
    B、只要供者器官与受体的HLA有差异,免疫系统能识别出,进而攻击供者器官,B错误;
    C、抗体具有特异性,故抗淋巴细胞抗体可能通过与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结合而发挥作用,C正确;
    D、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需要考虑在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D正确。
    故选B。
    15.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由基因Bcl-6和Blimpl共同调控,其中Bcl-6表达会导致细胞活性升高,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Blimpl基因表达会导致细胞活性降低,抑制B细胞的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D4既是抗原的受体,也是HIV的主要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旦辅助性T细胞基因Bcl-6表达,B细胞就能被激活
    B.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与基因Blimpl过度表达有关
    C.HIV通过特异性识别CD4进而侵入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
    D.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下降,细胞免疫能力基本不变
    【答案】C
    【分析】①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可见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②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详解】A、B细胞的活化还需要来自抗原的刺激,A错误;
    B、基因Blimpl过度表达会导致辅助性T细胞活性降低,可能导致免疫缺陷病,而风湿性心脏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C、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D4是HIV的主要受体,HIV通过特异性识别CD4进而侵入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C正确;
    D、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而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细胞免疫能力都下降,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16.下图表示人体部分体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细胞外液主要由_______(填具体名称)构成,它们之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即_______。
    (2)正常情况下,乙和丙中蛋白质含量较低的是_______;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渗透压降低,最终引起组织水肿。
    (3)人体的免疫功能离不开淋巴细胞,在上图中,除了细胞I外,还有细胞_______也可能是淋巴细胞。
    (4)骨骼肌产生的乳酸随血浆运输到肝细胞转变成丙酮酸,运用图中字符完善这一过程中乳酸的运输途径:细胞I→乳酸→_______→丙酮酸。
    【答案】(1)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②.内环境
    (2)①.丙 ②.乙
    (3)Ⅱ和Ⅲ
    (4)甲→乙→甲→细胞Ⅰ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甲表示组织液,乙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
    【小问1详解】根据丙为单箭头指入和单箭头指出,可知丙表示淋巴液,则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共同构成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之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即内环境。
    【小问2详解】乙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组织液和淋巴多,因此正常情况下,乙和丙中蛋白质含量较低的是丙。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乙)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形成组织水肿。
    【小问3详解】甲表示组织液,乙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都有淋巴细胞的存在,因此除了细胞I外,还有细胞Ⅱ和Ⅲ也可能是淋巴细胞。
    【小问4详解】骨骼肌产生的乳酸随血浆运输到肝细胞转变成丙酮酸的过程为:细胞I(骨骼肌细胞)→乳酸→甲(组织液)→乙(血浆)→甲(组织液)→细胞Ⅰ(肝细胞)→丙酮酸。
    17.布鲁顿综合症(XLA)又称“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胸腺发育正常,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但在出生4~6个月后开始反复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原B细胞分化为前B细胞的场所为_______。正常人体可以产生很多种抗体,从B细胞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
    (2)据图分析,原B细胞、前B细胞和浆细胞中,布鲁顿综合症患儿体内明显缺少的是________;从免疫失调的角度看,布鲁顿综合症属于_______病。
    (3)推测布鲁顿综合症患儿细胞免疫功能_______(填“正常”或“缺失”),依据是_______。
    (4)研究表明,4~6个月内的布鲁顿综合症患儿不发病的原因是其体内存在来自母亲的特异性抗体。据此可用替代疗法治疗该病,其具体措施是_______。
    (5)基于遗传学角度分析,有布鲁顿综合症家族病史的正常夫妇可借助B超检查选择生育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以预防患儿出生。
    【答案】(1)①.骨髓 ②.人体内有很多种B细胞,通常情况下1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1种特异性抗体
    (2)①.浆细胞 ②.免疫缺陷
    (3)①.正常 ②.患儿胸腺发育正常,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
    (4)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合理即可)
    (5)女孩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可知,布鲁顿综合症(XLA)患者由于Btk突变,致使B细胞无法顺利分化成熟而停留在前B细胞阶段。由于患者体内缺乏浆细胞,导致其无法合成丙种球蛋白(抗体),但是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的数目与功能正常。
    【小问1详解】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因此原B细胞分化为前B细胞的场所为骨髓。人体内有很多种B细胞,通常情况下1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1种特异性抗体,因此正常人体可以产生很多种抗体。
    【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布鲁顿综合症患儿体内的B细胞发育受阻,导致前B细胞不能正常发育为浆细胞,造成其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在原B细胞、前B细胞和浆细胞中,布鲁顿综合症患儿体内明显缺少的是浆细胞;从免疫失调的角度看,布鲁顿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
    【小问3详解】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淋巴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而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由于患儿胸腺发育正常,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所以布鲁顿综合症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小问4详解】布鲁顿综合症又称“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该病患儿体内的B细胞发育受阻,导致前B细胞不能正常发育为浆细胞,无法合成丙种球蛋白(抗体),而4~6个月内的布鲁顿综合症患儿不发病的原因是其体内存在来自母亲的特异性抗体。据此可用替代疗法治疗该病,其具体措施是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
    【小问5详解】布鲁顿综合症(XLA)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布鲁顿综合症家族病史的正常夫妇,其母亲的X染色体上可能携带有致病基因,但父亲的X染色体上不携带致病基因,所生女儿均正常,所生儿子有1/2患病的可能性,因此可借助B超检查选择生育女孩,以预防患儿出生。
    18.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被动员起来共同抵御寒冷,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甲状腺激素(TH)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冷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_______产生冷觉,该过程_______(填“属于条件反射”或“属于非条件反射”或“不属于反射”)。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写出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来调节体温的具体反射弧:_______。
    (2)下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该调控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激素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而结构_______(填图中字母)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往往会减少。
    (3)研究发现,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TSH会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使血液中TRH含量减少。为探究TSH是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还是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TH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某生物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请完成表中“?”处实验操作:步骤a_______;步骤b_______。
    ②如果甲、乙两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表明_______。
    【答案】(1)①.大脑皮层 ②.不属于反射 ③.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收缩)
    (2)①.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②.a、b、c ③.X
    (3)①.①测定两组小鼠TRH分泌初始值 ②.适量注射甲状腺激素(TH) ③.②TSH既可以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也可以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或答“TSH和TH对TRH的分泌都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或“TSH和TH对下丘脑的活动都具有抑制作用”等)
    【分析】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TRH促进垂体分泌TSH,TSH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最终作用于靶细胞。
    【小问1详解】冷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由感受器传至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具体的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收缩)。
    【小问2详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图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结构X为下丘脑,结构Y为垂体,下丘脑通过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c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增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促进产热增加,因此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激素a、b、c的分泌量明显增加,抗利尿激素是由结构X即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由于寒冷条件下出汗减少,体内物质代谢产生水增加,因此机体抗利尿激素应分泌减少,使尿量增加,以排出多余的水。
    【小问3详解】①该实验是探究TSH是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还是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TH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因此自变量可为垂体和甲状腺的有无,因变量为TRH分泌量的变化。甲组小鼠,摘除垂体可直接排除TSH的作用,并适量注射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乙组小鼠,摘除甲状腺可排除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并适量注射TSH,测定TRH分泌量。因此步骤a为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两组小鼠TRH分泌初始值;步骤b为:甲组摘除垂体,适量注射甲状腺激素(TH);乙组摘除甲状腺,适量注射TSH;步骤c为: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喂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TRH分泌量。
    ②若垂体分泌的TSH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作用,则甲组(不含垂体,不分泌TSH)的TRH的减少量不明显,乙组(含TSH)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若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则甲组含有甲状腺,TRH的分泌量会明显减少.而乙组不含甲状腺,TRH分泌量减少不明显;如果TSH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都有反馈调节作用,则两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因此如果甲、乙两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表明TSH既可以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也可以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
    19.小鼠热刺激反射缩足潜伏期实验是将小鼠放到测痛仪上,通过给予小鼠足底一定温度的热刺激,观察并记录其反应潜伏期(即从开始刺激到小鼠出现缩足、舔足等反应的时间),以评估其对热刺激的敏感度。回答下列问题:
    (1)支配小鼠缩足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_______,该中枢主要由神经元的______构成。
    (2)下图是题述反射的反射弧部分结构:
    ①图示神经既不属于交感神经也不属于副交感神经,依据是_______。
    ②为判断该神经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在m处实施麻醉处理,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再在刺激a端或b端给予适宜刺激,以小鼠缩足行为作为观察指标,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a端靠近中枢,分析一种情况即可)。_______。
    (3)已知阿片类药物是强效镇痛药,若要用热刺激后反应潜伏期实验比较新型药物X与常用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吗啡的药效,应将实验小鼠均分成_______组进行实验。
    【答案】(1)①.第一运动区(或“中央前回”) ②.细胞体及其树突
    (2)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是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而该神经支配四肢运动 ②.在a端给予适宜刺激,若小鼠出现缩足等行为,则图示神经是传入神经;若小鼠不出现缩足等行为,则图示神经是传出神经(b端给予适宜刺激,若小鼠出现缩足等行为,则图示神经是传出神经;若小鼠不出现缩足等行为,则图示神经是传入神经)
    (3)4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完成的条件: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其次必须有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小问1详解】支配小鼠缩足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或“中央前回”),该中枢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及其树突构成。
    【小问2详解】①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是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而该神经支配四肢运动(缩足),因此判定图示神经既不属于交感神经也不属于副交感神经。
    ②在图中的m处实施麻醉处理,阻断兴奋传导后,再在a点或b点分别给予适宜刺激,观察小鼠是否出现缩足等行为。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a点位于该神经靠近中枢的一端,b点位于该神经远离中枢的一端,在a端给予适宜刺激,若小鼠出现缩足等行为,则图示神经是传入神经;若小鼠不出现缩足等行为,则图示神经是传出神经(b端给予适宜刺激,若小鼠出现缩足等行为,则图示神经是传出神经;若小鼠不出现缩足等行为,则图示神经是传入神经)。
    【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比较新型药物X与与常用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吗啡的药效,实验中自变量为药物的种类,因变量为小鼠出现缩足行为的时间,实验设计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思路是:将实验小鼠平均分成甲、乙、丙、丁4组,甲组、乙组和丙组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新型药物X、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吗啡,丁组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持续地热刺激4组小鼠足部,观察出现缩足行为的时间,比较分析结果。
    20.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目前,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降低,青年患者人数在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水解过度和肝葡萄糖产生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生理病理特性。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促进_______、抑制________的能力降低(答出具体生理过程)。
    (2)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_______不能被正常分解供能而脂肪水解过度,导致血浆中游离的脂肪酸浓度增加;过多的游离脂肪酸会损伤_______的亲和力,阻断胰岛素信号转导,进一步加重疾病。
    (3)下图表示葡萄糖调节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过程:葡萄糖进入细胞并氧化分解→ATP含量升高→KATP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细胞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细胞产生兴奋,释放胰岛素。胰岛B细胞以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意义是_______。
    (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能快速降低血糖!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第二条降糖通路,这一发现打破了“胰岛素百年孤独”。
    ①给饮食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注射适量胰岛素和FGF1,结果显示注射胰岛素组的患病小鼠血糖水平未能恢复正常,而注射FGF1组的患病小鼠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且FGF1的这一功效持续两天以上。
    ②将上述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继续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推测FGF1有望被开发成降糖药物用于治疗_______型糖尿病,依据是_______。
    【答案】(1)①.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原或转变为脂肪 ②.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2)①.葡萄糖 ②.胰岛素受体
    (3)①.减小 ②.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使血浆中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
    (4)①.2 ②.单独使用FGF1可以降低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但联合使用胰岛素抑制剂后却不能发挥降糖作用,说明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时必须依赖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缺乏胰岛素
    【分析】一、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二、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小问1详解】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消耗”过程,抑制血糖“来源”过程,即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原或转变为脂肪,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
    【小问2详解】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可以被正常分解供能,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等问题,葡萄糖不能被正常分解供能,从而脂肪水解过度,过多的游离脂肪酸会损伤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阻断胰岛素信号转导,进一步加重疾病;
    【小问3详解】细胞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依赖K+外流来维持,故KATP通道关闭,导致K+外流减少细胞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减小;胰岛B细胞以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的意义是可以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使血浆中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调节血糖浓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血糖的变化等;
    【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单独使用FGF1可以降低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但联合使用胰岛素抑制剂后却不能发挥降糖作用,说明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时必须依赖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缺乏胰岛素,因此可推测FGF1有望被开发成降糖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组别
    处理方式
    进食前1h内胃液量(mL)
    进食后1h内胃液量(mL)
    1
    不做任何处理
    6.7
    32.4
    2
    静脉注射浸泡橄榄油的小肠提取液
    2.7
    9.5
    3
    静脉注射未浸泡橄榄油的小肠提取液
    4.2
    48.5
    4
    静脉注射经80~100℃高温处理的浸泡橄榄油的小肠提取液
    1.5
    34.4
    5
    将橄榄油注射到小肠内
    4.5
    4.8
    甲组
    乙组
    处理
    步骤a: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____?___。
    步骤b:摘除垂体,____?___
    摘除甲状腺,适量注射TSH
    步骤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喂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TRH分泌量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二(上)12月联考(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二(上)12月联考(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共8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