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
    A. 文字记载B. 考古发现C. 专家推测D. 民间传说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考古发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属于第一手史料,因此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B项正确;文字记载、专家推测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依据,排除AC项;民间传说属于没有可靠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B项。
    2.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 以采集狩猎为生B. 已经会人工取火C. 开始种植农作物D. 会使用磨制石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不同动物的化石”可知,大量的树籽、孢粉及动物化石说明植物北京人以采集和狩猎为生,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北京人用火信息,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排除B项;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不能说明北京人种植农作物,排除C项;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排除D项。故选A项。
    3. 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
    A. 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B. 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 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 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可知,材料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烧烤食物,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D项正确;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北京人生活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原始农耕生活时代的原始居民开始种植粮食粟和水稻,北京人不会种植粮食,排除B项;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不会建造房屋,排除C项。故选D项。
    4.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在该遗址可发现( )
    A. 用火遗迹B. 骨针化石C. 炭化稻粒D. 陶器葬品
    【答案】A
    【解析】据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A项正确;骨针化石是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炭化稻粒是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因此,陶器葬品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 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东南地区”“干栏式建筑”“禾本科植物”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在西南地区,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都在北方地区,排除BD项。故选C项。
    6. 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
    A. 炎黄部落起源B. 原始农耕生产C. 史前制瓷技术D. 大禹治水过程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原始农耕生产,B项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炎黄部落起源于五六千年前,与题干“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只是时间相近,但内容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史前时期人们还没掌握制瓷技术,由陶器制作到瓷器制作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题干中也未涉及瓷器,排除C项;大禹治水距今3000多年,与题干中“距今约5100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 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A. 早期人类起源B.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 冶炼技术水平D. 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桥头遗址、炭化的稻米、稻壳”“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遗址中,出现了水稻、粟、黍、豆类等农作物,体现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B项正确;早期人类起源涉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水稻、粟等农作物品种,而不是冶炼技术,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部落联盟,无法得出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8. 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 处于旧石器时代B. 形成了早期国家C. 出现了定居生活D. 产生了贫富分化
    【答案】C
    【解析】据题干“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可知,当时该地区出现了定居生活,C项正确;处于旧石器时代说法错误,题干上兴隆洼遗址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文明时期,排除A项;;形成了早期国家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内蒙古兴隆洼遗址的定居生活,排除B项;产生了贫富分化与题意不符,题干中未涉及贫富分化的信息,反映的是定居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9. 随着禅让制被打破,中国历史进入王位世袭的“家天下”时代。这一时代始于( )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禹的儿子启继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项正确;商朝、西周、东周都在夏朝之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 《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
    A. 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 高级生产工具C. 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 诸侯国的徽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可知,这个玉钺是跟战争有关的,所以可能是军事统帅权的象征,C项正确;材料中的玉钺不涉及祭祀,排除A项;玉钺很贵重,是身份的象征,不是生产工具,排除B项;玉钺不是诸侯国的徽标,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该制度是( )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刺史制度D. 行省制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这一政策被称为分封制,A项正确;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不是根据血缘关系,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行省制度始创于元朝,不符合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以下关于夏、商、西周的统治,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是奴隶社会的主要朝代B.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C. 都出现了暴君D. 都采用了世袭制
    【答案】B
    【解析】夏商西周都是奴隶社会,最后一们国君都是暴君,都是世袭制,因此ACD项是正确的,B项最商统治者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13. 标志着我国王朝产生的事件是( )
    A. 私有制的出现B. 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C. 夏朝的建立D.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国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王朝建立,C符合题;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 奴隶制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剥削制度,下列能充分体现这种残酷性的国君有( )
    A. 尧、舜、禹B. 禹、汤、周武王C. 桀、汤、纣王D. 桀、商纣王、周厉王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桀、商纣王、周厉王是夏、商、西周著名的暴君,他们统治残暴,引起人民的反抗。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夏桀统治残暴,把人把当马骑,引起人民起义,导致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统治残暴,发明炮烙之刑,引起人民起义,导致商朝灭亡;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统治残暴,烽火戏诸侯,最后被犬戎灭亡,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实行的是禅让制,B项中商汤、周武王都是有作为的君主,C项中汤是商朝的建立者。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5.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兴修水利工程,变害为利。下列遗址中,建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的是( )。
    A. 陶寺古城B. 良渚古城C. 半坡遗址D. 牛河梁遗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B项正确;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南,距今4300年至4000年,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排除A项;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尚未出现早期国家,排除C项;牛河梁遗址于1981年发现,1983年开始发掘。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16. 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请回答:
    (1)材料一时期实行的制度与此相关的三个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
    (3)“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答案】(1)人物:尧舜禹。
    (2)人物:启。
    (3)制度: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7. 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在这种制度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受封者也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有那些人?
    (3)封国的统治者称为什么?他们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4)该制度的实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分封制。稳定周初政治形式,巩固疆土。
    (2)宗亲和功臣。
    (3)诸侯,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觐见周天子,向周天子进献贡物,服从周天子调兵(3点即可)。
    (4)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的稻米、稻壳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7500—3000年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