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能对标,课文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内容
《氓》这首诗共六节,以弃妇的身份和口吻,依次写了相识与允婚、相思与成婚、相爱与新婚、遭弃与离婚,以至忆苦自伤、情断义绝等内容,展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全诗叙事线索清楚,情感变化明晰,描写生动细腻,人物形象鲜活,读来凄婉动人,是《诗经》中的名篇。这首诗篇幅较长,具有强烈的叙事性,有的学者认为此篇“可作为短篇小说读”(陈子展《诗经直解》),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部分:热情、幸福
第一节追忆当初恋爱的经过,选取了三个场景:初次相逢:深情相送;约期送别。第二节则回忆了盼望见到心上人和见到心上人的情态。经过漫长焦急的等待,终于盼望到了婚期,“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则将他们的爱情推向高潮,也将女主人公的欢乐和幸福之感推向高潮。
第二部分:沉痛、怨恨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他们最幸福的事,同时也成了女主人公不幸的起点。以至于她在第三节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并总结道:“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第四、五节则是在痛苦中回忆婚后的生活,贫苦、劳累的生活对女主人公来说算不了什么,她受不了的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至于暴矣”,而自己身边的兄弟却是“咥其笑矣”。想到这里,女主人公只能是自己感伤了。
第三部分:哀怨、决绝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女主人公回想起曾经的海誓山盟,回想起曾经的欢乐,还是没有想到男子会变心,由此陷入了无限的悲伤与哀怨之中。然而,在无法排遣的悲伤之中,女主人公选择面对,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决绝地选择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艺术特色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诗经》“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以叙事为主,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正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体现了“赋”的手法。中间两节分别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开头,是“比而兴也”,“比显而兴隐”,融为一体。采桑养蚕,应该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劳动生活。“能近取譬”,更显得自然真切。再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也是兴比兼用,语气委婉而词锋刚劲。比兴的运用,表面上中断了叙述,舒缓了节奏,实则往往暗示了故事的走向,起到了过渡作用。
《氓》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普通女性婚恋的悲情故事,也代表了自古以来无数有同类遭遇的女子的心声。它讲述的是一个代代有之的悲剧,因而具有持久的震撼力量和永恒的审美魅力。
三、教学优势
本单元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带有一定的总结性。
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学习、接触过许多古诗词,具有较充分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应该引导学生从发展源流、体式、题材、艺术风格、艺术手法等多个维度对自己关于古诗词的认识进行梳理,努力将已有的相对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对于自己学习、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也应该通过本单元学习作一个较好的总结。
【学情整体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等,对于《诗经》及“赋、比、兴”的手法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学习《氓》应该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现在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深入领会《诗经》的手法。结合青春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重点诵读,把握中心情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针对学习的重点和理解难点,布置学生讨论解决,对于其中共性的语言难点或文化背景难点,教师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深度学习,树立正确观念——研究经典文本中不同版本的注解,了解不同之处,让学生讨论更认同哪一种并谈一谈自己的理由,通过交流、讨论和查阅工具书、资料,寻找答案。
多元活动,培育国学素养——阅读与写作方面,要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并且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并识记《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及文意。
3.了解“赋、比、兴”的手法并体会其艺术效果,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4.在把握主人公性格的基础上,同情《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爱情遭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策略设计
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每个学生把读不懂的字词句写在纸上,当天晚修前由课代表负责收集、整理;教师在课前把学生问得较多的问题做成PPT,以便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示给学生讨论、解答、评价。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
四、教学方法建议
“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练习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诗意,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难点:了解“赋、比、兴”的手法并体会其艺术效果。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兼葭》中的男子爱得凄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关雎》中的男子爱得热烈;“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中的恋人爱得浪漫。吟唱爱情的美丽诗篇占了《诗经》的三分之一,下面就让我们跨越时空,再一次去聆听这首三千年前的流行情歌——《诗经·卫风·氓》。
导入语二:
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你知道哪些有关爱情的诗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相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无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忠贞。
可见,爱情,酸甜苦辣。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之名篇《氓》,去领略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吧。
导入语三:
播放一段歌曲《在水一方》,询问学生歌词出处。
提示:歌词出自《诗经》中的《蒹葭》。
提问:同学们对《诗经》了解多少,还接触过《诗经》中的哪些作品?学生自由发言。
陌生而又熟悉的瑰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采葛》)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部作品。
教学策略:导入语一从《诗经》中其他关于爱情的诗篇引入课文《氓》;导入语二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回忆主题是爱情的诗歌,然后引入本课;导入语三先聆听一首歌,然后从歌词中引出《诗经》中的爱情诗,最后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已经领略过《诗经》中真挚而贴近生活的爱情的魅力,借助《诗经》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婚恋故事,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领会理解、内化完善的能力,提升积累与语感、直觉与灵感、体验与感悟的素养。
教学精讲
重点诵读——把握中心情感
活动一:读一读,品味情感。
1.诗中有几句可以集中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朗读时要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读出个性。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此句写作于女子的恋爱时期,朗读时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再现一副画面:旷野郊外,废墟墙头,有位姑娘,翘首期盼,不见爱人,焦急烦躁,泪花飞溅:爱人突现,欣喜若狂,手舞足蹈,高声欢呼。好一位纯真烂漫,一往情深的女子呀!时哭时笑,时恼时喜,所以前句要读的慢重低,后句要读的轻快高,女子对爱情的痴情陶醉,一读了然。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文章收尾时,以此句为结,起到了震撼人心之用。恋爱已成往昔回忆,婚变恰如黑色深渊。女子想起当年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目睹当前的“反是不思”“二三其德”,真是恍如隔世呐。
2.六个“矣”字传万情,读法各不同。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倾诉苦水,起调“矣”字宜重而缓。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日复年复,怨情顿生,“矣”字语气加重,语调升高。
(3)“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拳脚相加,家庭暴力,女子内心由怨生恨,“矣”字语气更重,语调更高。
(4)“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爱情已丢失,亲情也难寻,女子的情感由恨转为悲。感情抒发达到高潮,朗读时“矣”字时重到了极点,可谓大放悲声。
(5)“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静心反思,感慨万千,情绪由激动转为平静,“矣”字语气趋为平缓、低沉。
教学策略:《氓》是一首弃妇诗,诗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多情女子共同的悲剧,对于这样的作品,教师的教学应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把握集中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的句子和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六个“矣”,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诵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意图:诗歌的学习,三分文章七分读,诵读是基本的要求,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诵读中领会诗意,理解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提高领会理解、批判赏析的能力,培育整合与语理、体验与感悟的素养。
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
活动二:说一说——情关卫女。
【多媒体展示】
如何评价情关卫女
针对第五节,朱熹在《诗集序》说:“盖淫奔(私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女子的悲剧是理所当然,咎由自取。这是宋人朱熹的评价,关于卫女,今人也有很多评价,有人觉得她可怜、可悲、可爱、可敬、可贵等。请问你是怎么看的?结合全诗在组内展开“情关卫女”之我见的讨论,3分钟后展示成果。
讨论后自由发言(5人,每人一分钟)
学生可能提及的答案:
观点一:比较可怜。女子开始时自作主张与氓私订终身,后来还载着满车的财物嫁到氓家,嫁过去之后“三岁食贫”辛勤劳作,换来的是氓的变心和家暴,最终反遭遗弃,她的可怜让我同情。
观点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觉得她在恋爱中丧失了理性。氓责怪她拖延婚期,她马上就说“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好嘛,秋天就秋天,考都不考验对方就答应了。如此善变的男人难免后来“二三其德”,所以我觉得她是自食其果。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热恋中的恋人如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那他受苦就是咎由自取。所以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观点三:可爱。我觉得她既不可悲也不可恨,反而很可爱。有个细节描写我很喜欢。“不见复关……”不见爱人焦急烦躁,泪花飞溅;见到爱人,欣喜若狂,手舞足蹈,高声欢呼,天真烂漫。还有她的温柔动人、“将子无怒”,我很喜欢这样的女子。
观点四:可敬。恋爱时“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她热烈追求,浪漫多情;婚后“夙兴夜寐,麻有朝矣”,她辛勤劳作,勇于承担;婚变时“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她自觉自醒,怨而不怒:决绝时“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无畏无惧,自立自强。我敬佩她。
观点五:可叹。我只想说一点,她处于人生最低谷时,爱情丢失,亲情难寻,可以说众叛亲离,但她却没有寻死觅活,而是在伤心之后清醒地说了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我觉得这可以让我们去想象女子摔门而出,扬长而去的潇洒与美丽身影!我由衷地喜欢她!
观点六:可歌可泣。她美丽的外表和善良坚强的内心让我为之折服,她悲剧坎坷的人生命运让我为之垂泪,这是一种悲剧之美。
老师总结:
教学策略:由宋人朱熹对女子的评价引发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评价情关卫女。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及的答案,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答案随机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学习:对于诗歌中真诚、善良、勤劳而坚强的女主人公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这个问题是具有开放性的,因此适合为此组织一场活动。
【多媒体展示】
重点内容 总结
在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值得我仰望的女子。恋爱时,她温柔体贴,单纯善良,痴心一片:“不见复关……”。结婚后,她勤劳能干,任劳任怨,全心付出:“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婚变后,她清醒刚烈,坚强果断:“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曾爱过,恨过,包容过,原谅过,忍耐过,幻想过,辗转过,挣扎过……可当爱情不复当初的甜蜜幸福,当婚姻被男子的“二三其德”所玷污,这个身处上古时代的女子毅然决然地终结了这段伤痛的婚姻,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她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敢怒敢言,敢想敢做的女子。她值得我在历史的此岸顶礼膜拜。我想她不仅是一位采桑女,更是一位现代女性的朋友;她不仅是一位悲情者,更是一位勇敢的终结者。她还是一位诗人,一位专写情诗的诗人。她的情诗给后人婚恋生活以无穷的启示:吁嗟鸠兮……
设计意图:关于卫女,无论是宋人朱熹的评价,还是今人的评价,向来众说纷纭,用这样一道富于开放性的思考题,引领一个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女主人公的性格有更深的理解,提升领会理解、发散创新的能力,培育交流与语境、批判与发现、欣赏与评价的素养。
(三)深度学习——树立正确观念
活动三:写一写一说爱谈情。
如雷贯耳地提醒震撼人心,如果我们把《氓》这首情诗视为她三千年前发来的“言说爱情”的醒世恒言微博,那么请你给她发一条穿越千年的微博评论,或表达你对她的慰藉与鼓励,或传达你的启示与感悟。(140字以内)发完后推荐组内最佳微博发布全班。
1.学生写后自由发言
2.请每组派一代表将最佳微博粘贴在我们班的信息发布栏上。
3.老师总结:
关于爱情,我们看看世界文化名人孔子有怎样的评论?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解释一下:思想纯正,没有邪恶之意。)
关于爱情,《诗经》中还有很多无邪的诗句,比如: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卫风·子衿》)》
借代手法写出女子对情人的思念。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用夸张手法写出男子对心上人的狂想。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对偶手法写男女两情相悦,交换定情信物表同心永结。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天》)》
写新婚之日,掀起盖头,只见新娘娇媚多姿,艳若桃花!
(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教学策略:将《氓》视为一条微博,让同学们以微博评论的形式写一段想对女主人公说的话,这样的活动贴近生活,富于趣味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表微博评论,或表达对女主人公的慰藉与鼓励,或传达自己的启示与感悟,根本目的都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如何养成正确的爱情观,本步骤提升了内化完善能力,培育了意识与态度的素养。
(四)多元活动——培育国学素养
活动四:唱唱背背,感悟《诗经》的内在美。
1.《诗经》中的爱情多么率真,多么热烈,多么深沉。正因为《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所以它成了流行歌曲脱俗创作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现代流行歌曲常常吸收《诗经》词句人歌,接下来老师以“情歌对唱”的方式考考你们,不是男女对唱,而是古今歌词对照歌唱,请对照诗经《小雅》中的“夜未央”,唱出《菊花台》《荷塘月色》中与之相对的完整的歌词。
再来一首,这首歌全部由《诗经》中的句子有机拼凑而成,它化用了《诗经》中6首诗歌的原词原句。它就是唱响大江南北的《爱情买卖》,不过是《诗经》版的。请对照现代版的曲子跟着唱一唱《诗经》版的《爱情买卖》(《周南·采卷》《卫风·河广》《小雅·庭燎》《小雅·采薇》《秦风·蒹葭》《陈风·宛丘》)
《诗经》是一条情感的河流,它泛着三千年的浪花,滋润着现代人的心灵,它不仅让我们爱上了窈窕淑女、一方伊人,也让我们爱上了《氓》中那位美丽如花、悲情决绝的女子。吟唱起这些人类童年时代的歌谣,捧读起这部“世界上最美的书”,你将感受到中华文化经典强大的生命活力。
2.背一背文中突出展现女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倾诉苦水,起调“矣”字宜重而缓。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日复年复,怨情顿生,“矣”字语气加重,语调升高。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拳脚相加,家庭暴力,女子内心由怨生恨,“矣”字语气更重,语调更高。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爱情已丢失,亲情也难寻,女子的情感由恨转为悲。感情抒发达到高潮,朗读时“矣”字重到了极点。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心反思,感慨万千,情绪由激动转为平静,“矣”字语气趋为平缓、低沉。
一切朗诵技巧使用的前提都是对诗歌情感恰如其分地把握。不管技巧如何,要想出效果,情感要理解到位。
教学策略:从《诗经》出发,组织学生歌唱几首流行歌曲,在文学与艺术的交汇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然后让学生背诵诗歌中最能表现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句子,先唱后背,课文已经深入学生内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歌唱和背诵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陶冶艺术情操,享受文学艺术的饕餮盛宴,培育学生领会理解、发散创新和内化完善的能力,提升积累与语感、欣赏与评价的素养。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1课
氓/《诗经·卫风》
离骚(节选)/屈原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
信息提取、
分析概括、
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
解释推断、
解决问题、
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
批判赏析、
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相关文化知识、作家作品
2.古代诗歌鉴赏
注:从考点看,古代诗歌鉴赏是必考考点,其中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是高频考点
第2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第3课
蜀道难/李白
蜀相/杜甫
第4课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故事
恋爱时
结婚后
被弃后
性格
情真意切
委曲求全
伤情无奈、清醒刚烈
形象
单纯、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的女主人公形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读懂文意,朗读课文,把握情感,总结人物形象,领悟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参考,细读文本,注意关键词的变化,拓展延伸,升华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1 氓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课后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