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第1页
    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第2页
    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风雪中的一家人充满了温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白居易说:“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初心,是少年谭嗣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潼关》)的少年意气;是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爱国杀敌激情;是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思乡情结;是当朋友被贬到遥远的边地,依然托明月捎去思念和问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不管遇到什么考验,依然不改志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xiǎ!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wēi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罗刹( ) 分xiǎ( ) wēi然不动( )
    (2)选段画横线的句子与“铁扇”词性相同的是___________(写两个)。(2分)
    (3)以上文字节选自《西游记》,这是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___________”,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___________的作品之,其作者是___________。(3分)
    (4)选段中“夺子之仇”指的是什么?罗刹此次为什么没有扇动孙悟空?(4分)
    3.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校准备组织“好读书,读好书”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3分)
    (1)【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2分)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激趣】请选出下面的读书故事与人物不相符的一项( )(3分)
    A.韦编三绝——孔子 B.囊萤映雪——车胤、孙权
    C.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D.凿壁偷光——匡衡
    (3)【故事引路】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就“怎样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提两条建议。(4分)
    (4)【阅读调查】下面是某同学撰写的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a.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b.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呈现双升趋势。c.阅读的目的,不但在于长知识、增技能,而是在于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①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童年的树叶
    杨爱魁
    ①说不清为了什么,我常常怀念童年的美好时光,它是那么深刻地烙印在我的生命里,在夜里,在一个人的时候,常常蓦然想起。都市的生活太嘈杂了,把时间、空间、情绪、思想都占得满满的,人像陀螺在不停地转,要不就得倒下来。童年成了一剂疗伤的灵丹妙药,在疲惫失意的时候,像甘甜的泉水,渗入干涸的心田,生命的树又会绿了起来。
    ②我曾经放过羊,在我小的时候。赶一群山羊,用一根树皮做的鞭子,吆喝着,就上路了。说是一群,其实也就六七只,在川塬地,也就只能养这么多。放羊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浪漫,那是一种劳作,自有辛苦在里面。
    ③早晨,太阳还没有完全露出脸来的时候,羊儿就开始咩咩地叫了,催你快点儿上路呢!于是就揣上一块干粮,踏着露水,把羊群赶到山坡上去。羊儿自然是乐疯了,它们不像画家画的那样静谧迷人:静静地咀嚼着肥嫩的青草,天上飘着朵朵的白云……羊儿才不管有没有风景,它们贪吃得很,一会儿跑到东边,一会儿跑到西边,像风儿一样地疯跑。于是就得不停地吆喝追赶,防止它们跑到庄稼地里。到了中午快11点的时候,该回家了,它们却又赖着不走,只好赶着它们。
    ④夏天,烈日正当头的时候,得再次赶着羊群到坡上去,这次去的地方是槐树林。这次,羊儿老实多了,也许是因为在林子里,太阳晒不着,它们也跑不开吧,一心一意地啃起了树叶。这下我倒是解放了,找一块平坦一点儿的地方坐下来,就那么静静地坐着,听林子里各种鸟儿的鸣叫,听风吹过时簌簌的响声。山坡下有一条常年不息的小溪,那潺潺的响声像动听的乐章,从来也没有间断过。有时我也躺下来,从树叶的间隙看上去,看蔚蓝蔚蓝的天,有时飘着一朵两朵的白云,有时有燕子极快地飞过。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静。从那时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美是从静中产生的。有时我也会睡着,做一个浅浅的梦,而羊儿们在我的周围,或卧或站,安安静静地等我醒来,令我小小的心灵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⑤更多的时候,我会想一些小玩意儿来打发时间。看蚂蚁搬家,将一粒一粒的卵吃力地从洞里搬出来,排成一行不算太整齐的队伍,搬到离老巢不太远的另一个新家里。看蜘蛛结网,先小心地拉一根网线,再一圈一圈地绕起来,就形成了一张还算漂亮的网。有时候,还能看见野兔子偷偷地跑出来,不见它们吃草,倒见它们挖土玩,我一走近,它们就一蹦一蹦地逃跑了,边跑边回头看。有时候,有山鸡妈妈带着一群小山鸡出来觅食,它们统统都很难看,灰灰的,个头也不大,它们一唱一和地互相壮胆,山鸡妈妈的声音大、粗,小山鸡的声音尖、细,稍有动静,山鸡妈妈一声大叫,就冲下了山坡,小山鸡们也连滚带飞地冲了下去。
    ⑥我还用树叶写字。我摘一些长得比较宽大、漂亮的槐树叶子,再掰一根槐树的长刺,就用刺在树叶上写字。当然,我不是背生字、练组词,我倒是常常写一些自己的感想,或者其他什么的。比如写上“天真蓝呀”“风儿吹过真凉快”“我想学吹笛子”“羊儿真乖”之类。一片树叶仅能写两三个字,写完一片再拿下一片,反正树林里的叶子多得很,伸手就能摘到。写完了的,我并不随手扔掉,而是放在一边,攒在一起,到该挪地方的时候再把它们捧起来,一起洒向树林的深处。有时,我并不把树叶摘下来,而是直接在上面写字。看见细细的槐刺在墨绿的叶面上划出的痕迹,我就想,到明天,它们还会把我的字保留吗?可是第二天,我就再也找不到写过字的树叶了,林子真大,树叶太多,我又不愿做记号。
    ⑦如今,那些写有字的叶子一定叶落归根,化为春泥了吧。回头想想,那些写过的字,缀合起来,倒真是一篇篇美不胜收的散文呢。那样静谧的环境,那样纯净的灵魂,那样不假雕饰的字句,尤其是与大自然那么亲近,那么融洽,那么契合,能不写出不染世音的真散文吗?那是一个少年第一次将自己的美好感受诉诸文字,又送还给大自然阅读,是的,大自然是他的第一个读者,也是唯一一个读者。虽然字句是零零碎碎的,但我想,大自然是能读得懂的!
    ⑧童年的树叶,是我在人生的路上,不经意间获得的第一份礼物,常常引领我领悟生活的真谛,找到心灵的归宿。
    (选自《解放日报》2023年03月02日,有校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说“我常常怀念童年的美好时光”,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在槐树林羊儿老实多了,是因为在林子里,太阳晒不着,它们也跑不开。
    C.羊儿们在“我”的周围,或卧或站,安安静静地等“我”醒来,令“我”感动。
    D.“我”用树叶写字,是将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诉诸文字,又送还给大自然。
    5.“放羊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浪漫,那是一种劳作,自有辛苦在里面”,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放羊的辛苦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
    6.夏天在槐树林里放羊,“我”会想哪些小玩意儿来打发时间?(5分)
    7.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那样静谧的环境,那样纯净的灵魂,那样不假雕饰的字句,尤其是与大自然那么亲近,那么融洽,那么契合,能不写出不染世音的真散文吗?
    8.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二】(16分)
    江北的雪
    朱明东
    ①一场洁白的盛典不期而至。
    ②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这就是哈尔滨江北的雪,江北冬日里声势浩大的雪。
    ③初识江北的雪是儿时的一个早晨。祖父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一缕狂欢的风雪尾随热腾腾的豆香袭进屋内。透过结冰的窗户向外张望,漫天的雪花,像大雾在弥漫,像柳絮在飘飞,更像卷着浪花的海水在汹涌。房前房后,院里院外,银白一片。想出门,门却推不开。【甲】
    ④下雪前,母亲回娘家看姥姥。我想跟着去,母亲说:“好好做寒假作业,雪停了天晴了,妈就回来了。”那两天,雪花晶莹了我的梦。第三天早上,阳光透过霜漫的玻璃,将我从梦中暖醒。呀,雪住了,天晴了,妈妈要回来啦!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跑出门。雪霁一片新色,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脚下的雪更厚实,踩在上面,雪会欢快地发出“咯吱咯吱”声。村西头那些老杨树上高高低低挂满了“棉絮”,微风一吹,枝头就一抖;再一吹,“棉絮”就落了一地。
    ⑤前方的路和田野连成了白茫茫一片。西北那边有姥爷家,母亲定会打那里返回来。眼睛望得有些疼,用手揉了一下再望,田野上有个红点正向这边移动。是母亲!母亲头扎围巾,一身红棉袄,挎着小竹篮,向我走来……
    ⑥月光下,江北成了平静的海洋,到处闪动着银色的光。天蒙蒙亮,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去二十多里外的小镇赶集。脚下的雪更加厚实了,大大的雪爬犁滑行得越发自由。我和哥哥坐在爬犁上,父亲轻快地拉着。太阳升起来了,辽阔的江北大地新光浮跃,熠熠生辉。赶集回来,天近黄昏,去时还舒缓的田野忽然刮起了大风。风卷着雪刮过来,向我们起劲儿地冲击着。我和哥哥有些害怕,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往前走。父亲安慰道:“别怕,前面就到家了。”
    ⑦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看,江北的雪片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落在树上,树上开满了银色的花儿;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车上,车上就载满了力量;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
    ⑧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江北,有飞雪迎春的信念,更有桃花盛开的期待。在冰雪大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雪的无畏光芒。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五光十色的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最美的摩天轮成为江北新地标,与江北美丽的夜色和星空融为一体。
    ⑨银的大地,银的楼宇,银的江岸,到处都是雪的欢腾。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地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有删改)
    9.本文叙写了作者孩提时期在江北雪天里的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3分)
    10.风雪中的一家人充满了温馨。结合文章内容,从祖父、妈妈、爸爸中任选两位概括他们的特点。(4分)
    11.联系上下文,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脚下的雪更厚实,踩在上面,雪会欢快地发出“咯吱咯吱”声。
    12.雪是冬天的精灵,文章第⑧段写道“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结尾却说雪“似在传递春的消息”,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三】(16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②。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④言,政⑤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王:指孙权。②宗:主要的。③世祚(zuò):指国运。④玄:深奥。⑤政:只,仅仅。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________
    (3)蒙乃博览群籍 乃:________________ (4)俄而惊起俄 而: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常 在 孙 策 座 上 酣 醉 忽 于 眠 中 诵 《周 易》 一 部。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16.结合【甲】【乙】文段内容,分析两篇文章关于“成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以我之眼观万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老舍看见了济南冬天的温晴,劳伦兹看见了鹦鹉可可的调皮,史铁生看见了母亲病中的坚韧……用心去看,你也能看见。
    请以“看见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不得抄袭、套作,字数不少于600;(4)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10分)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的,该空不得分)
    2.(12分)
    (1)(3分)chà 晓 巍(每空1分)
    (2)(2分)洞、门(每个词1分)
    (3)(3分)神魔小说 富有想象力 吴承恩(每空1分)
    (4)(4分)孙悟空请出观音菩萨降服罗刹之子红孩儿,观音菩萨收红孩儿做善财童子,使罗刹母子分离。孙悟空有灵吉菩萨给的定风丹,所以罗刹无法扇动孙悟空。(每小问2分。意思对即可)
    3.(13分)
    (1)(2分)示例一:读人·风流人物(1分)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1分)示例二:读情·有情时光(1分)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的情感。(1分)
    (2)(3分)B(不是孙权,是孙匡)
    (3)(4分)示例:①给自己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读书的习惯。②掌握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比如,边读边做批注就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每条2分。言之有理即可)
    (4)(4分)①c 把“而是”改为“而且”
    ②d 去掉“能否”(或在“在于”后面加上“是否”)(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55分)
    4.(3分)B(作者只是猜测羊在槐树林老实是因为太阳晒不着,它们跑不开,并不是很明确指出了原因)
    5.(6分)①早晨,太阳还没有完全露出脸来的时候,“我”就要踏着露水,把羊群赶到山坡上去;②羊儿很贪吃,到处疯跑,需要不停地吆喝追赶,防止它们跑到庄稼地里;③到了中午该回家了,它们却又赖着不走,只好赶着它们。(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5分)看蚂蚁搬家、看蜘蛛结网、看见野兔子挖土玩、看山鸡妈妈带着一群小山鸡出来觅食、用树叶写字。(每点1分)
    7.(5分)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2分)强烈地表达出静谧的大自然对文字的影响,使人灵魂纯净,增强了句子的气势,富有节奏感,(2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1分)(意思对即可)
    8.(4分)结构上收束全文,篇末点题(或照应标题,前文);内容上强调了童年的树叶对“我”的意义与影响,点明了文章中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3分)①“我”看着祖父端着豆腐冒雪而归;②“我”在雪地里迎接母亲归来;③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坐雪爬犁赶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4分)示例:祖父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大冷的天端着一盆豆腐冒雪而归;妈妈孝顺父母,回娘家看姥姥姥爷;爸爸关爱孩子,风卷着雪刮过来,“我”和哥哥有些害怕,父亲安慰“我”们。(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11.(3分)“咯吱咯吱”是拟声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脚踩在雪上发出的声音,表达出母亲快回来时“我”的兴奋,给人身临其境之感。(2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不矛盾。(1分)前一句是指雪对江北冬天的重要性,没有雪就没有美感;(2分)后一句指雪中孩子们嬉戏,雪给人们带来美好,充满生机与希望。(3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1)明确、坚定 (2)增长 (3)不久,一会儿 (4)先前,刚才(每空1分)
    14.(2分)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每处1分)
    15.(6分)
    (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淫”1分,“险”1分,句意1分)
    (2)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都在背诵《周易》(这件事)了。(“皆”1分,“呓”1分,句意1分)
    16.(4分)相同点是都强调学习是成才的前提。不同点是【甲】文强调了淡泊明志,【乙】文则突出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以《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孙策家里喝酒喝醉了,睡在座位上。突然说梦话将《周易》的一段说了出来,不久就惊醒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刚才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有些深奥,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都在背诵《周易》(这件事)了。
    三、写作(55分)
    17.(55分)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八年级(上)调研语文试卷(12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八年级(上)调研语文试卷(12月份),共7页。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七年级语文安徽下学期期末评估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品味下列句子,按要求赏析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