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秘鲁钱凯港(77°W,12°S)于2024年11月14日正式开港运营,这开启了南美飞速发展的新纪元。从此以后,中国与南美之间的国际海运不用再依赖美国掌握的巴拿马运河。新航线23天到达南美钱凯港,比原航线缩短了10天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假如在北京时间11月14日8:00,一艘中国货轮从上海出发前往秘鲁钱凯港,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到达钱凯港时的当地时间为( )
A. 12月7日8:00左右B. 12月6日8:00左右
C. 12月7日19:00左右D. 12月6日19:00左右
2. 在货轮航行期间,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午日影先朝北,后朝南B. 白昼时间越来越短
C. 每天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 昼长变辐越来越大
3. 轮船到达钱凯港时,该港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是( )
A. 凉爽干燥东南信风控制寒流流经
B. 炎热干雨东南信风控制暖流流经
C. 凉爽干燥副热带高压控制寒流流经
D. 炎热干雨副热带高压控制暖流流经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在北京时间11月14日8:00,一艘中国货轮从上海出发前往秘鲁钱凯港,新航线23天到达南美钱凯港,因此轮船到达钱凯港时,北京时间约为12月7日8:00,钱凯港所在时区为西五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13小时,因此换算成当地时间为12月6日19:00。故选D。
【2题详解】
航行时间为11月14日~12月6日,北半球为冬半年,每天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正确;航行期间轮船一直在直射点北边,影子朝北,A错误;此段时间昼长由北向南增加,航线方向大致朝南,昼长增加,B错误;昼长变化辐度是由赤道到极圈由0增大至24小时,所以,航行期间,昼长变辐先减小后增大,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钱凯港位于秘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但受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气候凉爽,而且该地为信风带背风坡,降水少,所以气候凉爽干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云南省腾冲县境内有大量的火山群和“神柱”。“神柱”是柱状节理发育的石柱,在徐霞客的游记中记载有“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虽大至合抱,而两指可携,然其质仍坚,真劫灰之余也”。下图为腾冲位置及该地火山及“神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被称为“神柱”的岩石属于( )
A. 侵入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5. 当地常用这种岩石来修筑房屋和铺路的原因是( )
①就地取材,节省成本②岩石坚硬,安全性高
③隔潮保温,路面防滑④通风散热,利于渗水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6. 形成“神柱”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 内力作用B. 先外力后内力作用
C. 外力作用D. 内、外力共同作用
【答案】4. B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神柱”是柱状节理发育的石柱,且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境内的火山群区域。徐霞客的游记描述“神柱”为“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然其质仍坚”。侵入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通常不会形成柱状节理,且不会出现在火山群区域,A选项错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于火山活动区域。柱状节理是喷出岩(特别是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且岩石多空隙相对较轻,B选项正确;沉积岩是由风化作用、侵蚀和板块构造导致岩石碎屑、溶解的物质或有机物等沉积在地表或水体中,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通常不会形成柱状节理,且不会与火山活动直接相关,C选项错误;变质岩是由其他类型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渗入的作用下转化而成的岩石。变质岩通常不会形成柱状节理,且与火山活动无直接关联,D选项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神柱”岩石在当地大量存在,使用这种岩石可以就地取材,无需长途运输,从而节省成本。①正确;“神柱”岩石质轻,多气孔,质地不够坚硬,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②错误;虽然岩石具有一定的隔潮性能,“神柱”作为喷出岩,多气孔,建房和修路时有利于隔潮保温,路面防滑,③正确;玄武岩的气孔构造是岩浆中的气体在岩浆喷出地表并令却凝固时释放形成的。这些气孔通常是封闭的,不会形成连续的通风通道。因此,玄武岩的气孔构造并不能起到通风透气和渗水的目的,④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 B。
6题详解】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在这些作用中,岩浆活动是形成喷出岩的直接原因。岩浆从地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后形成岩石,这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但喷出岩并不会直接形成神柱,A选项错误;岩浆喷出后形成喷出岩后,内力和外力就一起作用于喷出岩,并不分先后顺序,B选项错误;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这些作用主要影响岩石的后期改造和地貌的形成,但不是“神柱”形成的直接原因。C选项错误;“神柱”是柱状节理发育的石柱,是岩浆上升冷却时在结晶过程中收缩形成的,先是内力作用,又经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神柱”景观。故选 D。故选D。
【点睛】柱状节理与火山活动的关系:柱状节理是地质学中一种常见的构造现象,特别是在火山岩(如玄武岩)中尤为显著。这种节理的形成与岩浆的冷却凝固过程密切相关。当岩浆从火山口或裂缝喷出地表后,随着温度的迅速降低,岩浆开始逐渐凝固。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岩浆内部不同部分的冷却速度不一致,导致岩浆体在收缩时产生应力,进而形成垂直于冷却面的裂隙,即柱状节理。这些裂隙将岩浆体分割成多个柱状或六边形柱体,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神柱”等壮观的地质景观。
冰川的规模通常指的是冰川的总体积或总质量,而冰川的面积则是指冰川覆盖的地表区域的大小。下图为我国2020年青海省不同面积等级的冰川数量与面积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川规模越大,冰川数量越少B. 冰川规模越大,冰川面积越大
C. 面积等级最高的冰川数量为0D. 青海省以2-10km²的冰川为主
8. 世界气候变化对冰川及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
①冰川面积增加②冰川条数可能增加
③冰川规模变大④冰川湖水量增加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冰川面积等级越大,冰川规模越大。结合图示信息,横坐标反映冰川面积等级,纵坐标反映冰川的数量(折线)和冰川面积(柱状图)。随着冰川规模的增大,冰川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A正确。冰川规模越大,冰川的面积先增大再减小,B错误。图中面积等级最高的冰川为>50km2的冰川,面积不为0,则数量也不为0,C错误。从面积来看,青海省2-10km²的冰川面积最大,从数量来看,青海省<0.1km²的冰川数量最多,因此,不能说明青海省以2-10km²的冰川为主,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世界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气温升高,冰川将融化,冰川的面积将减小,①错误。大冰川将融化变成若干小冰川,冰川数量可能增加,②正确。冰川规模将变小,③错误。冰川融化,积水变多,可能导致冰川湖数量增加,④正确。故选D。
【点睛】随着气温变高,冰川将融化,大冰川将变成若干小冰川,小冰川可能消失,对河流和湖泊的补给可能增加。从长远来看,冰川面积持续减少,对河流和湖泊的补给会减少,水量降低。
下图为北美西南部某日天气系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形成在( )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10. 此次天气系统对应的温压场应当为下图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11. 该天气系统容易导致沙尘暴发生,下列说法和沙尘暴形成无关的是( )
A. 沙源充足B. 暖锋过境C. 低压控制D. 地形起伏
【答案】9. C 10. B 11. B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等压线闭合,应为低气压系统或高气压系统,图中水汽输送方向显示,气流由周边流向中心,因此该天气系统为低气压中以,而该天气系统位于30°N附近,这个纬度带一般为高气压控制,此时为低气压控制,表明当地(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了热低压,因此此时应处于当地夏季,由此判断,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形成在7月,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0题详解】
根据前一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为热低压,气温高于四周,近地面气压低于四周,所以等温面向高处弯曲,等压面向低处弯曲,②图符合该天气系统对应的温压场,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中心位于北美洲西部高山之间,当地降水稀少,分布着广阔沙漠,沙源充足,且由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有利于扬沙,加上地形起伏更容易形成狭管效应,加快风速,沙尘暴的动力条件良好,因此沙源充足、低压控制、地形起伏均与沙尘暴形成密切相关,排除ACD;暖锋往往移动速度慢,很难形成沙尘暴天气,且图示天气系统不是暖锋天气系统,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孟加拉湾南部冷池(下图中的虚线框内)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现象,主要表现为表层海水温度低于相邻海区。研究表明,孟加拉湾南部冷池较强的年份,西南季风势力也随之增强,下图为印度洋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判断冷池出现的季节及海水流动方向是( )
A. 夏季,自西向东B. 冬季,自西向东
C. 夏季,自东向西D. 冬季,自东向西
13. 有关该冷池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季海水升温慢B. 西南风将冷海水带入
C. 底部冷海水上升D. 东北风将冷海水带入
14. 孟加拉湾南部冷池较强的年份西南风实力增强,原因是冷池使图示区域( )
A. 南北峡管效应增强B. 印度低压的势力增强
C. 东南信风势力增强D. 南北气压梯度力增大
【答案】12. A 13. B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海水等温线向东弯曲,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该处有一冷水舌由西向东发展,说明冷海水来源于西部阿拉伯海域。夏季盛行强劲的西南风,受离岸风影响,非洲东部沿海冷海水上升,在西南风的带动下,海水会从西向东流动,冷海水进入孟加拉湾南部形成冷池,A正确,C错;冬季时,北印度洋主要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流动方向与夏季相反,冷池与夏季风有关,BD选项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夏季海水升温慢不会只导致孟加拉湾南部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形成冷池,A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冷海水来源于西部阿拉伯海域,夏季盛行强劲的西南风,受离岸风影响,非洲东部沿海底层冷海水上升,在西南风的带动下,冷海水进入孟加拉湾南部形成冷池,B正确,D错;非洲东部沿海底层冷海水上升,也是受离岸风影响,C选项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峡管效应通常指的是由于地形狭窄导致的风速增强现象。孟加拉湾并不构成狭窄的峡管地形,且冷池的形成与峡管效应无直接关联,A错误;西南季风是亚洲夏季风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增强与亚洲大陆上的热力作用密切相关。印度低压出现在夏季的南亚大陆北部,并不是出现在孟加拉湾,B错误;东南信风位于南半球,冷池较强不会增强东南信风势力,且图示区域也不存在东南信风,C错;孟加拉湾南部冷池形成使得北部陆地和南部海洋温差加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而且指向印度半岛,所以风力变大,西南风实力增强,D正确。故选D。
【点睛】离岸风会把表层海水吹走,导致冷海水上翻,降低海域海水温度;在南亚地区西南季风的影响下,会形成季风环流,夏季吹西南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吹东北风,洋流成逆时针方向流动。
卓乃湖位于中国青海省的可可西里腹部,平均海拔约为4800米。自2000年以来,湖水面积持续增加,2011年达到了274平方公里。2011年9月,该湖东岸发生溃决,使湖区面积迅速缩小。下图为湖东岸溃决后的湖泊形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说法与卓乃湖东岸溃决相关性最小是( )
A. 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B. 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
C. 板块相互碰撞,发生地震D. 强降雨使湖泊水位上升
16. 推测湖泊溃决前湖水最深处在( )
A. 北部B. 东部C. 西部D. 南部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卓乃湖平均海拔约为4800米,位于青藏高原之上,高原冻土广布,随着气候变暖,湖岸冻土融化,湖岸塌陷,加上当地强降雨补给和冻土中水分释放补给增多,湖水水位升高,湖水对湖岸的压力增大,从而导致湖泊东岸发生溃决,因此排除ABD;读图可知,卓乃湖位于青海省西南,离板块交界处较远,地震与这次卓乃湖东岸溃决关联性小,C符合题意。故选C。
【16题详解】
读湖东岸溃决后的湖泊形态图可知,裸露湖底主要集中在西部、南部、东部,而北部裸露湖底面积较小,这说明,与东部、西部、南部相比,该湖湖底北部坡度大,水较深,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卓乃湖海拔近5000米,湖水面积256平方公里,湖周围是藏羚羊每年集中产仔最重要的场所,卓乃湖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每年6月至7月集中产仔的主要地区。卓乃湖素有“藏羚羊大产房”之称。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贺兰山东西两侧气候、水源、植被有着显著的差别。贺兰山以西属于自然地理的西北干旱区,地表以戈壁、绿洲和流动性大的原生沙漠为主;贺兰山以东的沙漠实质上都是沙漠化导致的沙地,在历史上都是环境相对优美的草原环境,甚至是森林草原环境,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古城,甚至是少数民族的首府所在地。贺兰山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东坡陡峭,山势雄伟,高差较大,构成一道天然屏障。
材料二下图甲为贺兰山位置图,图乙为贺兰山东西向地质剖面图。
(1)据图说明贺兰山的形成过程。
(2)贺兰山海拔高度较高,外力作用的垂直分带明显,说明贺兰山东侧从山顶到山麓地带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3)分析贺兰山地区生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
(4)贺兰山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道天然屏障,请说明理由。
【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地势低,接受沉积,形成多层沉积岩层;地壳运动,岩层受力挤压形成褶皱;岩层断裂,贺兰山地块隆起上升形成块状山。
(2)山顶:风化作用。中部: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山麓:流水沉积作用。
(3)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或贺兰山脉是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自然地理环境东西差异明显;贺兰山海拔较高,相对高差大,山地垂直变化明显,丰富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4)贺兰山高大山地对西北高寒气流向东南流动起到了阻挡和削弱的作用,阻止了荒漠向东南方向扩展;同时对暖湿的东南季风西进也起到了阻止作用,使得山地东部降水多,为宁夏平原提供了较多水资源。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贺兰山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山地形成过程、外力作用形式、生物多样性、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贺兰山形成过程应结合图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图中显示,贺兰山地下有多个成层岩层,应为沉积岩层,因此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地势低,接受不同时期沉积作用,形成多层沉积岩层;图中显示,贺兰山地下沉积岩层有明显的弯曲变形,因此表明这些沉积岩层形成后,经地壳运动影响,岩层受力挤压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显示,贺兰山东西两侧有多个断层,表明沉积岩层受力挤压变形过程中,岩层断裂,贺兰山地块相对于两侧隆起断裂上升,从而形成块状山,即现在贺兰山。
【小问2详解】
贺兰山海拔高度较高,山顶地区温差较大,风化作用为主;贺兰山中部,坡度较大,风力较大,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和风力侵蚀力较强,因此以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为主;贺兰山东侧山麓处于河流的出山口,地形由陡峭变得平坦,大量泥沙在山麓山口堆积,因此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小问3详解】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既是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又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自然地理环境区域(东西)差异明显,地理环境复杂,从而导致当地生物具有多样性;贺兰山海拔较高,相对高差大,山地热量、水分条件的垂直变化明显,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当地生物具有多样性。
【小问4详解】
贺兰山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道天然屏障的理由应从荒漠阻隔和加强东侧湿润两方面进行说明。读图可知,贺兰山大致呈南北走向,西侧为广袤的沙漠,贺兰山高大山地阻挡和削弱了来自西北的强劲气流,从而阻止了西侧荒漠向东南方向扩展,使得我国北方地区受荒漠化、沙尘暴侵袭减弱,起到了屏障作用;同时,贺兰山对来自海洋的暖湿东南季风西进时起到了阻挡抬升作用,增多地形雨,使得山地东部降水多,改善了宁夏平原的水分条件和水源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屏障作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萨罗特岛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最迷人的岛屿之一,拥有独特的火山景观,与大西洋的蓝色形成鲜明对比,气候十分干燥。岛上的葡萄种植者们发明出了一种叫做“覆沙法”的种植技术,在地上挖有成千上万个坑,每个坑都被挖出了大量的火山岩。在坑中种植的葡萄周围覆盖有一层厚厚的火山沙,坑洞的旁边围有月牙形的石墙。下图为兰萨罗特岛位置及葡萄园景观图。
(1)分析加那利群岛气候十分干燥的原因。
(2)说明该地生产的葡萄品质高的自然原因。
(3)说明该地种植葡萄采用“覆沙法”的好处。
【答案】(1)受副高控制,空气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加那利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纬度 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2)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火山灰土壤肥沃,矿物养分多。
(3)把坑内火山岩挖出来,有利于葡萄树的根部到达土壤;火山沙可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增加温差,分解可 释放矿物养分;挖坑栽培有利于收集水分;修建月牙形的石墙可以抵御信风的干扰,也有利于大气中水汽凝 结在石头上并流入坑内。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兰萨罗岛葡萄种植为背景材料,涉及气候分布、昼夜温差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是一个高压系统,其控制下的空气下沉并增温,这会抑制云层的形成和降水的发生。因此,在副高的控制下,加那利群岛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寒流的存在使得加那利群岛的气候更加干燥,因为寒流会降低海水和空气的温度,减少水汽的蒸发和凝结,从而进一步减少降水。加那利群岛位于较低的纬度地区,因此气温相对较高。高温会加速水分的蒸发,使得土壤和植物体内的水分更容易散失。使得气候变得更加干燥。
【小问2详解】
降水少意味着该地区的气候相对干燥。晴天多则保证了长时间的日照,这对于葡萄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如葡萄糖)的过程,是葡萄生长和糖分积累的基础。强烈的光照能够增加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葡萄果实中糖分的合成和积累。光照强还有助于葡萄皮中色素的形成,使葡萄颜色更加鲜艳,风味更加浓郁。白天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和糖分的积累;夜晚温度低,则减缓了葡萄的呼吸作用,减少了糖分的消耗。这样,葡萄果实中的糖分得以更多地保留下来,提高了葡萄的甜度和风味。火山灰土壤是由火山活动产生的细小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养分。火山灰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养分能够被葡萄根系吸收利用,为葡萄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这种肥沃的土壤条件进一步促进了葡萄的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
【小问3详解】
火山岩通常比较坚硬且透气性差,如果葡萄树的根部被火山岩覆盖,可能难以深入土壤吸收养分和水分。因此,将坑内的火山岩挖出,可以为葡萄树的根部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使其能够更容易地到达肥沃的土壤层,从而吸收到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促进葡萄树的健康生长。火山沙具有多孔性,能够吸收并保持一定量的水分,这有助于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为葡萄树提供稳定的水源。同时,火山沙的导热性较好,白天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提高土壤温度;夜晚则能迅速散热,降低土壤温度。这种昼夜温差的变化有助于
葡萄果实中糖分的积累和风味的提升。火山沙中富含各种矿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矿物质会逐渐分解并释放出养分,为葡萄树提供持续的营养支持。挖坑栽培可以形成一个相对低洼的地形,有利于雨水和灌溉水的收集。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这种栽培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为葡萄树提供必要的水分。修建月牙形的石墙可以形成一道屏障,阻挡信风的直接吹袭,为葡萄树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风环境。这有助于减少风害,保护葡萄树的枝叶和果实。月牙形的石墙能够改变局部的气流和温度分布,使得水汽更容易在石头上凝结。当水汽凝结成水珠后,会沿着石头流入坑内,为葡萄树提供额外的水分。这种自然的“集水”方式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尤为重要,可以为葡萄树提供宝贵的水源。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辽古大湖位于松辽盆地中,这里的地质变迁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受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水系重组等因素的影响,松辽古大湖经历了形成、壮大最后消失的过程。下图为松辽古大湖的发展过程图。
(1)判断200万年前松辽古大湖的类型(咸水湖还是淡水湖)并说明理由。
(2)与200万年前相比,推测后来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水文水系发生的变化。
(3)据图说明古大湖所在地区多湿地的原因。
【答案】(1)咸水湖。周围多山地;湖盆闭塞,水无法流出,盐分不断积累;山地阻挡,水汽来源减少,降水 较少。
(2)水系:流向由向西变为向东(或黑龙江袭夺松花江使得松花江改向);河道变宽,落差变大。水文:水量增加,流速变快。
(3)纬度较高,温度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多冻土,不利于水分下渗;地势低平,特别是洪水期间,排水不畅;春 季多凌汛。
【解析】
【分析】本题以松辽古大湖发展为材料,涉及湖泊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和湿地的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古大湖发展过程可知,2亿年前松嫩平原开始沉降,导致周围地势高,松嫩平原地区地势较低,嫩江、松花江等由外向内流入湖盆,直到200万年前形成了古松辽大湖;但是由于四周地势较高,湖泊缺少出湖径流,所以河流注入的带来的盐分无法排出,加上周围地势较高,阻挡了水汽的来源,湖泊地区降水减少,随着水汽的蒸发,盐分在湖泊不断累积,形成咸水湖。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0万年前古松辽大湖流域为向心状水系,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自东向西流,随着10万年前古大湖中心地带的地壳隆起,湖底抬高,整个古湖流域地势变高,同时,松花江北侧的黑龙江地势相对较低,造成了黑龙江袭夺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使松花江流向相反,即自西向东,湖底抬高的同时加上河流袭夺后河流落差变大,导致湖水大量从哈尔滨附近松花江流出,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变快,河道变宽、变深。
【小问3详解】
根据古大湖形成过程可知,古大湖所在地区地势相对低平,且嫩江和松原附近的松花江等河流流向中部再从哈尔滨附近松花江流走,河道汇水量大而且转折较大,所以雨季容易泛滥,同时该区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较多,春季多凌汛,导致地面易径流量大,且不易排出;加上该区纬度较高,气温低,不仅蒸发量小,而且地下多冻土发育,不利于水分下渗,地表容易积水,最终发育成湿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docx、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docx、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