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原卷版)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原卷版)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得分_____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全球最大芝麻进口国,进口芝麻包括原芝麻和色选芝麻(经机械按不同颜色筛选分级分类)两类,约90%通过青岛港进口。近年来,青岛港周边芝麻色选产业兴起;原只专注芝麻脱皮的部分大型麻仁厂陆续斥资引进芝麻色选和芝麻炒熟机械,将芝麻生产环节向前延伸。下图示意芝麻生产环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芝麻色选产业集聚在青岛,主要取决于( )
    A. 技术B. 市场C. 原料D. 资金
    2. 各大型麻仁厂陆续引进芝麻色选和芝麻炒熟机械拓展生产流程,主要目的是( )
    ①降低芝麻原料成本②提高麻仁市场利润③减少劳动力使用量④增加原色选厂销量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芝麻进口国,90%的芝麻经青岛港进口,有利于芝麻色选产业直接在此聚集,减少原料运输费用,C正确;芝麻色选技术成熟,且当地机器也是从外地引进,该地区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A错误;芝麻市场面对的是全国,不仅仅是当地市场,B错误;资金是发展色选产业的一个条件,但是芝麻色选对原料的需求量更大,原料运输费用成本占成本比更高,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麻仁厂陆续引进芝麻色选和芝麻炒熟机械拓展生产流程,可以减少中间商赚差价,降低芝麻原料成本,①
    正确;降低芝麻原料成本,可以提高麻仁市场利润,②正确;麻仁厂陆续引进芝麻色选和芝麻炒熟机械拓展生产流程,增加了产业的流程,会创造就业,不会减少劳动力使用量,③错误;麻仁厂拓展生产流程,大部分是自给,给麻仁加工厂提供原料,而主要目的不是增加原色选厂销量,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工业集聚的好处主要包括: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企业间的紧密地理关系促进了信息、技术、人员和物资的交流,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减少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以及集中处理废物,工业集聚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集聚使得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发展。工业集聚有助于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我国于2000年、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下图为江苏省“五普”“七普”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与①④两人口高峰之间的关系相同的是( )
    A. ①③之间B. ②④之间C. ③④之间D. ①⑤之间
    4. ②④两人口高峰数值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年龄增长B. 人口不断迁移C. 人口自然增长D. 医疗水平提高
    5. 从“五普”到“七普”,江苏省的人口变化表现为( )
    A. 少儿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育儿、教育负担加重B. 劳动力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失业人口增多
    C. 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养老负担明显加重D. 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增长速度均慢于男性
    【答案】3. C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五普”与“七普”相差20年,所以“五普”图上30—34岁人口高峰①在20年后,对应的就是
    “七普”图上50—54岁人口高峰③,同样“五普”图上10—14岁的人口高峰②对应的就是“七普”图上30—34岁人口高峰④;“五普”图上人口高峰①的人口与人口高峰②的人口相差20岁,因此可推测人口高峰②的人口是人口高峰①的人口生育的子女,以此类推,“七普”图上人口高峰④的人口是人口高峰③的人口生育的子女,人口高峰⑤的人口是人口高峰④的人口生育的子女。①④两人口高峰之间的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两代人的关系,与①②之间、③④之间、④⑤之间的关系相同,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4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随着人口年龄增长,“五普”图上10-14岁的人口高峰②对应“七普”图上30-34岁人口高峰④,因此②④两人口高峰数值应该相近,但“七普”图中④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五普”图中②的人口数量,最可能是外来劳动力人口迁入经济较发达的江苏省造成的,A错误,B正确;2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增加的是20岁以下的人口,不可能导致30-34岁人口大量增长,C错误;“五普”至“七普”,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可以降低人口死亡率,对老年人口影响明显,但不会导致30—34岁人口大量增多,D错误。所以选B。
    【5题详解】
    读图可知,从“五普”到“七普”,14岁以下少儿人口数量增长缓慢,部分年龄段甚至有减少趋势,A错误;15—64岁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失业人口不一定会增加,排除B;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增长明显,说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正确;读图可知,并不是所有年龄段人口都是增长的,且老年人口在部分年龄段,女性人口增长速度较男性快,D错误。所以选C。
    【点睛】人口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内)由人口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而引起人口增长的比率。人口增长率也可以称为人口增长速度。由于人口迁移是否会引起人口总量规模发生变动,是有一定地域条件的。例如,对于一个省,当不考虑省际迁移时,尽管省内各市、县间存在着频繁迁移,但这种迁移并没有引起全省人口发生变动,所以,这时的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相等。
    在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基础上形成的“四合院”建筑形式几乎遍布我国各地,为了满足通风、采光、避暑、御寒等基本的住房需求,人们会尽可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建造房屋。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四地传统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甲、乙、丙、丁四地所示四合院分别位于( )
    A. 华南、华中、华北、东北B. 东北、华北、华中、华南
    C. 东北、华中、华北、华南D. 华南、华北、华中、东北
    7. 与其他三地相比,丁地四合院内建筑物间距最小,说明该四合院空间布局的主要功能是( )
    A. 采光B. 遮阴C. 通风D. 御寒
    8. 与乙地相比,甲地四合院空间格局的形成说明该地( )
    A. 夏季白昼时间较短B. 夏季气候更加炎热
    C. 冬季太阳高度较小D. 冬季气候相对温和
    【答案】6. B 7. B 8. C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结合四合院内建筑物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功能、形成原因,可以确定甲地四合院防寒保暖作用更加突出,应位于纬度位置最高、冬季寒冷漫长的东北地区;丁地四合院建筑物密度最大,遮阴、避阳的功能更加明显,应为纬度位置最低、夏季漫长、气候湿热的华南地区。乙、丙两地相比,丙地四合院内院落面积较小,建筑物密度较大,房屋间距较小,应为纬度位置相对较低的华中地区;乙地应为华北地区。该题正确答案为B,ACD错。
    【7题详解】
    据图和题干信息可知,丁地四合院内院落面积最小,演变为小型的天井,建筑物密度最大,建筑物间的间距最小。建筑间距小,便会相互遮挡,形成较大的阴影区,采光效果和通风效果均较差,A、C选项错误。如果丁地四合院空间布局的主要功能是御寒的话,该地应该位于东部季风区内纬度较高的区域,而纬度较高的区域为了在冬季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和保障良好的采光条件,应该使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避免建筑物间的相互遮挡,故D选项也错误。通过综合分析,可推测该地位于我国纬度位置较低、夏季漫长且气候湿热的华南地区,该四合院的主要功能应为遮阴、避阳。该题正确答案为B。
    【8题详解】
    与乙地相比,甲地四合院建筑物间距较大,院落宽敞且南侧无建筑物遮挡,说明该地处于纬度位置较高的东北地区。对东北地区而言,冬季寒冷而漫长,太阳高度角较小,防寒保温是规划建筑物格局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A、B、D选项错误,该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四合院,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我国某地某月5日—7日经历了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此次暴雪的形成与冷锋活动和暖平流(空气由相对高
    温区水平运动到相对低温区)关系密切。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风向标表示对应时刻对应高度的风向和风力;等值线表示对应时刻对应高度大气温度变化的大小,实线为正值,虚线为负值,单位为10~5·℃·s-¹)。完成下面小题。
    9. 5日8时至7日2时,该地( )
    A. 400百帕处风力持续变大B. 700百帕处气温先增后减
    C. 近地面一直受偏北风控制D. 高空有暖平流持续存在
    10. 此时段,最大降雪量出现( )
    A. 5日14时前后B. 5日20时前后C. 6日02时前后D. 6日14时前后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5日8时至7日2时,根据该地400百帕处风向标的变化,可判断出风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等值线表示对应时刻对应高度大气温度变化的大小,实线为正值,虚线为负值”可知,700百帕处等值线皆为正值,气温一直增加,B错误;近地面的风向需要根据1000百帕处进行判断,5日14时至6日14时受偏北风控制,6日20时至7日2时受偏西风控制,C错误;大约700百帕至300百帕高度范围内等值线皆为正值,气温一直增加,说明高空有暖平流持续存在,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此次暴雪的形成与冷锋活动和暖平流关系密切”可知,此次暴雪受到冷锋和暖平流共同影响。
    读图可知,6日02时前后,低空偏北风风力最强,冷气团势力强;锋面附近的高空增温剧烈,暖平流影响显著,因此降雪量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时,会伴有偏北风加大,气压升高和温度降低等现象,有时会造成雨雪天气,夏季甚至会造成暴雨,一般情况下冷锋过境以后,当地将转受冷高压控制,天气变得晴朗。
    800多年前,淮河还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大河,在现今洪泽湖的位置仅有一些小湖群。公元1128年黄河决堤南侵,夺了淮河水道,使淮河逐渐水流不畅。1194年黄河再次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使淮河更加宣泄不畅,形成洪泽湖。一直到1850年,黄河才改道北上。冯铁营引河为分流淮河中游水入洪泽湖的水利工程。下图示意冯铁营引河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明清时期,洪泽湖湖床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分别为( )
    A. 抬升,淮河泥沙淤积B. 抬升,黄河泥沙淤积
    C. 下降,流水沉积D. 下降,流水下切
    12. 图示①②③④四处中,难以形成江心洲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3. 冯铁营引河的主要作用为( )
    A. 发电B. 航运
    C. 灌溉D. 防洪
    【答案】11. B 12. A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公元1128年黄河决堤南侵,夺了淮河水道,使淮河逐渐水流不畅。1194年黄河再次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使淮河更加宣泄不畅,形成洪泽湖”分析,明清时期,黄河多次夺淮入海,由于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所以洪泽湖湖床变化趋势是不断抬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江心洲是由于河流流速减缓,携带泥沙沉积而成的。读图可知,图示①②③④四处中,①处河道最窄,
    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难以形成江心洲;②③④处,河道展宽,水流减缓,可能形成江心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由材料“冯铁营引河为分流淮河中游水入洪泽湖的水利工程”可知,该工程主要作用是将淮河上中游洪水快速下泄入洪泽湖,对淮河起分洪作用,有效降低淮河水位,从而减轻淮河中游的洪涝灾害,D正确;对发电、航运、灌溉作用不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水利工程的作用:水资源调节、水能利用、农业灌溉、防洪抗旱、河道整治和水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与修复等。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地区在稳定气候条件下林地经历林火后的地表植被以及冻土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由图可知,该区域林地发生林火后( )
    A. 短期内蒸腾量增加B. 短期内太阳辐射减弱
    C. 长期内生物量减少D. 中期内地表温度降低
    15. 影响林火后该林地活动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植被盖度B. 土壤类型C. 气候变暖D. 积雪厚度
    16. 在中长期时间段,该林地有机层厚度逐渐恢复,主要是因为( )
    A. 岩石不断风化B. 植被不断演替C. 降水不断增加D. 气温不断升高
    【答案】14. D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发生林火后,短期内,植被破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地表温度变幅增大,升温较快,蒸发能力增强,但是植被覆盖率下降,蒸腾量减少,A错误;在稳定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是稳定的,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弱,林火过后,植被破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B错误;长期内,植被自然演替,林下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生物量增加,C错误;由图可知,中期地表植被逐渐恢复,活动层厚度降低,说明地表温度
    降低,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林火过后,植被覆盖度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地表反射减弱,地温升高,冻土活动层加深,土壤碳、氮释放增强,A正确;与土壤类型、气候变暖、积雪厚度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在中长期时间段,该林地有机层厚度逐渐恢复,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不断恢复,植被不断演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枯枝落叶增多,有机层厚度逐渐增加,B正确;与岩石风化、降水多少、气温高低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研究发现,林火过后地温升高,活动层加深,土壤碳、氮释放增强;植被由针叶林转变为阔叶林、灌丛或草地(湿地);引发热融滑塌、冻融滑坡和融冻泥流等。林火、冻土退化、气候变化三者之间形成了正反馈效应,而且在气候条件稳定的背景下,林火扰动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冻土环境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恢复到火烧前的状态。由此看来,保护多年冻土区的针叶林,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对维持多年冻土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铝是全球产量最大的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建设、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可以循环使用。1892~1907年,法国在莫里耶讷河谷建立了6家电解铝厂,其中S厂生产技术至今一直保持世界领先。自此,小型铝厂逐渐在水电丰富的南部山区集聚。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这些小型铝厂陆续关闭,莫里耶讷河谷电解铝业仅剩S厂。20世纪90年代,法国在敦刻尔克港附近建成欧洲最大的炼铝厂,该厂使用核电作为主要能源。图示意法国铝业生产基地分布。
    (1)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指出20世纪90年代法国铝业空间布局的变化。
    (2)说明法国保留S厂的原因。
    (3)在全球能源紧张和低碳发展背景下,法国铝业生产应如何应对?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从南部为主到北部为主;从山区到沿海港口;从水电丰富地区,转向新能源(核电)丰富的地区。
    (2)水电丰富;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冶炼技术先进、水平高,环境污染小;利于本国铝业的传承和发展;满足国家对铝资源的需求,保障国家安全。
    (3)适度减产,减少能耗;提高废铝回收率,增加原料来源,降低能源消耗;研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进行冶炼;提高冶炼技术和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解析】
    【分析】本题以法国铝业生产基地分布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调动和应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1892~1907年,法国在莫里耶讷河谷建立了6家电解铝厂;20世纪90年代,法国在敦刻尔克港附近建成欧洲最大的炼铝厂,该厂使用核电作为主要能源。读图可知,莫里耶讷河谷位于法国南部山地,敦刻尔克港位于法国北部港口,铝业布局的变化从南部为主到北部为主,从山区到沿海港口;南部山区水电丰富,敦刻尔克港附近炼铝厂使用核电作为主要能源,从水电丰富地区的河谷地区,转向新能源(核电)丰富的地区。
    小问2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S厂位于莫里耶讷河谷,该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为铝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能源支持;S厂建于1892~1907年,生产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和市场基础,有利于稳定生产和市场拓展;S厂生产技术至今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拥有世界领先的生产技术,冶炼技术先进、水平高,环境污染小,这使得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铝业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产业,法国政府对铝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这有助于S厂的持续发展。因此,法国保留了S。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炼铝厂是高耗能工业,应适度减产,减少能耗;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冶炼,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应当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铝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提高废铝回收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增加原料来源,降低能源消耗,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碳排放。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位于内蒙古赤峰市,202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遗产地保留着区分冬春营地、夏秋营地“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活方式。其中,冬春牧场大部分比较平缓;罕山林场海拔高,多数坡度在16度以上,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秋牧场大部分海拔1000m以上,坡度在25度以下。目前该游牧系统面临大规模围栏建设、草原退化等问题。随着该遗产地知名度的提高,未来的旅游和生产活动将给遗产地发展与保护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下图分别为研究区四季牧场分布图和主要道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概括冬春牧场的位置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2)简述罕山林场在当地游牧系统中体现的作用。
    (3)推测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草场退化严重的牧场名称并说明原因。
    【答案】(1)位置特点:位于遗产地的东南部(或中东部);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区。原因:冬春季节气温较低,东南部(或中东部)地势相对平缓,受寒冷北风的影响较小,较为温暖;地势平缓的地区便于牲畜觅食和活动。
    (2)罕山林场提供了夏季牧场的高海拔避暑条件,成为夏季放牧的理想地点。同时,它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为游牧系统提供了环境保障。
    (3)夏秋牧场。原因:夏秋牧场大部分海拔1000m以上,坡度在25°以下,地势相对较高且平缓,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大规模围栏建设等,导致草场退化严重;随着遗产地知名度的提高,旅游和生产活动增加,对夏秋牧场的干扰也相对较大,进一步加剧了草场的退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阿鲁科尔沁草原牧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其中冬春牧场大部分比较平缓”可知,冬春牧场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地区,结合该地区地形图,该地区东南部(或中东部)适合冬春牧场分布。由于该地位于内蒙古地区,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温度较低,北边海拔高,阻挡冷空气,因此地势平缓的东南部较为温暖,利于牲畜过冬,而地势平缓的地区也便于牲畜觅食和活动。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罕山林场海拔高,多数坡度在16度以上,这种地形提供了夏季较为凉爽的气候条件,适合牲畜在夏季休息、觅食,为夏季放牧提供了理想场所;同时其自然保护区的地位还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使当地游牧生态系统更具可持续性,为游牧系统提供了环境保障。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夏秋牧场大部分海拔1000m以上,坡度在25°以下,地势相对较高且平缓,夏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雨较多,水源充足,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本地区出现大规模围栏建设放牧大量的牲畜,导致草场退化严重;随着遗产地知名度的提高,旅游和生产活动增加,与冬春牧场冬天时寒冷的气候相比,夏秋牧场夏季放牧时气温适宜,游客数量多,人类活动频繁,对牧场的干扰也相对较大,进一步加剧了草场的退化。故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草场退化严重的牧场名称是夏秋牧场。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11ka—34ka前的地质时期,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曾出现过一个古堰塞湖(经棚古湖)。经研究发现,这一时期该地区经历了暖湿—干冷—暖湿的气候过程。经棚古湖的形成和消亡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图1为西拉木伦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不同历史时期西拉木伦河河床剖面示意图。
    (1)该地区在经棚古湖形成之前先有河流,分析其判断理由。
    (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解释该地区早期河流干流呈东西走向的原因。
    (3)考察发现经棚古湖为堰塞外流湖,说明其形成过程。
    (4)分析经棚古湖消失的原因。
    【答案】(1)河床剖面下层沉积物为砂砾岩,颗粒较粗,属于河流环境下的沉积物;上层沉积物为粉砂岩,颗粒较细,为湖泊环境下的沉积物;经棚古湖呈树枝状,说明湖泊是由于堰塞沿河谷蓄水而形成的。
    (2)该地区有东西走向的断层发育形成的断裂构造带,(断裂构造带下陷且)断裂构造带上岩石破碎易侵蚀,所以沿断裂构造带发育了东西走向的河流。
    (3)流域内河谷陡峭,构造运动活跃,导致河岸岩体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这一时期气候湿润,水量大,湖水不断上涨;湖水位超过堰塞体高度,湖水漫过堰塞体外流,形成堰塞外流湖
    (4)构造运动再次进入活跃期,堰塞体松动,加上气候又重新进入湿润期,降水丰富,河流对堰塞体的侵蚀冲刷作用强,最终导致堰塞体崩塌,湖水外泄,经棚古湖消失。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水系变化为背景,考查河流水系变化的过程以及河谷走向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2可知,河床剖面下层沉积物为砂砾岩,颗粒较粗,砂砾岩属于河流环境下的沉积物;上层沉积物为粉砂岩,颗粒较细,推侧为湖泊环境下的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在下,湖泊沉积物在上,说明河流比湖泊早形成;经棚古湖呈树枝状,说明湖泊是由于堰塞沿河谷蓄水而形成的,综上所述湖泊形成时间晚于河流。
    【小问2详解】
    根据图1可知该地区有一条东西走向断裂构造带,断裂构造带因为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地势较低,水流积聚易发育河流,所以沿断裂构造带发育了东西走向的河流。
    【小问3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流域内地势落差大,构造运动活跃,导致河岸岩体易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据材料可知, 这一时期该地区经历了暖湿—干冷—暖湿的气候变化过程,据此可推测堰塞湖形成时期气候湿润,水量大,湖水不断上涨;湖水位超过堰塞体高度,湖水漫过堰塞体外流,形成堰塞外流湖。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中“经棚古湖的形成和消亡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可推测该时期构造运动再次进入活跃
    期,堰塞体松动,加上气候由干冷变为暖湿,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增大,河流的侵蚀冲刷作用强,最终导致堰塞体崩塌,湖水外泄,经棚古湖消失。

    相关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0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三)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三)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二Word版无答案docx、湖南省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二答案25长郡二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