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二:研唐宋明“古文”,悟“文道合一”理》名师单元教学课件(3课时)

    16582718第1页
    16582718第2页
    16582718第3页
    16582718第4页
    16582718第5页
    16582718第6页
    16582718第7页
    16582718第8页
    还剩6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二:研唐宋明“古文”,悟“文道合一”理》名师单元教学课件(3课时)

    展开

    研唐宋明“古文” 悟“文道合一”理学习任务设计说明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先秦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正因如此,唐代散文成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对后世宋、明、清的散文写作影响深远。从唐代中期一直到宋代兴起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运动提出的“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文学主张,逐渐深入人心,形成了唐宋时期以韩、柳、欧、苏为中心的古文勃兴现象,许多耳熟能详的古代优秀散文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宋代散文作品,更多地朝着“文从字顺”的方向发展,比韩、柳的古文更进一步缩短了与口语的距离,因而更有利于表情达意,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从此,“唐宋八大家”便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写作散文的楷模。明代的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阳湖派,其散文成就都与唐宋古文运动有着深厚的渊源。在继承唐宋文风的同时,明代散文还重视抒发思想感情,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本学习任务旨在研习《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项脊轩志》这三篇唐、宋、明三个时期的经典散文,体味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及现实意义,品析作品设事明理、记游说理和托物言志的章法之妙。任务引领:明事、析情、悟理——体味文章文道并重、立意深切、情挚语真、文笔简练的审美追求,感受作者针砭时弊、质疑求真、情真意切的真思想、真性情、真个性。第六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种树郭橐驼传》,并在具体语境中分辨文言词义与用法。2.了解“传”“寓言”的文体特征,感受《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人物形象。3.赏析《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设事明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学习重难点分析作者将种树之理移植到治民之中的方法。目 录导入(1)根据以往学过的古代人物传记和寓言故事的阅读经验,你认为本文是人物传记还是寓言?理由是什么?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一般可分为历史传记(也称“史传”)和文学传记(也称“史外传”)。寓言一般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助读资料:意见示例:甲:属于传记。如同《苏武传》《张衡传》《童区寄传》等,本文的题目是《种树郭橐驼传》,说明这是一篇传记,并且人物有具体的名号、籍贯、职业等。乙:我认为是寓言,因为郭橐驼是虚构的人物,作者只知道他的绰号而不知其真名。此外,他的种树水平好得太神奇了,更何况一个普通的种树之人居然懂得治民之法,有点违背常理。丙:我也认为是寓言,因为柳宗元写过不少寓言故事,如《捕蛇者说》《三戒》《赖蝂传》《罴说》等,都是以寓言方式巧妙讽谏。从本文写法上看,作者因痛恨繁政扰民的现象,但又不便直言进谏,所以就借助一个种树的故事来警示统治者要顺民之性,让百姓休养生息。归纳: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从文章形式上看,它确实是一篇传记,但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看,它应该是一则寓言。所以,本文应该是以传记包装的寓言,或者说是寓言体的传记。文章体现了柳宗元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高度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强调文章要反映现实,“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种树郭橐驼传》就是其文学主张的代表作之一。表格1:词类活用现象名我故当名:命名。本为名词,名字的意思,这里作动词驼业种树业:以……为职业。本为名词,职业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意动用法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指甲抓,名词用作动词长人者好烦其令长:本为名词,官长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治理而卒以祸祸:本为名词,灾祸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造成灾祸(续表)其筑欲密筑:本为捣土用的杵,这里用作动词,捣土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形容词作使动,使……硕大茂盛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蕃:形容词作使动,使之蕃盛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致:使动用法,使……尽,使……发展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蕃:形容词作使动,使……繁衍生息本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根粟者……政之本务根本,基础今存其本不忍废稿本,版本病偻故病且怠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生病贫穷毛病故吾不害其长而已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害妨害妒忌灾害,祸害表格2:一词多义现象故乡人号之“驼”此物故非西产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所以本来旧交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地(续表)去不复顾相如顾诏赵御史书曰……顾吾念之看回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但是(表轻微转折)拜访顾不复顾利害顾虑,考虑表格3:古今异义不抑耗其实而已句中的意思是“它的果实”。今为副词,表示下面所说的是事实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句中的意思是“那实际上”。今为副词,表示下面所说的是事实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句中的意思是“小民”“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今指人格卑劣的人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句中的意思是“把……作为”,今义为“认为”表格4:通假现象以致其性焉尔尔,同“耳”,罢了字而幼孩而,通“尔”,你们的既然已已,通“矣”,了表格5:特殊句式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应为“故不若我也”。好烦其令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应为“好烦(发)其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3)三读课文,谈形象并概括。提示:作者深受庄子的影响,所写人物虽患残疾却怀特技,类似佝偻丈人和解牛的庖丁一样精于自然之道,作者将郭橐驼外表的畸形和内心的强大完美统一于一身。“橐驼”自谓种树得“顺木之天”,治民应“致其性”,彼此隐性地相互呼应,由此可见作者塑造人物的良苦用心。画结构图来梳理文章的结构。附:文章结构图第七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1.熟读《石钟山记》,并在具体语境中分辨、积累文言词义与用法。2.与苏轼一起探究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并梳理文章的结构。3.比较《种树郭橐驼传》与《石钟山记》在说理方式上的异同。比较《种树郭橐驼传》与《石钟山记》在说理方式上的异同。目 录导入1.指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2.指出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现象的词3.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古之人不余欺也③石之铿然有声者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今以钟磬置水中①介词结构后置②宾语前置③定语后置④判断句⑤省略句(省略“于”)2.本文是怎样写的?3.提问:文章质疑了什么?为什么质疑?有了疑问后是怎么做的?解答疑问后是怎么总结的?《石钟山记》凸现了苏轼勇于质疑的精神,也体现了他一贯地重视直接认识,不满足于间接认识的思想。在强调“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张载《正蒙·大心篇》)的时代,苏轼这种重视直接经验的认识论往往被视为他“所学不纯”的证据,但在今天看来,这种求实的认识论是非常可贵的,带有现代科学的精神。何况苏轼还关注到了认识和表达之间的关系(“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经验与常识之间的关系(“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提示:《石钟山记》提倡实地考察,反对主观臆断,用事实破了千古疑案,且将情趣与理趣融为一体,由小事入,由深理出,体现了质疑问难和求真务实的实证精神。《种树郭橐驼传》由种树之道“移之官理”,借郭橐驼之口指出“长人者”政令频出的危害,将谏言托于传记,将官戒寓之种树,有力地批评了当时的弊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两篇文章都以说理为主,但各有特点。示例:培元固本,而后不顾(郭橐驼)不固根本,忧勤太过(他植者)帮民“务本”,让民“自为”不顾民生,烦政扰民1.了解《项脊轩志》主要内容。可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扫清阅读障碍。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归有光的人生经历及该文的写作背景。第八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1.了解归有光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2.深刻理会归有光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目 录导入1.第一遍范读: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讨论并明确以下词句的含义。2.第二遍自读:梳理文章内容,把握寓意。“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三重含义:一是因为其先人所居之处名“项脊泾(在今江苏昆山)”,以此命名书斋有怀祖追远之意。二是因为“项”的本义是头的后部,泛指颈部,“脊”指背上中间的骨头,“项”与“脊”所支撑起的头颅,是人所有思想的汇聚之地,“项脊轩”隐喻作者的精神聚合之所。三是因为归有光别号“项脊生”,含有从小就志向远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意思;“项脊”二字,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的人生理想。围绕“多可喜,亦多可悲”,四人小组找出一个最感人的细节。这一细节暗示归氏祖上曾是名门望族、仕宦人家(“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可为证),而如今到了作者一代则门庭败落。面对家世的沧海桑田,归有光有悲伤但没有放弃希望,没有嫌弃、鄙薄项脊轩,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心有所托,渴望以此为起点,实现重整家业、光宗耀祖的梦想。评点:这一细节表现了项脊轩修葺后作者的改建之喜、休闲之喜、赏月之喜、读书之喜。可以让我们想象到归有光少年时期的快乐光景、勤学品质、文人志趣、家族责任、高远志向。评点:这一细节凸现了家族零落颓败、人心涣散、兄弟隔膜、天伦不在的景象,传递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承载着家人期望的归有光,对家族无序与败落的无限悲痛伤感、失望惆怅的心境。评点:评点:这一细节表现了祖母对孙子发自内心的喜悦、怜爱和殷切的期待、鼓励。作者想到自己蹉跎岁月、怀才不遇,觉得有负祖母的殷切期望,伤感愧疚之情不禁喷涌而出。追忆红袖添香、情投意合、唱和相随、温馨美好的场景,旨在抒发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亭亭枇杷树”隐喻着妻子对夫君科举高中的期许,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光阴荏苒,自己功名不就、事业无成、身世悲催的深沉隐痛跃然纸上。评点:情感脉络图示例:古人云:“至情言语亦无声。”《项脊轩志》之所以真切感人,首先是语言简练精洁,材料剪裁得当;其次,文章无论是记述还是描写,都渗透着“喜”和“悲”的浓烈情感,两种情感互为衬托、彼此交织;更为突出的是,归有光善于抓住生活中富于特征的典型细节,将那些最触动人心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将过往的事情以细节的形式重现,极简练地刻画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了人物关系,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最终将文章推向悲欣交集的境界。总结: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