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与课件(统编版2024)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9 木兰诗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9 木兰诗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译文参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目标:熟读并背诵全文,理解并积累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诗歌的语言;感知文章内容,学会概括事件,初步掌握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古代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感知文章内容,学会概括事件,初步掌握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
1.感知文章内容,学会概括事件,初步掌握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古代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一首著名的乐府诗《木兰诗》,诗中塑造的木兰形象被不同时代的人歌咏,后来又飘洋过海,被迪斯尼拍成著名的动画片。那么,木兰的形象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能被东西方文化共同推崇呢?让我们寻根溯源,从原诗中发现木兰形象的魅力。
二.学习新课。
1.检测预习,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1)了解作品。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朝民歌、北朝民歌两大部分。北朝民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文体知识:乐府诗。
①概念: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②发展: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③作用: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诗绝句,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④乐府诗的特点:
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3)了解背景。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对峙时期,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问,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木兰诗》的时代背景,当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柔然,亦称蠕蠕,四世纪中,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经常骚扰北魏。据历史记载,从公元407年到493年的80多年中,双方发生的大战役就有15次之多。
2.学习诵读,理解文章。
(1)读准字音:机杼(zhù) 军帖(tiě) 帖(tiē)花黄 可汗(kè hán) 鞍(ān)鞯(jiān) 辔(pèi)头 燕(yān)山 胡骑(jì) 朔(shuò)气 金柝(tuò) 云鬓(bìn)
(2)读准节奏:
五言一般二三节奏,注意几个长句的意义单位停顿。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理解文意。
【方法】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同桌口译接龙,把自己口译困难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交流解决。
【译文参考】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 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免子耳朵是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专题微学习
微专题1.通假字:请找出本文中的通假字,说说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著我旧时裳:“著”通 “着”,穿。
微专题 2.成语:请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说说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磨刀霍霍:本义形容磨刀声响亮。现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微专题 3.古今异义:请从文中找出两个古今意义不同的词, 并说说它们的古今义。
爷:卷卷有爷名 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走:双兔傍地走 古义:为跑, 今义:行走。
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为只,副词 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郭:出郭相扶将 古义:为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
户:木兰当户织 古义:为门 今义:人家、门第。
迷离: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微专题 4.互文 :文中多处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找出相关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百战死、十年归。)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开我东阁、西阁门,坐我东阁、西阁床。 )
3.梳理内容,理解主题。
(1)诗歌每节写了什么内容?请从木兰的角度进行概括。
①木兰停机叹息;②决定代父出征;③出征奔赴战场: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十年征战生活;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木兰还朝辞官;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还乡家人团聚; = 7 \* GB3 \* MERGEFORMAT ⑦比喻赞美木兰。
(2)诗歌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①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
②略写:战斗过程,十余年征战生活。
这样处理是为了塑造人物和突出主题。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不慕名利、勇于担当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详略处理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厌恶和远离。在结构上,则使文章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诗中的木兰形象有何传奇之处?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英雄形象:
①勇敢担当: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英勇善战: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③聪明谨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女孩形象:
①思念亲人:且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不慕荣利: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娇美温柔: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4)诗歌中借木兰的形象想表达什么主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①诗歌记叙了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赞扬了古代人民的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否定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追求。
②木兰既是有责任感、英勇善战、不慕荣利的英雄形象,又是勤劳孝顺、温柔娇美的女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诗歌通过木兰赞美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4.分析写法,品读语言。
(1)诗歌用什么方法塑造木兰的形象?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①排比、夸张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突出了木兰准备的忙碌、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军营的艰苦、战斗的残酷和战功的卓著,生动表现了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
②侧面衬托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流水声、胡骑声衬托了木兰离家渐远思亲更切的心理,军营生活的艰苦衬托了木兰的坚强勇敢,伙伴的“惊忙”衬托了木兰的聪明谨慎。
③正面描写
唧唧复唧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可汗问所欲,……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脱我战时袍,……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木兰心理、神态、行为、动作的细致描绘,形象刻画出木兰孝顺、勤劳、有责任感,又不慕荣利、温柔娇羞的女孩形象。
(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提示:
①可以从意象(诗歌选择描写的事物)角度;
②可以从运用修辞的角度;
③可以从运用民歌写法(设问、铺排、复沓、对偶)角度。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注意表达要充分,格式要正确。
示例:
①意象角度
诗歌选取了“黄河”“胡骑”“关山”“朔气”“金柝”“铁衣”等富有北方特点和战争特点的事物,写出了北方景物的粗犷、雄浑和战争生活的激烈、艰苦,体现出北方民歌刚健豪迈的语言特点。
②修辞角度: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运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层次分明地铺陈出木兰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出征的情形,语言简洁而灵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奥秘,使故事在欢快喜庆的气氛中结束。
③民歌角度: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从此替爷征。
运用了复沓和设问的手法,一问一答,生动地刻画了木兰的心理,口语化的问答使语言质朴清新,体现了民歌特色。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运用了复沓的手法通过两个句式相同、音节相对、反复咏叹的诗句,渲染出悲壮的气氛,语言整齐中又有变化。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对镜帖花黄。
运用了铺排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家人和木兰重逢后的行为、情感,渲染了欢快的氛围,语言质朴、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三.课堂练习
1.对《木兰诗》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确数。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出发前到各处购买鞍马等战具的紧迫情景。
【答案】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虚指,表示数量多,并非确数;故选C。
2.《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请你结合诗句说一说有何特色?
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例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家人为迎接木兰归来做准备。
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风趣又切合全文的内容。
四.知识总结。
1.主旨上:诗歌记叙了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赞扬了古代人民的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否定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追求。
2.写法上:诗歌采用了灵活简洁的铺排、新奇幽默的比喻、气势酣畅的排比,加上质朴自然的口语,既保留了民歌的形式,又很好地体现了北方民歌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
五.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敕勒歌》,感受北方民歌的特点。
2.完成小练笔:《我心中的木兰》,说说自己对木兰的认识和思考,200字左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常识导入,朗读诗歌,梳理情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木兰诗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注释补充,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定向开启,示疑互动,悟理明法,入脑融合,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