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人体内的5-羟色胺(C10H12N2O)是由必需氨基酸——色氨酸(C11H12N2O2)代谢生成的一种衍生物,可用于合成血红素,也可作为安神药改善睡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羟色胺是由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B.5-羟色胺可作为合成血红素的单体
C.增加饮食中色氨酸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睡眠
D.5-羟色胺进出人体细胞均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
2.将台盼蓝染液注入健康家兔的血管,一段时间后,取不同器官制作切片观察,发现肝和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而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器官中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差异
B.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是因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C.肝、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说明台盼蓝染液进入了细胞
D.靶向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分子大小与毛细血管通透性
3.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专门运输ATP和ADP的转运体(AAC),AAC只能1:1交换ADP和ATP,确保细胞正常代谢的能量需求。泡发过久的黑木耳会被椰毒假单胞杆菌污染,该细菌会分泌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在AAC上,从而抑制ADP和ATP的交换,进而引发人体中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DP转化为ATP是放能反应
B.AAC是一种通道蛋白,帮助ATP通过协助扩散出线粒体
C.椰毒假单胞杆菌会导致人体细胞因缺少能量而死亡
D.AAC在将ATP转入线粒体的同时将ADP转出线粒体
4.糖类代谢异常时,脂肪可分解为脂肪酸为机体供能。为研究脂肪酸供能的转运路径,科研人员让小鼠成纤维细胞摄入红色荧光标记的外源脂肪酸后,分别置于细胞培养液和无机盐缓冲液中培养,用绿色和蓝色荧光分别标记细胞的脂滴和线粒体,分析荧光重合程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标记的脂肪酸能被细胞吸收并存储于脂滴中
B.在细胞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中,脂肪酸没有发生转运
C.在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细胞中,脂肪酸可从脂滴转运到线粒体
D.在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细胞中,脂滴中的脂肪酸可能来源于溶酶体
5.部分厌氧菌缺乏处理氧自由基的酶,可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避免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自身造成伤害。如图表示绿硫细菌的光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绿硫细菌在光反应中,H2S是电子供体
B.叶绿体中的菌绿素复合体,用于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C.绿硫细菌产生的高能e-长期储存在NADPH中
D.H+进入内腔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H2S分解时产生的能量
6.菠菜(2n=12)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菠菜根的白色与红色由基因A/a控制,茎的分枝和不分枝由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红色、茎不分枝为显性性状
B.实验一的子代中,根红色、茎分枝(♀)的基因型为BbXAXa
C.若实验二的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雌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3/4
D.菠菜的一个染色体组包含7条染色体
7.人的panxl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女性不育。图1是该遗传病的某个家系图,通过对该家系成员panxl基因和突变基因的检测得到的电泳条带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B.基因①为panx1基因,基因②为panx1基因的突变基因
C.该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亲,并只能遗传给女儿
D.该家系Ⅱ-3和Ⅱ-4婚配,生一个患该病后代的概率为1/4
8.组蛋白乙酰化可通过减弱染色质的紧密结构影响基因的转录而使表型发生变化。果蝇翅膀发育的部分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解旋酶结合到基因启动子上
B.细胞核靠近细胞边缘时可使①过程增强
C.低氧环境抑制组蛋白乙酰化
D.组蛋白乙酰化能够使生物体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
9.人正常血红蛋白β链由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β链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其他氨基酸替代是人患镰状细胞贫血的直接原因。下表为某女性患者及其父母β链首端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染色体Ⅰ与Ⅱ上相关基因转录时的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表中每个基因未显示序列均正常,所显示的β链除第6位上氨基酸不同外,其他序列完全相同。据表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父母所携带的镰状细胞贫血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上存在差异
C.该患者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均来自双亲的Ⅰ
D.若这对夫妇欲生育二胎,则生个不患病儿子的概率为75%
10.有的龙葵草可合成有毒物质糖苷生物碱,该物质能减少动物的采食。糖苷生物碱的合成与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有关,基因E和F同时存在时,这些龙葵草才能合成糖苷生物碱。研究发现,沿市区→城乡接合处→乡村方向,能合成糖苷生物碱的龙葵草的个体百分比逐渐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龙葵草种群的进化
B.与乡村相比,市区龙葵草种群中e、f的基因频率可能更高
C.龙葵草的进化离不开可遗传变异,龙葵草发生可遗传变异不一定进化
D.若某龙葵草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11.CO2在脑脊液中与H2O结合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H+使延髓化学感受器兴奋,导致呼吸运动加快、加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增多使呼吸运动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B.血浆蛋白、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及细胞内的CO2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碳酸解离出H+后与乳酸构成缓冲对
D.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能导致Ca2+内流
12.如图表示枪乌贼巨大神经纤维受适宜强度刺激后,某时刻其上8个位点的膜电位。已知静息电位为-70mV,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时C点膜电位为0,但仍有钠离子内流
B.此时G点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
C.若增加细胞外Na+浓度,刺激相同时间后,检测B点膜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大
D.此时H点已恢复到静息状态
13.研究小组以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下丘脑前部,狗有出汗现象,说明下丘脑前部具有调节产热的功能
B.应激时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促进醛固酮的分泌,使狗体内钾离子增多,心率加快
C.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狗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将减少
D.破坏肾上腺髓质,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髓质激素释放激素将增多
14.不同的抗原进入机体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对此种现象曾经有两种假说:“模板假说”认为抗体是在抗原进入机体后以抗原为模板设计出来的;“克隆选择假说”认为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体内就存在具有不同受体的B细胞。为了验证“克隆选择假说”是正确的,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已知高剂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杀死全部具有与其互补受体的B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体针对外来抗原进行免疫反应的过程为特异性免疫
B.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C.组别①第二次注射抗原X后浆细胞可来自记忆B细胞和B细胞的分裂分化
D.组别①不产生抗X抗体,组别②不产生抗X抗体、产生抗Y抗体,支持“克隆选择假说”
15.“酸生长假说”是指生长素诱导H+通过细胞膜上H+-ATP酶外排,使细胞壁酸化,促进了细胞壁的伸展。为探究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H+-ATPi酶的机制,研究者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获得K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拟南芥植株,研究下胚轴细胞壁pH和生长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蛋白具有促进H+-ATP酶活性的作用
B.K蛋白和F蛋白对H+-ATP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相反
C.生长素可通过促进F基因的表达来促进植物生长
D.若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K蛋白和F蛋白的作用,实验结果与上图基本相同
16.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图1)。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其部分分子调控机制如图2所示,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酸与乙烯表现为协同作用,与水杨酸的作用效果相反
B.赤霉素通过单途径调节、茉莉酸通过双途径调节共同影响生长素分布
C.双子叶植物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
D.顶端弯钩的形成过程中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二、实验探究题
17.已知干旱胁迫会使植物体内脱落酸(ABA)含量上升,科研人员推测小麦ABA受体过表达会增强其抗旱能力。为验证此推测,实验利用ABA受体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麦L品系开展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由结果可知,在________条件下,L品系的________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L品系的产量高于野生型,理由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细胞内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蔗糖和脯氨酸等)的含量明显增多,生理意义是________。
(3)干旱条件下,气孔的开放度减小。有人推测气孔开放度减小是由ABA引起的。现有野生型、L品系、ABA缺失突变体3种小麦,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是否正确。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翅型有直翅和残翅两种,由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有黑色与灰色两种,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上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自然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翅型和体色的基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实验二F1中直翅个体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不符合3:1,可能原因是________。F1中灰体直翅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让F1中的黑体直翅个体自由交配,获得的F2中黑体残翅雌性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翅上有斑纹与无斑纹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H、h控制。有斑纹与无斑纹的昆虫杂交,F1均为有斑纹,用低温处理F1后,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斑纹:无斑纹=5:1。研究人员推测低温处理导致携带________基因的精子存活率降低了________;为验证该结论,选择________杂交,若子代________,则该结论正确。
19.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椎骨和长骨的纵向生长主要是由生长板区域的软骨细胞经历一系列过程完成的。软骨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糖酵解)强度的变化会影响生长板正常发育。HK是一种RNA结合蛋白,HK基因缺失会导致小鼠四肢、脊柱明显畸形。科研人员利用HK基因敲除小鼠(KO)进行相关研究。
(1)软骨细胞中乳酸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乳酸进入到血浆中,血浆pH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软骨细胞糖酵解的触发需要依赖于缺氧诱导因子FL蛋白。检测野生型小鼠(WT)和KO小鼠软骨细胞中FLmRNA的半衰期,发现KO小鼠半衰期更长。推测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
(3)进一步检测KO小鼠软骨细胞,发现参与糖酵解过程的L酶表达量增加,使糖酵解过度增强。科研人员提出假设该现象是在缺氧条件下发生,且在缺氧条件下受FL含量变化的影响,为证明该假设,利用小鼠软骨细胞进行实验,提取细胞中等量的蛋白进行L酶检测,结果如表。
注:“+”越多表示L酶含量越高
Ⅰ.完善表中的实验方案:①为________;②③④的操作依次为________。
Ⅱ.若3组的L酶表达量比4组________,比5组和1组________,则假设成立。
(4)上述研究表明软骨细胞糖酵解强度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影响生长板的正常发育,导致小鼠四肢、脊柱明显畸形。
20.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诱因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组织液中沉积,影响了神经小胶质细胞(MC细胞)的功能,发病机制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MC细胞接收到Aβ沉积的信号后,细胞质中经磷酸化的K酶可以________,游离的NF进入细胞核内,促进合成并分泌大量IL-1蛋白(一种白细胞介素),诱发炎症,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2)为探明药物X治疗AD的机理,科研人员利用正常的MC细胞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3~6组加入Aβ的目的是________,药物X抑制Aβ的作用,判断依据是________。综合图1和图2,药物X治疗AD的机理可能是________(答出3种可能)。
(3)已知IK的磷酸化位点位于其末端肽段N。欲验证“IK磷酸化能诱发炎症”,设计以下实验(实验所用肽段对细胞内NF蛋白的入核、IL-1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均无直接影响)。
实验处理:将正常的MC细胞平均分成两组,甲组细胞中导入与肽段N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序列相同的肽段,乙组细胞中导入与N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序列不同的肽段,两组小鼠均加入溶于缓冲液的Aβ沉积物。
检测指标: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
(4)上述研究可得出神经小胶质细胞具有________功能。
21.西瓜有不同类型的花:雌花、雄花和完全花(同时具备雌蕊和雄蕊)。同一植株上同时存在雄花和完全花称为雄花完全花同株,同一植株上同时存在雌花和雄花称为雌雄异花同株。为探究性别决定机理,选用品系甲(雄花完全花同株)和品系乙(雌雄异花同株)进行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西瓜雄花雌花完全花的遗传遵循________遗传规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若将F1与品系甲杂交,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该性别决定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B基因和D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提取F2雄花雌花完全花同株个体的DNA进行PCR电泳,电泳结果全为①,则雄花雌花完全花同株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不写D基因)。取F2中全部雄花完全花同株个体进行上述实验,仅一株电泳结果为①,其余均为②,电泳结果为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多选题
22.科研人员用CCK-8试剂盒检测化合物M对肝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检测原理是在活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催化产物的介导下,试剂盒中无色的WST-8被还原成橙黄色甲攒,通过检测反应液颜色深浅判定活细胞的相对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脱氢酶可能参与肝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WST-8可影响肝细胞线粒体脱氢酶的专一性
C.用该方法对肝细胞增殖情况检测需控制反应温度
D.若M促进肝细胞增殖能力越强则反应液的颜色越浅
23.果蝇的长翅与残翅、黑身与黄身分别由基因E/e和F/f控制。基因型为EeFf的长翅黑身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初级卵母细胞发生图示变化,但雄果蝇均不发生此行为,且基因型为ef的雄配子有2/3不育。研究发现基因型为EeFf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残翅黄身个体占1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在两性中发生情况不同,因此两对性状为伴性遗传
B.该现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型为EeFf的雄果蝇产生的EF与ef配子的比例为3:1
D.EeFf的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图示变化的初级卵母细胞占比为40%
24.下图是人体发育不同时期红细胞中珠蛋白(血红蛋白组成蛋白)基因表达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ε-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导致γ-珠蛋白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不同启动子甲基化差异导致珠蛋白基因在时间上发生了选择性表达
C.12周起γ-珠蛋白基因会持续在红细胞内表达
D.ε-珠蛋白基因和γ-珠蛋白基因之间可以发生重组
25.血糖浓度升高时可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GLUT2表示葡萄糖转运蛋白,■、●、▲代表3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的分泌是条件反射
B.脑的某区域指的是下丘脑,由交感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C.●为葡萄糖,■为神经递质,▲为胰岛素,胰岛素发挥作用后失活
D.若该过程血糖浓度没有下降,可能是胰岛素受体结构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5-羟色胺是色氨酸代谢生成的一种衍生物,不是蛋白质,不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A错误;
B、血红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单体为氨基酸,5-羟色胺是色氨酸行生物不属于氨基酸,B错误;
C、色氨酸是必需氨基酸,色氨酸代谢产生的5-羟色胺可作为安神药改善睡眠,因此增加饮食中色氨酸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睡眠,C正确;
D、当5-羟色胺作为神经递质时,其运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A、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不同,导致物质进出细胞有差异,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器官中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差异,A正确;
BC、有的器官可以被台盼蓝细胞染色,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组织液,而不能被台盼蓝染色的器官大分子不能进入组织液;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是因为台盼蓝染液未进入脑、骨骼肌细胞之间的组织液,且这些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肝、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说明台盼蓝染液进入了肝、淋巴结细胞之间的组织液,B正确、C错误;
D、根据题目信息分析,只有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脑和骨骼肌,靶向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分子大小与毛细血管通透性,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A、ADP转化为ATP要吸收能量,因此是吸能反应,A错误;
B、米酵菌酸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在AAC上,说明AAC是一种载体蛋白,帮助ATP通过协助扩散出线粒体,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椰毒假单胞杆菌分泌的米酵菌酸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在AAC上,从而抑制ADP和ATP的交换,这会影响人体细胞正常代谢的能量需求,导致人体细胞严重缺少能量而死亡,C正确;
D、线粒体作为细胞氧化供能的中心,转运体AAC应是在将ADP转入线粒体的同时将ATP转出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在0h时就有红绿荧光重合,标记的脂肪酸能被细胞吸收并存储于脂滴中,A正确;
B、红色荧光标记的是外源脂肪酸,绿色荧光标记的是脂滴,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重合程度高,这意味着标记的脂肪酸被细胞摄取后存储到了脂滴中脂肪酸发生了转运,B错误;
C、在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细胞中,从图中可以看出红蓝荧光重合度随时间增加,红绿荧光重合度随时间降低,所以脂肪酸的转运路径是从脂滴转运到线粒体,C正确;
D、溶酶体参与细胞自噬,可分解细胞内的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若要说明营养匮乏时,溶酶体可降解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释放脂肪酸,D正确。
故选B。
5.答案:A
解析:A、绿硫细菌光合作用过程中,H2S的作用与水相似,因此在光反应中H2S是电子供体,A正确;
B、绿硫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B错误;
C、NADPH是高度活泼的还原剂,不能长期储存电子,C错误;
D、H+进入内腔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光合片层两侧的e-浓度差,D错误。
故选A。
6.答案:C
解析:
7.答案:D
解析:A、由于该病是女性不育,所以男性即使有致病基因也不会患病,根据电泳图判断,I-1和 = 2 \* ROMAN II-1的条带相同,说明二者基因型相同,且I-2不含致病基因,如果该病是隐性病,不管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I-2都应该含有致病基因,与电泳图不符,根据 = 2 \* ROMAN II-3中有两个条带,但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该病不可能是X显性遗传病,即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I-1基因型是Aa,I-2基因型是aa, = 2 \* ROMAN II-1、 = 2 \* ROMAN II-3基因型是Aa, = 2 \* ROMAN II-2和 = 2 \* ROMAN II-4基因型是aa,A错误;
B、根据A项分析,I-2不含致病基因,而 = 2 \* ROMAN II-1患病,肯定含有致病基因,所以基因①为panx1突变基因,基因②为panx1基因,B错误;
C、由于含有该致病的女性是不育的,所以该致病基因只能由父亲传播,但由于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可以由父亲传给儿子,C错误;
D、根据A项分析, = 2 \* ROMAN II-3基因型是Aa, = 2 \* ROMAN II-4基因型是aa,生一个患该病后代(且该后代只能为女性)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组蛋白乙酰化可通过减弱染色质的紧密结构影响基因的转录,即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RNA聚合酶结合到基因启动子上,A错误;
B、由图可知,细胞核靠近细胞边缘时可促进乙酰辅酶A合成酶的作用,使乙酰盐转化形成乙酰辅酶A,进而促进组蛋白乙酰化,促进基因转录,即可使①过程增强,B正确;
C、在低氧条件下,会抑制脂肪酸转化形成乙酰辅酶A,抑制组蛋白乙酰化,C正确;
D、组蛋白乙酰化可通过减弱染色质的紧密结构影响基因的转录而使表型发生变化,DNA序列没有改变,但可使生物体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
故选A。
9.答案:B
解析:A、“人正常血红蛋白β肽链是由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的”,据此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父母携带的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即表中女性患者同源染色体上的序列)有很大不同,B正确;
C、由图可知,该女性患者携带致病基因的同源染色体,一条是来自父亲的“ = 2 \* ROMAN II”,一条是来自母亲的“I”,C错误;
D、父亲的一种β肽链第6位上是谷氨酸,另一种是赖氨酸;母亲的一种B肽链第6位上是谷氨酸,另一种是缬氨酸:说明父母均是携带者,均不患病;若这对夫妇欲生育二胎,则生个不患病儿子的概率为3/4×1/2=3/8=37.5%,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龙葵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之一是城市建设,可见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龙葵草种群的进化,A正确;
B、与乡村相比,能合成糖苷生物碱的龙葵草的个体(基因E和F同时存在)百分比更低,即市区龙葵草种群的E、F基因频率可能较低,则种群中e、的的基因频率可能更高,B正确;
C、龙葵草的进化离不开可遗传变异,龙葵草发生可遗传变异(基因重组)时,基因频率通常不变,因此可能没有进化,C正确;
D、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某龙葵草种群中基因型频率改变不等于基因频率改变,故不能判断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D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不会产生CO2,A错误;
B、细胞内的CO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缓冲对是由乳酸及相应的强碱盐组成,碳酸解离出H+后形成与H2CO3构成缓冲对,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H+使延髓化学感受器兴奋,导致呼吸运动加快、加深”,说明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能导致Ca2+内流,导致电位改变,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A~H连续8个部位的膜电位依次对应下图的①~②、②~④、④、⑤、⑤~⑥、⑥~⑦、⑦~⑧、⑨,所以此时C点膜电位为0,但仍有钠离子内流,因为此时还在形成动作电位,A正确;
B、无论什么位点神经细胞的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都高于细胞外,B正确;
C、若增加细胞外Na+浓度,刺激相同时间后,检测B点膜电位的绝对值不变,还是70mV,C错误;
D、H点对应⑨,此时已恢复到静息状态,D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刺激下丘脑前部,狗有出汗现象,出汗是散热的一种方式,这说明下丘脑前部具有调节散热的功能,而不是产热功能,A错误;
B、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存在分级调节,应激时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促进醛固酮的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钾离子的排出,使狗体内钾离子减少,B错误;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抗利尿激素不能正常释放,狗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将减少,C正确;
D、肾上腺髓质直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不存在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髓质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肾上腺髓质的情况,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该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
B、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与B细胞直接接触,也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即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同时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高剂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杀死全部具有与其互补受体的B细胞,则组别①第二次注射抗原X后浆细胞来自记忆B细胞分裂分化,C错误;
D、“克隆选择假说”认为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体内就存在具有不同受体的B细胞,如果实验结果支持克隆选择学说,则小鼠对为标记抗原X不发生免疫反应,对抗原Y仍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即组别①的实验结果是不产生抗X(和抗Y)抗体;组别②的实验结果是不产生抗X抗体,产生抗Y抗体,D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A、K-拟南芥的细胞壁pH相对值高于野生型,生长速率相对值低于野生型,推测K-蛋白能促进H+-ATP酶的活性,A正确;
B、据图看出,F-的植物,细胞壁pH降低,生长速率加快,所以推测F蛋白能抑制H+-ATP酶的活性,故K蛋白和F蛋白对H+-ATP酶活性的调节具有抗衡的效应,B正确;
C、F-中生长速率加快,生长素促进生长,所以生长素应该抑制F基因的表达来促进植物生长,C错误;
D、蛋白质的作用具有特异性,RNA干扰技术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基因敲除的效果相同,所以若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K蛋白和F蛋白的作用,实验结果与上图基本相同,D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A、由分析可知,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酸与乙烯表现为拮抗作用,与水杨酸表现为协同作用,A错误;
B、赤霉素通过单途径调节影响生长素分布,茉莉酸可通过影响MYC2基因进而影响HLS1基因、通过影响MYC2基因影响EIN3/EIL1转录因子进而影响HLS1基因和通过影响MYC2基因影响EIN3/EIL1转录因子三种途径影响生长素的分泌,B错误;
C、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出土后,圆端弯钩外侧更贴近地面,其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小于内侧,C错误;
D、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17.答案:(1)干旱;株高和籽粒质量;不能;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需要统计学意义才能说明结果
(2)提高了细胞液的渗透压,减少渗透失水,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3)实验设计思路:检测ABA缺失突变体小麦在干旱条件下的气孔开放度,然后喷施适量ABA,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其气孔开放度(或选择等数量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小麦,放置在干旱条件下,检测并比较气孔开放度)预期实验结果:若气孔开放度减小,则推测正确;若气孔开放度变化不明显,则推测不正确(野生型小麦的气孔开放度小于ABA缺失突变体小麦,则推测正确;若两者无明显差异,则推测不正确)
解析:(1)分析柱状图可知,在干旱条件下,L品系的株高和籽粒质量优于野生型。由于不同个体间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并不能说明L品系的产量高于野生型,应多设计几组实验,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需要统计学意义才能说明结果。
(2)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细胞内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蔗糖和脯氨酸等)的含量明显增多,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减少了渗透失水,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胁迫。
(3)有人推测气孔开放度减小是由ABA引起的即无ABA,气孔开度减小,有ABA,气孔开度正常。因此可选择ABA缺失突变体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干旱胁迫,检测气孔开度。由于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因此为了完善实验,可对该组喷施适量ABA后再检测气孔开度。
因此该实验的设计思路为:检测ABA缺失突变体小麦在干旱条件下的气孔开放度,然后喷施适量ABA,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其气孔开放度(或选择等数量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小麦,放置在干旱条件下,检测并比较气孔开放度)
预期实验结果:若气孔开放度减小,则推测正确;若气孔开放度变化不明显,则推测不正确(野生型小麦的气孔开放度小于ABA缺失突变体小麦,则推测正确;若两者无明显差异,则推测不正确)。
18.答案:(1)遵循;根据实验二,F1表型及比例为4:2:2:2:1:1或根据实验二判断A在常染色体上,B在Z染色体上。
(2)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致死;AaZbW;1/8
(3)h;1/2;低温处理的F1雄性个体和无斑纹雌性个体;子代有斑纹∶无斑纹=2∶1
解析:
19.答案:(1)细胞质基质;血浆中存在缓冲对,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多余的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乳酸可进入肝细胞内转化成葡萄糖
(2)HK蛋白与FLmRNA结合,并促使其降解
(3)常氧条件;不加、不加、加;低;高
(4)增大
解析:(1)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乳酸进入血浆后,血浆pH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对,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多余的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乳酸可进入肝细胞内转化成葡萄糖。
(2)KO小鼠(HK基因敲除小鼠)组FLmRNA的半衰期更长,说明HK基因敲除后,mRNA能存在更长时间,不易被降解,故推测HK蛋白会与FLmRNA结合,促进其降解。
(3)科研人员提出假设该现象是在缺氧条件下发生,且在缺氧条件下受FL含量变化的影响,故1、2为常氧条件,野生型小鼠与KO小鼠对照,且都不加FL活性抑制剂;3和4组是缺氧条件下的WT组小和KO小鼠对照;5和6组是缺氧加抑制剂条件下WT小鼠与KO小鼠的对照。若3组的L酶表达量低于4组,高于1组和5组,表明缺氧条件下不加FL活性抑制剂时,HK蛋白会与FLmRNA结合,促进其降解使L酶表达量较少;缺氧条件下加FL活性抑制剂,酶活性低于加FL抑制剂组,表明FL活性抑制剂抑制FL蛋白活性,软骨细胞糖酵过程的L酶表达减少
(4)根据题干和前几问的研究过程可知,HK基因缺失影响HK蛋白合成,不能与FLmRNA结合促进其降解(第二问结论),HL蛋白使L酶表达量增加增强糖酵解(第三问结论),影响骨骼发育,造成骨骼畸形。上述研究表明软骨细胞糖酵解强度增大影响生长板的正常发育,导致小鼠四肢、脊柱明显畸形。
20.答案:(1)促进IK磷酸化,磷酸化的IK蛋白与NF蛋白分离
(2)导致神经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不添加药物X,IL-1含量高;随着药物X浓度的增大,IL-1的含量降低;药物X抑制异常MC细胞中K酶磷酸化、抑制IK磷酸化、抑制IK与NF的分离,抑制NF进入细胞核,抑制IL-1的转录,抑制IL-1的翻译均可
(3)检测指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的含量;实验结果结论:甲组细胞培养液的IL-1含量低于乙组,则IK磷酸化能诱发炎症。
(4)免疫
解析:(1)由图1过程可知,MC细胞接收到AB沉积的信号后,细胞质中的K酶磷酸化,而经磷酸化的K酶可以促进IK磷酸化,磷酸化的IK蛋白很快就与NF蛋白分离,游离的NF进入细胞核内,与IL-1基因前端的调控序列结合,促使该基因通过转录合成I-1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经翻译过程合成并分泌大量IL-1蛋白,诱发炎症,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2)阿尔茨海默症是由于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组织液中沉积,实验目的是探明药物X治疗 AD的机理,所以3~6组加入AB的目的是导致神经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形成AD症状的模型鼠;由图2结果可知,第3组没有加药物X,IL-1蛋白的表达量,而4、5、6三组都加入了药物X,其IL-1蛋白的表达量随浓度升高逐渐降低,说明药物X能够抑制AB的作用,最终抑制IL-1蛋白的表达量:根据(1)的分析,IL-1蛋白的合成过程是由于磷酸化的K酶可以促进IK磷酸化,磷酸化的IK蛋白很快就与NF蛋白分离,游离的NF进入细胞核内,与IL-1基因前端的调控序列结合,促使该基因通过转录合成IL-1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经翻译过程合成并分泌大量IL-1蛋白,所以阻止以上过程都可以降低IL-1的含量,因此有可能药物X抑制异常MC细胞中K酶磷酸化、抑制IK磷酸化、抑制IK与NF的分离,抑制NF进入细胞核,抑制IL-1的转录抑制IL-1的翻译等。
(3)欲验证“IK磷酸化能诱发炎症”,导入实验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点,导入对照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点,而炎症的产生是由于IL-1蛋白增多造成的,所以检测指标是细胞培养液中IL-1的含量。甲组中加入了与肽段N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序列相同的肽段,可与IK的末端肽段竞争磷酸化的机会,造成对IK的磷酸化减弱,游离的NF蛋白减少所以导致甲组细胞培养液的IL-1含量低于乙组,说明IK磷酸化能诱发炎症。
(4)神经小胶质细胞可以分泌白细胞介素IL-1,这是细胞因子,说明其具有免疫的作用。
21.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F2表型比为9∶3∶4,是9∶3∶3∶1的变式
(2)雌雄异花同株:雄花雌花完全花同株:雄花完全花同=1∶1∶2
(3)aaBB或aaBb;发生基因突变,d突变成D或发生互换,产生了bD配子
解析:
22.答案:ABD
解析: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脱氢酶参与肝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脱氢,A错误;
B、酶的专一性是指的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生物化学反应,在活细胞线粒体脱氢酶催化产物的介导下,试剂盒中无色的WST-8被还原成橙黄色甲攒,WST-8并不会影响线粒体脱氢酶的专一性,B错误;
C、用该方法使用到了酶的作用,因此需要控制温度,C正确;
D、若M促进肝细胞增殖能力越强,则能量需求高活细胞线粒体脱氢酶催化产物多,因此反应液颜色越深,D错误。
故选ABD。
23.答案:CD
解析: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图中所示的基因不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两对性状的遗传不是伴性遗传,A错误;
B、图中所示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基因型为EeFf的雄果蝇产生配子时不发生图中所示行为,正常情况下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EF:ef=1:1,由于基因型为ef的雄配子有2/3不育,因此产生的EF与ef配子的比例为3:1,C正确;
D、基因型为EeFf雄果蝇产生的配子EF与e的比例为3:1,若EeFf雌果蝇的初级卵母细胞发生图示行为,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EF:Ef:eF:ef=1:1:1:1,已知基因型为EeFf的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残翅黄身eeff个体占10%,假设有X比例的初级卵母细胞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产生ef卵细胞的比例=1/4X+1/2(1-X)=1/2-1/4X,雄配子中ef的比例为1/4,因此1/4(1/2-1/4X)=10%,X=40%,D正确。
故选CD。
24.答案:BD
解析:A、根据图示,如果ε-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导致γ-珠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但碱基序列没有改变,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下图是人体发育不同时期红细胞中珠蛋白(血红蛋白组成蛋白)基因表达的情况”根据图示,在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珠蛋白基因不同,说明不同启动子甲基化差异导致珠蛋白基因在时间上发生了选择性表达,B正确;
C、成熟的人体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不能进行基因转录,所以γ-珠蛋白基因不会持续在红细胞内表达,C错误;
D、ε-珠蛋白基因和γ-珠蛋白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D。
25.答案:AB
解析:A、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反射为非条件反射,A错误;
B、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所以图中脑的某区域指的是下丘脑,由副交感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错误;
C、GLUT2表示葡萄糖转运蛋白,●通过GLUT2进入细胞,说明●为葡萄糖;图中脑的某区域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失活,C正确;
D、通过上述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了大量的胰岛素若血糖浓度没有下降,可能是胰岛素受体结构发生改变,胰岛素无法发挥降低血糖的功能,D正确。
故选AB。
组别
亲本杂交组合
子代
实验一
根白色茎分枝(♀)×根红色茎不分枝(♂)
根红色茎分枝(♂):根红色茎分枝(♀)=1:1
实验二
根红色茎不分枝(♀)×根白色茎分枝(♂)
根红色茎分枝(♀):根红色茎不分枝(♂)=1:1
β肽链
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6--谷氨酸--赖氨酸
父亲
Ⅰ
…GTT-CAT-CTT-ACT-CCT-GAA-GAG-AAG…
Ⅱ
…GTC-CAC-CTC-ACC-CCA-AAA-GAA-AAA…
母亲
Ⅰ
…GTG-CAT-CTT-ACA-CCT-GTA-GAG-AAG…
Ⅱ
…GTA-CAC-TTG-ACA-CCG-GAG-GAA-AAA…
女性患者
Ⅰ
…GTC-CAC-CTC-ACC-CCA-AAA-GAA-AAA…
Ⅱ
…GTG-CAT-CTT-ACA-CCT-GTA-GAG-AAG…
组别
第一次注射
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注射
实验结果
①
高剂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
适宜剂量的抗原X
②
高剂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
适宜剂量的抗原Y
③
高剂量的抗原X
适宜剂量的抗原Y
小鼠既能产生抗X抗体,也能产生抗Y抗体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及比例
一
黑体直翅♂×灰体残翅♀
黑体残翅:灰体直翅:黑体直翅:灰体残翅=1:1:1:1
二
黑体直翅♂×黑体直翅♀
黑体直翅♂:黑体残翅♂:黑体直翅♀:灰体直翅♀:黑体残翅♀:灰体残翅♀=4:2:2:2:1:1
实验组别
1
2
3
4
5
6
实验条件
①
缺氧条件
实验小鼠
WT
KO
WT
KO
WT
KO
FL活性抑制剂
②
不加
不加
③
加
④
L酶
+
++
?
+++++++
+++
+++++
亲本
F1
F2
品系甲(♀)×品系乙(♂)
雌雄异花同株
雌雄异花同株:雄花雌花完全花同株:雄花完全花同株=241:80:10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生物pdf、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