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长75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其中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属于内环境,其中除表格中成分外,还含有多种激素和免疫活性物质
    B. ②、③渗透压大小主要决定因素分别是: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无机盐的含量
    C.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能会导致③增多
    D. ④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 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食物进入消化道内即进入内环境
    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含量多于细胞内液
    C. 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D.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营养物质和O2
    3. 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时,球迷们喝着啤酒,看着自己喜欢的球队组织进攻、进球,兴奋异常。在此过程中,球迷的体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支气管收缩、心跳加快
    B. 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增强
    C.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面色潮红
    D. 饮用啤酒导致体内抗利尿激素和尿量增多
    4. 兴奋由传入神经传导至神经中枢时,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进行的,这需要突触参与实现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为神经节,可作为判断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的依据之一
    B. ③为突触小泡,其内贮藏着神经递质,③的形成与②有关
    C. ①可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神经递质在④中通过自由扩散移向⑤
    D. 神经递质与⑤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后,促使⑤发生电位变化
    5. 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临床上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病人,其肯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下丘脑
    B. 平衡木运动员训练时,调节躯体平衡和协调运动的主要结构是脑干
    C.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还与血糖调节,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6. 低钠血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水盐平衡失调疾病。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小于135(mml·L-1),表现为恶心、嗜睡、多尿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
    B. 大量出汗后一次性饮水过多易引发低钠血症
    C. 低钠血症患者体内醛固酮分泌减少
    D. 可通过静脉滴注适宜浓度氯化钠溶液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
    7. 如图表示机体由T1(35 ℃)环境进入T2(-5 ℃)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甲表示散热量,曲线乙表示产热量
    B. 该稳态调节过程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 C点的散热量小于A点的散热量
    D. A点以后泠觉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8. 下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 仅细胞d中含有合成抗体的基因
    C. 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9. 如图表示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同种病原体的情况下,机体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D两点对应的时刻分别是初次和再次感染的时间
    B. CD段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DE段记忆细胞数目增多
    C. CD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D. 研发该病原体的疫苗时应提取相应抗体用于成分研究,做出相应疫苗
    10. 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生长素对细胞生长调节的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主要通过控制乙烯的合成参与细胞代谢,调控细胞的伸长
    B.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和直接抑制细胞伸长的作用
    C. 植物体中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合成乙烯的部位不一定能合成生长素
    D. 生长素和乙烯均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细胞间跨膜运输
    11. 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从而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B. 神经递质先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再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C. 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
    D. 神经递质都是大分子物质,发挥完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或重新吸收回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12. 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电位变化记录如图甲;在实验装置中加入河豚毒素后,给予该部位同种强度的刺激,结果电位变化如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适当降低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甲的B点绝对值
    B. 图甲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的
    C. 图甲中由B→A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K+/Na+比值会变大
    D. 图乙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可能是河豚毒素抑制了呼吸酶的活性
    13. 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摄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B细胞有关
    B. 摄食1h时血液流经胰腺后其中胰岛素含量上升
    C. 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D. B点后血糖浓度升高,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了血液
    14. 下图是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DC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毒性细胞
    B. M为柳树花粉,细胞1和2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 正常情况下,细胞3分泌的抗体全部分布在血清中
    D.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并不属于激素调节
    15. 如图所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影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B. 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根尖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点所示浓度
    C. 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侧浓度应大于B、小于E所示浓度范围内
    D. 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
    二、非选择题
    16. 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可测得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表现是___,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___。突触前膜将Ach以___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
    (2)图示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___结构,兴奋经过该结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___。有机磷杀虫剂可以抑制___的活性,使中毒者的突触间隙积累大量的Ach,导致___神经末梢过度兴奋,瞳孔收缩。
    (3)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
    ①据图分析,C5a与___结合后可激活___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导致ALS的发生。
    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肌细胞破裂,原因是___。
    17. 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会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有关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③表示体液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中属于内环境的有___;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___(填图中数字)与集合管内原尿的混合。
    (2)ADH合成场所在___,若图中“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此时___产生渴觉,ADH的释放量___,并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据此推测X的化学本质是___。
    (3)水分子通过AQP快速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___。若正常人一次性快速饮用1000mL纯净水,b过程将会___(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4)若人体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尿量超过3L/d,则可能患有尿崩症。尿崩症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疾病的统称。下列有关引发人体尿崩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有___。
    ①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
    ②下丘脑的损伤导致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
    ③控制合成AQP2的基因过量表达,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增多
    ④含AOP2的囊泡上缺乏某些蛋白,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
    18. 甲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生理作用;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回答下列与生长素相关的问题:
    (1)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___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的原因是___。
    (2)甲图中,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___,此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说明___。
    (3)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___因素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
    (4)某生物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顶端优势产生的机理,实验如下: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幼苗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不做任何处理,B、C、D三组去除顶芽,C组在去除顶芽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D组___(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将四组幼苗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侧芽生长状况。预期结果:___组侧芽不生长。上述生物小组的少数学生在实验中发现,C组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分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19.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RNA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这是因为病毒囊膜表面刺突蛋白S能与呼吸道或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结合,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核酸和相关的酶进入细胞,过程如图一所示。新冠肺炎爆发后,各国科学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加紧研制疫苗。下图二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制剂引发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⑤代表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道防线,能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毒后,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是___和___,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是___。
    (2)图二中物质B的化学本质___,细胞②是___。
    (3)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__。疫苗一般要接种两次,在距第一次接种半个月到一个月再接种第二次,接种第二次之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比第一次要多得多。原因是:___。
    (4)快速准确的检测对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种检测方法就是进行抗体检测。南开大学团队研发出了新冠病毒IgM/IgG抗体快速测试卡(1滴血,15分钟即可肉眼观测到结果)。该技术运用了___的原理。如果疑似患者小李(未接种过新冠肺炎疫苗)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则可以确诊为新冠患者,如果小李的抗体检测呈阴性,他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理由是___。
    20.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进入肝、肌细胞并合成糖原,转变为___并大量储存到脂肪组织细胞之中;同时,抑制___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使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反过来又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叫___调节。
    (2)据图1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__的融合,增加了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的数量,进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
    (3)胰岛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而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肝脏,说明激素的作用具有特点是___。
    (4)研究表明,长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小鼠抑郁症。抑郁症情况越严重的大鼠对糖水的偏好度越低,明暗箱停留时间实验中停留在明箱的时间越短。药物X能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治疗抑郁症。L-茶氨酸能改善情绪,治疗抑郁症。科研人员探究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是否是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来治疗大鼠的抑郁症,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全下表: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
    考试时长75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其中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属于内环境,其中除表格中成分外,还含有多种激素和免疫活性物质
    B. ②、③渗透压大小主要决定因素分别是: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无机盐的含量
    C.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能会导致③增多
    D. ④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详解】A、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为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其中含有多种激素和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
    B、②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组织液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B正确;
    C、当②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③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④是细胞内液,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①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D。
    2. 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食物进入消化道内即进入内环境
    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含量多于细胞内液
    C. 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D.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营养物质和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②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③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④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⑤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⑥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化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A、①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食物进入消化道即消化系统,A错误;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1/3)含量小于细胞内液(2/3),B错误;
    C、并非所有生物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如单细胞生物,C错误;
    D、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是养料和氧气,⑤是细胞的代谢废物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3. 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时,球迷们喝着啤酒,看着自己喜欢的球队组织进攻、进球,兴奋异常。在此过程中,球迷的体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支气管收缩、心跳加快
    B. 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增强
    C.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面色潮红
    D. 饮用啤酒导致体内抗利尿激素和尿量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球迷看球时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A错误;
    B、球迷看球时应该是交感神经占主导,B错误;
    C、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毛细血管扩张,面色潮红,C正确;
    D、饮用啤酒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D错误。
    故选C。
    4. 兴奋由传入神经传导至神经中枢时,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进行的,这需要突触参与实现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为神经节,可作为判断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的依据之一
    B. ③为突触小泡,其内贮藏着神经递质,③的形成与②有关
    C. ①可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神经递质在④中通过自由扩散移向⑤
    D. 神经递质与⑤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后,促使⑤发生电位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据图分析,A是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①是线粒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
    【详解】A、图A为神经节,位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上,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沿着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分析综合后经传出神经向效应器传递,因此神经节,可作为判断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的依据之一,A正确;
    B、神经递质贮藏在③突触小泡中,属于细胞分泌物,在动物细胞中,②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正确;
    C、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胞吐要消耗①线粒体提供的能量,神经递质在④突触间隙中是通过分子扩散作用移向⑤突触后膜的,没有跨膜不能叫自由扩散,C错误;
    D、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若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⑤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后,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若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⑤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后,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电位依然外正内负但是内外电位差加大,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临床上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的病人,其肯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下丘脑
    B. 平衡木运动员训练时,调节躯体平衡和协调运动的主要结构是脑干
    C.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还与血糖调节,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同时,机体还会主动增加产热。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和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
    当血糖含量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A、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所以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A错误;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平衡木运动员表演时,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B错误;
    C、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
    D、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中枢,也参与血糖调节和生物节律等的控制,D正确。
    故选D。
    6. 低钠血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水盐平衡失调疾病。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小于135(mml·L-1),表现为恶心、嗜睡、多尿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
    B. 大量出汗后一次性饮水过多易引发低钠血症
    C. 低钠血症患者体内醛固酮分泌减少
    D. 可通过静脉滴注适宜浓度氯化钠溶液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
    【答案】C
    【解析】
    【分析】低钠血症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减少,尿量增加,体内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低钠血症患者可通过静脉滴注适宜浓度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
    【详解】A、低钠血症患者多尿,则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对水的重吸收较少,A正确;
    B、大量出汗后,由于体内盐分因大量排汗而消耗较多,此时,大量喝水并不能补充盐分,反而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易引发低钠血症,B正确;
    C、低钠血症患者体内会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C错误;
    D、静脉滴注适宜浓度氯化钠溶液,补充细胞外液中的钠离子,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D正确。
    故选C。
    7. 如图表示机体由T1(35 ℃)环境进入T2(-5 ℃)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甲表示散热量,曲线乙表示产热量
    B. 该稳态调节过程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 C点的散热量小于A点的散热量
    D. A点以后泠觉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1)机理:产热═散热;(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机体由T1(35℃)环境进入T2(-5℃)环境的过程中,温差骤然增大,机体散热先增加,曲线乙先变化表示散热量,曲线甲代表产热量。
    【详解】A、机体由高温进入低温环境后,散热量先下降,产热量随之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故曲线甲表示产热量,曲线乙表示散热量,A错误;
    B、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C点的散热量大A点的散热量,C错误;
    D、A点以后进入寒冷环境,故冷觉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D。
    8. 下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 仅细胞d中含有合成抗体的基因
    C. 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C
    【解析】
    【分析】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所以图中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
    【详解】A、b是B细胞,不能释放淋巴因子,A错误;
    B、图中细胞都含有合成抗体的基因,但只有在d细胞中才能表达,B错误;
    C、①和②过程属于反应阶段,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C正确;
    D、①过程属于细胞免疫,②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C。
    【点睛】
    9. 如图表示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同种病原体的情况下,机体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D两点对应的时刻分别是初次和再次感染的时间
    B. CD段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DE段记忆细胞数目增多
    C. CD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D. 研发该病原体的疫苗时应提取相应抗体用于成分研究,做出相应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
    【详解】A、由图可知,B、D两点抗体浓度相对较低,之后抗体浓度都开始增大,说明初次和再次感染时间应该分别对应B、D两点对应的时刻,A正确;
    B、结合体液免疫过程可知,BC段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DE段二次免疫反应阶段,记忆细胞数目增多,B错误;
    C、BC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实现抗体的分泌过程,CD段抗体开始减少,说明几乎不再分泌新的抗体,故不存在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的过程,C错误;
    D、研发该病原体的疫苗时应提取相应抗原用于研究,做出相应疫苗,D错误。
    故选A。
    10. 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生长素对细胞生长调节的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主要通过控制乙烯的合成参与细胞代谢,调控细胞的伸长
    B.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和直接抑制细胞伸长的作用
    C. 植物体中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合成乙烯的部位不一定能合成生长素
    D. 生长素和乙烯均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说明生长素与乙烯共同调节切段细胞的伸长。
    【详解】A、生长素属于信息分子,通过调控细胞代谢,从而调控细胞的伸长,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才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从而控制生长,A错误;
    B、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乙烯是信息分子,不能直接抑制细胞伸长的作用,其调节作用,B错误;
    C、植物体中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有的部位不能合成生长素(如无尖端的胚芽鞘就不能合成),C正确;
    D、生长素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乙烯是气体,通过自由扩散进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C。
    11. 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从而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B. 神经递质先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再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C. 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
    D. 神经递质都是大分子物质,发挥完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或重新吸收回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以通过转运蛋白回收到突触小体;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不能回收到突触小体,含量增加,且长期吸食毒品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会明显减少。
    【详解】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错误;
    B、转运蛋白是用来回收神经递质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其运输方式为胞吐,不需要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B错误;
    C、由图中信息可知,长期吸毒会导致受体蛋白减少,因此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不断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因此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C正确;
    D、神经递质大多数是小分子物质,神经递质在作用后会被灭活或是通过转运蛋白回收回突触小体或者是扩散离开突触间隙,D错误。
    故选C。
    12. 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电位变化记录如图甲;在实验装置中加入河豚毒素后,给予该部位同种强度的刺激,结果电位变化如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适当降低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甲的B点绝对值
    B. 图甲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的
    C. 图甲中由B→A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会变大
    D. 图乙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可能是河豚毒素抑制了呼吸酶的活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题图分析:河豚毒素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使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详解】A、适当降低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静息时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变大,可以提高曲线甲的B点绝对值,A正确;
    B、图甲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导致,图中研究的是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显然该过程的发生应该是一定强度的刺激改变了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使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错误;
    C、图甲中A处为动作电位,B处为静息电位,受刺激后,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膜内Na+变多,故图甲中B处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比A处的高,则图甲中由B→A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会变小,C错误;
    D、图乙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应是河豚毒素抑制了兴奋的传导,即可能是抑制了钠离子内流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13. 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摄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B细胞有关
    B. 摄食1h时血液流经胰腺后其中胰岛素含量上升
    C. 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D. B点后血糖浓度升高,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了血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图中分泌物甲能使血糖降低,分泌物乙能升血糖可知,甲是胰岛素,乙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的功能;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功能。可见,这两者在血糖调节中是拮抗作用。
    【详解】A、摄食后1小时内,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B细胞无关,A错误;
    B、摄食1小时,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故血液流经胰腺后其中胰岛素含量上升,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以维持血糖平衡,B正确;
    C、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的功能,C错误;
    D、肝糖原可以分解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肌糖原不能,D错误。
    故选B。
    14. 下图是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DC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毒性细胞
    B. M为柳树花粉,细胞1和2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 正常情况下,细胞3分泌的抗体全部分布在血清中
    D.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并不属于激素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分析题图:图示为过敏反应的过程,ADC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B细胞,细胞3为浆细胞,M为相同的过敏原。
    【详解】A、由图可知,ADC是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错误;
    B、M为相同的过敏原,故M为柳树花粉,细胞1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2为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B错误;
    C、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C错误;
    D、组织胺产生后,通过血液传送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使人体呈现出过敏反应,这种调节形式属于体液调节,组胺不是激素,故不属于激素调节,D正确。
    故选D。
    15. 如图所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B. 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根尖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点所示浓度
    C. 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侧浓度应大于B、小于E所示浓度范围内
    D. 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两重性和器官有关,根比茎敏感。
    【详解】A、由题图可知,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既具有促进作用,又具有抑制作用,所以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A正确;
    B、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由于重力作用,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根生长,所以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点所示浓度,B错误;
    C、植物茎具有向光性,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促进效果也比向光一侧强,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一侧浓度应在B-E所示浓度范围内,C正确;
    D、由图可知,植物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大于根,因此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6. 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可测得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表现是___,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___。突触前膜将Ach以___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
    (2)图示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___结构,兴奋经过该结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___。有机磷杀虫剂可以抑制___的活性,使中毒者的突触间隙积累大量的Ach,导致___神经末梢过度兴奋,瞳孔收缩。
    (3)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
    ①据图分析,C5a与___结合后可激活___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导致ALS的发生。
    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肌细胞破裂,原因是___。
    【答案】16. ①. 外正内负 ②. 钾离子外流 ③. 胞吐
    17. ①. 突触 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③. 乙酰胆碱酯酶(AchE) ④. 副交感
    18. ①. C5aR1 ②. 巨噬细胞 ③. 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细胞破裂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小问1详解】
    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此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钾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引起膜外阳离子高于膜内;Ach是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胞吐可一次释放大量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效率。
    【小问2详解】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肌肉或者腺体,据图分析,图示神经肌肉接头属于一种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据图可知,AchE能将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而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则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速率减慢,使突触间隙中会积累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收缩加剧。
    【小问3详解】
    ①据图可知,C5a能与受体C5aR1结合,进而激活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导致ALS的发生。
    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肌细胞破裂。
    17. 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会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有关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③表示体液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中属于内环境的有___;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___(填图中数字)与集合管内原尿的混合。
    (2)ADH合成场所在___,若图中“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此时___产生渴觉,ADH的释放量___,并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据此推测X的化学本质是___。
    (3)水分子通过AQP快速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___。若正常人一次性快速饮用1000mL纯净水,b过程将会___(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4)若人体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尿量超过3L/d,则可能患有尿崩症。尿崩症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疾病的统称。下列有关引发人体尿崩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有___。
    ①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
    ②下丘脑的损伤导致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
    ③控制合成AQP2的基因过量表达,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增多
    ④含AOP2的囊泡上缺乏某些蛋白,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
    【答案】(1) ①. ②③ ②. ②
    (2) ①. 下丘脑 ②. 大脑皮层 ③. 增加 ④. 蛋白质(糖蛋白)
    (3) ①. 协助扩散 ②. 增强
    (4)①④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据图可知,受到刺激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ADH至垂体,再由垂体释放至内环境。ADH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肾集合管细胞,与其上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完成信息传递。集合管细胞接受到信息后,通过a过程增加膜上AQP2的量,促进肾集合管细胞吸水。当细胞吸水量减少时,通过b过程把AQP2运回细胞。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图中①-③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的,所以图中①-③中属于内环境的有②组织液和③血浆;据图可知,集合管腔内是原尿,集合管细胞间是组织液,所以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②组织液与集合管内的原尿的混合。
    【小问2详解】
    下丘脑是合成抗利尿激素(ADH)的场所,下丘脑合成ADH后由垂体释放到内环境起作用。若人体尿量在减少,说明内环境渗透压偏高,此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DH的释放量增加,加强集合管吸水能力。ADH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能与ADH结合,且结合后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故推测X是ADH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AQP是水通道蛋白,水分子通过它进入细胞时未消耗细胞产生的ATP,故水分子经AQP快速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据图可知,b过程可以减少细胞膜上AQP2的量,以减少对水的吸收。正常人一次性快速饮用1000mL纯净水,导致机体渗透压减小,所以b过程要加强,将AQP2运回细胞,减少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小问4详解】
    ①ADH可促进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若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集合管细胞重吸收水减少,则会导致尿崩,解释合理,①符合题意;
    ②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解释不合理,②不符合题意;
    ③据图可知,若控制合成AOP2的基因过量表达,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增多,集合管细胞吸水能力加强,促进对原尿中水分的吸收,不会引起尿崩,解释不合理,③不符合题意;
    ④若含AQP2的囊泡上缺乏某些蛋白,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则会导致细胞膜上AQP2数量减少,集合管细胞重吸收作用减弱,可能引起尿崩,解释合理,④符合题意。
    故选①④。
    18. 甲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生理作用;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回答下列与生长素相关的问题:
    (1)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___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的原因是___。
    (2)甲图中,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___,此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说明___。
    (3)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___因素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
    (4)某生物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顶端优势产生的机理,实验如下: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幼苗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不做任何处理,B、C、D三组去除顶芽,C组在去除顶芽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D组___(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将四组幼苗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侧芽生长状况。预期结果:___组侧芽不生长。上述生物小组的少数学生在实验中发现,C组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分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②. 生长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2) ①. 10-8ml·L-1 ②.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③. 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3) ①. 小于 ②. 重力 ③. 抑制
    (4) ①. 在去除顶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空白)琼脂块 ②. A、C ③.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低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l/L、10-8ml/L。图乙中: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
    【小问1详解】
    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由于生长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因此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
    【小问2详解】
    图甲中生长素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8ml/L;此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小问3详解】
    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a侧生长素过高抑制根的生长。
    【小问4详解】
    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的位置,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该实验目的是验证顶端优势产生的机理。
    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幼苗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不作任何处理,B、C、D三组除去顶芽,C组在去顶芽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由于C组含有生长素,D组在去顶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将四组幼苗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培养;
    ②结果分析:由于A组顶芽有生长素向下运输,C组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也向下运输生长素,所以抑制了侧芽生长,所以预期A、C组侧芽不生长。C组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实验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低,没有能够抑制侧芽的生长。
    19.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RNA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这是因为病毒囊膜表面刺突蛋白S能与呼吸道或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结合,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核酸和相关的酶进入细胞,过程如图一所示。新冠肺炎爆发后,各国科学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加紧研制疫苗。下图二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制剂引发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⑤代表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道防线,能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毒后,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是___和___,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是___。
    (2)图二中物质B的化学本质___,细胞②是___。
    (3)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__。疫苗一般要接种两次,在距第一次接种半个月到一个月再接种第二次,接种第二次之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比第一次要多得多。原因是:___。
    (4)快速准确的检测对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种检测方法就是进行抗体检测。南开大学团队研发出了新冠病毒IgM/IgG抗体快速测试卡(1滴血,15分钟即可肉眼观测到结果)。该技术运用了___的原理。如果疑似患者小李(未接种过新冠肺炎疫苗)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则可以确诊为新冠患者,如果小李的抗体检测呈阴性,他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理由是___。
    【答案】(1) ①. 一 ②. 病原体(抗原)的直接刺激(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 ③.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④. 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
    (2) ①. 蛋白质 ②. 辅助性T细胞
    (3) ①. 抗原 ②. 第一次接种后,体内发生免疫反应产生了相应的记忆B细胞(和抗体),第二次接种后,在相同抗原的刺激下,记忆B细胞迅速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更多的抗体
    (4) ①.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②. 病毒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反应需要反应一定时间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一表示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S与呼吸道或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结合,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核酸和相关的酶进入细胞过程。
    图二表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制剂引发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其中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
    【小问1详解】
    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毒后,病原体(抗原)的直接刺激(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是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图二物质B是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
    小问3详解】
    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是为了获得对付抗原的抗体以及记忆细胞。疫苗一般接种两次,因为第一次接种后,体内产生了记忆B细胞和抗体,在第二次接种后,在相同抗原的刺激下,记忆B细胞迅速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更多的抗体。
    【小问4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抗体检测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如果小李的抗体检测呈阴性,他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理由是病毒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反应需要反应一定时间。
    20.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进入肝、肌细胞并合成糖原,转变为___并大量储存到脂肪组织细胞之中;同时,抑制___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使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反过来又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叫___调节。
    (2)据图1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__的融合,增加了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的数量,进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
    (3)胰岛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而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肝脏,说明激素的作用具有特点是___。
    (4)研究表明,长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小鼠抑郁症。抑郁症情况越严重的大鼠对糖水的偏好度越低,明暗箱停留时间实验中停留在明箱的时间越短。药物X能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治疗抑郁症。L-茶氨酸能改善情绪,治疗抑郁症。科研人员探究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是否是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来治疗大鼠的抑郁症,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全下表:
    【答案】20. ①. 氧化分解 ②. 甘油三酯 ③. 肝糖原分解 ④. (负)反馈
    21. 携带GLUT4的囊泡和细胞膜
    22.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3. ①. 药物X ②. 每日用10mL生理盐水灌胃 ③. 每日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药物X溶液10mL灌胃 ④. 糖水偏好和明暗箱停留时间实验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小问1详解】
    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脂肪(甘油三酯),同时胰岛素可抑制肝糖原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反过来又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负反馈调节。
    【小问2详解】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可引起如图1所示的变化:含GLUT4的囊泡和细胞膜的融合,促进囊泡将GLUT4转运至细胞膜,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增多,有利于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结合图1可知)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小问3详解】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只能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因为激素调节具有特异性,只有靶细胞表面才具有特定受体与之结合。
    【小问4详解】
    本实验是探究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是否是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来治疗大鼠的抑郁症,已知药物X能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治疗抑郁症,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含有L-茶氨酸和药物X,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长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抑郁症模型组,C组为炎症反应导致的抑郁症条件下添加药物X组,D组为炎症反应导致的抑郁症条件下添加L-茶氨酸,A和B组为不同条件下的对照组,每日应用10mL生理盐水灌胃,C组每日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药物X溶液10mL灌胃,D组每日用10mLL-茶氨酸溶液灌胃,由于抑郁症情况越严重的大鼠对糖水的偏好度越低,明暗箱实验中停留在明箱的时间越短。因此指标测定时先对各组大鼠进行实验糖水偏好和明暗箱停留时间实验并观察,再解剖并检测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毒素、炎症面积等。
    成分/(mm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实验步骤的目的
    实验步骤的要点
    动物分组
    将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A)、模型组(B)、___组(C)、茶氨酸组(D)
    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实验中除A组以外,其他各组大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实验处理
    A组和B组___,C组___,D组每日用10mL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溶液灌胃,连续灌胃28天。
    指标测定
    先对各组大鼠进行___并观察,再解剖并检测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毒素炎症面积等。
    成分/(mm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实验步骤的目的
    实验步骤的要点
    动物分组
    将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A)、模型组(B)、___组(C)、茶氨酸组(D)
    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实验中除A组以外,其他各组大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实验处理
    A组和B组___,C组___,D组每日用10mL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溶液灌胃,连续灌胃28天。
    指标测定
    先对各组大鼠进行___并观察,再解剖并检测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毒素炎症面积等。

    相关试卷

    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pdf无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pdf无答案,共8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含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含解析,共31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