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10城市和乡村(Word版附解析)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10城市和乡村(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10城市和乡村(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10城市和乡村(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8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10城市和乡村(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10城市和乡村(Word版附解析),共8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判断甲工作日限定的是哪类功能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规律
    考点分布
    考点01城乡空间结构
    (2023·浙江卷)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貌B.环境保护C.开发成本D.防灾安全
    2.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 )
    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
    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
    【答案】1.A 2.C
    【解析】1.由四幅图明显可以看出该县级城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主要沿河流地带的河谷延伸,所以说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A正确;图中没有信息支持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受环境保护、开发成本、防灾安全的影响,BCD错误。故答案A。
    2.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A错误;特大城市周边才会出现卫星城市,该城市为县级城市,所以周边不可能发展卫星城镇,B错误;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所以说城市可能以更新改造利用为主,C正确;工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城区周边地区,D错误。故答案选C。
    (2023·湖北卷)“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3.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
    A.人口规模B.基础设施C.生产水平D.资源禀赋
    4.“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
    A.乡村旅游开发B.生态环境建设C.农副产品加工D.电子商务推广
    5.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答案】3.D 4.A 5.C
    【解析】3.据材料,“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的资源禀赋,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知,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禀赋,D正确,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产水平不是其发展的基础,ABC错误。故选D。
    4.读图可知,“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乡村营造乡土景观、提供空间资源,协调乡村产业结构,提供特色景观资源,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故“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A正确;生态环境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只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BC错误;电子商务推广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及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的增加,D错误。故选A。
    5.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C正确;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属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特征,AB错误;该发展模式强调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不完全是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C。
    (2023·山东卷)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向B.地形C.资源D.河流
    7.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
    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
    8.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
    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答案】6.C 7.C 8.C
    【解析】6.由材料可知,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分布位置,C正确,风向、 地形、河流对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7.南岸煤炭开采时间长,环境污染更严重,A错误;城区煤炭资源枯竭不利于南岸城市发展,B错误;读图可知,北岸为丘陵,受地形限制,发展空间狭小,C正确;作为工业基地,资源分布会影响城市布局,但不会成为影响城市发展重心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C。
    8.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但由图可知东侧为水库,不适宜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A错误;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误;抚顺北部海拔高,发展条件不好,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错误。抚顺市西侧临近沈阳市,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C正确,故选C。
    (2023·福建卷)人们去一个一个地方越频繁那么活动地点出现数量越多频率越高活力就越高。可以用活力指数来衡量一个城市的活力度,其中活动类型是否多样,活动场所是否丰富,及出入场所频繁程度,三者都能影响活力指数。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判断甲工作日限定的是哪类功能区( )
    A.文化创意B.娱乐购物C.办公教育D.高端住房
    10.乙是青少年,判断青少年活力度较稳定的原因( )
    A.停留时间短B.通勤频率高
    C.活动类型多样D.活动地点和目的较单一
    11.地铁修建会带动沿线区域发展,某处活力程度较高,但受地铁影响较低,其可能原因是沿线地区( )
    A.流通频繁B.人口增长缓慢C.人口容量大D.人口密度小
    【答案】9.B 10.D 11.D
    【解析】9.由图可知,甲在18:00--20:00活力最高,18:00为下班以后,故该区可能为娱乐购物场所,B正确;文化创意、办公教育应在上班时间活力较高,AC错误;高端住房属于少数消费群体,数量少,人员出入频繁低,活力指数不高,D错误。故选B。
    10.青少年在社交方面较少,主要场所为学校,在学校停留时间长,常住学校,通勤率低,生活活动单一活力较稳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流通频繁,对交通运输需求较大,地铁对其影响大,A错误;人口容量大、人口增长速度与地铁影响高低关系不大,BC错误;人口密度小,说明人口流量小,人口数量少,地铁对其影响较低,D正确。故选D。
    (2022·河北卷)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密切的经济合作推动着两市协同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 )
    A.地形条件B.经济产业C.交通设施D.口岸发展
    13.两市经济协同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风俗习惯相近②产业结构优势互补③资源禀赋相似④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2.A 13.D
    【解析】12.据材料“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可知,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地形条件,A正确;经济产业、交通设施、口岸发展对城市形态和扩展方向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
    13.据材料“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可知,风俗习惯相近,但与经济协同发展关系不大,①错误;据材料“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可知,交通设施互联互通,④正确;据材料“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可知,两地产业结构优势互补,②正确;资源禀赋相似,有可能带来产业结构雷同,不利于经济协同发展,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江苏卷)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多元化B.内向化C.等级化D.中心化
    15.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城市近郊型B.边远山区型C.搬迁撤并型D.特色保护型
    16.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历史文化传承B.工业与信息化C.自然环境变迁D.交通区位变化
    【答案】14.A 15.A 16.B
    【解析】14.从图中可知,阶段I属于本村居民内部联系,阶段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阶段I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系, A选项正确。从阶段I到阶段III,可以看到本村居民逐步加强向外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B选项错误。从阶段III的社会关系来看,本村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选项错误。阶段III村落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出中心化趋势,D选项错误。故选A。
    15.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I为本村居民为主;阶段II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从阶段III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市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A选项正确。边远山区型一般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选项错误。搬迁撤并型一般村落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壮大发展的趋势,C选项错误。该村落在服装工厂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从本题中并未看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 D选项排除。故选A。
    16.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II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促进了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而在阶段III由于网上商铺的大量发展,使得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 B选项正确。从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发现该村落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选项错误。从材料和图表中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 D选项错误。故选B。
    (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
    18.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7.B 18.A
    【解析】17.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它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头部的两个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
    18.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和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2·广东卷)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政策引导B.产业结构转型C.消费需求推动D.建筑布局调整
    20.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
    ①土地租金上涨②商业规模缩小③消费群体减少④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19.D 20.B
    【解析】19.消费需求推动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产业结构转型是2008年以来从文化创意产业园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该产业园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区,到现在产业园功能分区进一步的演化,都有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增大推动,ABC都属于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形成的原因。该产业园主要有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餐饮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区,功能分区演化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区缩小,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建筑布局调整都是在其他原因影响下而变化的,D符合题意。故选:D。
    20.图示功能分区演化中可以看出商业区和餐饮区扩大,土地租金上涨,①正确②错误;该地区商业和餐饮区扩大,消费群体应该增加,③错误;该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缩小,文创功能缩小,④正确。故选:B。
    (2022·广东卷)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
    2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职能一致性B.区域均衡性C.空间封闭性D.等级差异性
    【答案】21.B 22.D
    【解析】21.从甲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流为一般交通流,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作用并不明显,A选项错误。从乙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能起到一般城市集聚作用;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对于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并未起到主要作用,故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作用最大的应为乙模式,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故选B。
    22.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能够产生大规模的流动,说明各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职能并不一致,城市职能相似,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就会减少,A选项错误。丙模式中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交通流为主要交通流,说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并不均衡,B选项错误。各区域城市能够产生较大的交通流,说明各区域空间并不具有封闭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C选项错误。从丙模式中可以看到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主要交通流多为单向流动,这可能与区域中心城市等级差异有关, D选项正确。故选D。
    (2022·浙江卷)高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升级和居民出行影响显著。高铁新城产业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密切相关。下图为某高铁新城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高铁新城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是( )
    A.I主要功能为科研、行政等B.II主要功能为商贸、商务办公等
    C.Ⅱ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均大于ID.III主要功能为居住、文化、教育等
    24.高铁新城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是( )
    A.零售等生活型服务业——旅游城市B.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传统工业城市
    C.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城市D.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业——都市圈核心城市
    【答案】23.D 24.D
    【分析】23.I核心层圈与高铁站的交通枢纽关联性最强,是高铁站交通服务区域,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高速、便捷的服务,匹配高铁客流商业、办公,酒店住宿等。所以该圈主要功能包括交通集散、商业商贸、商务办公等。科研机构应布局在环境较好,高等教育发达的地方,A错;II圈层是对I圈层功能的补充及相关功能的延伸拓展,功能包括办公、商务、居住,以及文化、教育、医疗、产业等,B错;I核心层主要功能为商贸、商务办公等,所以筑密度和建筑高度更大,C错;III圈层相对于I、II圈层,在功能组织、空间结构等方面,与高铁站场枢纽关联性较弱,属于在I、II区域的兴起带动下,周边人流的聚集区域,大部分为住宅、文化、教育等,D正确。故本题选D。
    24.高铁可促进旅游城市游客数量大幅度增长,所以高铁新城与之匹配的发展方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A错;若高铁新城的发展方向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所以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应当是区域中心城市,B错;高铁以客运服务为主,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不是高铁新城的发展方向,故则与转型升级城市不匹配,C错;高铁增强了核心城市与周围城市密切联系,高铁新城依托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业,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能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协调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D正确。故本题选D。
    (2021·江苏卷)近年我国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城市群(广东省9个城市)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9+2)。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 )
    A.行政管辖关系B.经济发展水平C.风俗习惯差异D.人口规模结构
    26.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 )
    A.单核多中心结构B.双核多中心结构
    C.多中心网络结构D.核心边缘结构
    27.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 )
    A.旅游观光B.生产加工C.消费市场D.对外联系
    【答案】25.A 26.C 27.D
    【分析】25.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行政管辖关系,因为珠三角城市群均属于广东省管辖;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均为多个省份的合作,A正确;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比珠三角城市群更高,B错误;风俗习惯差异对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影响没有行政管辖关系影响大,C错误;三个城市群均是人口稠密区,人口规模结构差异不大,D错误,本题选A。
    26.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更接近多中心网络结构,结合所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城市群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可以叫做中心城市,它们要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引擎作用;故C项正确,ABD错误。
    27.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香港发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对外联系,因为香港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国际市场,利于对外联系,D正确;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中,澳门主要是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A错误;生产加工主要是惠州、东莞等城市的定位,B错误;消费市场主要是广州的定位(国际贸易中心),C错误,本题选D。
    (2021·江苏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促进劳动力就业
    D.提高城镇化水平
    29.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
    A.IB.II
    C.IIID.IV
    30.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
    A.集聚扩大B.原地保护C.均衡布局D.分散迁移
    【答案】28.B 29.D 30.A
    【解析】28.据图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I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
    29.图IV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为主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为主,D项正确;A项只是单纯的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错误;B项只是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C项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本题选D。
    30.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乡村聚落未来发展呈现三大趋势:1.城乡结合趋势;2.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3.空心村撤并的趋势,故可以判断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从而提高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A项正确;有些乡村聚落分布在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不适合原地保护,B错误;乡村聚落数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均衡布局显然不可能,C错误;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有必要,D项错误,本题选A。
    (2021·海南卷)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下图示意张掖市区路网和工业用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张掖市区工业布局的特点是( )
    A.靠近水源地,方便用水B.与住宅区混合,方便通勤
    C.靠近交通线,便于运输D.分散布局,均衡发展
    32.张掖市区城市空间发展的特点是( )
    A.东西扩展B.由分散到相对集中C.南北扩展D.由中心城区向周围拓展
    【答案】31.C 32.D
    【分析】31.读图分析,张掖市区工业用地集中分布在东北部,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和原料的运输,C正确,D错误;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工业区和水源地的关系,A错误;工业区集中布局,没有与住宅区混合,B错误。故选C。
    32.读图分析,从1949年到2014年,张掖市区城市空间大致由中心城区向四周均扩展,由集中到相对分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天津卷)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完成下面小题。
    33.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
    34.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 )
    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
    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
    【答案】33.D 34.A
    【分析】3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由材料“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可知,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受政策支持的影响巨大;由材料“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可知,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与人才集中关系密切,故D项正确;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与市场和地价关系较小,故A项错误;由材料“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可知,该区域原来的环境条件较差,故B项错误;东伦敦科技城多发展高新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形成与原料充足关系较小,故C项错误。故选D。
    34.本题主要考查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该区域由重工业区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主要是受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故A项正确;科技城的形成与资本涌入关系较小,故B项错误;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使居住功能降低,故C项错误;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后,主要以“欧洲科技硅谷”功能为主,与商贸服务功能提升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故选A。
    (2021·山东卷)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
    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36.0、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成本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D.生态环保
    【答案】35.D 36.A
    【分析】35.刚果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在城区容易诱发城市内涝,在新城区修建“串珠状”湖泊,利用湖泊调蓄洪水的作用,在汛期自动蓄水,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选项正确;城区靠近刚果河,便于取水,C选项错误;“串珠状”湖泊也可以提高周边地区土地的商业价值,改善用地的居住环境,但都不是首要的目的,A、B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6.刚果建材工业极不发达,水泥等建筑材料稀有昂贵。紧邻着行政办公区的住宅区Q,大部分属于高收入人群,而O、P住宅区多属于中低收入人群,难以负担水泥等稀有建材,采用装配式木质建筑可以借助当地高品质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引进外国装配式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成本,A选项正确;装配式建筑主要便于拆卸,其品质较差,B选项错误;木质建筑隔热防潮效果差,C选项错误;木质建筑,主要借助当地高品质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会造成当地植被的破坏,不利于生态环保,D选项错误。故选A。
    (2021·浙江卷)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某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图1为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示意图。图2为该企业发展概况。完成下面小题。
    37.影响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土地B.河流C.集聚D.市场
    38.该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会( )
    A.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B.改善新城区生态环境
    C.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D.提升城市的服务等级
    【答案】37.A 38.D
    【分析】37.本题考查产业区位因素。随着业务的拓展,企业需要更大的土地,自然会选择土地富裕、地价较低的地区。老城区土地紧张、地价昂贵,迫使企业向土地资源更富裕、地价更低的新城区扩散。A正确,故选A。
    38.本题考查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数字产业发展并不能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A错误。产业发展都会占用土地、消耗资源,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生态环境,B错误。人口密度影响因素众多,C错误。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这会提升城市在数字领域的服务等级,D正确。故选D。
    (2020·江苏卷)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40.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答案】39.D 40.B
    【解析】39.读图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也有成熟型城市群,A错误。东部地区也有成长型城市群,B错误。东部和中部地区也有培育型城市群,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由于胡焕庸线(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人口密度大,所以,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D正确。故选D。
    40.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所以,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应该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B正确。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并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A错误。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处西北地区,与各大城市群联系不便,C错误。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相对低,并不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D错误。故选B。
    (2020·江苏卷)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B.人口素质C.环境质量D.交通方式
    42.“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 )
    A.减轻自然灾害B.提高环境容量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答案】41.D 42.C
    【解析】41.读图可知,明清两代该小镇主要沿河拓展,现代该小镇主要沿高速公路拓展,因此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方式,故D对。故选D。
    42.从图文信息不能判断该小镇的自然环境特征,因此不能判断“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是否能减轻自然灾害,A错。一个区域的环境容量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因为“现代拓展区”的建立而提高,B错。“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错。“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相对减少了对明清传统文化的破坏,使当地的地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C对。故选C。
    (2020·天津卷)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3.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
    A.商业和住宅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D.仓储和物流
    44.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B.地形C.气候D.科技
    【答案】43.A 44.B
    【解析】43.读图可知,虚线圈内交通设施和金融设施的密度较大,交通便利,金融服务设施完善,最可能为商业区和住宅区,休闲旅游区的可能性小,A正确,C错;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密度(即是表明该图整个区域均为该城市中心城区),工业区和仓储物流区占地面积较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可能性较小,BD错。故选A。
    4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形态大致呈条带状,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制约,B正确;根据交通设施的分布密度图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西北侧交通密度较低,说明其形态受交通的影响不是很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范围不大,其气候差异不大,C错;科技因素对中心城区形态的影响较小,D错。故选B。
    (2020·全国Ⅰ卷)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5.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6.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7.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
    【答案】45.B 46.A 47.D
    【解析】45.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小区的西南方向,考虑到该地盛行风向是夏季西南风和冬季东北风,居住片区Ⅱ受夏季西南风影响大,考虑到有效通风,选择②横向错列排布模式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其他排布模式不利于夏季风的有效通风。所以选B。
    46.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所以建筑布局以高层建筑为生,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所以选A。
    47.根据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该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虽然也避开了夏季西南风,但不是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的目的,所以选D。
    (2020·浙江卷)我国某沿河城市,在古代是区域中心城市,各城区相对独立发展;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目前,该城市吸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下图是该城市与河流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48.从古至今,河流在该城市发展中( )
    ①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上升
    ②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
    ③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增强
    ④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减弱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49.目前,影响该城市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B.土地C.交通D.教育
    【答案】48.B 49.A
    【解析】48.该城市在古代是区域中心城市,各城区相对独立发展,各城区之间联系少,河流的对内联系较弱,对内阻碍不强;主要是发挥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作用,通过水运功能加强对外联系。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河流对内部联系阻碍增强,水运速度慢、对外联系主要是通过陆地交通,河流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因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B正确。故选B。
    49.据材料信息“目前,该城市吸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判断,该城市该城市扩大规模的途径是吸引投资和人才,应该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这些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扩大城市规模,A正确。土地是自然因素,目前对城市规模扩大影响不大,B错误。交通会影响城市扩张方向,对城市规模扩张影响不大,C错误。教育对城市规模扩张促进作用较小,D错误。故选A。
    (2019·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如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50.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51.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答案】50.B 51.D
    【分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50.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第一幅图是工业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第二幅图是居住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从第一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他区中,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A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区域,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反映的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对;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明显变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也就不存在新建工厂集中在中部的情况,C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皆有增加,故新增住宅并无在乙河沿岸集中扩大的情况,D错。故本题选择B。
    51.通过图中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以得知,主城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重都大大增加,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城市建设过程会出现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需通过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解决,D正确。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增长在乙河以东的南部地区,污染从材料图中得知应该是有向局部区域聚集,并非简单概括为扩散,A错;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就业岗位会增加,B错;居住用地在图中分布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距离适合,C错。故本题选择D。
    (2016·海南卷)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五环与六环之间B.四环与五环之间
    C.三环与四环之间D.二环与三环之间
    53.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C.平均出勤距离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54.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④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52.B 53.C 54.C
    【分析】52.由材料中所给公式可知,当就业岗位数和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之比即职住比接近1时职位最为平衡,当职住比小于1时则可能出现失业人口,因此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为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B正确,排除ACD。故选B。
    53.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中。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中心商业区。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病的出现,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人口向外迁移,但产业仍集中在城区,从而导致就业人群的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正确;人口居住区倾向于远离市中心的方向,平均居住成本会下降,A错误;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变化不能导致经济收入变化和通信费用变化,BD错误。故选C。
    54.大力发展快速交通便利出行,减少距离因素对居民选择工作岗位的影响,①正确;郊区住宅区由于距离问题对市区人民吸引力较小,而且对于职住比影响较小,②错误;将部分产业迁至郊区,吸引就业人员,使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减小,④正确;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可能会导致郊区就业岗位数量增加大于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从而加大职住比,③错误。故选C。
    (2015·天津卷)图甲、图乙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5.结合图甲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平均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56.结合图乙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聚集到南部滨湖地区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55.B 56.D
    【解析】55.结合人口密度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市人口密度绝大部分地区有所增加,东北部人口密度增加明显,因此B正确。CD错,无法判断人口数量的变化,故A错。故选B。
    56.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商业区的分布状况,故A错,与15年前相比,现在工业区布局分散,故B错,从人口分布来看,也不能判断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故C错,据图分析路网密度中部、南部增大,故D正确。
    57.(2023·北京卷)小微绿地是斑块状散布在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小微绿地的探索和实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实例,论述不同区域尺度合理利用小微绿地对拓展城市空间的意义。
    【答案】不同城市依据自身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建设小微绿地,改善了城市局地环境,拓展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闻,拓宽了居民日常生活、休憩空间,为城市发展带来高效、便捷、可持续的新优势。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分区对零散空地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增加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的绿地使用空间,更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各功能分区的空间利用形式。
    【分析】本题以小微绿地为材料,涉及合理利用小微绿地对拓展城市空间的意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小微绿地主要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等,;通过材料“延河两岸通过街头建绿、立体增绿等方式,扩大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以及“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多种类型的小徵绿地,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可知,小微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通过材料“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途径,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游憩场所,传承历史文脉,创造优关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可知,小微绿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条件;通过材料“以体育文化为主题建设社区绿色开效空间,形成15分钟休闲生活圈,打造城市徵名片”可知,小微绿地有利于打造城市名片,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从而利于带动旅游业发展。
    58.(2023·福建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8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并通过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来吸引入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
    材料二:临港新城(L城)是产城结合的典范。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覆盖蓝色透水沥青路面实行,道路两旁草木林立,海风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

    (1)据图归纳从阶段I到阶段III郊区的功能区变化特点。
    (2)说明阶段III各个要素流动对中心城区人口拉力作用。
    (3)从集聚效应角度出发,评价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户的影响。
    (4)说明临港产城发展模式中体现的自然环境协调功能
    【答案】(1)数量增多(或密度增大)
    种类增加(或类型增加)
    规模扩大(或占地面积扩大)
    有些工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融合(或产城不断融合、有些功能区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提高)
    (2)①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就业岗位增加。或者促进经济发展或者收入增加或者产业转入郊区;
    ②居住要素向郊区流动,改善居住条件。或者增加居住地或者基础设施完善;
    ③消费要素向郊区流动,生活更加便利。或者消费条件改善,布局大型购物中心。
    (3)利:商家集聚,共用公共设施,降低成本。扩大知名度(或影响力,市场)或消费群体(人流或客源),提高利润(增加收益)。
    弊:加剧内部竞争,减少收益。
    (4)[大气圈部分]:利用海滨(森林、湖泊),调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减小昼夜温差)或者写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
    [环境污染部分]:循环利用再生地砖,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压力)
    [水圈部分]: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可能)
    [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保留生态空间(减少生态破坏)
    【分析】本题以上海城市化进程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变化特点、工业集聚的意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个工业区、卫星城数量增多,各功能区数量增多,密度增大;后期又形成新的开发区,功能区的种类增加,类型增加;各功能区占地面积增大,规模扩大;由图可知第三阶段,有些工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之间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不断提高。
    (2)郊区的功能区不断增多,使得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郊区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居民者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随着产业要素的流动,居住要素也向郊区流动,增加居住地基础设施,郊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随着居住区流向郊区,消费要素也向郊区流动,布局大型购物中心,生活更加便利。
    (3)利:大量的商家集聚,共用当地公共设施,降低成本投入。大量的商家集聚,产生集聚效应,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扩大了消费群体,扩大市场,提高利润。弊:商家增多,加剧内部竞争,减少经济收益。
    (4)大气部分:利用沿海海滨、森林、湖泊,调节城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小昼夜温差;或者利用海滨、森林、湖泊,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减轻空气污染。环境污染部分:由材料可知,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压力。水圈方面:铺设透水路面,增加地面下渗,可以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内涝可能。城市空间结构方面: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保留生态空间,减少生态破坏。
    59.(2022·北京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塔科马市(47°17'N,122°28'W)是位于北太平洋东岸的港口城市,人口约21.9万(2020年)。该市一位名叫约克的年轻人非常喜爱中国文化,工作之余经常前往图书馆读书,或漫步公园游憩。1873年,横贯美洲大陆的北太平洋铁路建成。这条铁路成了分处铁路两端的约克曾祖父母缔结姻缘的纽带。他们初识时,位于铁路西端的塔科马仅千余人,到1889年人口达3.6万。图12示意塔科马市内部空间结构。

    (1)概述该市兴起与发展的过程。
    (2)归纳该市商业区的分布特征。
    (3)说明该市适宜步行的原因。
    【答案】(1)北太平洋铁路建成后,人口数量增多,城市逐步兴起,海运和陆运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带动产业发展,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进一步发展。
    (2)临近港口和城市中心集中成片,沿主干道呈带状,在街角和居住区呈点状分布。
    (3)城市环境宜人,建有步行道,步行范围内的设策较为便利、公园绿地分布广。
    【分析】本题以塔科马市内部空间结构及该城市基本信息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条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材料可以看到1873年横贯美洲大陆的北太平洋铁路建成,这条铁路的建成使该地人口数量增多,城市逐步兴起。由于该地位于北太平洋东岸地区,依靠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该地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化不断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其城市服务功能日渐完善,城市土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进一步发展。
    (2)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市部分商业区靠近普吉特海湾,临近港口及市中心地区的商业区,相对集中连片;同时在该市中心以南区域,商业区沿主干道呈带状布局。其他零散的商业街区主要分布在街角和部分居住区周围,呈点状分布。
    (3)从材料中可以看到该城市建有步行道,其步行和骑行道主要沿海岸分布,该地处于太平洋东岸,临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显著,气温适宜,环境较为宜人。同时,在其步行道周边,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另其步行道连接众多公园和绿地,故适宜步行。
    60.(2021·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国际氢能示范区(图左)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共建项目,旨在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
    材料二: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
    材料三: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图右)。
    (1)分析北京氢能示范区落户大兴产业集聚区的区位条件。
    (2)简述大兴氢能示范区的创建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的启示。
    (3)如果选择荣华路的地下方案,说明选择该方案的合理性。
    【答案】(1)①大兴作为北京的新城区,土地较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示范区建设成本;②新城区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为氢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市场;③位于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2)①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②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③建立产业示范园区:④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①荣华路为城市主干道,临近居民区和商业区,人口众多,客流量大。②地下方案避免了地面建设空间不足(绿化带过窄)、噪声过大等问题。
    【分析】本题以大兴区产业规划和交通规划为背景,考查新区发展的新兴产业规划以及应对全球变暖的产业和交通的发展方向。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读材料“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可知,大兴作为北京的新城区,土地较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示范区建设成本;由材料“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可知,新城区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为氢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市场;由材料“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可知,位于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2)读材料二“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可知,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由材料“《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可知,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由材料“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可知,建立产业示范园区,同时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读图并结合材料“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可知,荣华路为城市主干道,临近居民区和商业区,人口众多,客流量大。方便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由材料“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可知,地下方案避免了地面建设空间不足(绿化带过窄)、噪声过大等问题。
    61.(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
    (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
    (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
    【答案】(1)港口的运输需求大,老港基础设施陈旧,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政策的引导作用;老港工业区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
    (2)政策支持;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老港工业区地租低;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
    (3)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提高;市民休憩空间充足,提高人居环境;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
    【分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城市的区位条件以及城市的合理规划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调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
    【详解】(1)注意材料信息“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其港口的运输需求大,老港基础设施陈旧,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意味着老港外迁受到政策的引导作用;注意材料信息“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老港工业区呈半荒废状态,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
    (2)“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意味着老港外迁受到政策的引导作用,汉堡新城建设受到政策的支持;其次,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老港工业区呈半荒废状态,地租低;读图可知,汉堡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
    (3)汉堡新城设计10大特色板块,各区特色鲜明,且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休憩空间;根据材料“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可知,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62.(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 图甲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乙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图甲 图乙
    (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
    【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
    (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
    【分析】考察土地利用结构、立体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该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林地原地占有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们基本持平,仅有29.9%,因此耕地相对较少。
    (2)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可以有力减缓水土流失,在相对地势较低的缓坡处。茶园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区,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因此该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气候和水源。
    (3)有材料一可知,该村70%的人外出就业,大多数都为年轻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留存的人口36%以上为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结构单一,总产值与收入具有下滑趋势,因此农业衰退,经济衰退。
    (4)根据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可以积极拓展产业:该地松林、竹林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的木材加工产业,立体农业相对较典型,可以发展观光农业,农产品的销售,可以依靠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发展农村电商。
    63.(2019·江苏卷)某县地处平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下图为“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道路网络类型为_______,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有_______。
    (2)图中①地最适宜布局的功能区为_______,理由有_______。
    (3)概括甲类功能区布局的相同点。
    (4)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
    【答案】(1)方格状 交通分散灵活;不便于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
    (2)仓储区 临近客货运总站,便于货物集散;地处城市郊外,地价低
    (3)布局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
    (4)工业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离;沿河打造生态走廊;绿地面积大
    【分析】考察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相关内容,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影响因素。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区的分化过程、原因和特征等基础内容,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为方格状的网络类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既有有利也有不利。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交通通达度高,四通八达,但是对角线之间的距离只能通过垂直走向,而非对角线线段走向,延长了对角线的距离,不方便对角线方向进行联系。
    (2)该区域土地面积广阔,空间较大,城市外围地价较低。并且位于城市的外围,靠近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并且还靠近客货运总站,有利于交通联系和人流物流的配送可以布局仓储区。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类功能区主要位于城市的外围,并且靠近交通线,交通通达度较高。该类功能区有可能是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而且还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离河流较远。
    (4)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既要要是隔绝污染,又要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并且面积相对较大,沿河流地区有湿地分布,调节湿度和温差。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开,有利于减轻工业污染。
    64.(2016·江苏卷)[城乡规划]陕西西咸新区将规划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设施现代、社会和谐、开放包容、彰显历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图为西咸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实现西咸新区的规划目标,在城市建设中必须保护、、。
    (2)规划区生态用地的分布特点是,它的主要生态作用是、。规划区内农林生产的发展方向是。
    (3)西咸新区的空间形态是,其优点是、。
    【答案】(1)农林用地 文化古迹 生态用地(环境)
    (2)沿河分布 保护环境 减轻洪水威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都市型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3)组团式 有利于亲近自然(有利于城市环境改善)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有利于城市功能
    【分析】考点:影响规划的因素,城市的空间形态。
    【详解】(1)首先读出图中的信息,西咸新区有大量的文化古迹,大量的农林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所以在城市建设中要从用地、文化古迹和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保护农林用地,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用地(环境)。
    (2)由图可知,生态用地沿河分部,主要生态作用结合所学湿地的功能回答。生态用地主要是保护环境,减轻洪水威胁(涵养水源),同时也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农林生产的发展方向是都市型观光农业,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
    (3)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咸新区的空间形态是组团式。这种空间形态有利于亲近自然(有利于城市环境改善), 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有利于城市功能分化)。
    65.(2014·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现状及规划范围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M用地的功能区是___,其区位特点是___。
    (2)该市规划一个大型工业园区,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的位置是___,主要理由是___。
    (3)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是___,这种形态的优点和需注意的问题是___。
    【答案】(1) 商业区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通达度高)、利于人流集散;地价高。
    (2) 丁处 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市河流下游;用地条件好(土地平坦开阔)。
    (3) 集中团块型(集中型) 布局紧凑、节省用地和投资;便于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交通拥挤;功能冲突;发展余地小。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城市现状及规划范围图为材料,涉及城市内部分区以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图示M处位于市中心,地价高,处在道路交会处,交通便捷,通达度高,有利于人流集散,是M地的区位特点,因此M处用地最适合的功能区是商业区。
    (2)
    从图中风向频率玫瑰图可以得出该市常年盛行偏北风和偏东风,西南方位为该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将工业园区布局在西南方向的丁处可以减少对城区的大气污染,图中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丁处位于城市河流下游,靠近水源且对城市用水污染轻,丁地位于城市外围,土地平坦开阔,土地租金低,用地条件好,所以该市规划大型工业园区,最适合的位置是丁处。
    (3)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是集中团块型,这种形态的优点在于功能区布局紧凑,基础设施道路、管道等线路短,可以节省用地和基础设施投资,便于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但是集中型的布局造成人口过于集中,人口密度大,容易造成交通拥挤、功能冲突等问题,而且后期发展可利用的空闲余地数量小,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考点0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022·山东卷)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A 2.C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规模最大的两大城市,两座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城市功能比较齐全,其区位和功能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A正确;沈阳和大连均在辽宁省内,两城市间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都是两城构建双核结构城市的有利因素,但都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本题应选A。
    2.根据目前的发展规划,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而大连不是,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大连以及沿线地区的交流,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动,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不利于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④错误。所以选C。
    (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
    4.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3.B 4.A
    【解析】3.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它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头部的两个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
    4.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和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2·广东卷)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
    6.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职能一致性B.区域均衡性C.空间封闭性D.等级差异性
    【答案】5.B 6.D
    【解析】5.从甲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流为一般交通流,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作用并不明显,A选项错误。从乙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能起到一般城市集聚作用;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对于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并未起到主要作用,故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作用最大的应为乙模式,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故选B。
    6.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能够产生大规模的流动,说明各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职能并不一致,城市职能相似,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就会减少,A选项错误。丙模式中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交通流为主要交通流,说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并不均衡,B选项错误。各区域城市能够产生较大的交通流,说明各区域空间并不具有封闭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C选项错误。从丙模式中可以看到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主要交通流多为单向流动,这可能与区域中心城市等级差异有关, D选项正确。故选D。
    (2020·海南卷)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
    8.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
    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9.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7.B 8.A 9.C
    【分析】7.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极”;而500-1000万的大城市在2015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B正确,AD错;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明显,“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C错。故选B。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正确;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大,B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发程度也高,C错;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很高,D错。故选A。
    9.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①错;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更多农民进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②③⑤正确;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④错。故选C。
    (2019·全国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11.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12.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0.D 11.B 12.A
    【分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0.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11.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12.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8·浙江卷)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3.D 14.C
    【解析】13.由材料可知,读图分析可知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的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读图分析可知,④城市的四个指标是最高的,因此判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故选D项。
    14.读图分析可知,③和④在创新带动能力指标上是最高的,说明两城市在高科技发展方面更具有优势,故选C项。
    (2016·全国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
    1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
    17.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15.A 16.B 17.D
    【分析】考查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15.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这可知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故选A。
    16.根据材料,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故选B。
    17.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可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故选D。
    (2014·江苏卷)(2014年江苏)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下图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A.承德B.保定
    C.张家口D.廊坊
    19.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A.人口多B.交通便捷
    C.环境良好D.经济实力雄厚
    【答案】18.BD 19.AB
    【解析】18.交通运输对批发、物流业的影响较大。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可以促进批发、物流业的发展,由统计图可知,廊坊、保定的交通优势较明显。BD正确。故选BD。
    19.读图可知,保定具有人口、交通优势,但环境、经济没有明显优势,说明在京津周边城市中人口多、交通便捷是保定服务业较发达的原因,AB正确,CD错误。故选AB。
    20.(2015·北京卷)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县卫生院、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⑤③⑥B.⑥①②C.③②④D.①④⑤
    【答案】A
    【分析】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详解】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并对那些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服务级别较高;博物馆的服务级别高,服务范围最广,且不受地域和行政区划的限制,应为⑤;县卫生院有明显的服务边界,所以③是县卫生院;集贸市场为周围乡村提供服务,且可以突破行政区界线,因此④、⑥都可能是集贸市场,故A项正确。故选A。
    21.(2014·广东卷)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
    A.平顶山和新乡B.焦作和漯河
    C.济源和开封D.郑州和洛阳
    【答案】C
    【详解】首先阅读图例,然后对照各城市与许昌之间的日均流量进行判断。读图可知,许昌与郑州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最高,与平顶山、漯河、洛阳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依次降低,与济源、焦作、开封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最低。许昌与平顶山、新乡之间,与焦作、漯河之间,与郑州、洛阳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都不相同,A、B、D错误。许昌与济源、开封之间的日均流量属于同一等级,C正确,故选C。
    (2014·江苏卷)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食品B.日常用品C.服装D.家用电器
    23.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出行距离B.购物成本C.交通方式D.购物环境
    【答案】22.CD 23.AB
    【解析】22.由左图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服装;由右图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家用电器。所以选CD。
    23.由图可知,开发区的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到开发区的倾向较高,主要是由于这里出行距离较近,所需交通费用低,且物价较中心城区低,购物成本低。所以选AB。
    24.(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1)图中示意图10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2)M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答案】(1)
    (2)该乡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非农业活动联系松散;采砂、采石等活动附加值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
    (3)升级方向:服务群众出行、宣传公路文化、展示地方特色。具体措施:完善停车、休憩、餐饮、购物、加油加气(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公路文化建设,通过挂图、宣传栏、液晶显示屏等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特产,加大宣传,提高区域知名度。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山区某乡镇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城市辐射功能、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作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河流所在地海拔比河岸要低。②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阶地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茶马古道所在地应为一平坦地形。如图:
    (2)该乡地处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制约了集镇区的辐射范围;非农业活动主要有采石、采砂、商贸、汽修、外出务工等,各种活动联系松散;采砂、采石等采掘业没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化,附加值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
    (3)公路驿站实际上就是简化版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近年来,各地交通公路部门利用养护道班、工区、治超站等场所,有的利用路边一些空闲场地,建起了一批具备停车、如厕等功能的服务设施,有的还具备加油、充电、购物等功能。公路驿站属于服务业,从其发展角度考虑,升级方向为服务群众出行、宣传公路文化、展示地方特色。具体措施:完善停车、休憩、餐饮、购物、加油加气(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公路文化建设,通过挂图、宣传栏、液晶显示屏等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特产,加大宣传,提高区域知名度。
    25.(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甲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乙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答案】(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
    【分析】考查区域城市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工业区位因素,保健园的合理布局。
    【详解】(1)读材料可知,鲁尔区目前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说明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特征是城市数量多,计算可知平均每座城市10万人,城市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鲁尔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知,建成区连片,说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近,区内城市分布密集。
    (2)医疗保健业的发展受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是由于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而鲁尔区又是德国“工业的心脏”,经济发达,材料中指出鲁尔区境内有“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说明其医学研究水平高;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与其市场需求关系密切,该区曾经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还有题中材料指出该区“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说明老龄人口多,一般老龄人的身体状况较差,故对医疗保健需求量大。
    (3)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可从位置适中、技术先进等方面进行分析。读波鸿市的位置图及图乙可知,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位于波鸿市,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医学科研和医药研制水平高;波鸿市的位置适中,便于医疗保健与研究及医药生产间的相互联系协作。
    (4)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可从技术先进、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思考作答。读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图可知,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可为保健园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保健园位于波鸿市边缘地带,离市中心较远,园内环境清洁优美,利于保健。
    26.(2018·浙江卷)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城镇等级越高,城镇数量越______,服务范围越______。
    (2)甲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聚落空间分布相对_____(填“集中”或“分散”)。图示地区易受台风影响,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台风属于_____灾害。
    (3)北部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_____地区,其西北部山地丘陵坡度_____,土层浅薄,南部肥沃的耕作土壤为_______。
    (4)从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北部湾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的原因。
    【答案】(1)少 大
    (2)分散 气象
    (3)南方 陡(大) 水稻土
    (4)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交通便利;利于农业发展;海岸线长,利于港口城市发展。
    【分析】第(1)题考查中心地理论,第(2)题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分类,第(3)题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第(4)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
    【详解】(1)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等级越高,城镇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2)看图可知,甲地区聚落空间分布相对分散。按照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3)我国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湾城市群位于南方地区。其西北部山地丘陵坡度大。南方的自然土壤为较贫瘠的红壤,经人类活动改造成肥沃的水稻土。
    (4)北部湾沿海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沿海平原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平原地形利于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好;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漫长,有优良港湾,利于港口城市发展。
    27.(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下表)。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类档,其中特大城市有个。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多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答案】(1)2 3 2
    (2)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两点即可)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任答其一即可) 长江 上海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详解】(1)读图结合图例和表格数据不难看出,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两类,大城市有两档,合计有三档;其中特大城市有南京和苏州两个。
    (2) 苏州地处长三角,受上海辐射影响,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因而苏州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
    (3)读图可以看出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等铁沿线及长江沿岸,交通便利,地价较高,苏州和南通距离上海近,地价受上海市影响最大。
    (4)分析江苏省各城市地价差异状况不难看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地价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的城市地价较低,地价差异有利于低地价区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高地价区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考点03城镇化
    (2023·湖北卷)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完成下面小题。
    1.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B.高层建筑多C.河网密度大D.地面车流多
    2.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 )
    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
    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
    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
    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
    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
    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
    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
    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答案】1.A 2.A 3.C
    【解析】1.重庆为山城,地势起伏大,线路落差大,高空人行天桥多,可以完善的行人交通系统,改善市民及游客的出行环境,减少人车争道,A正确;大城市高层建筑都比较多,并不是重庆城市所特有的的特点,B错误;河网密度大、地面车流多可以修建立交桥,与高空人行天桥多无关,CD错误。故答案选A。
    2.支撑这个智慧大脑运行的,有3类关键数据。一类是公交、地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静态数据,一类是人们的出行分布动态数据;还有一类是实时的流量数据,即不同路段、交叉口、枢纽点在不同时间的车流或人流通行情况,①②③正确;物流车辆在城市交通车辆中占比较小,获取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相关数据对研究城市交通意义不大,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答案选A。
    3.出行人数与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无关,A错误;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不能用智慧交通“大脑”实时做到,B错误;利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得到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实时的给出车辆通行建议,可以减轻交通拥堵,C正确;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可以减少通行的出错率,并不能做到实时缓解交通堵点压力,D错误。故答案选C。
    (2022·海南卷)下图示意撒哈拉沙漠南缘某国1965—2005年间的城镇化发展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该国1965—2005年间城镇化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高B.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低
    C.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速快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
    5.该国该时期( )
    A.工业基础雄厚B.服务业水平高C.就业机会充足D.农业生产落后
    【答案】4.D 5.D
    【解析】4.由图可知,二三产业产值占比接近80%,但是多年来变化情况基本稳定在80%左右,C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三个产业的具体产值,也无法得出第一产业的产值,A错误。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多年来没有超过40%,所以推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超过60%,B错误。城镇化率在多年间稳定上升,但没有超过40%,所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D正确。
    5.该国该时期第一产业比重较高,城镇化率不高,说明此时工业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不高,推测仍处于发展的早期,缺乏技术支持,农业生产水平较差,D正确,AB错误。就业机会多是由二三产业提供,如果二三产业比重不高,则说明就业机会不是很充足,C错误。故选D。
    (2022·湖北卷)在某城市中心,一种创新型绿色建筑一垂直森林高层住宅落成面世。它是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覆盖满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形成具有森林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图示意“垂直森林”局部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传统设计相比,“垂直森林”在居住空间设计上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
    A.阳台B.客厅C.卧室D.厨房
    7.“垂直森林”的灌溉系统适宜采用( )
    A.井灌B.漫灌C.喷灌D.滴灌
    8.相较于一般城市绿地,“垂直森林”( )
    A.抗风能力更强B.生态系统更加稳定C.维护成本更低D.土地利用效率更高
    【答案】6.A 7.D 8.D
    【解析】6.根据材料可知,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植物主要是在建筑外侧的垂直方向延伸,由图可知,植被主要分布在阳台上,阳台也更适合种植植被,因此与传统设计相比,“垂直森林”变化最大的是阳台,A项正确。故选A。
    7.由材料可知,“垂直森林”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延伸,垂直高度差异大,滴灌可以精准灌溉,节水的同时对楼体及居民生活影响较小,D项正确。故选D。
    8.由材料可知,“垂直森林”垂直分布于住宅楼外侧,一般城市绿地需占用地面空间,因此“垂直森林”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效率更高,D项正确。抗风能力较弱,A错误;生态系统不稳定,B错误;维护成本更高,C错误。故选D。
    (2022·江苏卷)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多元化B.内向化C.等级化D.中心化
    10.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城市近郊型B.边远山区型C.搬迁撤并型D.特色保护型
    11.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历史文化传承B.工业与信息化C.自然环境变迁D.交通区位变化
    【答案】9.A 10.A 11.B
    【解析】9.从图中可知,阶段I属于本村居民内部联系,阶段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阶段I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系, A选项正确。从阶段I到阶段III,可以看到本村居民逐步加强向外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B选项错误。从阶段III的社会关系来看,本村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选项错误。阶段III村落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出中心化趋势,D选项错误。故选A。
    10.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I为本村居民为主;阶段II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从阶段III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市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A选项正确。边远山区型一般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选项错误。搬迁撤并型一般村落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壮大发展的趋势,C选项错误。该村落在服装工厂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从本题中并未看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 D选项排除。故选A。
    11.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II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促进了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而在阶段III由于网上商铺的大量发展,使得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 B选项正确。从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发现该村落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选项错误。从材料和图表中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 D选项错误。故选B。
    (2022·浙江卷)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下面小题。
    12.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
    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
    13.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B.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
    C.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D.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
    【答案】12.C 13.C
    【解析】1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与2010年相比,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有所减少,但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大幅增加,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的优势没有削弱,A错;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升级需要加快,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机器换人速度加快,B错,C正确;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商品成本优势逐渐消失,D错。故本题选C。
    13.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涌入,会降低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A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聚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有可能加大,B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人力资本优势,城市群的优质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C正确;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人口进入城市,可以降低农村人口数量,会提高迁出地的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上升,D错。
    (2021·福建卷)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 )
    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B.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
    C.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15.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下图中的( )
    A.AB.BC.CD.D
    16.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 )
    A.城市职能转变B.工业集聚增强C.城际联系加强D.逆城市化加快
    【答案】14.C 15.D 16.C
    【解析】14.根据文字材料“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可知其发展是依托周边地区资源,结合图片可知MK新城位于伦敦和伯明翰两大城市之间,该位置资源给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其可以依托两大城市的数据和信息,促进新城发展,从而使得城市得到较好发展,从而使得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C正确。由材料“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可知MK新城建成时间较早,且功能分区并未显示,A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结合图片中MK新城和大学城的位置关系可知MK新城距离大学城较远,B错误。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与其地租关系不大,而与其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前景有关,D错误。故选C。
    15.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就业点分散设置,原因是发展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其产业大多属于生活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符合零散分布的规律,导致就业点也应随着产业零散分布,D正确。ABC模式中体现的是集中分布,不符合生活性服务业的分布特点,也不利于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ABC错误。故选D。
    16.根据材料可知MK新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有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MK新城主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MK新城可以进一步加大与伦敦和两个大学城之间的区际联系,C正确。MK新城设立之初是为了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发展的定位是进一步分散大城市的压力且产业一直以服务业为方向,因此城市职能未变,A错误。MK新城主要发展的是生活性服务业,工业集聚增强不符合该地今后发展的特点,B错误。MK新城处于城市化的前中期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不是加快逆城市化,D错误。故选C。
    (2021·湖北卷)亦庄新城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发展而来,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根据《亦庄新城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将建成为面积达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下图示意亦庄新城规划功能区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直接和间接反映的城市化表现是( )
    ①人口规模持续扩大②地价向北部地区递增③用地规模不断扩张④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8.开发区发展成为亦庄新城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劳动力丰富B.市场广阔C.产业集聚D.环境优美
    19.有利于亦庄新城未来建设的措施是( )
    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②保障各功能区等量投入③建立智慧交通体系④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7.B 18.C 19.C
    【分析】17.图中反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扩大,由此推测当地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这是城市化的表现,①正确;图中显示北部为五环,南部为六环,地价有可能向北部地区递增,但这不是城市化的表现,②错误;从图文资料中得知该地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说明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是城市化的表现,③正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市的外围,因此该区的扩大不能反映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8.该地区为开发新区,劳动力不丰富,市场并不广阔,A、B错误;从材料可知该地区未来将建成为面积达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因此可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C正确;环境优美并不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C。
    19.亦庄新城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此①正确;各功能区无法实现等量投入,②错误;建立智慧交通体系可以促进现代城市的发展,③正确;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可以实现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的目标,④正确,因此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2021·天津卷)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完成下面小题。
    20.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
    21.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 )
    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
    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
    【答案】20.D 21.A
    【分析】20.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由材料“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可知,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受政策支持的影响巨大;由材料“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可知,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与人才集中关系密切,故D项正确;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与市场和地价关系较小,故A项错误;由材料“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可知,该区域原来的环境条件较差,故B项错误;东伦敦科技城多发展高新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形成与原料充足关系较小,故C项错误。故选D。
    21.本题主要考查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该区域由重工业区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主要是受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故A项正确;科技城的形成与资本涌入关系较小,故B项错误;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使居住功能降低,故C项错误;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后,主要以“欧洲科技硅谷”功能为主,与商贸服务功能提升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故选A。
    (2020·海南卷)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
    23.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
    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24.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22.B 23.A 24.C
    【分析】22.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极”;而500-1000万的大城市在2015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B正确,AD错;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明显,“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C错。故选B。
    2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正确;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大,B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发程度也高,C错;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很高,D错。故选A。
    24.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①错;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更多农民进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②③⑤正确;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④错。故选C。
    (2020·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5.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描述中,与图1中的景观依次对应的是( )
    A.智慧城市、低碳环保、高新产业、生态宜居
    B.生态宜居、高新产业、低碳环保、智慧城市
    C.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
    D.低碳环保、生态宜居、智慧城市、高新产业
    26.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
    27.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
    A.受风沙影响小B.盐碱化程度低
    C.受干旱影响小D.热量条件较好
    【答案】25.C 26.A 27.B
    【解析】25.动漫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动漫产业园发展特色是高新产业;智能公交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特色;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体现了生态宜居特色;太阳能发电设施体现了低碳环保持色。C正确。故选C。
    26.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河河道,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调节地表径流,A正确。汛期分流洪水,枯水期可能补给河流,因此B错误。湖泊水流速度慢,利于下渗,C错误。湖面水面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错误。故选A。
    27.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华北地区多盐碱地,林木种植在低洼地,盐度较高,不易存活,种植在高地,盐分不易在地表集聚,可以随着水下渗至地下,因此利于林木成活,B正确。堆土形成的高地防风效果较差,更不利于林木成活,A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受干旱影响大,C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和平地热量条件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2020·浙江卷)我国某沿河城市,在古代是区域中心城市,各城区相对独立发展;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目前,该城市吸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下图是该城市与河流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8.从古至今,河流在该城市发展中( )
    ①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上升
    ②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
    ③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增强
    ④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减弱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9.目前,影响该城市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B.土地C.交通D.教育
    【答案】28.B 29.A
    【解析】28.该城市在古代是区域中心城市,各城区相对独立发展,各城区之间联系少,河流的对内联系较弱,对内阻碍不强;主要是发挥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作用,通过水运功能加强对外联系。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河流对内部联系阻碍增强,水运速度慢、对外联系主要是通过陆地交通,河流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因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B正确。故选B。
    29.据材料信息“目前,该城市吸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判断,该城市该城市扩大规模的途径是吸引投资和人才,应该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这些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扩大城市规模,A正确。土地是自然因素,目前对城市规模扩大影响不大,B错误。交通会影响城市扩张方向,对城市规模扩张影响不大,C错误。教育对城市规模扩张促进作用较小,D错误。故选A。
    (2019·江苏卷)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0.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31.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
    【答案】30.C 31.A
    【分析】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0.PM 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身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 2.5浓度的下降,因此正确答案选C。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 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 A B D错误。
    31.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因此正确答案选A。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B C D错误。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2019·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B.15-20千米
    C.20-25千米D.25-30千米
    33.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32.B 33.C
    【分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32.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读图判断即可。
    33.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选C。
    (2019·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如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34.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35.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答案】34.B 35.D
    【分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34.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第一幅图是工业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第二幅图是居住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从第一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他区中,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A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区域,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反映的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对;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明显变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也就不存在新建工厂集中在中部的情况,C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皆有增加,故新增住宅并无在乙河沿岸集中扩大的情况,D错。故本题选择B。
    35.通过图中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以得知,主城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重都大大增加,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城市建设过程会出现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需通过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解决,D正确。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增长在乙河以东的南部地区,污染从材料图中得知应该是有向局部区域聚集,并非简单概括为扩散,A错;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就业岗位会增加,B错;居住用地在图中分布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距离适合,C错。故本题选择D。
    (2019·浙江卷)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完成下列各题。
    36.甲是( )
    A.新疆B.上海C.浙江D.陕西
    37.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36.A 37.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差异,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36.读图可知,甲省区未利用土地占比最大,应为新疆,乙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且建设用地占比较大,应为浙江,丙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建设用地占比少,应为陕西,丁建设用地占比最大,应为上海。故选A。
    37.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为浙江省,丙为陕西省,两省在人口密度上差异较大,浙江省人口密度大,陕西人口密度小,且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陕西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建设用地占比相差较大,而两省区的城市服务水平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没有明显差异,故选B。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38.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39.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38.D 39.C
    【分析】试题分析:
    38.该题认真分析图中各要素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A错误;水域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B错误;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C错误;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D正确。
    39.首先从上题分析或者从图中看出建设用地发生什么的变化,即面积持续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B错误;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表,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建设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D错误。
    (2014·全国卷)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0.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41.“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40.D 41.B
    【分析】考查城市化及其问题。
    40.“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D正确;而其目的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A错误;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B错误;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C错误。故选D。
    41.“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B正确;反映居住人口增多,A错误;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C错误;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D错误。故选B。
    (2019·江苏卷)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2.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
    A.环境恶化B.交通拥堵
    C.资源枯竭D.产业萎缩
    43.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A.优化产业结构B.加快工业化进程
    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答案】42.CD 43.AD
    【分析】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2.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1年以后大幅度下降,钢材是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材料可知,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要瘦身强体意味着规模缩减或者是产量所见,因此可能是由于某些森林资源和铁矿石面临着资源枯竭,可开采量减少的问题。也可能是钢铁产能过剩或者市场达到过饱和的状态,产业发展出现了萎缩,因此需要相应的减少产量。正确答案选择C D。产量的下降和交通拥堵无关,环境恶化通常是指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而支柱产业发生收缩根本原因一定是资源本身或者是受经济社会、市场的影响,而非环境问题。AB错误。
    43.该市的支柱产业发生了收缩应该采取的措施,应当是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选项A正确。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选项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D正确。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选项C错误。
    44.(2020·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上海 武汉 重庆
    (2)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分析】本题以皖江城市带为背景,考查长江经济带航运中心的分布、皖江城市带发展区位优势条件、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长江经济带中,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下游的航运中心,中游最大城市是武汉,是中游的航运中心,重庆是上游最大城市,是上游的航运中心。
    (2)据图分析,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临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
    (3)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政策支持。
    45.(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 图甲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乙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图甲 图乙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分析】考察城市化相关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城市化的表现区域差异,对于去发展的影响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度一般,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有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这些都是城市化的标志。
    (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都是能源,因此该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如能源行业、也可以发展化工,尤其是重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和纺织等轻工业,该区草原广布,饲料充足,适合牛羊放牧养殖,可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如炼乳等。
    (3)既要面对生态破坏,又要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黄河流域特殊的黄土层,以及夏季多暴雨的特点引发的水土流失,该区域发展重化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4)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具有示范作用。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从对外开放的作用来说,对于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内蒙古东西跨度广,邻国较多,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46.(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详解】整体分析:本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载体,考查我国的主要开发策略、城市建设区位条件、城市经济特点对比、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1)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2)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主要结合图20来判断,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2,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3)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21,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第(3)问描述的问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着手分析。
    47.(2016·上海卷)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材料二: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下表为2012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
    (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的特点。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
    【答案】(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第一产业: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
    (3)第一产业的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原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
    (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分析】本题以上海市崇明县为区域背景;涉及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动力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
    (1)图示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40%,低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归纳三大产业特点要从资料给出的三大产业比重、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的对比进行分析。图示2012年第一产业: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值。
    (3)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第一产业比值小,产业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即是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2012年崇明第二产业以传统工业、乡镇企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4)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相比并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率,也可以减少种植业和工业对环境的破坏,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因此建议合理。
    考点04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
    (2023·海南卷)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左图)。右图为该古村落的堤围及水闸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 )
    A.AB.BC.CD.D
    2.右图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
    A.抵御外敌B.蓄水发电C.防洪排涝D.美化环境
    【答案】1.D 2.C
    【解析】1.该村落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A、B图中聚居地比较集中,不具备散村聚落结构特点,A错误;C图中有较多水稻田,该村落以桑基鱼塘为主,并未大面积种植水稻,C错误;D图聚居地较分散,且符合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D正确。故选D。
    2.该村落地处滨水低地,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因此水闸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而不是抵御外敌、蓄水发电、美化环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2·江苏卷)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4.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A.风干海鱼B.晾晒衣物C.堆放薪柴D.圈养牲畜
    5.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
    A.林海B.冰川C.雪原D.极光
    【答案】3.B 4.A 5.D
    【解析】3.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故选B。
    4.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故CD错误。故选A。
    5.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故答案选D。
    (2022·湖南卷)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B.植被C.河流D.土壤
    7.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
    A.地形封闭B.聚居民族多C.交通便利D.经济实力强
    8.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6.C 7.D 8.C
    【解析】6.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C符合题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内气候、植被、土壤差别不大,不是影响体育非遗分布的最大自然因素,排除ABD。故选C。
    7.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存在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势力进行挖掘、保护、申报,与其它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D符合题意;长沙处于湘中河岸平原地区,地形并不封闭,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排除AB;长沙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活跃,有可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排除C。故选D。
    8.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而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当地先民们往往靠天吃饭,而当地气候变化大,常出现旱、涝灾害,因此当地先民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安逸,如果生活稳定安逸,也无需要祈求“雨水之神",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21·江苏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图4为2021年由遥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 )
    A.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B.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从西北向东南降低
    D.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10.住宅分散分布有利于( )
    A.交通出行B.防洪避险C.生活取水D.田间管理
    11.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 )
    A.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B.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
    C.规模经营的商品农业D.休闲观光的城郊农业
    【答案】9.C 10.D 11.B
    【分析】9.据材料,该地位于安徽省,据图可知,该地东南部主要为水田及田垄,地势较低,西北部分布有旱地及其他用地以及经济林,地势较高,故该地地势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据图,该地住宅分散分布,田地和住宅交错相间,便于田间管理,D正确。住宅分散需要修建更多的交通线路来沟通各区域,不便交通出行,A错误,防洪避险应将住宅分布在远离山区的地方,与住宅分散关系不大,B错误,住宅分散与生活取水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1.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图中水田旱地均有分布,判断有水旱轮作方式,住宅数量较多,生产规模较小)B项正确;图中住宅分散,水田和水塘面积狭长显然不具备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特点,AC错误;图中公路数量少,交通条件显然不是城郊地区,D项错误,本题选B。
    (2020·海南卷)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属于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下图)的兴建为旅客进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稻城人口稀少,在此兴建机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质和地貌B.人口和经济C.气象和水文D.资源和文化
    13.符合川西地区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描述是( )
    ①阳光明媚,酥油哈达迎客 ②四季如春,寺庙钟声回落
    ③山高谷深,青稞美酒飘香 ④山川形胜,马头琴声悠扬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2.D 13.A
    【解析】12.稻城是香格里拉旅游的核心区,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藏文化是形成良好的吸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建设机场,提高通行效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故答案选D。
    13.川西多为高原高山及峡谷地形(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主要的民族的藏族,酥油茶、青稞酒、哈达为藏族特色。四季如春是昆明地区;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乐器。故答案选A。
    (2016·海南卷)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劳动力
    C.资源D.技术
    15.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A.居民收入B.文化传统
    C.国家政策D.气候
    【答案】14.B 15.D
    【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4.纺织、服装类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马达加斯加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较低且充足。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此投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选B,该区交通、技术不发达,排除A、D,纺织、服装类企业需要原料,需要资源少,其余选项可排除。
    15.马达加斯加属于热带气候,不需要穿羊绒衫。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故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2016·海南卷)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
    17.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
    18.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
    【答案】16.B 17.D 18.A
    【解析】16.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民谣反映不出其他气候特点。故选B。
    17.根据材料信息“风沙满地跑”说明风力很大,“房子像碉堡”说明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从材料提取信息“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雨影区,降水少,所以传统民居的屋顶缓。故选D。
    18.从材料提取“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故选A。
    (2015·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季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20.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安全防御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D.就地取材
    【答案】19.C 20.A
    【分析】19.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季雨林,故答案选C。
    20.从图中客家人的土楼结构看,进出只有一套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房顶有宽檐,围墙上部有瞭望、射击口,其目的是就是安全防御,故答案选A。
    (2019·江苏卷)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22.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答案】21.AC 22.CD
    【分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地域文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1.有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该区植被生长旺盛,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灌溉,因此选项A正确B错误,气候温和,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该区域是独特的乡村聚落。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选项B错C正确。
    22.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选项A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选项B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正确答案选C D。
    (2016·上海卷)澳大利亚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南半球国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人,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都能感受到某一文化圈的浓浓乡情。这一文化圈是( )
    A.拉丁美洲文化圈B.太平洋文化圈
    C.东欧文化圈D.西欧文化圈
    24.某些国家虽然远隔重洋,但仍同属于一个文化圈。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圈划分考虑的核心依据是( )
    A.文化源地B.生活习俗
    C.语言文字D.思想观念
    【答案】23.D 24.A
    【解析】23.澳大利亚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其国民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在语言、宗教、生活习惯、主产方式、建筑等具有西欧特色,带有浓浓的西欧文化特点,D正确,ABC错。故选D。
    24.一个文化圈之内的整个文化,包括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各个部分,如器物、经济、社会、宗教等;文化圈不是单一的生活习俗,也不是只有语言文字相同就可,更不是思想观念相同就是一个文化圈;澳大利亚与英国虽然远隔重洋,其国民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移民国家,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其文化源于英国文化,它们有共同的语言、生活习俗、宗教、文字等等,同属于一个文化圈。A正确,BCD错。故选A。
    (2014·北京卷)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26.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答案】25.A 26.D
    【分析】25.从餐馆的位置分析,川菜馆的集中区应在四川,如图①;湘菜馆应集中在湖南,如图②;粤菜馆应集中广东省,如图③;西餐馆应集中在大城市,如图④。故选A。
    26.各类餐馆分布既集中,又分散,既体现了地域文化,又有扩散现象,D正确;而餐馆的原料基本是就地取材,A错误;因不会影响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所以也不会影响农业地域类型,B错误;餐馆的扩散,可能会缩小城市的服务范围,C错误。故选D。
    (2015·江苏卷)“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骑单车出行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D.建大型游乐场
    28.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答案】27.AB 28.BD
    【分析】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7.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可以看出骑单车出行及经营手工业作坊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AB正确;而去素食店就餐和建大型娱乐场不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CD错误。故选AB。
    28.阅读对比,两幅图很容易看出大山村后期还发展了旅游业产业,产业结构由“慢城”前较单一的传统种植业水稻、油菜、小麦到“慢城”后的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B正确;发展茶园、油菜、菜地、苗圃、果园等多种经济作物,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D正确。故选BD。
    29.(2023·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

    (1)描述广东省方言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粤语岛,请推测其原因。
    【答案】(1)方言区交错分布,相对集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2)客家语区多位于欠发达地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客家语区许多中心城镇因交流的需要,多通行粤语,成为粤语岛。
    【分析】本题以广东方言分布相关的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方言分布描述、方言分布差异成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广东省的各种方言区分布不均,交错分布,相对集中于某些地区;图中显示,广东省各种方言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其中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珠江三角洲附近)和中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主要是潮汕地区)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分布面积大,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2)图中显示,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多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多较低,为了发展经济,需要与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合作,而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因此客家语区许多中心城镇在与粤语区人们交流频繁,多通行粤语,从而在中心城镇成为粤语岛。
    30.(2023·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甘肃省平凉市养牛历史悠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当地将迁入新居农户腾退的窑洞改造成牛舍,专门养殖地方优良品种平凉红牛。窑洞养牛(下图)不仅实现了废弃窑洞的资源化利用和农户增收,而且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某地理研学小组为设计与窑洞养牛相关的旅游产品,计划开展调研活动。

    简述该小组需要调查的内容。
    【答案】平凉的养牛地域文化;窑洞养牛区位优势;窑洞的数量及面积规模;窑洞和红牛的所有权;村民的对开发旅游的意愿;预估客源地、预估消费水平;当地交通、供电、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状况;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
    【分析】本题以甘肃省平凉市养牛产业为背景,创设“窑洞养牛"的研学情境,涉及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点,将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旅游地理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甘肃省平凉市养牛历史悠久,早期就曾是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养牛主要是作为耕地使用,现代耕地更多采用机械,其作为动力的作用降低,作为牲畜饲养的功能上升,故首先要了解养牛文化。发展窑洞养牛相关的旅游,还要分析窑洞养牛区位优势;窑洞养牛产业受到窑洞的数量及面积规模的限制,这也是发展旅游要了解的基础信息;旅游开发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因此还要调研村民的对开发旅游的意愿;旅游业发展直接受市场决定其效益,所以要预估客源地、预估消费水平;能接纳游客规模受基础设施限制,因此要调研当地交通、供电、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故还要调研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
    31.(2022·北京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答案】北京奥运遗产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上,奥运遗产如相关场馆可带动民众体育运动热情,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并可推动特色旅游业发展,帮助优化产业结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北京作为独特的双奥之城依托便利的交通线与通达的信息增大城市辐射功能,成为全国体育事业中心之一,吸引游客前来。北京的科技如无人驾驶高铁、云转播优化了北京与外界的交通与信息联通,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扩大经济腹地并向外输出5G网、消杀机器人等先进技术。 社会上,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等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奥运文化,助力北京文化创新,而智能餐厅、中医体验馆、纪念徽章等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生态上,冬奥利用老场馆与工业遗迹改为新场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建设的环境的污染,绿色电能、可循环材料、太阳能光热,减少了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以北京双奥之城作为材料,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辐射功能、我国未来城市规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创新利用地理情境,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经济方面,冰立方、冰球场馆、滑雪大跳台等奥运遗产在奥运会结束后,可以为民众所用,提高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借助这些奥运遗产发展相关的体育产业、以奥运为主题的旅游业等,优化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可以借助这些奥运遗产增强器辐射带动功能,依托便利的基础设施成为全国体育中心之一,吸引游客到来,扩大其服务范围。社会方面,奥运会的理念,形成独特的奥运文化,助理北京城市形象的提升;中医药体验馆等将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加就业岗位。生态方面,夏奥与冬奥场馆的转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绿色电能、太阳能光热系统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考点
    考频
    出现位置
    情景类型
    全国卷
    新高考
    全国卷
    新高考
    全国卷
    新高考
    考点01城乡空间结构(第1页)
    5年1考
    4年21考
    选择题呈现,全国卷考查频率非常低
    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考查,考查频率增加的知识点
    以学习情境为主,难度不大
    情景多样,生活情境和学术情境增加,难度增加
    考点0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35页)
    5年2考
    4年4考
    考点03城镇化
    (第49页)
    5年0考
    4年9考
    考点04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73页)
    5年0考
    4年5考
    城市功能区
    小微绿地行点
    商业区
    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透视性好,花卉类植物造景与小雕塑结合,设置休息座椅、移动货亭等服务设施。
    居住区
    利用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因地制宜、种植便于养护的乡土植物建有游乐、健身、社区文化展示等设施,可作为社区议事场所。
    工业区
    在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选择除尘降噪效果好的乔、灌、草等植物多元增绿,并利用数字媒体墙等进行工业文化展示。
    土地利用类型
    省(市、区)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及其他
    耕地
    林地
    草地
    其他农用地

    3.1
    6.5
    21.4
    0
    1.0
    68.0

    18.8
    62.7
    0
    0
    12.5
    6.0

    19.4
    59.7
    10.5
    0.6
    4.7
    5.1

    23.3
    9.4
    0
    5.3
    37.5
    24.5

    相关试卷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08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08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09人口(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09人口(Word版附解析),共39页。

    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14区域和区域发展(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十年高考地理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专题14区域和区域发展(Word版附解析),共10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四地,适合修建数据中心的是,该区域,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两市经济协同发展主要得益于,与中国广东省相比,苏里南,苏里南,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