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声现象》专项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声现象》专项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波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的传播不会停止.
答案:振动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______传声.
答案:不能
(3)声速:声速大小与介质的 有关,一般来说,v固 v液 v气;;声速大小还与介质的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约 m/s.
答案:种类;> ;>;温度;340
(4)声音的特性: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生活中:男低音的“低”、女高音的“高”等。成语:脆如银铃;瓮声瓮气;抑扬顿挫等。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高。生活中:禁止大声喧哗;控制乐器和家电的音量等。成语:引吭高歌的“高”;震耳欲聋;轻声细语等。
③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生活中:辨别不同人说话(动物叫)的声音;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声纹锁等。成语:声如黄鹂等。记忆口诀: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
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5)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 电流时,导体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 m/s;波速( c )、波长( λ )、频率( f )之间的关系: 。
答案:介质;3×108 c=λf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2024•河北)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2.(2024•安阳)古诗词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人是通过音调来辨别青蛙的叫声的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3.(2024•齐齐哈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变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4.(2024•哈尔滨)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丙图: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5.(2024•牡丹江)军队中号声就是命令,关于号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号声是由司号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士兵通过声音的响度分辨出号声
C.司号员利用号声传递信息
D.号声属于超声波
6.(2024•长春)导游讲解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7.(2024•广西)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禁噪”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B.使噪声变成乐音
C.阻断噪声的传播D.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8.(2024•大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C.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改变音调
D.一台好的音响设备要有较高的保真度,这是因为它能较好的保持原声的响度
9.(2024•黑龙江)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得越快,响度越大
B.听不到闹钟铃声,真空不能传声
C.物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倒车雷达,声传递能量
10.(2024•绥化)声音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蝈蝈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敲鼓时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1.(2024•甘肃)“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12.(2024•新疆)下列乐器中,主要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编钟B.二胡C.钢琴D.长笛
13.(2024•临夏州)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要将手机音量适当调小,这是在声源处控制了噪声
B.航天员在空间站内要借助无线电交谈,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音调高低不同
D.医学上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4.(2024•栾城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监测仪,数字5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
15.(2024•广平县二模)如图所示是2024年央视春晚开场歌舞《鼓舞龙腾》的精彩瞬间。节目中激昂的节奏,让每一位观众都感受到春节的喜庆,传递着美好的祝愿,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鼓声传播不需要介质
C.观众能分辨出鼓与其他乐器,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不同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16.(2024•宣化区二模)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
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
D.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
17.(2024•丛台区校级一模)图中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摩托车的消声器,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乙是手按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色
C.丙是利用卫星系统导航,其信息传播的媒介与“B超”相同
D.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相同
18.(2024•保定一模)下列与声有关的成语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音调高
B.“低声细语”说的是声音音调低
C.“引吭高歌”说的是声音响度大
D.“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响度小
19.(2024•石家庄模拟)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20.(2024•河北二模)下列是对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的说明,其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汽车安装倒车雷达,通过红外线探测车后方的障碍物
C.图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D.图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可以直接面对面进行对话
21.(2024•秦皇岛模拟)下列操作中,不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敲鼓时,在鼓面上撒小纸屑
C.驯养员舞动指挥棒训练海豚
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22.(2024•迁安市二模)神舟十五号宇航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在中国太空空间站天宫一号向全国人民送了“2023年春节祝福”,关于他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在太空舱外不能直接用声音交流,是因为航天员声带不能振动
B.广播中能够分辨出不同宇航员的声音,主要依据是声音音色的不同
C.航天员的“春节祝福”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电磁波在太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3.(2024•宣化区二模)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C.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D.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24.(2024•邯郸一模)2023年10月8日晚,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举行。本届杭州亚运会以精湛的技术手段和灯光效果将光、影、音乐完美融合,打破了传统舞台的局限性。下列关于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在水中声和光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空气中更快
C.声速是340m/s,光速是3×108m/s
D.利用声音和光都可以传递信息
25.(2024•衡水模拟)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怕得鱼惊不应人”——液体能传声
B.“余音绕梁”——发声体停止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响鼓也要重锤敲”——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6.(2024•新乐市模拟)山西民歌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历史的足迹代代传唱。如图是某歌手在台上演唱晋北河曲民歌《走西口》的情景,关于歌手的歌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手停止演唱时麦克风还会传出她的歌声
B.歌手使用麦克风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台下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
D.优美的歌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27.(2024•双桥区校级模拟)“一河诗画,满城烟花”,湖南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有关烟花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焰火把人影照到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天空中明亮的烟花不是光源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焰火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8.(2024•安平县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在同一环境下敲击衣架,方式a比方式b听见的声音更清晰
B.图乙中硬卡片先后在木梳齿上快划和慢划,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C.图丙中公路旁的噪声监测仪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的特点制成的装置
29.(2024•玉田县三模)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琵琶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通过琵琶声分辨出弹奏的曲目,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大弦”“小弦”弹奏的声音音色不同
D.通过“转轴”改变琴弦的松紧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30.(2024•竞秀区一模)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纸盒、橡皮筋和铅笔制作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改变两铅笔之间的距离,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若在晚上弹奏,妈妈正在休息,对妈妈来讲,弹奏声是乐音
D.如果把这个乐器拿到月球上拨动,我们能听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31.(2024•秦皇岛模拟)春色满园“滨”纷至,梨花万亩雪“海”香。如图所示是游人在“梨花语”景区的写真,以下获取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飞行的蜜蜂发出的是可听声
B.蜜蜂因为带静电而吸引花粉
C.雪白的梨花能折射所有色光
D.满园花香是由于分子的运动
32.(2024•秦皇岛二模)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逐年增加,目前手机网民规模超过10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通话依靠的是手机发送和接收的超声波
B.将手机放在真空罩中,手机将不能收到信息
C.开会时手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D.用手机听音乐时,调高音量,声音的响度会变大
33.(多选)(2024•唐山二模)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刻度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乙: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C.丙:抽出罩内空气后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D.丁:摩托安装消声器能有效地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二、填空题
34.(2024•齐齐哈尔)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是利用 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的效果,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________。
35.(2024•河南)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__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________。
36.(2024•牡丹江)考场周围需要安静的环境,车辆从考场附近驶过时,声音会通过 ________传入人耳。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这是从 ________处减弱噪声。
37.(2024•吉林)去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的路上,同学们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通过 ________传入教师耳中。红色教育基地墙上贴有禁止喧哗的提示,这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
38.(2024•桥西区校级模拟)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________发声;这种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 ________不同。
39.(2024•邯郸模拟)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________;使用“声控门锁”时,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的 ________。“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 ________。
40.(2024•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与地面通信时,翟志刚展示了在空间站听的歌。小刚听过之后断定是杨耀扬唱的,他是依据声音的 ________判断的;手机发声的核心部件扬声器是靠膜片 ________发声的,其原理与 ________(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大致相同。
中考专题《声现象》
答案
1.C
2.A
3.A
4.B
5.C
6.C
7.A
8.B
9.B
10.C
11.B
12.D
13.A
14.D
15.D
16.A
17.D
18.C
19.B
20.A
21.C
22.B
23.C
24.D
25.A
26.C
27.A
28.B
29.D
30.A
31.C
32.D
33.ABD
34. 超声波;能量。
35. 振动;用鼓槌敲击鼓面发声。
36. 空气,声源。
37. 空气,声源。
38. 振动;音色。
39. 响度;音色;音调。
40. 音色;振动;电动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辽宁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训练 第12讲 声现象 (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训练:声现象(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声现象,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