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前必刷卷 苏科版2024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前必刷卷 苏科版2024 (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满分,测试范围,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4.测试范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五章(苏科版2024)。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刚煮熟的鸡蛋从热水中取出后,表面的水很快不见了,这是因为水发生了( )
A.汽化B.凝华C.熔化D.升华
2.“嫦娥六号任务”搭载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为月面探测提供服务,通过反射激光进行精准测量定位。以下光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三棱镜分解太阳光B.竿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C.放大镜把字放大D.丹顶鹤在水中形成倒影
3.智能感应水龙头是目前公共场所常用的一种设备,它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感和卫生标准,还能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智能感应水龙头的工作原理是( )
A.红外线B.紫外线C.超声波D.电流的热效应
4.如图是某实验探究的情形。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声音的( )
A.音调越高B.响度越大C.音色越好D.音调越低
5.在“生活中的光学仪器”跨学科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中,有张照片展示了文物展中用到的光学元件,通过元件会看到正立、放大的文物,该光学元件是( )
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D.凸面镜
6.如图所示,2024 年广西“民族体育炫”板鞋竞速比赛中,运动员看到广告牌向后退,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跑道B.板鞋C.观众席D.广告牌
7.自然界中万物生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其中声音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人都能听到
B.我国“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出舱后,在太空中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
C.常见医用设备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脏器信息的
D.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国旗反射了红光
B.透过蓝色玻璃片看红色花朵,看到的是蓝花
C.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显示钞票上隐藏的标记,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坐在教室两侧的同学会看到“黑板反光”现象,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9.如图所示,当蜡烛放在a点时,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B.当蜡烛由a点向b点移动时,像的大小逐渐变大
C.当蜡烛移动到c点时,调节光屏可在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将图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的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10.如图所示,小区电梯门内侧的不锈钢墙面可以成像。当居民乘坐电梯时,电梯门关闭,电梯到达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关于居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在两侧安全门成的像会比站在电梯里的人略小一点
B.在两侧安全门中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在两侧安全门中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
D.随安全门打开,两个像会向左右两边移动
11.如图是探究“晶体熔化规律”和“液体沸腾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用“水浴加热法”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B.为了得到普遍规律,两个实验均应进行多次实验
C.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
D.甲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
12.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4s内,a车静止
B.2-4s内,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0m/s
D.0-2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3.扬声器在发声时,上面的小纸片会跳动(如图所示),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我们听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的,当我们觉得声音太大会时,通常会调节音量旋钮,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实是调节声音的__________;从而达到在__________控制噪声的效果。(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4.炎炎夏日,小明从冰柜里取出一瓶瓶装水解渴,但发现因为冰冻时间过长,瓶内的水已经全部结冰,无法直接饮用,于是将该瓶装水放置于桌面,不久瓶内的冰块消失,这是发生了__________(选填“熔化”“汽化”或“升华”)现象;同时观察到瓶装水的瓶身上出现小水珠,这是发生了__________(选填“凝固”“液化”或“凝华”)现象。
15.(1)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测了五次。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cm、75.2cm、75.1cm、77.2cm、75.3cm,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cm;
(2)小明还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他测出地铁从堰桥站出发到达锡北运河站时间为2min,在手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如图甲所示),用刻度测得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若地图上1cm等于实际1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km/h;
(3)如图乙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叫停表,它的示数是_________s。
16.2023年3月7日凌晨,中国空间站凌月(空间站从地球和月球间飞过)。这一过程中,以月球为参照物,空间站是 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图像,则该物体的运动状态是 ___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17.逛商场时,当自动扶梯上没有人的时候,运行的速度很慢,而一旦有人站上去后,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就明显加快了,这是因为在扶梯入口处安装有感应装置,该装置主要是用到了___________线(选填“红外”或“紫外”);还可以用该辐射来___________(选填“遥控电视”或“消毒杀菌”)。
18.小同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如图所示),他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___________(选填“仍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19.如图甲所示,塔式太阳能电站把地面上多个平面镜反射的太阳光汇聚到塔顶,从而利用太阳能发电。如图乙所示,某塔式太阳能电站的一块平面镜在塔的东边,下午某时刻,从西向东的太阳光以与水平方向成70°角射向这块平面镜,反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30°角,则反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度数是_________°。
20.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站”在水面上的水黾(一种昆虫)纤细的腿使水面发生了形变,如图甲所示;同时看到水底有带“光环”的暗影,如图乙所示,此时“形变的水”相当于______(填光学元件名称):当水黾游到水浅的地方,暗影面积会______(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21.“追梦”学习小组的同学用激光笔发出一束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景如图,图中AO为入射光线,________为折射光线;保持入射点O不动,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旋转入射光线AO至图中虚线DO位置,反射角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在我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核心舱内再次开设“天宫课堂”,2013年、2021年先后在授课中做了“水球实验”。图甲是首次太空授课水球实验情况,图乙是再做水球实验的现象。图甲水球中可以看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像,是__________透镜成像的原理,其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选填“大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或“小于一倍焦距”),_________(选填“电影机”“摄像头”或“放大镜”)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图乙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后,可以观察到正立、缩小的__________像,这是因为注入气泡的水球中间部分相当于凹透镜。
23.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则他总走了__________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__________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__的。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作图每图2分,每空1分,共46分)
24.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5.如图所示,请将折射光路图补充完整。
26.一束激光垂直射入三棱镜ABC(如图),请画出这束激光穿过三棱镜ABC并进入空气中的大致路径。
27.动车时代是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表格为小明乘坐的D706从上海站到北京站的列车运行时刻表。
(1)列车从上海站到无锡站的运行时间是___________min。
(2)列车由无锡站驶往北京站全程是___________km,平均速度是多大?
(3)列车途径栖霞隧道,隧道全长为750m,小明从自己进隧道开始计时,到出隧道为止,共经历12.5s。已知列车全长210m,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是多少?
28.“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
(2)如图丙所示,烧杯中的水_______(选填“还未”或“正在”)沸腾;
(3)A、B两组用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图丁是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组的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4)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蜡烛应该选择______和C,选______作为平面镜(填图甲器材下方的字母),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
(2)找像时,调整到玻璃板后A的像与B完全重合。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发现蜡烛A的像大小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直接看光屏,我们将发现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像;
(4)如图丙所示,小明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k1和k2,则像k1的像距为______(v1/v2)。若在图丙中k1和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块不透明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通过玻璃板能看到______(选填“k1”、“k2”或“k1和k2”)。
30.小刚同学利用凸透镜、光具座、“F”形电光源、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小刚同学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cm;
(2)组装器材时,小刚同学将“F”形电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接下来应先调节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
(3)当各器材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有了最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时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将“F”形电光源移到光具座的35cm处时,光屏移动到_____________cm处,光屏上才能承接到最清晰的像,生活中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制成的。
(4)实验中利用“F”形电光源而不用蜡烛,二者相比,利用“F”形电光源除环保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5)在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刚同学联想到摄影师拍摄荷叶上的青蛙时的情景,如下图所示。拍摄时人需要保持静止不动,通过“变焦镜头”使青蛙的像变大或变小。于是利用上图中的器材探究“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
①为了完成该实验探究,除了增加刻度尺外,还需增加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
②该探究在多次实验中必须保持_____________不变。移动光屏待像最清晰时,用刻度尺测出像的高度,并记录数据。下表是小刚同学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
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上述情景中,用相机拍照时,_____________。
31.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新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可能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于是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___________有关;
(2)小新想通过A、D两图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你认为他的想法可行吗?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小新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 ___________,水蒸发越快;从实验过程看,他没有控制 ___________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 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新发现下雨天衣服干得较慢,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水蒸发的快慢可能跟 ___________有关。
3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测量气泡从0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1s、2s、3s和4s所通过的距离;
为便于操作,应选方案_________;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的图象。分析数据可知: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_____比;
(4)小明进一步研究“直线运动的规律”,他让可调速电动玩具车沿某一平直跑道运动,如图丙所示,该车在0到第2s末内通过的路程为20cm,在第2s末到第5s末通过的路程为30cm,在第5s末到第9s末通过的路程为40cm。则关于该车在0~9s内的运动过程图象描述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_。
A.B.
C.D.
33.小明在阅读科普读物时读到: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发现教堂内悬挂的吊灯在晃动时,每次往返的时间相同,也发现这一现象,小明猜想:吊灯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和摆绳的长度、摆角、吊灯的重力有关。他利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停表对此进行研究。小明猜想:摆绳越长,吊灯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明应该控制________________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摆绳越长,吊灯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
站名
上海
无锡
南京
天津西
北京
到站时间
22:23
23:50
08:05
09:25
发车时间
21:15
22:25
23:56
08:08
路程/km
0
165
301
1315
1463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焦距/cm
4
6
8
10
12
14
像高/cm
1.5
2.5
3.6
4.8
6.3
8.0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4
2.51
3.75
5.02
参考答案
1.A
【解析】鸡蛋表面的水不见了,这是因为鸡蛋表面的水蒸发了,即发生了汽化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解析】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通过反射激光进行精准测量定位,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A.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竿在阳光下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丹顶鹤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解析】感应水龙头是指通过红外线反射原理,当人体的手放在水龙头的红外线区域内,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由于人体手的摭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管,通过集成线路内的微电脑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电磁阀,电磁阀接受信号后按指定的指令打开阀芯来控制水龙头出水;当人体的手离开红外线感应范围,电磁阀没有接受到信号,电磁阀阀芯则通过内部的弹簧进行复位来控制水龙头的关水,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根据图示以及题意可知,该光学仪器成正立、放大的像,且成的像和物体在镜的异侧,因此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只有凸透镜才能成正立、放大的像,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它不能形成实像,也不能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平面镜也只能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凸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比物体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解析】A.以跑道为参照物,广告牌相对于跑道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以板鞋为参照物,板鞋相对于跑道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板鞋向前运动,以板鞋为参照物,则运动员看到广告牌向后退,故B符合题意;
C.以观众席为参照物,观众席相对于广告牌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物体运动时,不选择物体本身为参照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如果声音的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声音无法传播、响度不足等现象,那么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
B.出舱后,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而真空不能传声,故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故B错误;
C.B超是利用超声波能够穿透人体皮肤组织来获取内脏信息的,故C正确;
D.噪声监测仪只能显示目前的声音分贝数,但并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A.不透明物体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身颜色不同的色光,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不透明物体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身颜色不同的色光,透过蓝色玻璃片看红色花朵,看到的是黑花,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这一性质工作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黑板反光”是室外射进教室的光集中向一个方向反射,这属于镜面反射,使得射入人眼的黑板反射光比字反射的光强,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解析】A.蜡烛放在a点,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当蜡烛由a点向b点移动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逐渐变小,故B错误;
C.当蜡烛移动到c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C错误;
D.将图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由光路的可逆性,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D正确。
10.C
【解析】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C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D
【解析】A.图甲中,使用水浴法对物质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个实验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可以得到普遍规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晶体熔化规律”需要记录不同时间物质的状态,探究“液体沸腾规律”需要记录不同时间水的温度,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多数金属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甲实验装置不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12.D
【解析】A.由图甲可知,a车在2-4s内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乙可知,乙车速度不变,所以在2-4s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
v1=s1t1=60m6s=10m/s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0-2s内,a车的平均速度
va=sata=20m2s=10m/sb车的平均速度为5m/s,a车的平均速度大于b车的平均速度,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振动空气响度声源处
【解析】[1]通过小纸片的跳动表明播音时扬声器在振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由实验和生活经验可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且我们听到声音是由介质传到我们耳朵的,一般是通过空气。
[3][4]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调小音量,就是控制声源的振幅,从而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4.熔化液化
【解析】[1]瓶内的冰块消失。在这个过程中,冰块从固态转变为了液态的水,这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被称为熔化。因此,瓶内的冰块消失是因为发生了熔化现象。
[2]观察瓶装水瓶身上出现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并不是直接从空气中产生的,而是由瓶装水周围的水蒸气转变而来的。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装水瓶身时,会放出热量并转变为液态的水,附着在瓶身上形成小水珠。这种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被称为液化。因此,瓶装水瓶身上出现的小水珠是因为发生了液化现象。
15. 75.2 2.00 60 337.5
【解析】(1)[1]77.2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
L=75.1cm+75.2cm+75.1cm+75.3cm4≈75.2cm
(2)[2][3]由图知道,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所以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2.00cm;根据题意知道,地图上1cm等于实际1km,所以两站间实际距离为2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
v=st=2km260h=60km/h
(3)[4]由图知道,停表小盘读数为5min,指针接近“6”,大盘读数为37.5s,所以停表的示数
5min+37.5s=337.5s
16.运动匀速
【解析】[1]以月球为参照物,空间站与月球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空间站是运动的。
[2]根据图示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做匀速运动。
17.红外遥控电视
【解析】[1]人体会放出红外线,感应装置主要是用到了红外线来感应人体。
[2]电视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来遥控电视的。紫外线被用来消毒杀菌。
18.不能仍在
【解析】[1][2]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法线与反射面垂直,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则纸板并不在入射光线与法线所在平面内,而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
19. 20° 40°
【解析】[1][2]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的度数为
又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为法线,法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由几何关系知,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度数为
20.凹透镜变小
【解析】[1]“站”在水面上的水黾使水面发生了形变,水面下凹,此时“形变的水”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看到水底有带“光环”的暗影。
[2]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当水黾游到水浅的地方,水面下光传播的距离减小,折射角度不变,暗影面积会变小。
21.OC变小
【解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偏折,则图中A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2]保持入射点O不动,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旋转入射光线AO至图中虚线DO位置,入射角变小,则反射角也变小。
22.实凸大于二倍焦距摄像头虚
【解析】[1][2][3][4]由图甲可知,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水球中可以看到倒立、缩小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实像,是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摄像头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即摄像头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5]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的,在水球中注入气泡进行光学实验时,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通过凸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凹透镜,凹透镜能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的,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透过水球中间气泡部位观察到正立缩小的像时,此时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23. 3000 1 静止
【解析】[1]由题意和图示可得,小明行走的路程
s=6000×0.5m=3000m
[2]他步行的速度
v=st=3000m3000s=1m/s
[3]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手机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小明是静止的。
24.解析】分别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图所示:
25.【解析】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凸透镜中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26.【解析】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如图所示:
27.(1)68;(2)1298,118km/h;(3)9s
【解析】【小题1】由列车运行时刻表可知列车从上海站到无锡站的运行时间为
t=22:23﹣21:15=68min
【小题2】由列车运行时刻表可知列车由无锡站驶往北京站全程
s=1463km﹣165km=1298km
列车由无锡站驶往北京站的运行时间
t1=09:25﹣22:25=11h
平均速度为
v=st1=1298km11h=118km/h
【小题3】小明从自己进隧道开始计时,到出隧道为止,共经历12.5s,那么列车的速度为
v1=s隧道t2=750m12.5s=60m/s
此时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为
s2=s隧道﹣s车=750m﹣210m=540m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是
t3=s2v1=540m60m/s=9s
28.(1)92 (2)正在(3)水的质量较少(4)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92℃。
(2)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所以图丙是正在沸腾情形。
(3)水质量的多少和初温能影响水沸腾的时间,A的初温低但是先沸腾,所以A组水的质量比B组的小。
(4)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29. B G 确定像的位置不变没有v2 k1和k2
【解析】(1)[1][2][3]实验中选择相同的B、C两个蜡烛,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用茶色的玻璃板G代替平面镜,G成像比F要清晰,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4]像与物大小相等,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A的像大小会不变。
(3)[5]虚像不能成的光屏上,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6][7]图中的像k1是通过玻璃前反射面反射形成的,k2是通过玻璃后反射面反射形成的,则k1位置的像的像距v应是图中的v2;平面镜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若在图乙中k1和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块不透明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能看到k1和k2。
30.10.0 同一高度 80 投影仪成像更稳定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物距相机的焦距越大,像越大
【解析】(1)[1]由图知,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40.0cm-30.0cm=10.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实验中,应调整“F”形电光源、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3]当各器材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有了最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30cm,像距为15cm。将“F”形电光源移到光具座的35cm处时,物距为15cm,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可知,此时的像距为30cm,则光屏移动到80cm刻度线处时,可以呈现清晰的像。
[4]物距为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原理。
(4)[5]“F”形电光源相比蜡烛不会晃动,成像更稳定。
(5)[6]要探究“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应增加的器材是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7]拍摄时人需要保持静止不动,此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即物距不变。
[8]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越大,则用相机拍照时,相机的焦距越大,像越大。
31.表面积不可行 A、D两图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不相同小水的表面积不正确见解析空气湿度
【解析】(1)[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2][3]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根据变量法的思想可知,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而A、D两图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不相同,故不可行。
(3)[4]小新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水蒸发越快。
[5]从实验过程看,他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质量实验,应该改变水的质量,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6][7]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理由是只有在已蒸发了水的质量相同时,才能够得出先蒸发完的才蒸发得快的结论。
(4)[8]小新发现下雨天衣服干得比较慢,因为下雨天空气湿度比较大,于是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水蒸发的快慢可能跟空气湿度有关。
32.方案一慢正 B
【解析】(1)[1]由实验过程知道,在运动过程中,用秒表记录时间比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更容易操作。因此,最好的方案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即方案一更合适。
(2)[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
(3)[3]通过数据分析知道,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接近,因此,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4)[4]该车在0到第2s末内通过的路程为0.2m,通过第1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1=s1t1=0.2m2s=0.1m/s
在第2s末到第5s末(所用时间为3s)通过的路程为0.3m,同理,通过第2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2=0.1m/s
在第5s末到第9s末(所用时间为4s)通过的路程为0.4m,同理,通过第3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3=0.1m/s;
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具体的每一段路程,其速度可能是变化的,也可是整个过程每时刻的速度为0.1m/s;
A.s-t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速度大小(0.1m/s)始终不变,存在这种可能,不符合题意;
B.为v-t图像,可知0-2s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和 5-9s的平均速度都大于0.1m/s,而2-5s的平均速度小于0.1m/s,不存在这种可能,符合题意;
C.每段s-t图像为曲线,说明在每段路程中速度是变化的,但每段路程的运动的平均快慢是不变的(平均速度为0.1m/s),存在这种可能,不符合题意;
D.为v-t图像,三个过程中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0.1m/s,存在这种可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摆角、吊灯的重力增大摆绳的长度重新实验摆动一次的时间变长
【解析】[1] [2] [3]小明猜想:吊灯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和摆绳的长度、摆角、吊灯的重力有关。利用控制变量法,要研究摆动一次的时间和摆长的关系,小明应该控制摆角、吊灯的重力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增大摆绳的长度,然后重新实验。
[4]多次实验分析,如果观察到摆动一次的时间变长,说明摆绳越长,吊灯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前必刷卷(苏科版+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满分,测试范围,如图甲是电子测温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前必刷卷(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满分,测试范围,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前必刷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