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古诗文默写。
    (1) 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______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1) 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 。(晏殊《浣溪沙》)
    (2) 感时花溅泪, ______ 。(杜甫《春望》)
    (3) 杜牧的《赤壁》用“ ______ , ______ ”假想战争结局,以小见大,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4) 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你欣赏下列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 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是 ______ 。
    A.隶书
    B.行书
    C.楷书
    D.篆书
    (2) 请你用简体楷书将这幅书法作品正确、工整、规范地写在米字格内。
    3.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答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 zhǎ(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① (A.艺术B.技术)而不仅是② (A.技术 B.艺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hè(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zhǎ,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zhǎ宽畅,就把池zhǎ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zhǎ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 )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 )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zhǎ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1) 给文段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丘hè ______
    ②池zhǎ ______
    ③砌 ______
    ④玲珑 ______
    (2) 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 ______
    ② ______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4.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 A (昆虫名称)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
    ④ A (昆虫名称)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A (昆虫名称)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1) 以上选文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______ (人名)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 ______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被誉为“ ______ ”。
    (2) 选文中的A是什么昆虫?文中描写A捕食时的表现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5.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坚强; ______ , ______ 。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6.椰风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以“寻找身边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2) 苗苗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参加活动会影响学习。你作为苗苗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苗苗的妈妈。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3) 为感受琼海本土文化魅力,增加文化认知感,八年级(2)班的同学举行“寻找身边文化遗产”主题活动,并邀请王老师届时参与活动,特向他发出了一封邀请函,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
    邀请函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为了解琼海市的悠久历史,增加文化自信。我班将于2023年1月25日早上8点走进琼海蔡家宅参观,诚邀您参加我们的活动。
    2022年2月23日王明
    ①这则邀请函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则邀请函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7.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问题。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⑤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⑥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 按文章内容,把相应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白杨树的外部形态,① ______ →与白杨有类似气质的抗日军民→② ______ 。
    (2) 本篇课文的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选段中的第①③⑤段中又出现了意思大致相同的话。这些语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请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第③段画线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5) 第⑥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8.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这是汉代许慎对亭的定义。说起亭,忽然想起清代扬州笔记作家李斗,他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扬州以园亭胜。园亭,就是指园林。当然,扬州的亭也是别具一格的。以五亭桥最为有名。五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又称莲花桥。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莲花状,聚集于一桥,亭亭之间连以短廊,形成完整屋面。清人黄惺庵赞此桥:“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②亭虽小,自古以来,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那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一座园林里没亭,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读。明代袁中郎游香山,觉得二香山,山色杆楹,比碧云殊胜……
    (节选自《雨打芭蕉落闲庭》,有删改)
    【材料二】
    ①园林之亭的造型,以平面为圆形、方形、六角形与八角形为多见,也有三角形、缺角形、梅花形、海棠叶形与扇形等造型。这大约可以归纳为两类,即几何形与自然形……
    ②亭子的“艺术性”,表现为三方面:
    ③第一,作为艺术审美对象,亭子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构景的重要手段,所谓“亭台楼阁”,亭在园林中是颇为活跃、令人注目、比较空灵的一个审美因素。那种小巧玲珑、反宇飞檐的“俏”模样,往往给人以优美的感觉。
    ④第二,亭子的原始艺术功能是供人歇脚休息,这一功能既是实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且以实用性功能为基础。在园林中,亭子往往是供游园者休息的地方。亭,好比是游园路线上的一个美的“休止符”,它在构景上,使得园林这整部“乐章”显得抑扬顿挫,张驰有致,亭子是令人精神舒放的场所,当游园者游园感到疲劳之时,到凉亭小憩一下,感觉一定是很美好的。
    ⑤第三,亭子本身是美的景观、审美对象,同时又是一个欣赏园景的出发点,亭子具有凭眺的艺术功能。人在亭内,凭眺园内诸景,或是远眺湖光山色,有“快哉”之感。
    ⑥总之,亭的“艺术性”很丰富。 从审美上看,亭的形体常常 是小巧的,造型秀美;空间开敞,有“虚”的性格;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成为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一种优美的“旋律”。
    【材料三】
    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多用竹、木、石等材料建成,平面一般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处。供游客眺望、观赏和休息。设在路旁或大道上的自然保护区凉亭、长亭。此外,尚有井亭、碑亭等。也指为业务上便利群众而设置的小型建筑物。例如,邮亭、书亭等。
    ——选自《辞海》
    (1) 【材料一】的第①段画线句引用清人黄惺庵的话介绍五亭桥有什么作用?
    (2) 【材料一】第②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材料二】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中“常常”能去掉吗?为什么?
    从审美上看,亭的形体常常是小巧的,造型秀美。
    (4) 三则材料都是关于亭的介绍,【材料三】跟【材料一】、【材料二】对比有什么不同?(提示:可以从语言特点上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9.阅读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三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亲戚畔之(pān)
    B.法家拂士(fú)
    C.衡于虑(lǜ)
    D.空乏其身(kōng)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委而去之: ______
    ②亲戚畔之: ______
    ③曾益: ______
    ④法家拂士: ______
    (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甲、乙两文都有论述国家治理之道,甲文和乙文各提出怎样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八、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0.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 ______ 和 ______ (感官感受)两方面,营造出悲壮的气氛,歌颂了守边将士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2) 尾联中“黄金台”和“玉龙”分别指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更应该学会欣赏自然,欣赏自然可以帮我们缓释心情、排除烦闷、陶冶情操。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 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班级、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12.作文。
    请你以“欣赏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 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班级、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乱花渐欲迷人眼
    【小题2】我报路长嗟日暮
    【小题3】似曾相识燕归来,恨别鸟惊心
    【小题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答案:
    (1)乱花渐欲迷人眼(重点字:欲)
    (2)我报路长嗟日暮(重点字:嗟)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恨别鸟惊心
    (5)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重点字:郎)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答案:
    (1)B
    (2)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该作品笔画勾连,行如流水,为行书。
    故选:B。
    (2)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该作品按从右向左的顺序书写,用的是繁体字,其简体字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其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下来即可。
    书法字体包括: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
    3.【答案】【小题1】壑,沼,qì,lóng
    【小题2】A,A
    【解析】答案:
    (1)①壑 ②沼 ③qì ④lóng
    (2)①A ②A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及词语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多音字的读音。并能理解词语意思,根据语境选择正确词语。
    解答此题,要在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4.【答案】【小题1】法布尔,昆虫记,昆虫的史诗
    【小题2】略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题干中的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昆虫记》。《昆虫记》将文学性和知识性完美结合,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2)本题考查名著选段内容的理解。
    通过“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翅整个儿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退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再加上那些象牙质的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这些句子的描写可知,选段中的A指的是螳螂。这段描写,表现出螳螂凶恶可怕、盛气凌人的特点。
    答案:
    (1)法布尔《昆虫记》昆虫的史诗
    (2)螳螂 凶恶可怕、盛气凌人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该作品是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其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选段写的是螳螂捕食的情形。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答案】敬畏烈日下的胡杨,坚韧刚强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为“敬畏十自然环境中的渺小事物,事物特点”;然后分别结合渺小的景物或事物的值得人敬畏的特点,组织语言作答即可。答案:
    示例1:敬畏烈日下的胡杨 坚韧刚强示例2:敬畏雷电中的海燕 自信乐观
    本题考查语句仿写。仿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做此题一定要把握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6.【答案】【小题1】答案:
    (1)示例: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2)示例:阿姨,您好!参加主题活动是不会影响小敏的学习的。她这么热爱古建筑,一定会认真地搜集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增进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她得到放松,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正是这个道理吗?您就放心让她参加活动吧!
    (3)示例:①把“增加”改为“提高”。
    ②应改为:“椰风中学八年级(2)班王明”“2022年2月23日”。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标语。围绕“寻找身边文化遗产”的主题,合理拟写即可。
    示例: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传承历史文明惠及子孙。
    (2)本题考查劝说。劝说时,要有理有据,表明这一活动不会影响学习,并简要叙述其积极正面的作用。同时注意劝说的语气要委婉,语句要通顺,说话要有礼貌。
    示例: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吗?
    (3)本题考查邀请函。
    ①联系“为了解琼海市的悠久历史,增加文化自信”可知,词语搭配不当,应把“增加”改为“提高”。
    ②邀请函署名应详细,应该是“椰风中学八年级(2)班王明”,署名和时间的位置不对,应把“2022年2月23日”和“椰风中学八年级(2)班王明”互换位置。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小题1】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小题2】赞美白杨树象征的民族精神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
    ①首先,文章第②段详细描述了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它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干是笔直的,通常丈把高,一丈以内绝无旁枝;枝丫一律向上,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树皮光滑且有银色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种对干、枝、叶、皮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白杨树外形上挺拔向上的特点,这部分内容体现的就是白杨树的外部形态。
    ②其次,文章在赞美白杨树的外形之后,开始挖掘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第④段联想到白杨树像北方的农民,象征着他们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又联想到像敌后的哨兵,坚强地守卫家乡;更联想到像华北平原上为新中国战斗的人们,象征他们纵横决荡、用血书写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到第⑤段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农民,尤其象征着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最终想要赞美白杨树所代表的深层内涵。所以,这部分内容填写白杨树所象征的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是合理的,体现了文章从外在形态到内在象征意义的升华。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开篇直接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并赞美它,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中间段落反复出现类似语句,起到了强调作用,强化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使文章的主题逐渐升华,从对白杨树外形和品质的赞美过渡到对其象征意义的赞美,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情感表达更加浓烈。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续的反问,层层递进,增强了语气,引导读者思考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联想到北方农民,到守卫家乡的哨兵,再到象征民族解放斗争的精神和意志,逐步升华了白杨树的象征内涵,使读者深刻体会到白杨树所象征的抗日军民的伟大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不矛盾。“极普通”是指白杨树在西北很常见,容易生长,没有华丽的外表,是一种平凡的树种,这是从其生长环境和外在形态的普遍性而言的。“不平凡”是指白杨树具有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等高尚品质,并且象征着北方农民和抗日军民坚强不屈、朴质、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是从其内在精神品质和象征意义来说的。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突出白杨树的伟大之处,引发读者的思考,为下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作者在这里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对比。楠木是贵族化的,代表着那些看不起民众、顽固倒退的人所赞美的对象。而白杨树是极常见、极易生长的,象征着广大民众和抗日军民。作者通过贬低楠木,更鲜明地突出了白杨树的品质,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和抗日军民的赞美,以及对那些看不起民众的人的批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
    答案:
    (1)①白杨树的外形特点;②赞美白杨树象征的民族精神。
    (2)开篇奠定赞美基调,是抒情线索。中间反复出现起强调作用,升华主题,使层次清晰、情感浓烈。
    (3)运用排比和反问,层层递进,增强语气,引导思考,升华象征内涵,增强感染力。
    (4)不矛盾。“极普通”是说常见、外表平凡;“不平凡”是指内在品质和象征意义伟大,突出白杨树的伟大,为下文铺垫。
    (5)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突出白杨树品质,表达对民众和抗日军民的赞美、对反动者的批判,深化主题。
    文章通过描写白杨树挺拔向上的外形特征,联想到它象征着北方农民和抗日军民的朴质、坚强、团结、上进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以及对具有这些品质的人的歌颂,同时批判了看不起民众的人。
    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8.【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的第①段“清人黄惺庵赞此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可知,此句引用了清人黄惺庵对五亭桥的赞美之词。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五亭桥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韵味,如“面面清波涵月影”展现了桥下水面波光粼粼、月影婆娑的美景,“头头空洞过云桡”则形象地描绘了桥洞空灵、云雾缭绕的景象。这样的引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性,还通过具体的诗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五亭桥的美丽和独特,从而加深了读者对五亭桥及扬州园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那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可知,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园林”比作“一篇文章”,将“亭”比作“句读”和“标点符号”,通过这样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亭在园林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句读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分隔、连接和点缀的作用,使得文章更加清晰、有节奏。同样,亭在园林中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它不仅是园林中的一处景点,更是连接和点缀园林其他部分的重要元素,使得整个园林更加和谐、有序。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亭在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根据【材料二】第⑥段“从审美上看,亭的形体常常是小巧的,造型秀美”可知,“常常”一词不能去掉。因为“常常”表示的是通常情况或大多数情况下,但并不排除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去掉“常常”,那么句子就变成了“亭的形体是小巧的”,这样就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虽然大多数亭的形体确实是小巧的,但也有一些亭的形体可能相对较大或特殊。因此,“常常”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避免了过于绝对和片面的表述。
    (4)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可知,【材料三】的语言特点更为平实、简洁。它直接给出了亭的定义、材料、形状、用途等基本信息,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阐述。例如,“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多用竹、木、石等材料建成,平面一般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处。供游客眺望、观赏和休息”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亭的基本信息,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亭的基本概念和用途。而【材料一】、【材料二】则更注重对亭的审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和阐述。它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通过引用诗句、历史故事等方式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例如,【材料一】中引用了清人黄惺庵对五亭桥的赞美之词,展现了五亭桥的美丽和独特;【材料二】中则详细阐述了亭子的艺术性,包括其作为审美对象、休息场所和凭眺点的功能。因此,【材料三】更偏向于知识性的介绍,而【材料一】、【材料二】则更偏向于文化性的阐述。
    答案:
    (1)【材料一】的第①段画线句引用清人黄惺庵的话,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五亭桥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学性,同时也展现出扬州园林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2)【材料一】第②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园林比作一篇文章,将亭比作句读和标点符号,以此来形象地说明亭在园林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的地位。这种说明方法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亭在园林中的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材料二】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中的“常常”不能去掉。因为“常常”表示通常情况,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则表达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其语言特点更为平实、简洁,注重客观准确地介绍亭的定义、材料、形状、用途等基本信息,没有过多的修辞和文学性描述。而【材料一】、【材料二】则更注重对亭的审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和阐述,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因此,【材料三】更偏向于知识性的介绍,而【材料一】、【材料二】则更偏向于文化性的阐述。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这是一组关于亭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引用资料的作用;第二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三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第四题考查语言特点的比较分析。
    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
    9.【答案】【小题1】C
    【小题2】放弃。,同“叛”,背叛。,同“增”,增加。,同“弼”,辅佐。
    【小题3】略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A.有误,“亲戚畔之”中“畔”应读“pàn”,意思是“背叛”。
    B.有误,“法家拂士”中“拂”同“弼”,读“bì”,是“辅佐”的意思。
    C.正确,“衡于虑”的“虑”读音为“lǜ”。
    D.有误,“空乏其身”中“空”读“kòng”,是“使……穷困”的意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翻译:(守城一方)弃城而逃。委,放弃。
    ②翻译: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③“翻译:增加。曾,同“增”,增加。
    ④翻译:在国内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固”,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以”,凭借,依靠;“险”,险要。翻译: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②重点词:“入”,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恒”,常常。翻译: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甲】文观点甲文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意思是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文中通过对比“天时”“地利”“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指出“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说明凭借“人和”,也就是施行仁政,得到天下人的归顺,在战争中就能战无不胜,治理国家也是同理,君主若能行仁政,让百姓归附,国家就能稳固强大,比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就体现了依靠仁政去凝聚民心,而非依靠外在的疆界、险要地势、武力等来治理国家。
    【乙】文观点乙文认为国家治理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文中先是列举了舜、傅说等多位古代贤人历经艰难困苦后被起用的事例,说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接着论述了个人在忧患中能成长进步,进而延伸到国家层面,指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意思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贤能之士辅佐,没有外部的忧患压力,就容易走向灭亡,所以国家治理过程中要让臣民处于一定的磨炼之中,保持警醒,不能贪图安逸享乐,如此才能长治久安,强调了忧患意识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
    答案:
    (1)C
    (2)①放弃。
    ②同“叛”,背叛。
    ③同“增”,增加。
    ④同“弼”,辅佐。
    (3)①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②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4)甲文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施行仁政,得到天下人的归顺,在战争中就能战无不胜,治理国家也是同理,君主若能行仁政,让百姓归附,国家就能稳固强大。乙文认为国家治理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贤能之士辅佐,没有外部的忧患压力,就容易走向灭亡,所以国家治理过程中要让臣民处于一定的磨炼之中,保持警醒,不能贪图安逸享乐,如此才能长治久安,强调了忧患意识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
    译文:
    【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乙】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大使命降临在某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以后就知道常处忧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10.【答案】【小题1】听觉
    【小题2】视觉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描写手法与主旨。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描绘敌云压城、甲光金鳞、号角长鸣以及鼓声沉寂等场景,营造出一幅悲壮的边关战争图景。诗中充满对守边将士的赞美,他们以忠心报国,视死如归,表现出浓烈的爱国情怀与壮烈精神。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依据文学常识积累解释“黄金台”的含义,“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玉龙”是宝剑的名字,代指宝剑。依据“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诗人借此诗句赞扬了将士们为报效国家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答案:
    (1)听觉 视觉
    (2)①“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②“玉龙”:指宝剑。③情感:赞扬了将士们为为报效国家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1.【答案】例文:
    欣赏他人的美 “跟着学学,心不静下来怎么行?”脚步声逐渐远去。
    我狠狠地摔掉手中的笔,抬头看着墙上那幅精裱的字。我拿起手中刚写好的字仔细比对,可怎么也看不出那幅字的好来。虽然那幅字看上去干净、端庄,但,这儿的笔画抖了,那儿的结构不对,还有补过笔的痕迹,我气愤地想着。
    她与我师从同一位老师,长我一岁却比我晚一年习字,天生沉静内敛,连字也是沉稳安静的。自从她来了以后,我便常从老师那儿听到对她的赞美。相反,我总是被批评不够沉稳,太过浮躁。
    这样想着,握笔的手又紧了几分。窗外蝉鸣声声,书法室里混合着墨香的空气在阳光的炙烤下仿佛透着股焦味,我如同离了水的鱼,喘不过气来,只是拼命写着。求胜心蒙住了我的双眼,也蒙住了我的心。
    夕阳从窗户斜射进来,缓缓移到笔尖,笔尖在那一小束光里,竟像在翩翩起舞。笔移动得不由得慢了,一笔一画显得那么有韵味,似乎在描绘着壮丽秀美的山河。
    热气已渐渐退去,写完最后一笔,我骄傲地将它捧给老师,满心期待着好评。但老师紧锁着眉头,直到最后才终于有一丝欣慰浮在脸上。
    “最后的那些字写得很沉稳,褪去了浮躁,不错。”
    我愕然,最后那些字是我心平气和之后写出来的,难道真的不一样?我仔细盯着看了又看,它们似乎真的沉稳了,不像以前那么浮躁了。
    她忽然进来了,看了看我手中的字,对我羞涩地一笑:“我喜欢你的字,轻灵活泼,不像我的,一板一眼。”说着,她吐了下舌头,拿走我的字端坐在一旁慢慢欣赏起来。
    我心中一颤,心上压着的东西似乎突然没有了。我被胜利的欲望控制得太久了,让骄傲的心无限膨胀,生活在假想的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以致失去了欣赏他人美丽的能力,一直止步不前。而她,一直赞美我,内心平和、宽广,她的世界也因此变得更美好。
    我快步走到她对面坐下,拿出她的字仔细欣赏。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材料的主旨是“欣赏”,意在引导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写作时,要紧紧地把握话题“欣赏”的内涵。所谓“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写出你对美好事物的享受,写出其中的趣味,写出从中的感受,写出你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写作的重点。“欣赏”是一个动词,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来补充相关内容。“谁欣赏”“欣赏什么”“为什么欣赏”“怎样欣赏”“欣赏的结果如何”等等内容,都需要在构思成文前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向。从小至今,我们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从中也领略到了其中的趣味,比如欣赏多彩的生活,欣赏多姿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欣赏在青春中熔炼出的生命或者欣赏寻求快意的心灵等等。“欣赏”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可谈人生、青春、生活,也可以写环境与自然,乃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既可写你的,也可写他的,但都必须紧紧扣住话题“欣赏”,要通过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谈出你的感受,谈出你的独到见解。文体自选,“欣赏”这个话题,可记叙你感受美的经历,可议论欣赏的内涵意义,也可抒写你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等。
    全篇行文流畅,运用环境、心理、动作等描写,将一个寻常的故事讲述得与众不同。结尾有顿悟,水到渠成,自然而恰当。成长过程中,每次经历都可能让我们有所收获,成功、失败、挫折都是成长中的财富。
    12.【答案】欣赏的力量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欣赏的力量。
    班级里组织了一场才艺展示,同学们纷纷报名,展示自己的特长。而我,却因为自卑和胆怯,躲在角落里,不敢上台。我的同桌xx,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总是笑眯眯的,仿佛没有任何烦恼。她看我愁眉苦脸的样子,便凑过来问我:“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我低下头,小声地说:“我……我不敢上台表演,我怕我会出错,会被大家笑话。”xx听了,拍了拍我的肩膀,认真地说:“你要相信自己,你也有很多优点和才华,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而且,你知道吗?欣赏的力量是很大的,它可以让人变得自信,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我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她。xx笑了笑,继续说:“你想象一下,当你站在台上,台下的人都在欣赏你的表演,那种感觉是多么美好啊!而且,就算你出错了,也没关系,因为那是你成长的一部分,也是你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xx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才艺展示。我准备了一首自己很喜欢的诗,反复练习,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下来。
    表演的那天,当我站在台上,看到台下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我的心跳得很快。但是,当我开始朗诵那首诗时,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和快乐。当我朗诵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做到了。
    从那以后,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我明白了,欣赏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它可以让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可以让人勇敢地面对挑战。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xx那句简单却充满力量的话:“欣赏的力量是很大的。”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审题:“欣赏的力量”这个题目包含两个关键词:“欣赏”和“力量”。欣赏通常指的是对某人、某物或某事的认可、喜爱和赞赏;而“力量”则指的是这种欣赏所能产生的影响或效能。因此,文章需要围绕“欣赏”如何成为一种积极的动力,促使人或事物发生变化、进步或成功来展开。立意:文章的立意应在于展现欣赏的积极作用,即欣赏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增强自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通过具体事例,阐述欣赏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追求卓越。构思:开头可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场景开头,比如一个孩子在老师的欣赏下,从自卑走向自信的故事,引出“欣赏的力量”这一主题。通过一到两个具体事例,展示不同场景下欣赏如何发挥作用。例如,可以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或者是朋友之间的相互鼓励。结尾总结全文,强调欣赏的力量不仅在于改变个人,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呼吁人们多给予他人欣赏与鼓励。
    这篇作文《欣赏的力量》是一篇初中记叙文,主题明确,围绕“欣赏的力量”展开,通过一次班级才艺展示的经历,展现了主人公从自卑胆怯到自信开朗的转变过程。

    相关试卷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思辨与探究,写作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