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房华金 审题人:高一地理备课组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下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和探测器的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揽星九天”标识中,代表火星的序号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进入预定轨道的火星探测器离开的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B. 可观测宇宙C. 太阳系D. 地月系
    3. 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动信息依据可能是其( )
    ①表面温度适宜②公转的周期较长③卫星数量较少
    ④有液态水存在⑤质量和体积适中
    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②④⑤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行星分别是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四颗、第五颗、第六颗、第七颗的行星,应分别代表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火星探测器从地球上发射,原属于地月系,进入预定轨道的火星探测器逐渐离开以地球这颗行星为中心天体的地月系,向以火星为中心天体的行星系统靠近并成为火星系统的一部分,D符合题意;进入预定轨道的火星探测器仍处于太阳系,太阳系处于银河系,银河系处于可观测宇宙,因此火星探测器并没有离开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排除ABC。故选D。
    【3题详解】
    适宜的温度是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①符合题意;公转周期长短、是否有卫星对生命存在的影响较小,不属于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②③不符合题意;液态水是生命形成的必要条件,④符合题意;质量和体积适中,可以形成适宜的大气厚度,并逐渐演化成生物可呼吸的大气,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⑤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导致具有适宜的温度;由于温度适中,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导致拥有充足的液态水;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力较强,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大气层。
    太阳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也不断地探索着太阳。图1是太阳大气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2023年4月21日~24日地球地磁活动水平(Kp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地壳运动也离不开太阳能
    ③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
    ④太阳辐射是产生美丽极光的主要原因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5. 图1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气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 甲层是光球层,Q代表耀斑B. 乙层是色球层,N代表耀斑
    C. 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黑子D. 丙层是日冕层,P代表日珥
    6. 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 )
    ①北京可以看到极光现象 ②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③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4. A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地质时期固定的太阳能,①正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动力,与太阳有关,植物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也离不开太阳能,地壳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②错误;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③正确;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属于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光球层,Q代表黑子,A错误;乙为色球层,N代表耀斑,B正确;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日珥,C错误;丙为日冕层,P代表太阳风,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在极地等高纬度地区才看得到,北京纬度低,难以看到,①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使得地球上有些地方降水多,有些地方降水少,但不会使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错误;磁暴发生时,地球磁场会受到影响,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③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海口鱼,它的化石出土于我国云南的澄江动物群,是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在5亿多年的繁衍中,脊椎动物由海洋到陆地,从冷血到温血,从卵生到胎生,演化台阶步步提升。下图为根据云南省澄江海口鱼化石完成的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海口鱼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 太古代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8. 海口鱼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对应的植物发展阶段是( )
    A. 藻菌时代B. 蕨类植物时代C. 裸子植物时代D. 被子植物时代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阅读材料可知海口鱼出现在5亿多年前,是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对应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距今5.41亿年至距今2.52亿年之间),B正确,排除ACD。故选B。
    【8题详解】
    阅读材料可知海口鱼出现在5亿多年前,对应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距今5.41亿年至距今2.52亿年之间)的早古生代,对应的植物发展阶段是藻菌时代,A正确;蕨类植物时代是晚古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是中生代,被子植物时代是新生代,排除BCD。故选A。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 鱼类时代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动物 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山东地震局及时发布电视地震预警,为抗震救灾争取了时间。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的传播速度及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9.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面B. 地壳C. 地幔D. 地核
    10. 关于这次地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次地震中,P(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B. 这次地震中,P(纵)波的传播速度比S(横)波快
    C. 在莫霍界面以下,P(纵)波和S(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D. 在地下2900千米处以下,P(纵)波完全消失,S(横)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11. 此次地震发生时,坐在小船上人们的感觉是( )
    A. 纵波,上下颠簸B. 横波,左右摇晃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震源深度为10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应位于地壳之中,震源不位于地面,也不位于深度更深的地幔、地核,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0题详解】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P(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传播速度较快;S(横)波可以通过固体传播,传播速度较慢,在莫霍界面以下,物质更加致密,P(纵)波和S(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ABC说法正确,均不符合题意;在地下2900千米处,遇到液态物质,S(横)波完全消失,P(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1题详解】
    地震纵波的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受其影响物体会上下颠簸;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受其影响物体会水平晃动。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态水传播,因此坐在小船上人们只能感觉纵波,上下颠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女士乘坐的政府包机国航CA552航班从加拿大起飞,飞跃北极上空,当晚顺利降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完成下面小题。
    12. 平流层适宜飞机巡航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B 水汽含量多,但杂质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 存在多个电离层,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信
    D. 气温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13. 孟晚舟女士回国乘坐的包机,其飞行经过的大气层依次是( )
    A. 一直在平流层飞行B. 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C.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D. 一直在对流层飞行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平流层中上部由于有臭氧层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导致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因此平流层气温下部冷上部热,D错误;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大气的能见度好,利于飞机航行,A正确;对流层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平流层的水汽含量和杂质含量稀少,B错误;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C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飞机从地面起飞和降落到地面上均位于对流层,当飞机平稳飞行时绝大部分时间位于平流层,所以飞机从起飞到中途再到最终降落,飞行的大气层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B正确,ACD 错误;故选B。
    【点睛】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对流层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
    14. 下图左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右为无锡市2019年12月8日与9日天气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与8日相比,9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减弱,④增强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②增强,③减弱D. ①增强,④减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读图可知,8日为多云天气,9日为晴天,与8日相比,9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较多,地面温度较高,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③)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降温快,气温较低,故9日比8日的气温日较差大,C符合题意,排除B;8日、9日的天气变化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无影响,两日气温日较差大小与①的变化无关,排除AD。故选C。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5. 14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B. 偏西风C. 偏北风D. 偏南风
    16. 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 大 M地地面摩擦力小B. 大 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 小 M地地面摩擦力大D. 小 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近地面风向的判断方法——找出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气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由高压流向低压,之后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形成风。读左图,观察14时黄海地区等压线,按照风向画法,做水平气压梯度力,结合近地面,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一定角度,与等压线斜交,故黄海地区风向为偏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地面摩擦力和气压梯度力会影响风力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读图可知,20时,M地和丙地等压线疏密程度大致相同,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M地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小,风力大;丙地地处内陆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大,风力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1.气压梯度力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2.下垫面摩擦力大小;3.距风源地的距离;4.地形因素:高大地形对风有阻挡作用,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
    2024年6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灾情。下图示意广西桂林内涝及城市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从水循环角度,推测桂林内涝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①增多,②减弱B. ②增多,③增多C. ①增多,③增多D. ②增多,⑤增多
    18. 下列能减轻桂林内涝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将水泥路面全部置换B. 科学规划给排水设施
    C. 加强通风廊道的建设D. 大力拓展绿地和公园
    【答案】17. B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桂林洪涝直接源于极端暴雨,极端暴雨造成地表多积水,产生严重内涝,即②(大气降水)增多,③(地表径流)增多,B正确;①为蒸发,⑤为地下水补给,不是内涝的直接因素,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目前水泥路面在城市有一定的实用性,不可能全部置换,A错误;科学规划排水设施,有利于水道通畅,缓解内涝,B正确;建设通风廊道,可以缓解热力环流,但对治理内涝的作用不大,C错误;城市闲置的土地有限,不应大力拓展绿地和公园,只能因地制宜地搞绿化建设,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渤海(如图)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地处北温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0.7℃,海水盐度为30‰。渤海是中国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聪慧的古人充分利用了海水运动规律,每天定时纳潮,使源源不断的海水自动纳入滩田,进而生产海盐。完成下面小题。
    19. 渤海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的原因是( )
    A. 海域降水丰沛B. 海水温度较低C. 蒸发量比较小D. 河川径流注入
    20. 古人纳海水入滩田晒盐,充分利用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
    A. 海浪B. 潮汐C. 洋流D. 海啸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渤海地区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主要原因在于有地表径流注入,使得海域盐度降低,D正确;该海域降水量较为适中,并不丰富,排除A;对比高纬度地区,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排除BC。故选D。
    【2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古人纳海水入滩田晒盐,海水进入滩田,主要是通过海水涨潮时水位升高使得海水进入,B正确;海浪、洋流和海啸不是影响海水进入滩田的主要原因,排除ACD。故选B。
    【点睛】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从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响因素包括:降水量和蒸发量,地表径流,洋流性质,结冰和融冰等。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A. 密度、温度、盐度B. 盐度、温度、密度
    C. 温度、密度、盐度D. 盐度、密度、温度
    22. 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 )
    A. 温度约为28℃B. 纬度约为5°S
    C. 盐度约为35.6‰D. 密度约为1021.5kg/m3
    【答案】21. A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大洋海水表层水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图中②曲线应表示海水温度;大洋海水表层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③曲线应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则①表示密度(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由上一小题可知,①为密度曲线,从图中可读出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在左侧纵轴显示密度约为1022.5kg/m3;其纬度约在5°N,过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点做垂直线,与温度曲线和盐度曲线相交,找出交点后可读出5°N温度约为28℃,盐度约为34.25‰,A对,BCD错;故选A。
    【点睛】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B. 风力侵蚀C. 流水沉积D. 流水侵(溶)蚀
    24. 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石林②峰林③石柱④石笋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5. 该类地貌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 )
    A. 丰富旅游资源B. 利于发展水运C. 降低基建成本D. 增加耕地面积
    【答案】23. D 24. C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此天窗的形成过程是图中岩石有裂隙,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成此景观中的天窗,D正确;岩石缝隙与风化作用有关,但溶洞顶部坍塌主要是流水溶蚀和重力崩塌,整个形成过程中风化作用体现较少,基本没有风力侵蚀和流水沉积作用,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①②属于地表喀斯特景观;地下喀斯特景观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③④属于地下喀斯特景观。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该地貌形成石林、溶洞等特殊地貌,可以丰富旅游资源,A正确;该地貌所在地区为石灰岩地区,地形起伏大,且地表水渗漏,地表水较少,而地下多溶洞、暗河,不利于发展水运,B错误;由于岩石碎裂,山体(危岩)崩塌较发育,基建成本高,C错误;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合适增加耕地面积,D错误。故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
    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
    丹娘沙丘位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丹娘乡。它遥望皑皑的雪峰,背靠葱茏的青山,面对碧蓝的雅鲁藏布江。季风不仅给这里送来了湿润,也成就了一片沙海。下图为丹娘沙丘周边地形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丹娘沙丘所处河段的地貌为( )
    A. “V”形谷B. 槽形谷C. 冲积平原D. 河口三角洲
    27. 丹娘沙丘属于( )
    A. 河流侵蚀地貌B. 河流堆积地貌C. 风力沉积地貌D. 冰川堆积地貌
    28. 该沙丘的沙主要来源于( )
    A. 印度洋海滩B. 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
    C. 附近沙洲和河漫滩D. 印度沙漠
    【答案】26. B 27. C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V形谷一般在河流上游地区,而不是在较平坦的高原面上,A错误;从材料可知,丹娘沙丘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内,从图中可发现沙丘所在位置河谷较宽,江中还有较大沙洲,因此地貌为槽形谷,B正确;冲积平原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海拔较低,而此沙丘所在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C错误;河口三角洲是在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形成的,而此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区,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丹娘沙丘位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丹娘乡,当地风力较大;丹娘沙丘是风力作用下沙砾堆积成的风力堆积地貌,而不是流水侵蚀、堆积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据材料“季风不仅给这里送来了湿润,也成就了一片沙海”可知,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附近沙洲和河漫滩,不是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C正确,B错误;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距离印度洋海滩、印度沙漠远,AD错误。故选C。
    【点睛】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力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新月形沙丘是一种典型风力沉积地貌,也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虎山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约为( )
    A. 450米B. 650米C. 750米D. 850米
    30. 此区域的河流的基本流向是( )
    A. 自西向东流B. 自西南向东北流
    C. 自东北向西南流D. 自东向西流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虎山的高度为900-1000米,桥梁A的高度为300-400米,因而两者的相对高度为500-7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而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此区域的河流的基本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判断方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下图示意云南东川红壤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影响云南东川红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B. 生物C. 地貌D. 时间
    32. 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
    A. 增施化肥B. 种植绿肥C. 井排井灌D. 砾石覆盖
    【答案】31. A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这里的土壤含有丰富的铁质,经过长期的氧化作用,逐渐沉积在表层,形成了红色的土壤,形成与当地气候有关,A正确;与生物、地貌、时间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32题详解】
    施用化肥可以短时间增加土壤肥力,同时会使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板结等,A错误;种植绿肥对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作用,B正确;井排井灌是治理盐碱化的措施,C错误;砾石覆盖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之一,对改良红壤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红壤的改造方法:1、科学施肥,施加磷肥和施肥因红壤养分含量低,速效养分缺乏,是缺磷的酸性土壤,而加石灰也是南方改良酸性土壤的常用方法。2、种好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3、逐年深耕,熟化土壤因红壤地区土质容易板结,从而限制作物根系的伸展。4、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5、合理轮作,或强化间作措施,最大程度实现作物互补。
    在非洲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它的树干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是名副其实的“大胖子树”。该树是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短,分枝多,自然分布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年平均温度20~30℃,适生区的年平均降水量300~800mm,该树耐旱力强。下图为“大胖子树”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图示自然景观的植被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B. 热带荒漠
    C. 热带草原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4. “大胖子树”耐旱力强的习性主要表现在( )
    A. 枝叶很小且多呈刺状B. 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
    C. 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D. 对大风有较强的抵御力
    【答案】33. C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大胖子树”自然分布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年平均温度20~30℃,适生区的年平均降水量300~800mm,该树耐旱力强,由此判断,“大胖子树”属于热带草原植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4题详解】
    由文字材料及图可知,“大胖子树”的树干很粗,木质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可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因而能够顺利度过旱季,耐旱力强,B正确;该树是大型落叶乔木,枝叶不是刺状,A错误;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并非耐旱特性,C错误;对大风有较强的抵御能力是因为树干粗大,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带草原植被的典型特征包括星散分布的旱生乔木和灌木,以及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结构。常见的植物有猴面包树和纺锤树,而动物方面则有狮子、长颈鹿、犀牛等。这种植被类型对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植物通常具有旱生结构,如叶片内卷和小叶面积等。
    2022年11月27-30日,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自西向东给我国大部地区带来剧烈降温、大风、沙尘和大范围雨雪天气。此次寒潮降温剧烈、雨雪和大风影响范围广,吉林、辽宁和贵州、湖南等地有冻雨。我国大部地区降温剧烈,最高降幅达18℃以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寒潮来临时,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熏烟的办法防寒,以保护农作物。这种做法是为了使( )
    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减弱D. ④增强
    36. 寒潮带来的危害有( )
    ①农作物遭受冻害②洪涝灾害多发
    ③破坏通信设备和输电线路④使病虫害滋生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35. D 36. B
    【解析】
    【3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因此用熏烟的方式防寒,可以增加大气中的颗粒物,以此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保温作用的效果。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6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寒潮会带来剧烈降温、大风、沙尘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积雪和结冰现象会破坏通信设备和输电线路,①③正确,洪涝灾害与寒潮无关,寒潮会使害虫冻死,故选B。
    【点睛】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顾名思义是寒冷空气好像潮水般奔流过来的意思,它属于空气(冷空气)流动的一种形式。 寒潮是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图中防护工程所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 台风B. 海啸C. 滑坡D. 干旱
    38. 边坡上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装置防灾减灾功能是( )
    ①可以保护植被生长条件,防止台风的危害②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
    ③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④可抑制坡面破坏和土地荒漠化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答案】37. C 38. B
    【解析】
    【37题详解】
    图中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内的土壤可以提供植被生长条件,同时可以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的边坡失稳问题;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有效的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C正确;并不能防御台风、海啸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也不能缓解缺水问题,ABD错误;故选C。
    【38题详解】
    图中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内的土壤可以提供植被生长条件,同时可以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的边坡失稳问题,②③正确;台风为自然灾害与植被因素的关系较小,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典型的环境问题不是土地荒漠化,①④错误;故选B。
    【点睛】该组试题以较为常见的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一般而言,自然灾害应对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图中所示即为工程措施。该
    措施具有的功能包括稳定边坡、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保证地下水下渗等,是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应对滑坡和泥石流的常见措施。
    2023年8月6日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预警在地震波到达前通过手机、应急广播等方式,提前几秒至几十秒向用户发出地震警报。下图为北京某市民手机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39. 本次地震,北京烈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震源深度深B. 预警及时C. 距震中远D. 房屋坚固
    40. 监测此次地震受灾情况,主要应用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技术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D. 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39. C 40. A
    【解析】
    【39题详解】
    同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区烈度不同,由图信息可知,北京与震中距离较远,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能量减弱较多,烈度较小,C正确;震源深度并不深,A错误;预警及时、房屋坚固程度等对烈度影响小,不是本次地震,北京烈度较小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
    【40题详解】
    监测此次地震受灾情况,可以应用RS技术,能迅速获得受灾的实时信息,受灾的程度及大致分布等,A正确;BDS、GPS主要是定位功能,BC错误;GIS不能获取信息,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遥感(RS):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作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二、非选择题(40分)
    41. 合肥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甲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乙为部分课题研究成果。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近地面受热的点是___________点(填字母),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D点比B点的气温___________(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
    (3)合肥市夏季的某一天特别炎热的中午,若其气压状况如图甲所示,则容易形成雷阵雨天气的是___________点(A或B),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图乙中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城市风的流动方向。
    (5)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合肥市的水泥厂应布局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_处,城市绿地应布局在_______处(均填数字序号)。
    【答案】(1)A 地面冷热不均 B>A>C>D
    (2)低 海拔高,离地面远,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3)A A点为低压,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容易形成雷阵雨天气
    (4)图如下
    (5)② ①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从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出C点为高压,D为低压。那么,近地面的A点就是低压,近地面的B点就是高压。说明A点受热多,气流上升,因此在近地面形成低压,而B点受热少,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图甲中近地面受热的点是A。根据所学可知,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的气压,故A、B两点气压高于C、D两点;而在近地面,B点气压高于A点;在高空,C点气压高于D点,故A、B、C 、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B>A>C>D。
    (2)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点比B点海拔高,故D点比B点气温低。原因是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越少,得到的热量越少。
    (3)从图中可以判断出A地为低压,说明该地的气流上升,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容易凝结,成云致雨,再加上是炎热的中午,空气上升运动更加旺盛,所以,A地容易形成雷阵雨天气。
    (4)由于城区人口多,热源多,故城区的气流上升;郊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区,高空风由城区吹向郊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图示如下:
    (5)水泥厂有大气污染,为了减少对城区的影响,合肥市的水泥厂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在②处;城市绿地对大气有净化作用,应布局在热力环流之内的城区和郊区之间,在①处。
    4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实地探究部分地貌的形成原因,开启了横跨中国东西的研学之旅。研学之旅共分四站:第一站生命禁区—罗布泊;第二站丝绸明珠—敦煌;第三站一半塞北一半江南—贺兰山麓;第四站“大地之树”—黄河入海口。①②③④为四站典型地貌景观(如图)。
    材料二、“潮汐树”又称“大地之树”,通常出现在沿海滩涂,其主干朝向海洋一侧,枝杈朝向陆地一侧。潮水涨落是“潮汐树”的动力来源,涨潮时水流速度比落潮时慢。
    材料三、研学小组在第三站观察后绘制了当地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如图)。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貌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
    (2)①地貌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③地貌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②地貌通常分布在____
    等位置
    (3)根据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风。甲乙两地的高差最有可能是( )。
    A.15米 B.22米 C.40米 D.45米
    (4)“潮汐树”的形成和涨落潮有关:涨潮时,海水对滩涂主要是____(沉积/侵蚀)作用;落潮时,海水对滩涂主要是____(沉积/侵蚀)作用。
    【答案】(1) ①. 风蚀蘑菇 ②. 三角洲 ③. 新月沙丘
    (2) ①. 风力侵蚀 ②. 风力沉积 ③. 河口
    (3) ①. 西北 ②. B
    (4) ①. 沉积 ②. 侵蚀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研学之旅为背景材料,涉及风成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海岸地貌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风蚀蘑菇,②是位于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③是新月型沙丘。
    【小问2详解】
    ①是风蚀蘑菇,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合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因此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③是新月形沙丘,是一种风力沉积地貌;②是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等位置。
    【小问3详解】
    图中等高线绘制的地貌是新月型沙丘,缓坡是迎风坡,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甲的海拔是820-830m,乙的海拔是850-860m,甲乙两地的高差是20-40m,B选项22米最有可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4详解】
    由材料可知:“潮汐树”,是海水在涨潮和落潮的过程中形成的,潮汐树的主干朝向海洋一侧,而枝杈朝向陆地一侧。因而丰富的泥沙是潮汐树形成的物质条件,而潮水的涨落是其动力来源。涨潮时水流速度比落潮时慢,所以,涨潮时,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由于滩涂宽广坡度小,海水向岸的前进速度慢,以沉积为主;当落潮时海水向离岸方向,落差加大,流速加快,在滩面上进行冲蚀,形成最初的冲沟,落潮时,海水对滩涂主要是侵蚀作用。

    相关试卷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