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的答题内容书写在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图示“生命宜居带”内,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恒星质量B. 温度条件C. 大气成分D. 行星体积
2. 仅根据材料推测,若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一半,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 )
A. 水星B. 地球C. 火球D. 土星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B正确;恒星质量不是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A错误。图中不能显示行星体积、大气成分对生命的影响,故 CD 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一半,即纵坐标“1/2”处,那么“生命宜居带”会向距离太阳较近的地方移动,刚好对应横坐标中的水星,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水星,A正确。据图可知,地球、火星、土星都没有位于宜居带,都不会出现生命,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期适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2023年4月22日2时左右,SOHO卫星监测到一次伴随超级太阳耀斑的日冕物质抛射,导致我国新疆克拉玛依和黑龙江漠河等地都能看到极光。完成下面小题。
3. 太阳耀斑是( )
A. 光球层上暗黑的斑点B. 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块
C. 太阳辐射强弱的标志D. 地球极光产生的主要原因
4. 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为( )
①太阳辐射量大幅增加②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
③台风的活动频率加大④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耀斑是发生在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A错误,B正确;耀斑多少与太阳活动有关,不能反映太阳辐射强弱,C错误;受太阳风影响,高能带电粒子冲入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极光,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地球接受太阳辐射不属于太阳活动的影响,①错误;太阳活动的影响包括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④正确;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和太阳活动无关,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四个影响如下:第一、黑子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
等。第二、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第三、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第四、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时,地球上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气温升高、海水加速蒸发、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降雨增多。
5. 2022年9月20日,研究人员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中发现了动物新种化石,取名为帽天山开拓虾化石。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前的海洋中。下图为帽天山开拓虾三维复原图和地质年代简表,帽天山开拓虾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到( )
A. 三叶虫游弋于浅海B. 哺乳类动物大量出现
C. 被子植物繁盛于大陆D. 大量恐龙在陆地漫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帽天山开拓虾生活在古生代早期,是三叶虫生活的时期,可以看到三叶虫游弋于浅海地区,A正确;哺乳类动物大量出现于新生代,B错误;被子植物繁盛在新生代时期,C错误;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D错误。故选A。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6. 软流层位于( )
A. ①层下部B. ②层上部C. ③层顶部D. ④层内部
7. 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中深度的变化可知:①位于近地表平均17km处,为地壳;②位于地下平均17km到2900km深度处,是地幔;③位于地下2900km到5150km深度处,是地核中的外核;④位于地下5150km深度到地心,是地核中的内核。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为②层上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由图中可知,地震波进入③(为外核),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下降,可判断③可能为液态或熔融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的速度较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传播的速度快,在固、液、气三态中都能传播。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高度约400千米的预定轨道,下图示意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7月4日,空间站的航天员首次实现出舱,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航天服进行舱外作业。完成下面小题。
8. 据材料推测不属于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功能的是( )
A. 提供氧气B. 防强辐射C. 调节温度D. 遮风挡雨
9. 位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主要是因为臭氧层( )
A. 降低大气温度B. 能够吸收紫外线C. 距离地面很近D. 分解空气中废气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云雨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不需要具有挡风遮雨的功能,D符合题意;高层大气,大气稀薄,辐射量较大,氧气含量较低,空间站所处轨道高度气温较低,所以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具有提供氧气、防强辐射、调节温度功能,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题详解】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保护生命,B正确;臭氧吸收紫外线会使平流层大气增温,A错误;平流层臭氧距离地面较远,C错误;臭氧层无法分解空气中废气,D错误。故选B。
【点睛】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电离层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电离的大气高层。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3℃。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1的对比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大气的水平运动B.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C. 空气的热力环流D.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11. 甲箱温度计显示值比乙箱高的原因是( )
A. ①辐射强弱差异B. ②辐射强弱差异C. ③辐射强弱差异D. ⑤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实验测试:改变下垫面后大气升温情况发生变化,说明近地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的较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甲玻璃箱底部放置土以后,土层吸收太阳辐射,使得土层温度升高,形成地面长波辐射,玻璃箱中的空气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气温升高,因此,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高了3 ℃,由此得知,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D正确;大气的水平运动、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空气的热力环流均与该实验的测量目的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甲玻璃箱底部放置土以后,土层吸收太阳辐射,使得土层温度升高,形成较强的地面长波辐射,玻璃箱中的空气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气温升高;乙玻璃箱底部没有放土,地面辐射弱,因此,甲箱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高。图2中代表地面辐射的是③,C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相同,A错误;太阳辐射②相同,B错误;与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部分⑤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吸收很少 ,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对流层大气
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因此,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风塔是一种具有通风降温的古老建筑物。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如图为“风塔”景观与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室内大厅水池作用主要是( )
A. 作为冷源B. 用作热源C. 美观居室D. 用于集雨
13.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建筑的气流在( )
A. 风塔中上升、大厅内四散B. 风塔中下沉、大厅内聚集
C. 风塔中上升、大厅内聚集D. 风塔中下沉、大厅内四散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可知,室内大厅水池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作为冷源为各个房间提供冷空气,A正确,B错误;水池在室内大厅主要是为了降温,而不仅仅是为了美观,C错误;风塔和室内水池占地面积小,难以收集雨水,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在大厅内向四周辐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
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我国西北地区在旱地上铺设10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在砂田上发展西瓜种植,西瓜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但近年来规模盲目扩张,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图1为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示意图,图2为西瓜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裸地上铺设砂石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有( )
A. 减少蒸发量B. 增加降水量C. 减少下渗量D. 增加地表径流量
15. 图中表示砂田蒸发量和裸田土壤含水量的曲线分别是( )
A. 甲、丙B. 甲、丁C. 乙、丙D. 乙、丁
16. 目前该区域正逐步禁止砂田瓜种植,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大B. 气候类型改变,无需覆砂
C. 西瓜品质降低,市场需求减小D. 无序采砂,加剧生态破坏
【答案】14. A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铺设砂石,土壤没有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A正确;降水与区域气候直接相关,铺设砂石并不能增加降水,B错误;地表铺设砂石,可以有效拦截地表径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减小地表径流,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地表铺设砂石可以有效减少砂田的蒸发量,所以表示砂田蒸发量的是乙曲线。裸田由于缺少砂石覆盖,土壤蒸发量较大,土壤含水量较少,使得在同一深度裸田的土壤含水量更低,对应丙。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大,对区域内影响基本相同,不是该区域部分地区逐步禁止砂田瓜种植的原因,A错误;西北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并未发生改变,B错误;砂田覆盖砂石,有利于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也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了西瓜品质。砂田西瓜品质好,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不会下降,C错误;砂田瓜种植需要铺设砂石,造成农民无序采砂,加剧生态环境破坏,D正确。故选D。
【点睛】砂田也谓石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温、压碱和保持地力作用。
17. 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如图为2022年11月19日福州平潭潮高变化曲线。读图可知,该日居民赶海的合适时间段是( )
A. 02:00—06:00B. 04:00—08:00C. 10:00—14:00D. 16:00—20:00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2022年11月19日福州平潭在10:00~14:00时正值低潮时段,沙滩或礁石出露较多,且离涨潮时间间隔较长,安全性好,适合人们在海边赶海,C正确;02:00~06:00、04:00~08:00、16:00~20:00水位较高,且均涨潮时段,均不适合赶海,ABD错误。故选C。
2023年4月6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雪龙2”号科考船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左图为“雪龙2”号部分时段航线示意图,右图为不同纬度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规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科考船途经海域表层密度变化大致是( )
A. 一直升高B. 一直降低C. 先降后升D. 先升后降
19. 甲、乙、丁海域盐度随水深变化规律依次对应的曲线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②①
20. ④⑤洋流的性质和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分别为( )
A. ④:暖流 增温增湿B. ⑤:寒流 降温减湿
C. ④:寒流 降温增湿D. ⑤: 暖流 增温增湿
【答案】18. C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考船路径为从极地地区到赤道地区再到亚热带地区,海水密度大致低纬向高纬递增,途经海域表层密度变化大致是先降后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表现出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极地海区下降,乙处在副热带海区,表层海水盐度最大,①表示乙海域;丁处在极地海区,表层海水盐度最小,③表示丁海域;低纬度海区盐度处在中间,②表示甲海域,所以甲、乙、丙海域盐度随水深变化规律依次对应的曲线是②①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④⑤洋流分别是西澳大利亚寒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暖流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人民币素有“图家名片”之称,2019版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是素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它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示区域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
A. 残丘纵列,垄槽相间B. 山体林立,地表崎岖C. 千沟万壑,黄土破碎D. 沙丘广布,植被稀疏
22. 该景观图反映的地貌主要是( )
A. 峰林、峰丛B. V形谷、槽形谷C. 冲积扇、三角洲D. 海蚀崖、海蚀柱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图片,图示景观为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其主要特点是山体林立,地表崎岖,B正确;垄槽纵列,沟垄相间描述的是雅丹地貌,A错误;千沟万壑,黄土破碎描述的是黄土地貌,C错误;沙丘广布,植被稀疏描述的是风成地貌,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桂林,该地区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貌主要为峰林峰丛,A正确;V形谷、槽形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冲积扇、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海蚀崖、海蚀柱属于海岸地貌,BCD错误。故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亦称之为岩溶地貌。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石芽、溶沟、落水洞、溶蚀洼地、峰林、峰丛、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某高一学生在学习《植被》一节时在网络上搜集了两幅植物特征的资料图(图甲、乙),两幅图反映了不同地区植物的根系特征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造成图甲中植物根系特征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风力B. 水分C. 光照D. 热量
24. 图乙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 全年常绿B. 植物种类单一C. 垂直结构简单D. 树叶针状
【答案】23. B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为骆驼刺,骆驼刺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水分极其缺乏,而骆驼刺根系十分发达,可以从沙漠和戈壁地下深处吸取水分以满足植物生长,B正确;骆驼刺生长的西北区域风力、光照、热量都不是其主要的生长限制性因素,不会使其根部异常发达,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乙图为热带雨林植被特有的板状根景观。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树木全年常绿,树叶宽大,枝叶繁茂,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植被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依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可分为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等。它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
某地理学习小组到郊区进行土壤的野外观测,在观测报告中绘制了土壤肥力影响因素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据图可知土壤肥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 )
A. ①为时间B. ①为地貌C. ②为腐殖质D. ②为成土母质
26. 同学们发现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颗粒物存在明显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砾质土-壤土-砂土-黏土B. 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C. 黏土-壤土-砂土-砾质土D. 黏土-砂土-壤土-砾质土
【答案】25. D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土壤肥力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形成的成土母质中的矿物质和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有机质,由图可知,①为有机质(腐殖质),②为成土母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土壤根据质地不同,从粗到细可以分为砂土、壤土、黏土,而砾质土应该是由颗粒更大的砾石构成的,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主要随着流水搬运向下运动,而流水的搬运具有分选性,山上流速大的时候留下大颗粒,越往下流速越小,颗粒物也越小,因此颗粒物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的顺序应该是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砂土:透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透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宜耕作。
地面冷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的气压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风。下图示意某地的等压线分布,图中箭头表示该地风向及受力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大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8. 该地为( )
A. 北半球高空B. 北半球近地面
C. 南半球高空D. 南半球近地面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图片,图中乙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甲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夹角为30°左右,是近地面的风向;丙与风向甲垂直,是地转偏向力;丁与风向甲方向相反,是摩擦力。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由图中的风向可知,风向甲与等压线斜交,为近地面的风,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地转偏向力可知,风向右偏,为北半球,故为北半球的近地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斜穿等压线。
某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做一实验:在河道模型中均匀铺上一层细沙,在塑料瓶中装满水,然后对淮河道中央,迅速地将水倒入河道中。下图为该小组同学绘制的简易实验装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关于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流速比乙处快B. 甲处积沙比乙处多C. 丙处流速比丁处慢D. 丙处积沙比丁处多
30. 对于现实中该类河段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多见于河流上游B. 河床多呈V形C. 甲适宜布局河港D. 丁易出现河漫滩
【答案】29. B 30. D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此题考查河流凹凸岸位置及特征。读图可知,乙和丙两地位于凹岸,都是受到河水直接冲刷的地方,由于河水流速较快,侵蚀作用强,形成侵蚀岸,而甲、丁两地由于位于凸岸,河水流速较慢,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堆积岸。因此B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故选B。
【30题详解】
此类河流属于河曲,蜿蜒曲折,多形成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凹凸岸,凹岸水深适合建河港,凸岸水浅多形成河漫滩。读图知,甲、丁两地由于位于凸岸,多形成河漫滩,因此C错误,D正确;河流上游多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较强,多形成V形谷,因此A、B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地貌总结: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二、问答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9月4日台风“梅花”以强台风级在浙江舟山登陆,长三角地区出现暴雨,包括上海部分区域出现内涝。图1为台风“梅花”登陆舟山之前的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降雨时能够就地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宁海市某高中地理学习小组为了减少城市雨涝,利用海绵城市原理设计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方案,图2为水循环示意图,图3为“海绵校园”改造工程方案示意图。
(1)图1中舟山在图示时刻的风向为____风。本次台风使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部分地区出现内涝,自然原因除了暴雨之外,地势____也是重要原因。
(2)“梅花”台风给长三角沿海地区带来的海洋灾害是____(选填:海啸/风暴潮/赤潮),从防灾减灾的角度,面对此类灾害,渔民应____。(选填:继续出海捕捞/提前进港避险)
(3)图2显示,水循环把地球圈层结构中的水圈、岩石圈、____圈、____圈联系起来,促进了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图3中地面铺设透水砖,直接增加了____(填写图中的数字代号),减少了____(填写图18中的数字代号),因此“海绵校园”可以减轻雨涝灾害。除此以外,“海绵校园”带来的好处还有____;____。
【答案】(1) ①. 偏北 ②. 低平
(2) ①. 风暴潮 ②. 提前进港避险
(3) ①. 生物 ②. 大气
(4) ①. ④ ②. ③ ③. 净化雨水,提高水质 ④. 可以补充地下水,调节水资源;降低地表水污染;美化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绵城市、台风登陆等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1,结合所学可知舟山位于低压场的西北,水平气压梯度力从西北指向东南,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成偏北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暴雨时上海局部地区因地势低平,导致排水不畅,发生雨涝。
【小问2详解】
“梅花”台风为超强级,会引发风暴潮灾害。海啸是海底地震、滑坡等引发的海洋灾害。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引发的海洋生态灾害。风暴潮是海水水位陡升陡降现象,严重威胁海洋生产安全,故渔民应该将船只提前进港避风,自己则居住到陆上安全的地方。
【小问3详解】
图2中降水、云朵、②环节都位于大气圈;⑧为植物蒸腾,是生物参与水循环的具体表现,因此被水循环联系的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小问4详解】
雨涝,实质是地表径流过多。地面铺设的透水砖,目的是增加下渗(④),减少地表径流(③),从而减轻雨涝。根据海绵城市的文字材料,“海绵校园”增加绿化面积,还可以净化雨水,提高水质;增加地下径流,补充地下水,调节水资源;净化水质可以降低地表水污染;美化环境等。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丹娘沙丘便是其中之一(图1所示),图2为丹娘沙丘所在地及周边等高线图。该地区6~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以上,11月到次年5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河滩和江心沙洲上植被稀少,周边区域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地貌观察顺序可以从宏观到微观,借助图2可知,图示区域的宏观地形为____(选填:高原山地/平原丘陵);丹娘沙丘附近的河谷较宽且____(选填:弯曲/平直);丹娘沙丘的海拔高度不超过____米(选填:3500/2500)。
(2)图示河段河流泥沙较多,形成了河滩与江心沙洲景观,该地理事物属于河流____地貌,11月到次年5月,雅鲁藏布江水位____,河滩与江心沙洲____(选填:被水淹没/露出水面),成为形成丹娘沙丘的沙源。
(3)结合上述材料与信息推测,丹娘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为____,丹娘沙丘发育最快速的季节是____。(选填:夏季/秋季/冬春季)
(4)为了促进当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答案】(1) ①. 高原山地 ②. 弯曲 ③. 3500
(2) ①. 堆积##沉积 ②. 低(较低) ③. 露出水面
(3) ①. 东南风(或偏东风) ②. 冬春季
(4) ①. 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②. 修复沙丘植被;划定生态保护区;合理发展农牧业;发展旅游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丹娘沙丘为背景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常见的外力作用、风力堆积地貌、河流堆积地貌、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侧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同时侧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的考查。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形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属于高原山地地形。丹娘沙丘附近的河谷较宽且弯曲,沙丘位于河谷之中,海拔高度范围是3000~3500米,不超过3500米。
【小问2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河滩与江心沙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该地区11月到次年5月气候干旱,此时河谷处于旱季,雅鲁藏布江水位下降,沙洲和河漫滩及河床裸露,成为形成丹娘沙丘的沙源。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沙丘位置位于江心洲的西北方向,可以推测丹娘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材料可知,11月到次年5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此时河谷处于旱季,河流水位下降,沙洲和河漫滩及河床裸露,东南风从裸露的沙洲和河漫滩携带泥沙向西北方向移动,受山地影响,风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沙丘。因此,冬春季节丹娘沙丘发育最快速。
【小问4详解】
由材料可知,河滩和江心沙洲上植被稀少,周边区域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为了促进当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当地应当合理发展农牧业,减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修复沙丘植被,划定生态保护区,减轻人类活动的干扰;作为湿润地区的沙漠,景观罕见,可以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常年天气晴朗,天空湛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向阳一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地面铺设卵石,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如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从大气削弱与保温作用的角度,说明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2)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指出暖棚内温度升高的过程。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制暖棚与内室形成的循环气流。
【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或晴天多,云雾少),大气削弱作用弱,白天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较弱,(不利于热量储存)气温低。
(2)太阳短波辐射透过玻璃到达棚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地面释放的长波辐射被棚内空气吸收,棚内气温升高(或棚内地面长波辐射无法透射出绝热窗,棚内气温升高)。
(3)如图所示(箭头为顺时针):
【解析】
【分析】本题以香格里拉房屋模型为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热力环流原理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湛蓝,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白天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热量散失的快,热量储存能力差,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小问2详解】
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太阳短波辐射绝大部分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棚内温度升高。由于玻璃隔离,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从棚内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起到保温作用。
【小问3详解】
暖棚受热较多,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上层形成高压,内室受热较少,近地面形成高压,上层形成低压,于是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将暖棚温暖气流送入室内,达到保温效果。如图所示: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中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总体气候冷湿,形成了厚厚的黑土。研究表明,东北黑土层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400年时间。但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近年来黑土出现了肥力降低,土层变薄等问题,拯救东北黑土刻不容缓。
(1)从气候特征分析东北黑土形成速度慢,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2)简要指出东北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岩石风化速度慢,土壤形成速度慢;气候湿润,植被丰富,有机质多;气候冷湿,微生物分解作用弱,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聚。
(2)过度开垦;黑土只用不养,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黑土相关文字信息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气候成土因素、土壤退化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土壤肥力高说明有机质来源多,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速度慢。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从有机质的来源看,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植物生长,植被繁茂,可产生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有机质来源较广;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岩石风化速度慢,土壤形成速度慢,温度低导致微生物分解作用弱,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所以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小问2详解】
东北黑土退化有人为和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只用不养,土壤肥力消耗大,土壤肥力持续流失;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地表径流冲蚀土壤,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侵蚀作用较强,水土流失加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高一上12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高一上12月月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