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长寿区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长寿区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4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某同学画了如图所示的关系简图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若①表示生物、②表示病毒,则③表示细胞生物
B. 若①表示病毒、②表示DNA病毒,则③表示RNA病毒
C 若①表示细胞生物、②表示真核生物,则③表示原核生物
D. 若①表示原核生物、②表示自养型原核生物,则③中包括蓝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然界生物可以分为有细胞结构的细胞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细胞生物根据是否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常见的原核生物包括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放线菌、细菌等,常见的真核生物有动物、植物、真菌等;病毒根据其含有核酸种类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常见的DNA病毒包括噬菌体病毒、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等,常见的RNA病毒包括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病毒、SARS病毒等。
【详解】A、①表示生物,自然界生物可以分为有细胞结构的细胞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因此若②表示病毒,则③表示细胞生物,A正确;
B、①表示病毒,病毒根据其含有核酸种类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因此若②表示DNA病毒,
则③表示RNA病毒,B正确;
C、①表示细胞生物,细胞生物根据是否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若②表示真核生物,则③表示原核生物,C正确;
D、若①表示原核生物、②表示自养型原核生物,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原核生物,则②中包括蓝细菌,D错误。
故选D。
2. 下表是用于无土栽培番茄的一种培养液配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该培养液配方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Cl和Fe
B. 构成番茄植株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C. 番茄中含有丰富的还原糖,可用番茄汁作为检测还原糖的材料
D. 水在番茄细胞中水承担着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为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含量较少的为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细胞中常见化学元素有20多种,含量较少的为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A正确;
B、构成番茄植株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B正确;
C、番茄汁为红色,会干扰砖红色沉淀出现,故不能否用番茄汁作为检测还原糖的材料,C错误;
D、水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承担着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D正确。
故选C。
3. 歌乐山辣子鸡是重庆特色菜,一般以土鸡为主料,营养丰富、香辣可口,深受人们喜爱。下列有关歌乐山辣子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鸡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 鸡肉中的营养成分包括Cu、Mg、Fe等微量元素
C. 辣子鸡中煮熟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鸡的脂肪富含饱和脂肪酸,所以室温下呈固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详解】A、鸡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才是蛋白质,A错误;
B、Mg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
C、蛋白质高温变性后,肽键未断裂,仍然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C错误;
D、一般动物的脂肪富含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固态,D正确。
故选D。
4.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水仍具有溶解性
B. 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不变
C. 幼苗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细胞构建,水不参与
D. 种子萌发形成根系后,土壤中无机盐以离子形式被根系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少,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详解】A、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这部分水为结合水,失去了溶解性,A错误;
B、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由于代谢中产生了种类较多的小分子有机物,故有机物种类增加,B错误;
C、水也参与细胞构成,如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C错误;
D、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才能被根细胞吸收,D正确。
故选D。
5. 瓜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记载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太平寰宇记》上,到了明清时期,嗑瓜子的习俗已经非常流行了,但那时的主角是西瓜子,后来不断地向葵花子演变。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瓜子中存在的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B. 瓜子中含有的大量元素钙、铁、磷等,可以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以及牙齿的发育
C. 炒干的瓜子中一定含有核糖和脱氧核糖
D. 新鲜瓜子在炒制的过程中失去的水是自由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可以分为脂肪(储能物质,减压缓冲,保温作用)、磷脂(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详解】A、瓜子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不是脂肪酸,A错误;
B、铁是微量元素,B错误;
C、炒干的瓜子中一定含有核糖(参与构成RNA)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DNA),C正确;
D、新鲜瓜子在炒制的过程中失去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D错误。
故选C。
6. 如图是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
B. 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
C. 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 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可能为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基本单位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详解】A、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代表的元素为C、H、O、N、P,A错误;
B、若B为葡萄糖,则C为多糖,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为糖原,乳糖是二糖,B错误;
C、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RNA病毒无DNA,其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D、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C为蛋白质,此时B为氨基酸,D正确。
故选D。
7. 英国 BBC 推出的一部纪录片《油糖陷阱》中认为,如果是单独地摄入“糖”、“油”类食物,短时间内可以达到减重的效果,而引起肥胖的最主要原因是廉价且美味的“糖油混合物”。糖油混合物是将糖类
和脂类经过人工混合进行精制的一类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饮食要减油,“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组成脂肪的化学元素与葡萄糖相同
B. 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能参与组成细胞膜
C. 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的储能物质,所有糖类和脂肪均可供能
D. 高糖饮食容易引起肥胖,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原和脂肪的区别:糖原是一种储存物质和储备能量,但这种能量只能提供短期能量。与脂肪相比,当它提供相同的能量时,糖原会消耗更多。而脂肪一方面作为能量组织,另一方面作为生物表面的保护层,以及良好的绝缘体和缓冲材料。在人类的能量消耗中,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即糖类,然后消耗脂肪,最后消耗蛋白质。当蛋白质被消耗时,人体将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害。
【详解】A、饮食要“减油”,其中“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和葡萄糖均由C、H、O组成,A正确;
B、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所以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B正确;
C、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的储能物质,有些糖类不作为供能物质,如五碳糖等,C错误;
D、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因此,高糖饮食容易引起肥胖,D正确。
故选C。
8. 图中甲、乙、丙为生物体内的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一个由两个巯基(-SH)形成的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
B. 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32
C. 如果甲中的R基为-C3H5O2,由两分子甲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D. 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分子,丙是核苷酸分子;核苷酸是合成DNA和RNA的原料;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具体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在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相应的蛋白质。
【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分子,故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A正确;
B、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健。故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减少了(271-3)×18+4×2=4832,B正确;
C、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甲的分子式为C5H9O4N,两分子甲脱一个水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6O7N,所以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C正确;
D、丙是核苷酸分子,存在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其参与组成的核酸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转录和翻译),D错误。
故选D。
9. 肉毒梭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高温使肉毒类毒素的肽键断裂从而失活
B. 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C. 肽键形成时脱去的氧元素来自于基本单位的R基
D. 肉毒类毒素是在细胞中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
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高温使肉毒类毒素空间结构改变而变性,其肽键并未断裂,A错误;
B、一分子肉毒类毒素由两条链盘曲折叠而成,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B错误;
C、肽键形成时脱去的氧元素来自于基本单位的羧基,C错误;
D、肉毒类毒素是大分子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是在细胞中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而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
10. 如图是某核苷酸与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 )
A. 图1所示物质可作为图2所示物质的基本单位
B. 图2所示物质彻底水解后产物为4种有机物
C. 图2中结构4的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D. 图2构成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 两种,核酸的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详解】A、图1中2号C上连的是-H,说明代表的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图2中有碱基T,说明是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故图1所示物质可作为图2所示物质的单体,A正确;
B、图2所示物质是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6种物质,分别是四种碱基、磷酸和脱
氧核糖,其中磷酸不是有机物,故图2所示物质彻底水解后产物为5种有机物,B错误;
C、图2中结构4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钟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组成的,因此其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正确;
D、图2代表的是脱氧核苷酸单链的片段,参与构成的物质是DNA,DNA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11. 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下列关于“miR140”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miR140”分子中每一个磷酸基团都与两个核糖相连
B. “miR140”分子中含有尿嘧啶,不含有胸腺嘧啶
C. “miR140”分子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D. “miR140”分子对小鼠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详解】A、“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RNA),单链RNA具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5’端),该磷酸基团只连接一个核糖,A错误;
B、“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不含碱基T(胸腺嘧啶),B正确;
C、“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单体是核糖核苷酸,C正确;
D、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这说明“miR140”分子对小鼠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A。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它们共同控制物质的进出,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使细胞内的生命活动有序进行。
12.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具有的功能是( )
A. 运输物质B. 催化反应C. 提供能量D. 识别信息
13. 下列对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头部是脂肪链
B. 尾部含N和P元素
C. 头部非极性,尾部极性
D. 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亲脂性
14.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脂双层两层中的磷脂分子含量不同
B. 细胞之间的识别主要决定于磷脂分子
C. 动物细胞膜中胆固醇具有保持细胞膜稳定性的功能
D. 由于胆固醇分布的特点,细胞膜内侧磷脂分子的活动能力较外层弱
【答案】12. C 13. D 14. B
【解析】
【分析】细胞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以镶、嵌、贯穿的方式存在于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间的识别主要依赖于细胞膜外侧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结构为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
【12题详解】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承担运输物质功能的载体蛋白,有起催化作用的酶蛋白,有起识别信息作用的受体蛋白,没有能够提供能量的蛋白质,所以C错误,ABD正确。
故选C。
【13题详解】
A、磷脂分子的尾部是脂肪链,A错误;
B、磷脂分子头部的磷酸含N和P元素,B错误;
C、磷脂分子的尾部非极性,头部极性,C错误;
D、磷脂分子的结构为亲水的磷酸头部和亲脂性的脂肪酸尾部,D正确。
故选D。
【14题详解】
A.由于蛋白质的不对称性分布,脂双层两层中的磷脂分子含量不同,A正确;
B.细胞之间的识别主要决定于糖蛋白和糖脂,B错误;
C.动物细胞膜中的胆固醇结构刚化,具有保持细胞膜稳定性的功能,C正确;
D.胆固醇主要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环境中,低温时细胞膜内侧磷脂分子的活动性较外层弱,D正确。
故选B。
15. 渗透作用是水等溶剂分子从其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扩散的现象。如图为一渗透装置(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图中蔗糖溶液浓度为0.5g /ml),初始时漏斗与烧杯中的液面齐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B. 浸泡在外界溶液中的植物细胞也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C. 若将烧杯中的清水换成0.5g /ml的葡萄糖溶液,则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D.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吸水肯定会涨破
【答案】B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详解】A、达到渗透平衡时,漏斗内溶液浓度高于烧杯中的浓度,A错误;
B、浸泡在外界溶液中的植物细胞,细胞液发生吸水或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B正确;
C、若将烧杯中的清水换成0.5g/ml的葡萄糖溶液,因为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蔗糖小,所以葡萄糖溶液单位体积中的溶质颗粒比蔗糖溶液多,浓度更高,半透膜两侧初始浓度差更大,因此平衡时漏斗内液面会更高,C错误;
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但吸水不一定会涨破,D错误。
故选B。
16. 盐穗木是广泛分布于新疆盐碱荒漠环境中的一种极端耐盐的灌木,其液泡膜上存在Na+﹣H+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浓度差将H+转运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维持较高的Na+浓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泡内Na+浓度降低有助于提高盐穗木的耐盐能力
B. 液泡内外的H+浓度差是靠主动运输维持的
C. 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 Na+﹣H+载体蛋白的作用体现了液泡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故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则液泡内的细胞液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说明H+运出液泡是顺浓度梯度,因此方式是协助扩散;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因此该过程Na+的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Na+在液泡中的积累能使液泡内Na+浓度增大,细胞液渗透压增大,进而提高拟南芥的耐盐碱能力+浓度降低不能提高盐穗木的耐盐能力,A错误;
B、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说明液泡内外的H+浓度差是靠主动运输维持的,B正确;
C、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所以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
D、Na+﹣H+载体蛋白的作用体现了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B。
17.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在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②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③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④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中,选择无催化剂作为对照组
⑤若探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淀粉酶调至预设的PH后,再将其与淀粉溶液混合
⑥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以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⑦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操作合理的顺序应为: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⑧温度和PH适宜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酶应该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保存
A. 3项B. 4项C. 5项D. 6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其中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验证手段可以使用同一种底物和不同的酶,或同一种酶和不同的底物;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是指酶的催化过程需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和pH。
【详解】①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酶活性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①正确;
②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②正确;
③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水解,③错误;
④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中,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组,④错误;
⑤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淀粉酶调至预设的pH后,再将其与淀粉溶液混合,防止未达到预设PH酶和底物就发生反应,⑤正确;
⑥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以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会干扰实验结果,⑥错误;
⑦测定酶活性实验操作中,体积最大的物质一般最先加入;对反应条件最敏感的试剂一般最后加入。故先加入缓冲液,再加入底物,最后加入酶,然后立即混匀保温,并开始计时,⑦错误;
⑧温度和pH适宜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酶应该在低温和最适pH条件下保存,⑧错误。
综上,①②⑤3项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8. 如图是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是一种催化ATP水解的酶
B. 该载体蛋白磷酸化后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
C. 由于ATP分子中磷酸基团的相互吸引,使得ATP的结构非常稳定
D. 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脱离的磷酸基团与该载体蛋白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A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很容易水解,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如图所示,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当膜内侧的Ca2+与其相应位点结合时,酶活性就被激活了,A正确;
B、在运输Ca2+的载体蛋白这种酶的作用下,ATP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脱离下来与载体蛋白结合,这一过程伴随能量的转移,此过程就是载体蛋白的磷酸化,磷酸化后空间结构改变运输Ca2+,B正确;
C、ATP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A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很容易水解,结构不稳定,C错误;
D、由图可知,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脱离的磷酸基团与该载体蛋白结合使载体蛋白磷酸化,空间结构改变以运输Ca2+,D正确。
故选C。
19. 以两种不同帽形(伞形帽和菊花形帽)的伞藻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以探究细胞核的功能。图中丙来自伞形帽伞藻,丁来自菊花形帽伞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将乙中C段与甲中B段移接在一起,则再长出的帽形为菊花形
B. 若将甲、乙中的细胞核移去,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C. 若将丁中的细胞核移植至去核的丙中,则再长出的帽形为菊花形
D. 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形态结构特点取决于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DNA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由亲代传给子代,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细胞核控制着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使生物体能够进行正常的细胞代谢,DNA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A、若将乙中C段与甲中B移接在一起,由于C段不含细胞核,所以再长出的帽形为伞形,A错误;
B、细胞核是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若将甲、乙中的细胞核移去,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B正确;
C、若将丁中的细胞核移植至去核的丙中,则再长出的帽形为菊花形,C正确;
D、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从上面的实验中看出,细胞核决定了伞藻的结构特点,D正确;
故选A。
20. 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细胞的结构,a~b表示物质的转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④、⑤和⑥中的膜构成生物膜系统
B. a与b的物质运输均是以囊泡的形式进行的,且需④和⑤提供能量
C. 若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为抗体,则图中所示细胞结构不应有的结构是⑤和⑥
D. 若合成的蛋白质是与丙酮酸脱氢有关的酶,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④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细胞结构图可知,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④为线粒体、⑤为叶绿体、⑥为细胞核。
【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①为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⑤为叶绿体,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它生命活动,a与b的物质运输均是以囊泡的形式进行的,需要④线粒体或者细胞质基质提供能量,B错误;
C、若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为抗体,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没有⑤叶绿体,具有⑥细胞核,C错误;
D、若合成的蛋白质是与丙酮酸脱氢有关的酶,线粒体基质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的脱氧作用,因此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④线粒体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第二卷:非选择题(60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6分。
21.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有边界,有系统内各组分的分工合作,有控制中心起调节作用。请结合所学过的与细胞结构相关的内容,回答些列问题。
(1)生物体内的膜结构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和用具验证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蓝色玫瑰花瓣、烧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可杀死活细胞)、清水等。
①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__________就越多。
②材料中提供的蓝色玫瑰花瓣的蓝色部分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结构)中。
③填写下列实验步骤以验证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作A、B标记,其中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方面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紧密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来源于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c、d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是由b与e融合形成的,这一过程反映了生物膜__________的特点。
③细胞器膜和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都分成含有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两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
①经研究证明,有核部分在30天内仍有21%~35%的细胞死亡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种原因)。
②有人把细胞核比作是细胞的“大脑”,可见细胞核对于细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请解释为什么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__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②. 液泡 ③. 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在B烧杯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④. 选等量的蓝色玫瑰花瓣,分别放入A、B两只烧杯中 ⑤. A烧杯中的花瓣仍为蓝色,水仍呈无色;B烧杯中的花瓣颜色(蓝色)逐渐变浅,而盐酸溶液逐渐变蓝 ⑥. 盐酸可杀死活细胞,从而使其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而清水对活细胞无伤害)
时间/天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1
81
79
2
62
78
3
20
77
4
0
74
5
0
67
6
0
65
(2) ①. 高尔基体 ②. 内质网 ③. 线粒体 ④.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⑤. 细胞膜和核膜
(3) ①. 实验操作使部分细胞损伤,进而导致其死亡 ②. 部分细胞的正常衰老、死亡 ③. 因为筛管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为了增大运输空间、提高运输效率,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器和细胞核都退化了
【解析】
【分析】1、实验探究“验证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则分别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清水处理蓝色玫瑰花瓣,在盐酸中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花瓣颜色变淡,盐酸变蓝,清水中不变。
2、分析题图:a是高尔基体;b表示溶酶体;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表示膜包裹的衰老细胞器线粒体,f表示b与e正在融合,g表示消化过程。
【小问1详解】
①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其功能越复杂,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②蓝色玫瑰花瓣的蓝色是由于液泡中的花青素形成的,蓝色玫瑰花瓣的蓝色部分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验证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设立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清水:第一步(取材编号):选择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作A、B标记,其中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第二步(分别作不同的处理):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在B烧杯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第三步(观察实验结果):选等量的蓝色玫瑰花瓣,分别放入A、B两只烧杯中;第四步: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结果预测:A烧杯中的花瓣仍为蓝色,水仍呈无色;B烧杯中的花瓣颜色(蓝色)逐渐变浅,而盐酸溶液逐渐变蓝;原因分析:盐酸对活细胞具有很强的伤害作用,将细胞杀死而使其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而清水对活细胞无伤害。
【小问2详解】
①分析题图细胞器的形态可知:a由一个个单膜结构组成的囊状结构垛叠而成,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来源于高尔基体;c由单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内质网;d由两层膜构成,内膜凹陷形成脊的是线粒体。②f是由b与e融合形成的,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③细胞器膜、细胞膜与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理。
【小问3详解】
①由于部分细胞的正常衰老、死亡或实验操作使部分细胞损伤,进而导致其中一些细胞死亡,所以有核部分在30天内仍有21%~35%的细胞死亡率。②因为筛管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为了增大运输空间、提高运输效率,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器和细胞核都退化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4分。
22.
胶原蛋白是动物体中的一种结构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骨骼和血管壁等组织器官,可保护皮肤黏膜、增加组织弹性和韧性。研究人员提取了一种主要含图1中三种氨基酸的胶原蛋白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
(1)据图1氨基酸分子式可知,组成这种胶原蛋白的主要化学元素是____。
(2)这三种氨基酸分子通过____反应,形成一条包含“-甘-赖-脯-”序列重复200次的肽链,此肽链所含游离的氨基个数至少为____个,连接相邻氨基酸的化学键是____键。
(3)上述三条同样的肽链螺旋缠绕在一起形成三螺旋结构(图2所示),称为原胶原蛋白。其中,甘氨酸的R基为____,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赖氨酸和脯氨酸的R基被修饰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由此推测,机体内原胶原蛋白的结构俯视示意图为图3中的____(填选项前字母),原胶原蛋白可进一步骤合,形成胶原蛋白。
①作为手术缝合线的胶原蛋白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其原因是____。
②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赖氨酸和脯氨酸的R基无法发生亲水性修饰,造成胶原蛋白易被降解。提出预防缺乏维生素C引发疾病的措施____。
【答案】(1)C、H、O、N
(2) ①. 脱水缩合 ②. 201 ③. 肽
(3) ①. -H ②. C ③. 胶原蛋白被分解为可以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 ④. 平衡膳食,适量补充维生素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小问1详解】
图1中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所以组成胶原蛋白的主要元素是C、H、O、N。
【小问2详解】
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甘-赖-脯-”序列重复200次的肽链共含有3×200=600个氨基酸,构成该多肽中只有赖氨酸的R基含有氨基,构成该多肽有200个赖氨酸,所以R基上有200个氨基,所以构成该肽链所含游离的氨基数至少有201个。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甘氨酸的R基是-H;根据甘氨酸的R基有较强的疏水性,赖氨酸和脯氨酸的R基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则构成的胶原蛋白中赖氨酸和脯氨酸位于外侧,甘氨酸位于内侧,对应的图C。
①手术缝合线的本质是蛋白质,胶原蛋白被分解为可以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所以作为手术缝合线的胶原蛋白能被人体组织吸收。
②维生素C是制造胶原蛋白的小能手,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胶原蛋白易降解,长期以往,容易引发坏血病,干皮症等,因此在平常的饮食中要注意平衡膳食,适量补充维生素。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
23. 盐碱地中所含的盐分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对其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产能的途径,但也是个世界性难题。过去的思路主要是治理盐碱地、让盐碱地适应作物,如今科研人员提出要向选育更多耐盐碱作物、让作物适应盐碱地的方向转变。比如,在某些地区可以发展具有较强耐盐碱能力的海水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碱地上大多数作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________,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在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的浓度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海水稻具
有耐盐碱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细胞外的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水的吸收速率几乎不变,原因是_______。
(3)将普通水稻放在适宜浓度的NaNO3溶液中培养,根细胞吸收一个Na+时会排出一个H+,吸收一个NO3-会排出一个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浓度下降、Na+浓度上升,则实验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培养液中Na+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
(4)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转运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多选)。
A. 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的细胞都会发生质壁分离
B. 盐碱地上的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可能相对较高
C. 该转运蛋白作用的结果降低了细胞的吸水能力
D. 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1) ①. 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甚至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②.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基质浓度> 细胞液浓度 ③. 具有耐盐碱的相关基因
(2)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 ①. 增大 ②. 根吸收水的速率大于吸收的Na+速率 (4)AC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及原因: 条件:(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小问1详解】
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甚至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因此,盐碱地上大多数作物很难生长。
【小问2详解】
当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故浓度大小依次为: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基质浓度>细胞液浓度;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合成,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具有耐盐碱的相关基因,。
【小问3详解】
根细胞吸收一个Na+时会排出一个H+,吸收一个NO3-会排出一个 HCO3-,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 NO3-的浓
度下降、Na+浓度上升,说明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更大,而吸收Na+较少,则说明排出的H+小于排出的,实验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趋势是增大;
培养液中Na+浓度上升的原因是根细胞吸收Na+较少,并且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内,导致培养液中水分降低(根吸收水的速率大于吸收Na+的速率),造成离子浓度升高。
【小问4详解】
A、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同时有些细胞(根尖分生区)没有大液泡,所以不是所有细胞都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盐碱地上的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可能相对较高,增强细胞抗逆性,B正确;
C、该转运蛋白可以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增大液泡的浓度,增强细胞吸水能力,C错误;
D、Na+进入液泡需要转运蛋白,该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A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