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1页
    人教部编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2页
    人教部编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B.魏格纳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的形状
    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可以方便了解地球的面貌,也可以用它演示地球的运动。图M-1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回答2~4题。
    2.地球仪上( )
    A.a线为30°SB.b线为150°W
    C.a线指示南北方向D.b线长度约为4万千米
    3.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正确的做法是( )
    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 B.始终保持光源对准赤道
    C.地轴始终同水平面垂直 D.北极始终对着北极星方向
    4.地球公转产生( )
    A.昼夜更替 B.时间差异 C.季节变化 D.地表起伏
    5.北京时间2018年5月5日6时32分夏威夷群岛发生了6.9级地震,并伴随着火山喷发。小小想查阅美国夏威夷州在哪里,应该选择( )
    A.交通图 B.旅游图 C.政区图 D.地形图
    人参原生于我国东北原始森林中,是喜冷凉、湿润而耐阴的药用植物,怕积水,不耐旱,忌强光直射。读“长白山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M-2),回答6~7题。
    6.图M-2四地中,最有可能找到人参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河流a段自东北向西南流
    B.山顶海拔为800~900米
    C.乙丁间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1 000米
    D.丁地所处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8.下列大洲中,被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 )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9.印度尼西亚西部海域经常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主要是此处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天气预报也是生产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天气预报都越来越重视。图M-3示意世界四座城市某日的天气信息。据此完成10~11 题。
    10.对图示四座城市的天气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纽约 小雨,最高气温 4 ℃,最低气温-2 ℃
    B.东京 晴,最高气温 16 ℃,最低气温 11 ℃
    C.北京 多云,最高气温 9 ℃,最低气温 6 ℃
    D.曼谷 阴,最高气温 34 ℃,最低气温 25 ℃
    11.图示四座城市中,所在国家为发达国家的是( )
    A.纽约 东京 B.东京 北京C.北京 曼谷 D.曼谷 纽约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基本类型。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将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读我国城乡人口数据示意图(图M-4)。据图文资料,完成12~13题。
    12.我国城乡人口发展的趋势是( )
    A.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均呈上升趋势
    B.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均呈下降趋势
    C.城市人口呈上升趋势,乡村人口呈下降趋势
    D.城市人口呈下降趋势,乡村人口呈上升趋势
    13.由此推测,我国城市聚落的规模可能会(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交替变化 D.没有变化
    读世界地图(图M-5),回答14~16题。
    14.图中①②③④⑤⑥是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处和③处为常年温暖湿润型的气候
    B.⑥处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③处与④处的气候特征在冬季的最大区别是降水多少不同
    D.②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15.图中的A处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B为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半岛居民的人种多为白色人种,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B.A半岛与非洲相邻,与非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B大陆的东侧为大西洋,西侧为印度洋
    D.我国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必经B大陆,这是因为该大陆离南极距离最近
    16.图中C大陆东部和D大陆西部轮廓几乎吻合,这说明( )
    A.地球上现在的海陆分布是由大陆漂移而形成
    B.地球上现在的海陆分布是板块张裂而形成
    C.海陆分布是固定的,这种吻合纯属偶然
    D.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C、D两大陆为同一块陆地
    地球遥感图像是认识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工具,也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读西半球夜晚遥感图像(图M-6),回答17~18题。
    17.图像中灯光范围(明亮部分),与哪个地理要素分布相吻合( )
    A.人口和城市 B.地形区C.气候类型D.语言和宗教
    18.图像中甲区域夜晚灯光暗淡,原因是( )
    A.气候寒冷,冰雪广布 B.森林茂密,河网密布
    C.沙漠广布,人烟稀少 D.地势高耸,交通不便
    19.图M-7是西亚的民居,该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墙厚、窗小是为了适应( )
    A.当地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可以抵御严寒
    B.当地强盗较多,墙厚、窗小比较安全
    C.当地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D.当地土质疏松,墙厚、窗小可以使房屋更坚固
    20.关于国际经济秩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平等的
    B.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一般价格高
    C.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D.发展中国家赚到的钱多
    二、综合题(共60分)
    21.图M-8是山东省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初中学生计划在图示区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据图判断,该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河流干流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处气温为20℃,山峰B处气温最低不低于________℃。
    (3)同学们计划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C处,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4)若在D处突遇泥石流,则①②③三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
    (5)简要分析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
    22.“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假进行了环球网上模拟旅游。图M-9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________洋、B________运河、C________洋、D________洲、E________运河、F________洋,最后回到无锡。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现象1:印度尼西亚火山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2: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模拟旅游路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
    ②甲半岛的居民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交流,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
    ③D大洲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他们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为“南北对话”。( )
    ④B和E运河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
    23.读图M-10,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______。
    (2)图中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以上,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以下。
    (3)图中B地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主要是因为该地________,联系世界地形图判断,该地主要地形区名称为________。
    (4)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月,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月。
    (5)E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与图M-11________相符。
    (6)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影响 D.地形地势因素
    24.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图M-12),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从图中看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洲,该洲的西部是________(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这里大部分人信仰________教。
    (2)亚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________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写1条即可),该地区大部分国家是________(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图中甲地区人口________(填“稠密”或“稀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B 点拨: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A 3.D
    4.C 点拨:第2题,图中a线为30°S,指示东西方向;b线为150°E,长度约为2万千米。第3题,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要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且北极始终对着北极星方向。第4题,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季节变化,地表起伏和地球运动关系不大。
    5.C 6.B 7.B 8.A
    9.A 点拨:一般来说,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印度尼西亚西部海域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10.B 点拨:读图可知,纽约为阴,曼谷为多云,东京为晴,北京为小雨。
    11.A 点拨:纽约位于美国,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曼谷是泰国的首都,其中美国和日本是发达国家。
    12.C 点拨:读图,城市人口呈上升趋势,乡村人口呈下降趋势。
    13.A 点拨:大量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就业、居住,会使城市聚落的规模越来越大。
    14.B 点拨: ③处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③处与④处的气候特征冬季最大区别是气温不同;②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
    15.A 点拨:A半岛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B大陆东侧为太平洋,距离南极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
    16.A
    17.A 18.B 点拨:本题组考查人口分布及原因的相关知识。第17题,图像中的灯光集中,说明人口稠密,城市集中,所以明亮部分与人口和城市相吻合。第18题,图像中的甲地区是热带雨林地区,森林茂密,河网密布,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少,所以灯光暗淡。
    19.C 点拨: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区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西亚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当地民居建筑墙厚、窗小是为了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20.B 点拨:本题考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解答时应明确,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占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一般出口轿车、轮船、飞机等工业产品,价格高,赚到的钱多;发展中国家以出售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材料为主,产品价格低,赚到的钱少。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并不是平等的,这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21.(1)丘陵(丘陵、平原);先由西北流向东南,再转为由北向南
    (2)17
    (3)合理;C处位于鞍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4)②
    (5)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运便利,取水方便(水源充足)。
    22.(1)印度;苏伊士;大西;南美;巴拿马;太平
    (2)现象1: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
    现象2: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相互碰撞挤压导致面积不断缩小
    (3)①× ②√ ③× ④√
    点拨:第(1)题,图中A是印度洋,C是大西洋,F是太平洋;B是苏伊士运河,D是南美洲,E是巴拿马运河。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箭头是相对的,代表这两个板块是碰撞挤压。第(3)题,模拟路线的方向是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甲位于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D大洲位于南美洲,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23.(1)递减
    (2)20;0
    (3)海拔高(地势高);青藏高原
    (4)7;1
    (5)热带雨林气候;A
    (6)A
    点拨:第(1)题,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A地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B地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第(3)题,B地是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第(4)题,C地位于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D地位于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第(5)题,读图可知,E地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四幅图中,A图是热带雨林气候,B图是热带草原气候,C图是热带季风气候,D图是热带沙漠气候。第(6)题,赤道地区纬度低,获得的热量多,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纬度高,获得的热量少,终年冰雪覆盖,因此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24.(1)欧;发达;基督
    (2)南;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写1条即可);发展中
    (3)稀疏;气候极端干旱
    点拨: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欧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这里大部分人属白色人种,多信仰基督教。第(2)题,亚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第(3)题,图中甲地区人口稀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极端干旱。

    相关试卷

    河南省潢川县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检测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潢川县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检测试卷(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