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郑振铎在谈创作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二、三、六、七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人提倡古文,是在文必须有益于世用的儒家传统思想指导下,改革文风文体的一种努力。这种改革几乎贯穿于整个唐代。
中国的散文,一开始是重实用的。随着文学慢慢地与经、史、子学分离,它的抒情特质、辞采和声韵之美也不断被认识和加以有意识地发展。建安、正始间,通篇骈体开始出现,此后,骈文和骈赋便都逐步走向成熟。骈文为中国散文技巧和表现方法创造的新的经验是应该肯定的。然而骈文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内容的社会现实意义,加之它过于追求琐细的技巧,使形式趋向僵化。
文体和文风改革得到顺利发展的,是唐代。在陈子昂明确提出“以雅易郑”①的主张之后,散体的写作逐渐增加。文体的转变是由骈而散,文风的转变是返归质朴。二者实际上都是复秦汉散体文之古,除元结在技巧上有所创新外,大体没有超越汉前散体文的成就。
幸而中唐时期有韩愈、柳宗元出来,开了全新的局面,从单纯的复古走向事实上的创新。韩愈、柳宗元都是深深介入当时现实政治的杰出人物,他们把对现实政治的态度等思想感情宣泄于文章中,给文章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韩、柳古文的最大成就是从空言明道走向参与政治、参与现实生活。有了这一点,才使“古文”与六朝骈文不仅在文体上,而且在文风上真正区别开来。
韩、柳古文的另一成就,是艺术上的创新。他们汲取各家之所长,极大地丰富了古文的表现能力。韩愈的文章往往有儒家谆谆说理之长,又有法家如韩非之善辩,有庄子的想象变幻,又有楚骚之激越抒情。他甚至使用骈句,使行文更富于变化。柳宗元也是这样的大师,他的论说文除了以说理严密见长外,往往
犀利有力,取譬常直接进入论旨而使思想深化;寓言以形象生动、嘲讽辛辣、思想深刻而又极其简洁著称。他成就最大的还要数山水游记,创造了一种蕴含着悲愤情怀、明秀中透出清冷、凄神寒骨的意境,这在中国散文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韩、柳文在艺术上集前人之成就而又加以融合创新,为散文艺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表现天地。
韩、柳古文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主张创新。他们两人都主张兼收并蓄。他们都不以集众家之所长为满足,而是求自树立。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谈到去陈言的三个阶段,事实上便是由学古到创新的过程。柳宗元强烈反对剽贼前作。他们的这些理论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如果从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来考虑问题的话,我们也会发现存在着一些疑问。魏晋南北朝时期注意到了不同文体的区别,注意区分文、笔之别②。萧统甚至明确地将子、史摒弃于他的《文选》之外,不列入“文”。这虽然不能认为是对文学特质的一种成熟的认识,但至少是一个开端,是“文学”观念正在发展的标志。这种发展如果能继续下去,“文学”这样一个理论范畴在我国或者能够发展到一种更成熟的形态。可惜的是,唐代古文运动起来后,这种发展也就中止了。古文家以“笔”为“文”,重新混文、笔为一,从此也就使散文理论一直停留在文章学的水平上。
(摘编自罗宗强《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
【注】①“以雅易郑”是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意思是用高雅替换俗艳。②古人以有韵为文,无韵为笔。
材料二:
散文为什么被称做“古文”呢?原来古文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古代的文字”,另一个是指“古代的散文”,这是中唐时候的作家为了区别于称为“时文”的骈文,给先秦、两汉时代用散文形式写的各种文章所提的名称,后来把他们自己写的散文也叫作“古文”。至于“古文运动”,它所要提倡和学习的,则是要求恢复古代的散文,用这来反对六朝的骈文及其末流。
骈文和古文的不同究竟在哪里,我们且各举一篇具体的作品来比较说明一下。
先来看一篇骈文。南朝的著名作家庾信为了答谢一位王爷送马给他,写了一封《谢滕王赉马启》:
某启:奉教垂赉乌骝马一匹。柳谷未开,翻逢紫燕;陵源犹远,忽见桃花。流电争光,浮云连影。张敞画眉之暇,直走章台;王济饮酒之欢,长驱金埒。谨启。
再来看一篇古文。唐朝韩愈给一个去世的官员王用写了碑文,王用的儿子也送他一匹马,皇帝准许他接受这个礼物,他写了《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
右,今日品官唐国珍到臣宅,奉宣进止,缘臣与王用撰《神道碑文》,令臣领受用男沼所与臣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者。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所撰碑文,不能备尽事迹。圣恩弘奖,特令中使
宣谕,并令臣受领人事物等。承命震悚,再欣再跃,无任荣忭之至。谨附状陈谢以闻。谨状。
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同是答谢送马的,很便于比较。庾信写的文满是漂亮的词句,每句都使用了关于马的典故,其实只是这样简单的几句:“承你送给我一匹乌骝马,非常骏美而善走。今后,我可以骑着它出游和赴宴了。”可是读者如果不熟悉这些典故就无法了解它的真实含义。显然,没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是看不懂写不来这种文章的,它是为少数特殊阶级服务的。韩愈写的古文就完全不同了,他没有用一个典故,只把自己接受这件礼物的谢意表达出来,对方很容易看懂。对照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骈文的空洞和做作,古文就自然、朴实得多,而它的读者对象就比较广。
古文运动除了要求从形式上反对骈文对于文字的拘束限制外,还要求从思想内容上反对骈文的空虚无聊和浮华轻艳。所以古文除了有古代散文的含义,还有“古代道统”的含义。因此古文运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打着“复古”的旗帜。但所说“古道”只是当时运动所需要并且经过他们改造过的儒家的“道”,不可能跟他们口头标榜的所谓古代的“道”一模一样。
(摘编自钱冬父《唐宋古文运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文运动的全新局面出现于中唐时期,而在更早之前,萧统、元结二人都使古文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柳宗元的散文虽不及韩愈文章那样能融儒、法、道等各家之长,但他的山水游记常取譬于寓言,更加形象生动、犀利有力。
C. 韩、柳二人能够成功倡导古文运动,既是顺应了时代需求,也与他们自身务实求真的思想、散文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密不可分。
D. 同样是答谢送马,庾信的《谢滕王赉马启》比韩愈的《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短小,可见骈文的情感表达方式更简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朝的古文运动是对散文从形式到内容的“复古”,体现了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提倡。
B. 曾在历史上盛行的骈文虽然存在着形式僵化、受众不广等问题,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C. 如果唐人在倡行古文时能够重视文、笔的文体之别,那么散文的理论或将得到更大发展。
D. 中唐作家所提倡学习的“古文”含义丰富,除指古代文字外,也指古代散文和古代道统。
3. 下列选项最不符合材料中“古文运动”精神的一项是( )
A.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B.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而之焉之谓道。(韩愈《原道》)
C. 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韩愈《答李秀才书》)
D. 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4. 两则材料都在论述“古文运动”,其论述的内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 韩愈和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提倡的写作精神,对我们今天倡导优良文风有哪些启发?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的观前街
郑振铎
我刚从某一个大都市归来。那一个大都市,说得漂亮些,是乡村的气息较多于城市的。它比城市多了些乡野的荒凉况味,比乡村却又少了些质朴自然的风趣,疏疏的几簇住宅,①到处是绿油油的菜圃,是蓬蒿没膝的废园,是池塘半绕的空场,是已生了荒草的瓦砾堆。晚间更是凄凉,太阳刚刚西下,街上的行人便已“寥若晨星”。在街灯如豆的黄光之下,踽踽地独行着,瘦影显得更长了,足音也格外地寂寥。远处野犬,如豹地狂吠着。假如我是喜欢都市生活的话,真不会喜欢到这个地方;假如我是喜欢乡间生活的话,也不会喜欢到这个所在。
归程经过苏州,想要下去,终于因为舍不得抛弃车票上未用尽的一段路资,蹉跎地被火车带过去了,归后不到三天,高个子的樊与矮而美髯的孙,却又拖了我逛苏州去。早知道有这一趟走,还不中途而下,来得便利么?
我们跑了几家书铺,天色已经渐渐地黑下来了,樊说:“我们找一个地方吃饭吧。”饭馆里是那样拥挤,走了两三家,才得到了一张空桌,街上已上了灯,楼窗的外面,行人也是那样拥挤。没有一盏灯光不照到几堆子人的,影子也不落在地上,而落在人的身上。我不禁想起了某一个大城市的荒凉情境,说道:“这才可算是一个都市!”
这条街是苏州城繁华的中心的观前街。玄妙观是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一个不熟悉的;那么粗俗的一个所在,未必有胜于北平的隆福寺,南京的夫子庙,扬州的教场。观前街也是一条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一个不曾经过的;那么狭小的一道街,三个人并列走着,便可以不让旁的人走,再加之以没头苍蝇似的乱攒而前的人力车,或箩或桶的一担担的水与蔬菜,混合成了一个道地的中国式的小城市的拥挤与纷乱无秩序的情形。
然而,这一个黄昏时候的观前街,却与白昼大殊。我们在这条街上舒适地散着步,男人、女人、小孩子、老年人,摩肩接踵而过,却不喧哗,也不推拥。我所得的苏州印象,这一次可说是最好。——从前不曾于黄昏时候在观前街散过步。一条半里多长的古式的石板街道,半部车子也没有,你可以安安稳稳地在街心踱方步。灯光耀耀煌煌的、铜的、布的、黑漆金字的市招,密簇簇地排列在你的头上,一举手便可触
到几块。茶食店里的玻璃匣,亮晶晶的在繁灯之下发光,照得匣内的茶食通明地映入行人眼里,似欲伸手招致他们去买几色苏制的糖食带回去。野味店的山鸡、野兔,已烹制的,或尚带着皮毛的都是一串一挂地悬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眼前,②那香味直扑到你的鼻上,你在那里,走着,走着,你如走在一所游艺园中。你如在暮春三月,迎神赛会的当儿,挤在人群里,跟着他们跑,兴奋而感到浓趣。你如在你的少小时,大人们在做寿,或娶亲,地上铺着花毯,天上张着锦幔,长随打杂老妈丫头,客人的孩子们,全都穿戴着崭新的衣帽,穿梭似的进进出出,而你在其间,随意地玩耍,随意地奔跑。你白天觉得这条街狭小,在这时,你,才觉这条街狭小得妙。她将所有的宝藏、所有的繁华、所有的可引动人的东西,都陈列在你的面前。即在你的眼下,相去不到三尺左右,而别用一种黄昏的灯纱笼罩了起来,使它们更显得隐约而动情。她假如也像别的都市巷道那样开朗阔大,那么,便将永远感觉不到这种亲切的繁华的况味,你便将永远受不到这种紧紧的箍压于你的全身、你的全心的燠暖而温馥的情趣了。你平常觉得这条街闲人太多,过于拥挤,在这时却正显得人多的好处。你看人,人也看你;你的左边是一位着时装的小姐,你的右边是几位随了丈夫父亲上城的乡姑,你的前面是一两位步履维艰的道地的苏州佬,一两位尖帽薄履的苏式少年。你的团团转转都是人,都是无关系的最驯良的人;你可以舒舒适适地踱着方步,一点也不用担心什么。这里没有乘机的偷盗,没有诱人入魔窟的“指导者”,也没有什么电掣风驰、左冲右撞的一切车子。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安闲地散着步;川流不息地在走,肩摩踵接地在走,他们永不会猛撞你身上而过。他们走得是那么安闲,那么小心。假如你偶然过于大意地撞了人,或踏了人的足——那是极不经见的事!他们抬眼望了你,你对他们点点头,表示歉意,也就算了。大家都感到一种的亲切,一种的无损害,一种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大家都似躲在一个乐园中,在明月之下,绿林之间,悠闲地微步着,忘记了园外的一切。
那么鳞鳞比比的店房,那么密密接接的市招,那么耀耀煌煌的灯光,那么狭狭小小的街道,③竟使你抬起头来,看不见明月,看不见星光,看不见一丝一毫的黑暗的夜天。她使你不知道黑暗,她使你忘记了这是夜间。啊,这样的一个“不夜之城”!
有观前街的燠暖温馥与亲切之感的大都市,我只见到了一个威尼斯。即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左近,那里也是充满了闲人,充满了紧压在你身上的燠暖的情趣。街道也是那么狭小,也许要更狭,行人也是那么拥挤,也许要更拥挤,灯光也是那么辉辉煌煌的,也许要更辉煌。曾经听到有人口口声声地称呼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④别的地方,我看不出,别的时候,我看不出,在黄昏时候的观前街,我却深切地感到了——虽然观前街少了那么宏丽的广场,少了那么轻妙的此奏彼息的乐队。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面写对某一大都市的感受、途经苏州而未下车等内容并非闲笔,而是为下文浓墨重彩书写黄昏的观前街做铺垫。
B. 文章第四段提及北平的隆福寺、南京的夫子庙等其他名胜古迹,意在说明玄妙观的粗俗以及观前街的狭小。
C. 文章写白天观前街拥挤与纷乱无秩序的情形,更衬托出黄昏时观前街的烟火气十足、热闹繁华与人的悠闲。
D. 作者以前并不怎么认同“苏州是东方威尼斯”这个说法,但经过黄昏时游赏观前街,作者对此表示高度认同。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示了那个大都市的各种景象,凸显出它的荒野况味,但这种况味缺少真正乡村的质朴自然。
B. 句子②中一个“扑”字化被动为主动,化无形为有形,把香味写活了,突出了野味店山鸡、野兔的香味浓郁四溢。
C. 句子③中“看不见”的对象从“明月”到“星光”,再到“一丝一毫的黑暗的夜天”,层层递进,就是为了凸显观前街的灯光辉煌。
D. 句子④“别的地方”与“别的时候”单独成句,强调了只有在此地、此时,即黄昏时分的观前街,才“看得出”。
8. 文章第五段在人称方面富于变化,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9. 郑振铎在谈创作时说:“我们要求‘真率’,有什么话便说什么话,不隐匿,也不虚冒。我们要求‘质朴’,只是把我们心里所感到的坦白无饰地表现出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真率”“质朴”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嘉祐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材料二:
公①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庇,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昔其未用也,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用。至其请老而归也,莫不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岂厌世混浊,洁身而逝乎?将民之无禄,而天莫之遗?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
(节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
【注】①公:指欧阳修。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昔有见A口B未能C言D今E见F是书G得H吾心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难道,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的“顾”意思不同。
B. 属,撰写,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意思不同。
C. 欲,想要,与《师说》中“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欲”意思相同。
D. 厌,满足,与《短歌行》中“海不厌深”的“厌”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苏轼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 在礼部考试时,欧阳修怀疑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是曾巩写的,便将这篇文章评为第二名。
C. 材料二中,苏轼把欧阳修比作高山大川,称赞欧阳修德泽万物,功绩无法计算、周知。
D. 苏轼听闻欧阳修去世,不远千里前往吊唁,回去后,又写了一篇祭文,来表达对他哀思。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2)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用。
14. 苏轼对欧阳修的感情深厚,为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①,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②,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①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②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录了有关周穆王的传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一首诗在写法上纯以自然为宗,节奏舒缓适度,语言俚俗粗拙,口语化,亲切朴实。
B. “孟夏”紧跟着暮春的时序,此时草木繁盛,枝叶纷披,将陶庐笼在一片绿阴之中。
C. “既”“已”“时”等字眼表明耕种既毕,收获尚早,诗人可以偷闲读书,别有兴味。
D. “微雨”“好风”是细雨和风,润衣不湿,吹面不寒,增加了酌春酒摘田蔬的兴致。
16. 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感到“乐”的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都用秋叶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作品中曾写到曹操军队的战船,如《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则形象描绘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始终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方式,也是维系文明传承发展的关键纽带。书是易读的,路灯下能读,车船上能读,喧闹的集市里能读,即使在破屋茅棚也能读。可书也是难读的,明窗净几,夜静更深,即使在教室、图书馆,也有不读书的。
阅读能滋养人生,能 ① 地影响人。那些用文字构建的绮丽多彩的世界,不仅能让人获得美的享受,还能让人从繁杂的现实世界中跳脱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在信息泛滥和电子产品包围的今天,读书的人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拥有了让时间变慢的魔法。慢,是舒缓,是耐心,是从容,是对细节的迷恋。 ② 的现实生活,总是让我们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读书会和自己的灵魂相遇,也会和许多有趣的灵魂穿越时空对话交流。这是治疗人生坎坷的药,也是照亮自己前路的光。你看到的每一个字,都会化成你精神的骨与肉,改变你的精神容颜,让你变得 ③ 。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书是易读的,可以在路灯下、车船上、集市里、破屋茅棚中读。”从语意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辣椒不仅能让菜肴美味加倍, ① 。首先,可以给人体补充维生素C。辣椒可是蔬菜中的“维生素C之王”,不同品种的辣椒按维生素C含量高低排列,依次为甜椒、彩椒、小红尖辣椒、青尖椒。其次,可以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尤其是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再次, ②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促进血管舒张,从而对高血压起到预防作用。另外,可能还有助于减肥。辣椒素可作用于脂肪组织的辣椒素受体,能抑制脂肪合成,所以吃辣椒 ③ ;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吃的食物不仅辣而且很油腻,这些人可能还会发胖。
虽然研究表明吃辣对健康有很多益处,但并不意味着吃辣越多越好。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和疾病发生,妨碍健康。
20. 下列句子中的“可能”和“可能还有助于减肥”中的“可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树随时有被风吹倒的可能。B. 这件事是完全可能的。
C. 他可能正在来的路上。D. 你可能为我捎点东西来?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荀子·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他告诉我们要善于借助外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陶行知《自立歌》中也说:“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他则主张凡事都要依靠自己。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12月阶段性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二、三、六、七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D
3. B 4. ①材料一论述了古文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韩、柳的古文成就,同时指出了古文运动在散文理论创新上的不足。
②材料二从“古文”的内涵入手,通过对比骈文和古文的具体作品,阐明了古文的文体特色,另外也提到了古文的“古代道统”的含义。
5. (示例)①去除形式化倾向,注重文章的实用性和思想性。
②注重朴实简洁,兼顾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艺术性。
③反对抄袭前作,鼓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④强化写作的社会责任感,使作品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B 7. C
8. ①先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直接与读者对话,调动读者的联想、想象,抒写了设想中读者畅游观前街时的情景与心情,使读者有代入感。
②其间还运用第三人称,称观前街为“她”,将观前街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此时观前街的喜爱之情。
9. ①通过议论表现“真率”,作者在描写白天的观前街狭小、拥挤的情形之后,说这一切混合成了“中国式的小城市的拥挤与纷乱无秩序的情形”,这一议论饱含着作者的主观评价,不隐匿,不虚冒,很是真
率。
②通过内心感受体现“质朴”,作者谈自己对黄昏时观前街的感受时直白地说“我所得的苏州印象,这一次可说是最好”,把心里所感到的坦白无饰地表现出来,很是质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ADG
11. D 12. D
13. (1)我如果成为范(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
(2)等到他解职离去时,没有人不希望他再次被起用。
14. ①欧阳修赏识苏轼,推举苏轼做官。
②苏轼的父亲受过欧阳修的举荐。
③苏轼受教于欧阳修门下十六年。
④欧阳修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德高望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A 16. ①环境美妙:夏日绿荫遮蔽的庐室。
②气候怡人:有微雨和好风,惬意。
③有闲暇读书:耕种已毕,正值农闲,可读书。
④读书轻松愉悦:因求知怡情而“泛览”“流观”。可随书中人物出入往古,周游世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②. 枫叶荻花秋瑟瑟 ③. 君子生非异也 ④. 善假于物也 ⑤. 舳舻千里 ⑥. 樯橹灰飞烟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18~19题答案】
【答案】18. ①潜移默化
②日新月异
③与众不同 19. ①句式上,原句使用多个短句,句式活泼灵动,节奏明快有力,反复使用“能读”二
字,突出了读书之易。改句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②修辞上,原句使用排比的手法,句式整齐富有美感,强调读书之易不分场所,增强了语势。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20~22题答案】
【答案】20. C 21. ①对人的健康也有益处
②可以预防高血压
③对减肥可能有用 22. 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等疾病发生,危害健康。
四、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
修内功,借外力,铸就人生辉煌
人生之路上,诉诸外力固然重要且不失为省力之道,但是关注自己的内在、强大本身才是能够稳扎稳打地走下去的关键。而注重自身就意味着摒弃外在力量吗?实则不然,因曰:兼修内外行此道,内胜于外路更平。人生的智者当修内功,借外力而行,让人生更辉煌。
我们发现,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在显微镜下竟然是无色彩的,然而在光线的照射下却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是什么使得原本毫无色彩的蝴蝶有了缤纷的颜色?是因为其自身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同时蝴蝶又借助光线的照射,才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可见内因和外因不可缺少。
任何人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主观努力。我们熟知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正是诸葛亮凭借自己聪明的才智才得以实现。在极短的时间内,绝对是不可能制造出十万只箭的,而诸葛亮用草船向自己的敌人曹操去借箭,不仅完成了任务解决了问题,还让周瑜佩服得五体投地,使自己声名大振。
创业伊始,或许是出身贫寒,或许是资源匮乏,或许是资金短缺,想要很快在事业上取得一番成就是非常困难的,甚至花10年、20年都可能仍然还在黑暗中摸索。但如果创业者本身内心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有虚心的学习态度,有敢想敢拼的精神等作为内功,那么就会大大缩短自己的成长期,使自己的事业步入快车道,赢得人生的辉煌。
然而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取得一番成就,也应该学会借力而行。据传大英图书馆在迁往新馆时,曾为庞大的书籍搬运费用而发愁。但他们最终通过广大读者的力量,以免费借阅,到新馆还书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借力而行就是充分利用他人的智慧,将其集聚、联合、协调,为我所用。因此借力不仅是成功的一种谋略,也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能力。通过外力,弥补自身的短板,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外力,让我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但是,借不是“靠”, 不是“偷”,不是依赖,更不是投机钻营,而是一种人生智慧。只有在修内功的基础上借助外力,才能够助力人生行稳致远。如果自身没有过硬的本领,那么即便有再好的外力,人生也只能是黯淡无光。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踏着成功者的足迹,又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进取精神,相信我们会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示出自己最绚丽的色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期中语文试卷二Word版含解析docx、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期中语文试卷二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