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599734/0-17362296815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599734/0-1736229681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599734/0-17362296816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少量Na2O2与H2O反应生成H2O2和Na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2O2的电子式为B. H2O分子中含非极性共价键
C. NaOH中只含离子键D. H2O2的结构式 H-O-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2O2的电子式为,A错误;
B.H2O分子中含极性共价键,B错误;
C.NaOH的电子式是,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C错误;
D.H2O2的电子式为,则结构式是 H-O-O-H, D正确。
故选D。
2. 在pH=1且含有大量Fe2+和NH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 SOB. NOC. OH-D. HCO
【答案】A
【解析】
【详解】A.SO不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选A;
B.酸性条件下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B;
C.H+、OH-结合生成水,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C;
D.H+、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
选A。
3. 下列有关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A. 29Cu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
B. K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4s1
C. N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D. S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是29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A正确;
B.K是19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K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则其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4s1,B正确:
C.N是7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其电子排布图为,C正确;
D.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成单排列,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种排布使原子能量最低,处于稳定状态。硫原子3p能级中有4个电子,其中的3个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然后第4个电子占据3p能级的第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反,则S原子的电子排布图应该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4. 铅元素有、两种价态,铅的氧化物均难溶于水,已知有下列两个反应:
①
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写成的形式
B. 反应①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根据反应①、②可推测在题给条件下氧化性:
D. 生成相同质量的,反应①、②转移电子数之比为2∶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两种价态,故可写成的形式,A错误;
B.中元素为价、价,反应①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①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反应①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中被氧化,则根据反应①、②可推测在题给条件下氧化性:,C正确;
D.反应①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D错误;
答案选C。
5. 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 )
A. 29︰8︰13B. 22︰1︰14C. 13︰9︰29D. 26︰16︰57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于CO在同温同压下时的密度与N2相同,所以CO的含量为任意值。只要CO2与H2的混合气体密度等于N2,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8便满足题意。利用“十字交叉”可求得CO2与H2的体积比,即:
只要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中CO2与H2的体积比满足26︰16或13︰8即可;
答案选D。
6. 对于1ml/L的氨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A. 将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溶于1 L水配成溶液,即可得到1ml/L的氨水
B. 1m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小于1.7%
C. 1ml/L的氨水与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ml/L
D. 将1ml/L的氨水与3ml/L的氨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l/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为1ml/L,体积1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故A错误;
B.令氨水密度为pg/ml,根据c=可知, = ,由于氨水密度ρ< 1,所以= > 1.7%,故B错误;
C.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为原来2倍,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大于1ml/L氨水溶液的密度,所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1ml/L氨水溶液体积的2倍,溶质氨气物质的量不变,故混合后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ml/L,故C正确;
D.因氨水的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小,则等质量混合时,3ml/L的氨水所占体积比1ml/L 1的氨水大,故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2ml/L,故D错误;
答案:C。
7. 已知铝土矿中含有Al2O3、Fe2O3、SiO2。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NaNa2O2NaHCO3
B. 铝土矿Al2(SO4)3(aq) Al(OH)3Al2O3
C. 纯银饰品AgCl(s)Ag(NH3)2Cl(aq)
D. 铜刻制印刷线路板CuCl2(aq)、FeCl2(aq)Fe、CuCu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与二氧化碳的量无关,故A错误;
B.铝土矿中含有Al2O3、Fe2O3、SiO2,Al2O3、Fe2O3与稀硫酸反应,SiO2与稀硫酸不反应,过滤后得到含有Al2(SO4)3、Fe2(SO4)3的溶液,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偏铝酸钠溶液,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故B错误;
C.银与稀盐酸不反应,故C错误;
D. Cu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加入过量铁粉,Fe单质与CuCl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单质,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D正确;
故选D。
8. NaClO溶液是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制备时需控制温度,使用时需现配现用。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与NaOH溶液在较低温度下反应生成NaClO:
B若温度偏高,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
C. NaClO溶液与空气中反应可生成:
D. HC1O在水中见光分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与溶液在较低温度下反应生成、NaCl和水,则其离子反应式为:,故A错误;
B.若温度偏高,与溶液反应可生成和NaCl,则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溶液与空气中反应可生成:,故C正确;
D.在水中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HCl,则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D错误;
答案选C。
9. 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中文名为“镆”,读音是mò。这4个原子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中文名则定为“”,读音是n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15号元素在第六周期B. 113号元素在第七周期第ⅤA族
C. 115号和113号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 镅元素和115号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95号元素镅、115号元素镆、113号元素钦,原子序数都大于86而小于118,所以都在第七周期,故A错误;
B.113号元素在第ⅢA族,故B错误;
C.113号元素和115号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
D.95号元素镅、115号元素镆,原子序数都大于86而小于118,所以都在第七周期,故D错误;
故选C。
10. 多位化学家用简单的偶联反应合成了如下这个有趣的“纳米小人”分子。有关该分子的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C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有:、、
B. 该分子中的O原子采取杂化
C. “纳米小人”头部的所有原子不能在同一平面内
D. “纳米小人”分子式为C38H40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分子中碳碳三键上的C原子采取sp杂化,苯环上的C原子采取sp2杂化,其他饱和碳原子采取sp3杂化,A项正确;
B.O原子采取sp3杂化,B项正确;
C.“纳米小人”头部的C原子均为sp3杂化,C原子与周围的H原子形成四面体,不在同一平面上,C 项正确;
D.该分子中有39个碳原子,不饱和度Ω = 4×2+2×5+1=19,则H原子数=39×2+2-19×2=42,O原子数为2,故分子式为C39H42O2,D项错误;
答案选D。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H4、C2H2、HCN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 CO2与SO2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立体构型相同
C. 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 可以通过红外光谱仪来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CH4是正四面体结构,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2H2的结构式为H-CC-H,是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而HCN的结构式为H-CN,是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故A错误;
B.SO2分子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6-2×2)=2+1=3,S为sp2杂化,为V形结构;CO2分子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4-2×2)=2+0=2,C为sp杂化,为直线形结构,故B错误;
C.分子中只有左边第3个C原子连接了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为手性碳原子,故C正确;
D.红外光谱仪器能测出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可以用质谱仪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12. 一种环状碳单质的合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和均为非极性分子B. 中碳原子有和两种杂化方式
C. 和金刚石均为分子晶体D. 中存在大π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环状碳单质的合成示意图可知,和均为结构对称的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分子中只含有三键碳原子和双键碳原子,其中三键碳原子为sp杂化,双键碳原子为sp2杂化,故B正确;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形成的共价晶体,故C错误;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分子中三键碳原子为sp杂化,未参与杂化的p电子能形成大π键,故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A. 离子键:NaF>NaCl>NaBrB. 硬度:MgO>CaO>BaO
C. 熔点:NaF>MgF2>AlF3D. 1个阴离子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阳离子数为CsCl>Na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离子所带电荷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离子半径:F-<Cl-<Br-,则离子键强度:NaF>NaCl>NaBr,A项正确;
B.离子所带电荷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硬度越大,离子半径:Mg2+<Ca2+<Ba2+,则离子键强度:MgO>CaO>BaO,硬度:MgO>CaO>BaO,B项正确;
C.离子所带电荷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熔点越高,离子半径:Na+>Mg2+>Al3+,Na+、Mg2+、Al3+所带电荷逐渐增大,则晶格能:NaF<MgF2<AlF3,熔点:NaF<MgF2<AlF3,C项错误;
D.CsCl晶体中1个Cl-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Cs+有8个,NaCl晶体中1个Cl-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Na+有6个,D项正确;
答案选C。
14. 食盐晶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食盐的密度为,摩尔质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在食盐晶体中和的最小距离大约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每个食盐晶胞中含有4个Na+和4个Cl-,每个晶胞的体积为,设食盐晶体里Na+和Cl-的最小距离为xcm,可得,解得,即在食盐晶体中Na+和Cl-的最小距离大约是,综上所述,故选B。
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58分)
15. 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氯与硫均有多种含氧微粒,S有:SO2、、SO3、;Cl有:HClO、、、,其中立体构型为V形的微粒有_______;为三角锥形的有_______;为平面正三角形的有_______;为正四面体形的有_______。
(2)①SiH4、PH3、H2S分子中H-Si-H、H-P-H、H-S-H的键角大小顺序为:_______。
②SnBr2分子中Br—Sn—Br的键角_______120°;
③PCl3分子中,Cl—P—Cl的键角_______109.5°。
④俗称光气的氯代甲酰氯分子(COCl2)形状为:_______,其分子中有两种键角:124.3°、111.4°,其中Cl—C—Cl的键角为_______。
【答案】(1) ①. SO2、HClO、 ②. 、 ③. SO3 ④. 、
(2) ①. H-Si-H>H-P-H>H-S-H ②. < ③. < ④. 平面三角形 ⑤. 111.4°
【解析】
【小问1详解】
SO2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2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V形;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3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SO3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3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4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HClO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2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V形;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2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V形;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3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4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V形的微粒有:SO2、HClO、;三角锥形的有:、;平面正三角形的有:SO3;正四面体形的有:、;
【小问2详解】
①SiH4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4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º28´;PH3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3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H2S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2个σ键电子对,立体构型为V形,由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而且孤电子对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越大,所以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其键角要更小;因此SiH4、PH3、H2S分子中H-Si-H、H-P-H、H-S-H的键角大小顺序为:H-Si-H>H-P-H>H-S-H;
②SnBr2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2个σ键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但由于其中一对为孤对电子,因此Br—Sn—Br的键角小于120°;
③PCl3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3个σ键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形,但由于其中一对为孤对电子,因此Cl—P—Cl的键角小于109.5°;
④COCl2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有3个σ键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其中C=O为双键,Cl—C—Cl为单键,因此Cl—C—Cl的键角为较小的111.4°。
16. 将氟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得OF2.OF2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的剧毒气体,主要用于氧化氟化反应、火箭工程助燃剂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OF2中O的化合价为_______,OF2中O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OF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
(2)与H2O分子相比,OF2分子的键角更_______(填“大”或“小”)。
(3)与H2O分子相比,OF2分子的极性更_______(填“大” 或“小”),原因是_______;
(4)OF2在常温下就能与干燥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无色气体氟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反应中N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_______。
【答案】16. ①. +2 ②. sp3杂化 ③. V型
17. 小 18. ①. 小 ②. 氧和氟的电负性差小于氧和氢的电负性差
19. 6OF2+4N2+O2 = 4NF3+ 4NO2
【解析】
【小问1详解】
OF2中氟元素的电负性比氧元素大,F显-1价,O的化合价为+2;
OF2中O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为,成键电子对数为2,则杂化轨道数为4,杂化轨道类型是sp3杂化,OF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型;
【小问2详解】
OF2与H2O分子中心原子都是氧原子,孤电子对数和成键电子对数也相等,但是F原子电负性更强成键电子对更偏向F原子,使得成键电子对直接斥力减小,键角变小,所以与H2O分子相比,OF2分子的键角更小;
【小问3详解】
O与F之间的电负性之差比O与H之间的电负性之差更小,所以氧氟键极性更弱,所以与H2O分子相比,OF2分子的极性更小;
【小问4详解】
OF2在常温下就能与干燥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无色气体氟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OF2+4N2+O2 = 4NF3+ 4NO2。
17. 磷化氢(PH3)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可作为半导体的掺杂剂和聚合反应的引发剂。试回答下列问题:
(1)PH3与NH3的分子结构及化学性质相似,下列关于PH3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A.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B.PH3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C.PH3具有强氧化性 D.PH3能与HBr发生化学反应
(2)实验室中,可用PH4I与烧碱反应制备PH3,其原理类似于实验室制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工业制备PH3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次磷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它属于_______(填“一”、“二”或“三”)元酸。
②过程III中亚磷酸分解生成的PH3与H3P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③当过程I生成的n(NaH2PO2)∶n(Na2HPO3)=3∶1时,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A、D (2)PH4I+NaOHNaI+PH3↑+H2O
(3) ①. H3PO2 ②. 一 ③. 1∶3 ④. 3P4 + 10NaOH+8H2O=6NaH2PO2 + 2Na2HPO3 + 4PH3↑
【解析】
【小问1详解】
A.PH3分子中有1个未成键的孤对电子,故A正确;
B.PH3分子中心原子为磷原子。磷原子形成了3个σ键,另外还有1个未成键价电子对,其价层电子对的总数是4,需要形成4个杂化轨道,采用sp3杂化。4个sp3杂化轨道中填充了3个σ键的成键电子对和1个未成键价电子对,使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B错;
C.PH3分子中P为-3价,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C错;
D.PH3与NH3的分子结构及化学性质相似,NH3能与HBr反应生成,则PH3能与HBr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故D正确;
答案选AD;
【小问2详解】
实验室中,可用PH4I与烧碱反应制备PH3,其原理类似于实验室制氨气,则该反应也与与烧碱反应制取氨气相似,则PH4I+NaOHNaI+PH3↑+H2O,故答案为:PH4I+NaOHNaI+PH3↑+H2O;
【小问3详解】
①由次磷酸钠的化学式为,则次磷酸的化学式为H3PO2;H3PO2属于一元弱酸,故答案为:H3PO2;一;
②过程III中亚磷酸分解生成的PH3与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则过程III中亚磷酸分解生成的PH3与H3P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答案为:1∶3;
③当过程I生成的n(NaH2PO2)∶n(Na2HPO3)=3∶1时,则其方程式为3P4 + 10NaOH+8H2O=6NaH2PO2 + 2Na2HPO3 + 4PH3↑,故答案为:
3P4 + 10NaOH+8H2O=6NaH2PO2 + 2Na2HPO3 + 4PH3↑。
18. 超分子化学已逐渐扩展到化学的各个分支,还扩展到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由将2个分子、2个甲酸丁酯吡啶及2个分子利用配位键自组装的超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1)处于第五周期第VIB族,核外电子排布与相似,它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___________个。
(2)该超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键B. 键C. 离子键D. 氢键
(3)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从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解释的熔点远低于金刚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磷和钼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已知晶胞中位于顶点和面心,而P原子位于棱边中点和体心。
①P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以A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B原子的坐标为___________。
②若晶胞中距离最近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 ①. 4d55s1 ②. 6 (2)AB
(3)C60是分子晶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所需的能量远高于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所需的能量
(4) ①. 6 ②. (1,,0)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由钼元素处于第五周期VIB族,核外电子排布与铬相似可知,基态钼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d55s1,由价电子排布式可知,钼原子的4d、5s轨道上分别有5个、1个未成对电子,则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6个,故答案为:4d55s1;6;
【小问2详解】
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超分子中含有配位键、σ键和π键,不含有离子键和氢键,故选AB;
【小问3详解】
C60是分子晶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所需的能量远高于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所需的能量,所以的熔点远低于金刚石,故答案为:C60是分子晶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所需的能量远高于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所需的能量;
【小问4详解】
①由晶胞结构可知,位于体心的磷原子与位于面心的的钼原子的距离最近,则磷原子的配位数为6;若以顶点A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A点的原子坐标为(0,0,0),则位于立方体底面边上的B原子的坐标为(1,,0),故答案为:6;(1,,0);
②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和面心的钼原子个数为8×+6×=4,位于棱边中点和体心的磷原子个数为4×+1=2,则磷化钼的化学式为M2P,晶胞中距离最近的钼原子之间的距离为面对角线的,由晶胞中距离最近的钼原子之间的距离为anm可知,晶胞的边长为a×10—7cm,设晶体的密度为dg/cm3,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a×10—7)3d,解得d=,故答案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pdf,共30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测试试题扫描版,共6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Fe,1ml,4L•ml,8时存在,3时,溶液中,3 时 c=c(HCO,3时c=c(NH,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