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课内容
第三节 二力平衡
主备人
小组成员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学业要求】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运用力与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能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与运动和力有关的问题;能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能欣赏力与平衡之美。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有关知识,包括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
律等知识,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二力平衡比较抽象,教材中尝试通过生活中的情景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我发现来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和误区。实现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具体的实验,最终归纳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思路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教材所示的实验装置。
【教学重点】
1.能说出什么是平衡状态。
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能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3.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简单平衡问题。
4.能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教学难点】
1.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2.能够根据平衡状态初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力的大小。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带孔的硬纸板、细线、砝码等。
【设计环节及意图】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旧知复习(体现递进)→新知探究(方法引领)→小结评价(体现能力)……→课后小结(大概念统领)→任务评价(体现成效)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要点
备注
【环节一】
引入课题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环节五】
活动一:创设情意、提出问题
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思考:在一定条件下,物体即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否和牛顿第一定律有些矛盾呢?
师:并不矛盾,这涉及力的平衡问题。
活动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索
教师出示图片,问:水平桌面上放着的杯子,它是什么运动状态?
问: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吗?
教师讲解:如果一个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问: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是处于平衡状态吗?
总结:由此可见平衡状态不仅包括静止,还包括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引导:刚才我们列举的那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它们受到力吗?受到哪几个力?
板书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
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方面考虑,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展示:纸板、小滑轮、托盘、砝码、水平木板等。
活动三:交流合作、构建新知
指导学生做教材P17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和考虑下面问题。
1.木板是否静止?
2.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方向有什么关系?
4.把木板改变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
5.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6.在托盘中放入质量不一样的砝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
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问: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吗?
问:为什么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物体重力?
问:二力平衡的条件还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请同学在教材P173图7-23中画出杯子的受力示意图,并与同学比较结果。
问:如果杯子所受的重力是5N,你能判断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是多少吗?
教师总结:
(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此二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则可以确定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2)求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保持静止或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知道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活动四:创设情意、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两块磁铁、穿轮滑鞋推墙。
引导学生回忆第一节中力的作用时相互的相关内容。
问: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
教师总结: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可简记为“等大、反向、共线”,而平衡力“同体”,相互作用力“异体’从是否“同体”分析,是快速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有效方法。
用语言描述
思考,发言
举手回答
猜想与假设
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并说明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思考问题
观察,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回忆
举手回答
回答
回答
作图,进行比较
思考,作答
阅读课本,回忆
小组交流讨论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从 而便于学生理解平衡状态
能利用学习的新知识解决以前学习中的问题,能体会对知识的掌握是不断深入的
定性评价(过程):
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定性评价(过程):
能否认真观察、操作、比较、独立思考等。
定性评价(过程):
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思考,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质疑等。
定量评价(能力):
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性评价(过程):
能否通过回顾学习过程的概括,总结物理知识学习的方法经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观察水沸腾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教学背景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和实验器材,探究活动的处理与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