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
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25 题,共 100 分,共页。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 45 分)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在盛有100 mL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培养瓶中加入少量活酵母菌,将培养瓶置于适宜温度、通气良好等条件下恒温培养24 h,每隔一定时间抽取1 mL样液检测酵母菌的数量,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记重捕法
B. 该酵母菌种群数量总体呈“S”形增长,在第18 h左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C. 酵母菌计数时,将培养液先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中方格内部的酵母菌
2.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O2结合,随血液循环将O2运输至人体各处的细胞,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如图为某登山队的队员们在为期120 d的训练过程中随运动轨迹改变(虚线),红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海拔增加,人体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B. 血液中的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C. 红细胞计数增加,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
D. 返回低海拔后,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
3. 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 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4. 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多
B. 种群增长曲线为“J”形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 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D. 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是由光照强度决定的
5. 下列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 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
C. 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D. 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6. 科学家对于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提出假说和科学验证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蛙的成熟红细胞制备纯净细胞膜是因为其没有细胞核和各类复杂的细胞器
B. 在证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为两层的实验中利用了磷脂分子头部的疏水性
C. 罗伯特森把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不能很好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等问题
D.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 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有眼与无眼中有眼是显性性状 B. 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F1红眼雌果蝇测交子代中无眼占1/2 D. 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2种
8.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家蚕不耐热,夏季饲养时死亡率升高,产茧量下降。研究人员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了一只耐热(基因D控制)的雄蚕,同时发现D/d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出现异常(染色体如图所示),家蚕中至少有一条正常的Z染色体才能存活。下列相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图示家蚕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基因中碱基的缺失
B. 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若子代雌、雄比为1∶1,则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 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若子代雌、雄比为1∶2,则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D. 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若只在雄蚕中出现耐热性状,则D基因位于异常的Z染色体上
9. 已知蝴蝶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只有基因型为AA或Aa的雄性蝴蝶表现为黄色,其他都表现为白色。若以白色和黄色的蝴蝶作为亲代进行杂交,子代中雄性全表现为黄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代黄色蝴蝶一定为雄性蝴蝶 B. 亲代黄色蝴蝶的基因型一定为Aa
C. 亲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只能是AA D. 子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可以是aa
10. 图甲表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eD
B. 甲中基因E与e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C. 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存在等位基因
D. 甲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
11.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施用铵态氮肥,会引发一系列的土壤环境问题。如一些植物的根系在吸收无机盐时,吸收的NH多于吸收的阴离子,为维持体内的电荷平衡,植物会通过根系释放H+到土壤中,使土壤的pH下降,导致土壤酸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在酸化的土壤中,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B. 农作物吸收的含氮物质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叶绿素、磷脂等物质
C. 农田中农副产品被大量输出,因此需要长期施加氮肥
D. 在减少铵态氮肥施用的同时,合理的轮作可能对土壤酸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2. 某种昆虫的体色(A、a)有灰身和黑身两种,雌性个体均为黑身,雄性个体有灰身和黑身两种。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可知,控制黑身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B. 实验①中亲代雌雄基因型是Aa和Aa
C. 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灰身个体比例为3/8
D. 若用黑身雄性个体与实验②子代中黑身雌性个体杂交,所产生后代的表型和比例为黑身雌性∶灰身雄性∶黑身雄性=2∶1∶1
13. 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 B. 酶④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④的形状
C. 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 D. 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
14.大鼠脑垂体瘤细胞可分化成细胞Ⅰ和细胞Ⅱ两种类型,仅细胞Ⅰ能合成催乳素。细胞Ⅰ和细胞Ⅱ中催乳素合成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细胞Ⅱ中该基因多个碱基被甲基化。细胞Ⅱ经氮胞苷处理后,再培养可合成催乳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基化可以抑制催乳素合成基因的转录 B. 氮胞苷可去除催乳素合成基因的甲基化
C. 处理后细胞Ⅱ的子代细胞能合成催乳素 D. 该基因甲基化不能用于细胞类型的区分
15. 研究发现,某昆虫有两种性别: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是雌雄同体,XO(缺少Y染色体)为雄体。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组成来判断该昆虫的性别 B. 雄体为该物种的单倍体,是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结果
C. XO个体只产生雄配子,且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 雌雄同体与雄体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雌雄同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5 小题,每题 3 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 1 分,共计 15 分)
16. 某同学为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的方法步骤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少对照组 B. 实验预期结果不正确
C. 实验操作步骤设计合理 D. 都置于37 ℃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7. 二倍体生物的某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正常条件下,用该性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由F1获得F2。假设没有任何突变发生,下列对杂交结果的推测,与实际杂交结果一定相符的是( )
A. F1中的个体都为杂合子 B. F1表型与某亲本相同
C. F2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D. F2中基因型比例为1∶2∶1
18. 小鼠的某种上皮细胞与某种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细胞周期基本相同,但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且黏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而该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通常不需要添加天然成分
B. 培养基内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可以形成无病毒的培养环境
C. 培养消化道上皮细胞更易观察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触抑制现象
D. 相同次数分瓶培养所获得的两者细胞数目完全相同
19. 柯萨奇病毒会使婴幼儿患手足口病,部分患儿感染柯萨奇病毒康复后对手足口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 柯萨奇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导致B细胞的活动增强
C. 康复患儿的体液中存在可特异性识别柯萨奇病毒的记忆细胞
D. 再次侵入机体细胞的柯萨奇病毒会直接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20. 某基因(14N)含有3 0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 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右图①所示;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右图②所示。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X层中的基因只含14N标记,Y层中的基因只含15N标记 B. W层中含15N标记的鸟嘌呤为6 300个
C. 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3∶1 D. 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中的1/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5 分)
21. 现有A、B、C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三种溶液分别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葡萄糖溶液。某同学利用如右上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注:图中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
实验Ⅰ:同时将等量的A液和B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液面升高。
实验Ⅱ: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应用的原理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液是 ,B液是 。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常选用 溶液,观察指标主要有 、 及细胞大小。
(4)为了清晰地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可采用的方法是 。
(5)为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需要设计相关实验,请写出设计思路: 。
22. 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的伤害作用称为盐胁迫。SOS信号转导途径是在拟南芥中发现的介导盐胁迫下细胞介导外排Na+,是维持Na+/K+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盐胁迫出现后,磷脂分子PA在细胞膜迅速聚集并与能催化底物磷酸化的蛋白激酶SOS2结合,致使SOS2接触激活钠氢转运蛋白SOS1,并使钙结合蛋白SCaBP8磷酸化。具体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磷脂分子PA在SOS信号转导途径中作为 起调节作用。
(2)盐胁迫条件下,Na+通过转运蛋白SOS1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 ,主动运输方式对于细胞的意义是 。
(3)盐胁迫条件下,周围环境的Na+以 方式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磷酸化的SCaBP8减缓了对AKT1的抑制作用,导致细胞中K+浓度 (填“增大”或“减小”)。从结构方面分析,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是 。
23. 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刺激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其分泌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下表。
单独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__________________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调节胰液分泌的两种方式具有________作用。
24. 玉米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__。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__。
(2)若(1)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
(3)为了探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实验:
实验思路及结果预测:___。
(4)研究者发现玉米体细胞内2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纯合致死基因E、F,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的玉米,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三所示。该品系的玉米随机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___(上升/下降/不变)。
25. 3T3-L1前脂肪细胞在胰岛素(INS)、地塞米松(DEX)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的刺激下,具有100%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能力,是目前研究肥胖的常用细胞模型。为研究发酵大麦提取物(LFBE)对3T3-L1前脂肪细胞活力与分化的影响,科研人员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如下: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细胞培养液,未发酵大麦提取物(RBE),发酵大麦提取物(LFBE),胰岛素,地塞米松(DEX),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等。
实验1:用RBE与LFBE分别处理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24 h、48 h后,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根据实验1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用三种不同浓度的RBE与LFBE分别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8 d后,观察细胞形态,记录脂滴数量,统计细胞分化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细胞相比,RBE处理组均未显著减少细胞内脂滴数量,LFBE处理组均能显著减少细胞内脂滴数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2中模型组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2的结果推测,LFBE能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进一步研究发现,LFBE能减少脂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的mRNA表达量,由此推测,LFBE影响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宜采用标记重捕法,通常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方法,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计算,A错误;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酵母菌数量从第0 h开始增加,第18 h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受营养物质等因素的限制,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种群数量总体呈“S”形增长,B正确;酵母菌计数时的正确操作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走多余的培养液后,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C错误;与样方法一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对方格线上的酵母菌采用的统计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D错误。
2. 【答案】A
【解析】人属于需氧型生物,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或剧烈运动时,部分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以补充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不足,所以随海拔增加,人体细胞仍主要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血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正确;红细胞计数增加,在低氧条件下可有更多的机会结合氧,有利于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C正确;在高海拔处,机体的红细胞计数增加,这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变化,返回低海拔后,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会使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逐渐消失,D正确。
3. 【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题中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对照组中a琼脂块不含IAA,所以胚芽鞘b侧不含IAA,b′侧含有从a′琼脂块运输来的IAA;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都不含IAA;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a′琼脂块输出的IAA在向下运输过程中有所消耗,所以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4. 【答案】C
【解析】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
种群增长曲线为“J”形时,其种群增长率不变,B错误;
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比如鹰可以捕食兔子和狐狸,狐狸捕食兔子,鹰和狐狸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正确;
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由光照强度决定的,动物的分层现象由食物和栖息场所决定,D错误。
5. 【答案】B
【解析】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运动的神经,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A正确;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可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B错误;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它们共同调节消化道活动,C正确;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D正确。
6. 【答案】C
【解析】蛙的成熟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各类复杂的细胞器,存在核膜和其他细胞器膜,因此不用蛙的成熟红细胞制备纯净细胞膜,A错误;磷脂分子头部具有亲水性,B错误;细胞的生长意味着体积增大,细胞膜变大,若细胞膜为静态统一结构,则无法实现细胞生长,因此罗伯特森所描述的细胞膜的静态统一结构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等问题,C正确;科学家利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过二者膜融合过程,最终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7.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可知,有眼对无眼为显性,假设控制有眼和无眼的基因分别是B、b;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假设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分别是R、r。有眼(B)与无眼(b)、红眼(R)与白眼(r)两对基因可单独考虑。由表格可知,F2的雌、雄个体中有眼和无眼的比例没有差异,有眼∶无眼=3∶1,因此控制有眼与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雌、雄果蝇均有眼,基因型均为Bb。F2中雌蝇均为红眼,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两对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体上”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雌、雄果蝇均为红眼,基因型分别为XRXr、XRY,因此,F1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根据以上分析,有眼与无眼中有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有眼与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F1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测交子代中无眼个体(bb__)占1/2,C正确;F1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则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2×2=4(种),D错误。
8. 【答案】A
【解析】图示家蚕异常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D基因,属于基因突变,但不一定是碱基的缺失,A不合理;如果用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由题意知家蚕中至少有一条正常的Z染色体才能存活,所以若染色体缺失位于性染色体会出现致死,如果后代雌、雄比例为1∶1,则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合理;若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后代中ZDW或ZdW死亡,故雌、雄比为1∶2,若只在雄蚕中出现耐热性状,则D基因位于异常的Z染色体上,C、 D合理。
9.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亲代黄色蝴蝶一定为雄性蝴蝶,A正确;若亲本雌性蝴蝶的基因型为AA,则亲代黄色蝴蝶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B错误;若亲本雄性蝴蝶的基因型为AA,则亲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或aa,其子代的雄性均表现为黄色,C错误;子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因为若子代出现aa,雄性个体表现为白色,与题意不符,D错误。
10.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所以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aeeDd,A项错误;在有丝分裂后期,甲中基因E与e不分离,B项错误;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由于发生了染色体互换,故存在等位基因,C项正确;甲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项错误。
11. 【答案】A
【解析】A、酸化土壤会影响植物根细胞的代谢活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A错误;
B、蛋白质、叶绿素和磷脂都含氮元素,故农作物吸收的含氮物质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叶绿素和磷脂等物质,B正确;
C、农田中农副产品被大量输出,为了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长期向农田施加氮肥,C正确;
D、在减少铵态氮肥施用的同时,合理的轮作可能对土壤酸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D正确。
12. 【答案】A
【解析】某种昆虫雌性个体均为黑身,雄性个体有灰身和黑身两种,实验①子代中,灰身雄性∶黑身雄性=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雄性中基因型Aa的个体表现为灰身,因此控制黑身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A错误,B正确;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AA∶Aa∶aa=1∶2∶1,其雌雄配子的种类以及比例都为A∶a=1∶1,因此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AA∶Aa∶aa=1∶2∶1,由于灰身个体只出现在雄性中,因此后代灰身个体比例为3/8,C正确。
13. 【答案】D
【解析】据题中信息可知,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而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说明突变型细菌不能合成甲、乙、丁,缺少的应该是酶①、③,A错误;酶和底物结合后酶的形状会发生改变,B错误;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所以酶②只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不能催化丙转变为丁,C错误;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由于乙还可以生成戊,所以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D正确。
14. 【答案】D
【解析】甲基化后基因序列虽然不变,但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因此甲基化可以抑制催乳素合成基因的转录,A正确;细胞Ⅱ经氮胞苷处理后,再培养可合成催乳素,说明氮胞苷可去除催乳素合成基因的甲基化,B正确;甲基化可以遗传,同理,细胞Ⅱ经氮胞苷处理后,再培养可合成催乳素,这一特性也可遗传,所以处理后细胞Ⅱ的子代细胞能合成催乳素,C正确;题中细胞Ⅰ和细胞Ⅱ两种类型就是按基因是否甲基化区分的,D错误。
【难度】中档题
15.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昆虫的性别是由X染色体数目决定的,染色体数目可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A正确;由题意知,雄体缺少一条性染色体,是单体,不是单倍体,B错误;XO个体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两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不同,C错误;雌雄同体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X∶O=1∶1,因此雌雄同体与雄体交配产生的后代是XX∶XO=1∶1,即雌雄同体∶雄体=1∶1,D错误。
16. 【答案】ABD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所以pH为自变量,温度为无关变量。该实验中仅做了在酸性和碱性两种条件下的操作,缺少pH为中性的对照组,故A正确;在强酸或强碱的条件下淀粉酶失活,淀粉没有分解,加入碘液变蓝,因此实验预期结果不正确,故B正确;该实验过程应先调节pH,再加入淀粉酶,操作步骤设计不合理,故C错误;本实验中pH为自变量,温度为无关变量,所以将两试管都置于37 ℃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故D正确。
17. 【答案】AC
【解析】亲本均为纯合子,F1中的个体都为杂合子,A正确;F1表型不一定与某亲本相同,如AAbb×aaBB→AaBb,B错误;F1中的个体都为杂合子,F1到F2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C正确;F2中基因型比例不一定为1∶2∶1,因为不一定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错误。
18. 【答案】ABD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由合成培养基提供各种营养成分,但通常还需要添加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A错误;动物细胞培养应在无毒、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抗生素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但对病毒一般不起作用,B错误;消化道上皮细胞是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且贴壁生长,培养消化道上皮细胞更易观察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触抑制现象,C正确;最初细胞数目不一定相等,且上皮细胞贴壁生长容易出现接触抑制现象,故相同次数分瓶培养所获得的两者细胞数目不一定相同,D错误。
19. 【答案】ABC
【解析】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A正确;柯萨奇病毒侵入机体后,B细胞在柯萨奇病毒、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会增殖分化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B正确;康复患儿的体液中存在可特异性识别柯萨奇病毒的记忆细胞,该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C正确;抗体不能与细胞内的病毒结合,D错误。
20. 【答案】BD
【解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X层全部是一条链含14N标记、一条链含15N标记的基因,A错误;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在含有 3 000 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中,腺嘌呤占35%,因此鸟嘌呤占15%,共900个,所以W层中含15N标记的鸟嘌呤为900×14÷2=6 300(个),B正确;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所以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2=7∶1,C错误;在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2个DNA分子含14N和15N,6个DNA分子只含15N,所以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D正确。
21. 【答案】(1)渗透作用 图中装置具有半透膜,且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蔗糖溶液
(3)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 中央液泡的大小及颜色深浅 原生质层的位置
(4)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
(5)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并利用系列溶液分别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状态,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解析】(1)题图中实验装置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能够发生渗透作用,即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2)左侧液面升高,说明左侧液体的渗透压大于右侧液体。由于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所以左侧液面不可能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葡萄糖溶液(若左侧液体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葡萄糖溶液,则左侧液面应该是先升高后降低),因此A液只可能是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B液只可能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蔗糖溶液。(3)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溶液,通过观察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可以判断是否发生质壁分离。(4)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为了看清楚原生质层的位置,可以在外界溶液中加入有色物质。(5)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应当将外界溶液(蔗糖溶液)的浓度作为自变量,将质壁分离的状态作为因变量。
22.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信号分子
(2)H+浓度差形成的势能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3)协助扩散/被动运输 增大 细胞膜上含有的无机盐离子转运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
【解析】(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题意,盐胁迫出现后,磷脂分子PA在细胞膜迅速聚集并与能催化底物磷酸化的蛋白激酶SOS2结合,致使SOS2接触激活钠氢转运蛋白SOS1,并使钙结合蛋白SCaBP8磷酸化,该过程中PA作为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2)识图分析可知,盐胁迫条件下,转运蛋白SOS1将细胞外的H+运输到细胞内的同时把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说明Na+的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H+浓度差形成的化学势能,主动运输方式对于细胞的意义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这种方式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3)识图分析可知,盐胁迫条件下,周围环境的Na+通过AKT1(Na+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磷酸化的SCaBP8减缓了对AKT1的抑制作用,使得细胞内K+浓度增大,Na+/K+比值降低。从结构方面分析,细胞膜上含有的无机盐离子转运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导致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
23. 【答案】(1)小肠(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体液(血浆) 体液调节
(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神经调节
(3)二者同时作用 协同
【解析】(1)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经体液(血液) 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该途径表明机体通过体液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的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胰腺构成了该反射弧的效应器,表明机体还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的时间恒定,胰液分泌量不变;单独注射促胰液素,胰液分泌量随着注射的促胰液素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刺激迷走神经的同时注射促胰液素,胰液的分泌量明显多于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时的分泌量。上述结果表明,二者同时作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且调节胰液分泌的两种方式具有协同作用。
24. 【答案】(1)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 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2)3/5
(3)实验思路: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F1中宽叶:窄叶=1:1(或出现窄叶)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若F1中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或未出现窄叶)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另一种实验思路:让植株A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F1中宽叶:窄叶=0:1(或只有窄叶)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若F1中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4)100% 不变
【解析】(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根据图一细胞中9号染色体产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宽叶植株B(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其中的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2)若杂交得到的植株B(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或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宽叶(2Ttt)∶窄叶(2tt、1ttt)=2∶3,其中染色体异常植株(Ttt、ttt)占3/5。
(3)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可通过A植株自交或者植株A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
实验思路: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Tt):窄叶(tt)=1:1(或出现窄叶)。
若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或未出现窄叶)。
另一种实验思路:让植株A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窄叶=0:1(或只有窄叶)。
若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与正常窄叶植株杂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
(4)由图三可知等位基因Ee和Ff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玉米EeFf会产生Ef和eF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根据分离定律可知,其自由交配的情况下产生的个体的基因型为1EEff、1eeFF、2EeFf,由于E、F是两个纯合致死基因,则后代只有EeFf一种基因型,故其子代中全为杂合子,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不变。
25. 【答案】(1)基因选择性表达 (2)低于250 μg·mL-1的RBE和LFBE不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的活力。RBE浓度超过1 000 μg·mL-1时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LFBE浓度达到500 μg·mL-1时,可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活力,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不再有明显变化 (3)3T3-L1前脂肪细胞+细胞培养液+INS+DEX+IBMX 保证3T3-L1前脂肪细胞100%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或保证100%的分化率) (4)抑制 LFBE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减少脂肪合成,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