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大单元6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大单元6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第1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大单元6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第2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大单元6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大单元6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大单元6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共16页。
    1.(2024·山东卷)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脑干脊髓(胸段)瞳孔开大肌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答案C
    解析瞳孔皮肤反射没有大脑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项正确;传入神经①与脑干相连,属于脑神经,B项正确;“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说明传出神经②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不属于躯体运动神经,C项错误;“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反射弧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D项正确。
    2.(2024·广西柳州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突触间的传递,实验设计如图1所示,图2为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刺激1处,电表①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同
    B.刺激2处,肌肉会收缩,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
    C.b点受刺激后,神经元膜外的电位变化对应图2所示
    D.分别刺激2、3处,观察电表②指针偏转情况可验证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答案D
    解析刺激1处,电表①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A项错误。反射需要有完整反射弧,刺激2处,肌肉会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项错误。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变为正值后又变为负值,b点受刺激后,神经元膜内的电位变化对应图2所示,C项错误。刺激2处,电表②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刺激3处,电表②指针偏转一次,可验证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D项正确。
    3.(2024·湖南娄底三模)已知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类型。下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曲线甲、乙、丙表示不同刺激条件下c神经元的轴突上发生的膜内电位变化(虚线表示零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能确定1、2两个位置神经递质的类型
    B.甲表明只刺激a时兴奋能从轴突传递给胞体,不能从胞体传递给轴突
    C.乙表明只刺激b时兴奋不能从b传递给a,故c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答案A
    解析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互建立联系的结构,据图可知,b和a能够形成突触2,a和c能够形成突触1。分析题图,单独刺激a时,c能形成动作电位,说明a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只刺激b时,c没有任何变化,说明b没有使a释放神经递质;同时刺激a、b,结果c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与单独刺激a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b抑制了a向c传递兴奋,进而推断b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A项正确。甲表明只刺激a时兴奋能从a的轴突传递给c的胞体,进而从c的胞体传导至轴突,若要证明兴奋不能从c的胞体传递给a的轴突,还需要设置刺激c检测a的对照,B项错误。乙表明只刺激b时,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a受抑制(可能是Cl-内流,a神经元会发生负向的电位变化),不会引发a中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故a神经元会有负向的电位变化,导致兴奋不能从a传递给c,使c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项错误。只刺激b时,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a神经元会发生负向的电位变化,不能用乙表示,D项错误。
    4.(2024·广东江门二模)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神经纤维受到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下图是海马区某区域LTP产生机制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a2+/钙调蛋白复合体能引起大量谷氨酸释放
    B.突触后膜反应增强与AMPA受体量增加有关
    C.阻断了NMDA受体的作用依然能引起LTP
    D.据图示机制判断LTP的产生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Ca2+/钙调蛋白复合体能促进NO合成酶合成NO,从而增强神经递质释放,即引起大量谷氨酸释放,A项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起作用,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产生相应的反应,由题图可知,突触后膜反应增强与AMPA受体量增加有关,B项正确;阻断NMDA受体的作用,不能促进Ca2+内流,从而不能形成Ca2+/钙调蛋白复合体,不能促进NO合成酶合成NO,从而不能产生LTP,C项错误;由题图可以看出,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变化,会促进NO合成酶合成NO,进一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更多谷氨酸,即LTP的发生属于正反馈调节,D项正确。
    5.(2024·甘肃卷)(8分)机体心血管活动和血压的相对稳定受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血压是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人在运动、激动或受到惊吓时血压突然升高,机体会发生减压反射(如下图)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减压反射的反射弧: 。
    (2)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 传递。
    (3)血压升高引起的减压反射会使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神经活动 。
    (4)为了探究神经和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①制备A、B两个离体蛙心,保留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剪断支配心脏B的全部神经;②用适当的溶液对蛙的离体心脏进行灌流使心脏保持正常收缩活动,心脏A输出的液体直接进入心脏B。
    刺激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心脏A的收缩变慢变弱(收缩曲线见下图)。预测心脏B收缩的变化,补全心脏B的收缩曲线,并解释原因: 。
    答案(1)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心血管中枢→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心脏和血管
    (2)神经冲动(电信号) 突触
    (3)减弱
    (4) 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随灌流液在一定时间后到达心脏B,使心脏B跳动变慢
    解析(1)根据题图可写出减压反射的反射弧: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心血管中枢→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心脏和血管。(2)题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3)血压升高引起的减压反射会使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神经活动减弱。(4)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可随灌流液在一定时间后到达心脏B,使心脏B跳动变慢,故心脏B的收缩曲线如下所示:

    突破点2 以“下丘脑”为中心的激素调节
    6.(2024·湖南卷)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
    B.该抗体的靶细胞位于垂体上
    C.该患者TSH分泌增多
    D.该患者免疫自稳能力异常
    答案B
    解析TSH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根据题意分析,该抗体可与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说明该抗体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机体产热、提高神经兴奋性等作用,因此,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A项正确,B项错误。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垂体分泌的TSH增多,C项正确。根据题意分析,该甲状腺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这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有关,D项正确。
    7.(2024·湖南永州三模)某人头部受伤后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经检查后,与正常人相比,发现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ADH)含量升高、Na+浓度降低,被诊断为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失调综合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细胞外液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较受伤前增加
    B.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稳定
    C.患者血液中ADH含量升高,可能会引起血容量减小,血压降低
    D.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小于细胞内液,患者红细胞可能出现吸水现象
    答案B
    解析患者血液中ADH含量升高,细胞外液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较受伤前减少,A项错误;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稳定,B项正确;患者血液中ADH含量升高,可能会引起血容量增大,血压升高,C项错误;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患者红细胞可能出现失水现象,D项错误。
    8.(2024·陕西安康模拟)某人精神萎靡、浑身无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其体内TRH和TSH两种激素的含量明显超标,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极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人的甲状腺可能出现严重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
    B.此人的体温可能偏低,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缓解症状
    C.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上述激素的水平
    D.TRH由垂体分泌,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含有TRH的受体
    答案D
    解析甲状腺可合成甲状腺激素,此人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极低,可能是甲状腺出现严重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A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机体代谢水平,增加产热,此人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极低,体温可能偏低;由于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故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缓解症状,B项正确。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上述激素的水平,C项正确。下丘脑分泌TRH,垂体分泌TSH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甲状腺细胞上含有TSH的受体,D项错误。
    9.(2024·山东临沂模拟)人体在一段时间内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会出现失温现象。轻度失温时,人会感到寒冷,浑身颤抖,尿量变多,手脚僵硬麻木,呼吸加快;重度失温时,内脏核心区血流减少,皮肤毛细血管处血流量增大,人会感到炎热并出现反常脱衣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低血糖患者出现失温现象时,增加运动强度是比较科学的缓解措施
    B.寒冷刺激下丘脑冷觉感受器,使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变多
    C.轻度失温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和骨骼肌战栗主要是为了增加产热
    D.重度失温时感到炎热的原因可能是大脑皮层接收到了与炎热环境下相同的信号
    答案D
    解析对于低血糖患者,增加运动强度可能会进一步消耗能量,加重失温现象,此时应该采取保暖和补充能量的措施,A项错误;冷觉感受器不位于下丘脑,而是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B项错误;轻度失温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而骨骼肌战栗是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C项错误;在重度失温时,内脏核心区血流减少,而皮肤毛细血管处血流量增大,导致皮肤温度升高。这种温度升高可能向大脑皮层传递了类似于炎热环境下的信号,导致人感到炎热,D项正确。
    10.(2024·安徽模拟)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的原因也很复杂,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等。如图为血糖调节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 mml/L,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可能出现尿糖现象
    B.图中A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C.图中C为交感神经,D为副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G为肾上腺髓质
    D.图中A与B在调节血糖效应时表现为相抗衡作用,但B可促进A的分泌
    答案C
    解析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mml/L,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一部分糖可能随尿液排出即尿糖现象,A项正确。题图中A会使血糖浓度降低,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可使血糖浓度升高,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B项正确。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浓度下降;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浓度上升。故题图中C为副交感神经,D为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故G为肾上腺髓质,C项错误。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效应时表现为相抗衡作用;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血糖浓度升高后又需要胰岛素的作用,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分泌,D项正确。
    11.(2024·山东济宁二模)(10分)长期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发现:①手机光线刺激使得空腹小鼠在食用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上升幅度高于对照小鼠;②夜间长时间手机光线刺激会扰乱小鼠的生物钟;③适当光照下,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光信号引起的部分调节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发现,手机光线刺激不影响小鼠体内糖原、脂肪含量以及与血糖平衡有关的激素含量。光信号对棕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属于 调节;综合分析,出现①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2)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使小鼠和人等生物形成生物钟的作用。当褪黑素的分泌量过多时,会抑制SCN的兴奋,该调节过程的意义是 。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会 (填“促进”或“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进而扰乱人体生物钟。
    (3)为探究褪黑素是怎样调节性腺发育的,研究人员结合人体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功能的分级调节系统与③结果提出几种假设,并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褪黑素试剂等在适当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他们提出的其中一种假设是褪黑素可以直接调节性腺的发育,提出的假设还可能是 ,写出验证后一假设是否正确的实验思路: 。
    答案(1)神经 手机光线刺激使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
    (2)使褪黑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 抑制
    (3)褪黑素通过作用于垂体(或下丘脑)调节性腺的发育 将健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注射适量褪黑素试剂,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两组小鼠促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浓度
    解析(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光信号对棕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出现①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手机光线刺激使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2)褪黑素能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当褪黑素的分泌量过多时,会抑制SCN的兴奋,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从而使得褪黑素的分泌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进而扰乱人体生物钟。(3)利用褪黑素试剂等在适当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其中一种假设是褪黑素可以直接调节性腺的发育,提出的假设还可能是褪黑素通过作用于垂体(或下丘脑)调节性腺的发育;实验思路:将健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褪黑素试剂,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两组小鼠促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浓度。
    突破点3 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
    12.(2024·北京卷)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D
    解析流脑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会通过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淋巴细胞结合,同时抗原和B淋巴细胞接触,然后大部分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没有参与此过程,其参与细胞免疫过程,D项符合题意。
    13.(2024·安徽卷)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B.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
    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
    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
    答案C
    解析病毒寄生在细胞中会引起细胞免疫,最终需要体液免疫消灭病毒,即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项错误。T细胞不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B项错误。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不能彻底消灭相应病毒有关,C项正确。B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不需要细胞因子的刺激,D项错误。
    14.(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核苷碱基修饰”,该研究为mRNA疫苗的成功研制提供了重要信息。科研人员在mRNA疫苗研制过程中发现,体外合成的mRNA进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炎症反应、抗原表达量少等问题。后来科研人员发现将mRNA中的碱基进行修饰后(例如:用假尿嘧啶代替尿嘧啶),以上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碱基未被修饰的mRNA
    B.没有被碱基修饰的体外mRNA进入机体后可能会被降解
    C.mRNA疫苗发挥作用后,不会使人体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D.疫苗中mRNA翻译出的蛋白质是人体细胞膜上识别病原体的相关蛋白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将mRNA中的尿嘧啶替换成假尿嘧啶进行碱基修饰后,可以减少机体免疫炎症反应,而mRNA疫苗是大分子物质,本身又是异物,若未被修饰可能会被机体识别为抗原,A项正确;细胞中有降解RNA的酶,没有被碱基修饰的体外mRNA进入机体后可能会被降解,B项正确;mRNA疫苗是以mRNA作模板形成蛋白质即抗原来发挥作用,不会使人体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C项正确;疫苗中mRNA翻译出的蛋白质是作为抗原发挥作用的,是病原体的蛋白质,不是人体细胞膜上识别病原体的相关蛋白,D项错误。
    15.(2024·北京顺义一模)破伤风外毒素是破伤风梭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经脱毒处理可制成类毒素。给甲鼠注射外毒素,甲鼠死亡;给乙鼠注射外毒素和免疫血清,乙鼠存活;先给丙鼠注射类毒素,2周后注射外毒素,丙鼠存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乙鼠注射的免疫血清属于疫苗
    B.外毒素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乙鼠存活的主要原因
    C.类毒素刺激丙鼠通过体液免疫产生了外毒素的抗体
    D.乙鼠获得的免疫记忆能力比丙鼠保持的时间更长
    答案C
    解析给乙鼠注射的免疫血清属于抗体,A项错误;乙鼠存活是因为注射的免疫血清消灭了外毒素,B项错误;类毒素刺激丙鼠通过体液免疫产生了外毒素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项正确;丙鼠注射类毒素,诱发机体产生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外毒素的抵抗能力,而乙鼠注射外毒素的同时还有免疫血清,对机体的刺激能力很弱,因此乙鼠获得的免疫记忆能力比丙鼠保持的时间更短,D项错误。
    16.(2024·河南模拟)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患者体内能产生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Ca2+通道的抗体,使Ca2+不能进入神经末梢,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ACh)明显减少,进而导致骨骼肌无力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通过①过程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刺激其分泌细胞因子并呈递抗原
    B.Ca2+通道的结构可能与图中抗原的结构相似,导致抗体无法区分它们
    C.ACh受体与ACh结合后,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突触前膜分泌ACh和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都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B
    解析抗原通过①过程激活辅助性T细胞,刺激其分泌细胞因子,但是并不呈递抗原,A项错误;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患者的自身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由此可以推知Ca2+通道可能与图中的抗原具有相似的结构,B项正确;ACh受体与ACh结合后,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项错误;突触前膜分泌ACh和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都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细胞膜的信息交流,D项错误。
    17.(2024·海南儋州一模)(11分)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感染和损伤的一种防御机制。免疫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有利于清除外来病原体及坏死组织,但促炎因子产生过多会造成继发性组织损伤。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可以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图中,Th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活化Th细胞的信号分子有 。
    (2)IL-1、IL-2等促炎因子能够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在迷走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 (结构)联系,在这一结构中完成的信号转化过程是 。
    (3)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进行的,这种分层调控方式称为 。该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 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图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4)临床上,研究人员通过利用适宜电流刺激迷走神经的方式来控制炎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该治疗方式的机理可能是 。
    答案(1)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MHCⅡ、B7
    (2)单向 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分级调节 反馈 活化的巨噬细胞
    (4)电刺激迷走神经使其兴奋,引起脾神经兴奋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T细胞分泌乙酰胆碱,进而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以减缓炎症症状
    解析(1)图中,Th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分析题图可知,活化Th细胞的信号分子有MHCⅡ和B7。(2)IL-1、IL-2等促炎因子能够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由于该反应在体内发生,故兴奋在迷走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突触联系,在这一结构中完成的信号转化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进行的,这种分层调控方式称为分级调节。该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图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活化的巨噬细胞。(4)临床上,研究人员通过利用适宜电流刺激迷走神经的方式来控制炎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治疗的机理可能为:电刺激迷走神经使其兴奋,引起脾神经兴奋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T细胞分泌乙酰胆碱,进而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以减缓炎症症状。
    突破点4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8.(2024·山西吕梁二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过程与跨膜激酶蛋白(TMK)密切相关。AHA蛋白是植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质子泵,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研究发现,生长素可以诱导TMK蛋白和AHA蛋白在细胞膜上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体,激活AHA蛋白的活性,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从而引起细胞壁酸性化和细胞伸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C.当下调伸长区细胞的TMK蛋白表达水平时,会增强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D.生长素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项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B项正确;生长素可以诱导TMK蛋白和AHA蛋白在细胞膜上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体,激活AHA蛋白的活性,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从而引起细胞壁酸性化和细胞伸长,因此当下调伸长区细胞的TMK蛋白表达水平时,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C项错误;AHA蛋白是植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质子泵,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因此生长素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项正确。
    19.(2024·山东烟台一模)生长素能直接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细胞膜外还存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L和ABP,这两种蛋白可分别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跨膜蛋白激酶TMK结合形成共受体感受并传递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实验发现ABL或ABP单缺陷突变体均出现生长素缺陷表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有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
    B.跨膜蛋白激酶TMK是生长素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必不可少的物质
    C.可继续用ABL和ABP双缺陷突变体进行实验,研究两受体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
    D.下调生长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以用于培育矮化植株
    答案B
    解析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A项正确;分析题干信息,生长素能直接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细胞膜外还存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L和ABP,这两种蛋白可分别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跨膜蛋白激酶TMK结合形成共受体感受并传递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可知跨膜蛋白激酶TMK并不是生长素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必不可少的物质,B项错误;ABL或ABP单缺陷突变体均出现生长素缺陷表型,可继续用ABL和ABP双缺陷突变体进行实验,研究两受体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C项正确;生长素需要与细胞内的生长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下调生长素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生长素受体合成减少,生长素发挥作用效果下降,可培育矮化植株用于生产实践,D项正确。
    20.(2024·山西晋中模拟)种子成熟和萌发由两种相互竞争的激素信号通路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的平衡决定。在种子成熟过程中,与ABA调节相关的多种转录因子诱导ABA合成以及种子干燥,同时抑制GA生物合成基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能触发种子打破休眠的环境信号(冷和光等),通过将平衡转向促进GA合成、抑制ABA合成来实现调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A和ABA在种子萌发这一生理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B.种子萌发过程只有GA和ABA两种激素的参与
    C.冷和光等环境信号有利于促进种子的休眠状态
    D.可通过调控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种子休眠、叶片脱落等
    答案D
    解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能触发种子打破休眠的环境信号(冷和光等),通过将平衡转向促进GA合成、抑制ABA合成来实现调控,因此GA和ABA在种子萌发这一生理过程中起相反的作用,A项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主要由GA和ABA两种激素平衡调节,但也有其他激素的参与,也受环境的影响,B项错误;冷和光等环境信号有利于种子打破休眠,C项错误;ABA促进种子休眠、叶片脱落,可通过调控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ABA的合成,促进种子休眠、叶片脱落等,D项正确。
    21.(2024·重庆模拟)某研究团队在《细胞》上发表论文,解析了“淀粉—平衡石假说”的分子机制(如图),其核心是植物偏离重力方向后,淀粉体可通过其表面的TOC蛋白携带LAZY蛋白一起沉降,并引导LAZY蛋白沿着重力方向在细胞膜上形成新的极性分布,进而调控植物的向重力性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OC与LAZY结合,共同对生长素的运输进行调节
    B.淀粉体沉降后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该调控机制整体上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植物细胞之间的协调都需要激素跨膜运输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TOC与LAZY结合,共同对生长素的运输进行调节,A项正确;重力信号需要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以调节植物的向重力生长,B项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C项正确;植物细胞之间的协调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D项错误。

    相关试卷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大单元6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层级三核心素养突破练: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大单元6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层级三核心素养突破练,共4页。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大单元6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大单元6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共7页。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6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6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共12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