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略《艾青诗选》封面设计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
(1)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liá( )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若使后之学者都mò( )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2)一切学术停zhì( ),人类的文化也不会进步了……
(3)众人先还发怔( ),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筵( )席! (选自《孤独之旅》《怀疑与学问》《刘姥姥进大观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否则你再怎么自吹自擂也是没有用的。
B.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C.在他的英雄事迹面前,我们都自惭形秽。
D.他的歌声嘹亮圆润,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变质, , , , 。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学过很多谦辞敬辞,其中“惠顾”“奉劝”“贤弟”都是敬辞,“家父”“见教”“寒门”属于谦辞。
B.“他跑得比兔子还快,他妈根本追不上他。”这个句子是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是并列关系复句。
D.下列短语:伟大祖国,双减政策,小声议论,非常开心都是偏正短语
7.请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将你引向光明的地; 朋友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缕春风,给你送去温暖的慰藉。
8.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阅读经典,让我们的心灵与古人交汇。在这种碰撞中,古典诗文中的自强不息,跨越时空,刹那间融为青春的力量之源。这自强不息是李白在《行路难》 (其一)中“① ,② ”的自信昂扬;是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③ ,④ ”的美好祝愿;是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⑤ ,⑥ ”的刚正不屈。“青年当自强”,让我们汲取古人力量,开启青春征程!
9.某出版社收到了《艾青诗选》封面设计稿,责任编辑认为不够贴切,请结合《艾青诗选》内容补全优化方案并说明理由。
10、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某校开展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从立法和资金投入两个方面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已实施,黄河保护法正加快推进立法进程。最近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的数目达8779亿元。还青山以葱茏,复水以澄澈,国家掏出的是真金白银。
材料二:黑龙江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2021年计划完成营造林100万亩,近年来新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龙江大地的人们用汗水浇灌和培育着共同的绿色家园,为“修复我们的地球”贡献了一份龙江力量。
材料三: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开展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当天,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在江滨公园设立宣传咨询台,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单,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工作人员还向群众宣传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国法,普及自然资源管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导全社会增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认识,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
(1)请提炼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
(3)活动接近尾声,作为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结束语。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赠崔侍郎①
李 白
黄河二尺鲤②,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③。
①崔侍郎: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②二尺鲤:二尺长的黄河鲤鱼,通常居住在孟津关一带,跳不上龙门,归来与凡鱼做伴。③昆墟:古地名。
11、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赠给亲友的诗。课内我们学过一首类似的诗,请写出题目和作者,并说说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12、请分析诗歌中“二尺鲤”形象及其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二)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各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上元夜游
己卯上元⑦,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⑧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轼的小儿子。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3.甲乙两文的作者是苏轼,他和韩愈、王安石等人合称为“ (1) ”,初中阶段教材中我们学过的他的诗词或文还有 《 (2) 》 (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予欣然从之( )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归舍已三鼓矣。
16.【甲】文中作者夜游承天寺见到的景象是“ (1) ”;【乙】文中作者上元日夜游见到的景象是“(2)”。
17.分析“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中三个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8.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画线句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以及因月色不期而至引发的愉悦之情。
B. 乙文结尾用韩愈的典故,把人生比作钓鱼,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得失的辩证思考。
C. 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之笔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夜繁荣之景、淳朴民风。
D.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无法排遣,寻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19.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这几句与他在这两篇小品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梗:互联网时代的“典故”
①上网时人们常常会碰到“梗”这个词。什么是“梗”,它是怎样形成的,反映了怎样的网络文化特点?
②举个例子,“最美逆行”这个“梗”,最初源自网友拍摄的一张照片——消防队员逆着疏散的人流冲进火场的背影。后来经过一些画手、写手们的演绎,逐渐成为一个通用的“梗”,用来赞美各行各业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英雄们。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网友们自发地将这句赞美献给了广大医护人员,这些义无反顾的白衣战士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
③由此可见,网络用语“梗”意指被反复引用、不断演绎,信息量丰富的桥段或流行语。有一种观点认为,“梗”是网络世界对相声术语“哏”的误用,但相比“哏”强调伏笔和幽默,“梗”含有语义浓缩之意,这一点与典故、成语更加接近。
④“梗”的生成与传播,通常源于一件趣事或者一句当事人无意的话。它以互联网为媒介,同时是典型的用户生产内容理念的体现。各类逸闻趣事在和流行文化交汇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广大网民自发参与和创造,不断转化语义、增加内涵,最终被提炼成一个相对简洁凝练的词语,或者一张图片、一个表情包,由此进入网络流行文化序列。
⑤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例,这个近年来颇为流行的“梗”,出自电影《流浪地球》中“北京第三区交通委”发布的安全行车提醒。影片故事主线是主人公为拯救地球向赤道地区运送燃料,伴随运输车一次次启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提醒不断重复,一时间家喻户晓。由于上映时正逢春节,各地交通、消防部门的官方微博也纷纷化用这个“梗”,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安全,随即在网络中引起一轮“造句”风潮。
⑥“梗”的流行,体现出社交网络对当代网民交互方式和表达习惯的重构。当前,线上文学交流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但同时,人们面对面交谈时微妙的情绪、表情和肢体动作,被大大折损。“梗”和普通文字不同,它的本质是经过压缩后的语义模块,包含着层次丰富的所指,这种丰富性多少补偿了线上交流带来的信息磨损。比如,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样的表述出现,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流浪地球》,联想到这个词的“出处”,联想到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
⑦社交软件、短视频分享平台……网络社交很多时候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对同一个“梗”的默契使用,能迅速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让彼此共享的网络空间多了一份轻松和亲切。对于“网络原住民”而言,“梗”的存在与使用更是如影随形。这一代人从小生活在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媒介交互并行的环境,单一的文字媒介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创造“梗”、使用“梗”、传播“梗”,是网络社交中许多青年人自发的选择。
③“梗”一经诞生,就不断在网络中流行并进入线下日常生活,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语言。“梗”可以增加交流的默契和效率,因而成为互联网时代传播人与人之间善意和正能量的新的有效手段。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冒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
B.“梗”是通过广大网民自发参与和创造,最终被提炼成一个简洁凝练的词语,或者图片、表情包。
C.来自《流浪地球》中的“梗”在网络中引起一轮“造句”风潮。
D.对于网民而言,单一的文字媒介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
21.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2.网络文化出现后,引发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观点一:网络文化有着很强的封闭性,限制了主流文化相关内容的发展和扩散。
观点二:网络文化与大众群体之间并无冲突也不存在断层,如果能以恰当的方式让大众了解和认知,同样可以和主流文化一样获得大众的喜爱。
(四)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朱伯的“玩具诊所”又来了新客人。“几岁啦?”朱伯推了推眼镜,做术前询问。问年纪,是朱伯接待所有“小朋友”的第一件事情。
②年轻时,朱伯是研究所里做什么都要精益求精的工程师。 后来,他开了间“玩具诊所”,专门修补上了年头的玩具:毛绒娃娃、火车侠、奥特曼……成为玩具修复师以来,朱伯早上8点起床,有时忙到晚上12点,至今已修复了数千个玩具。他喜欢叫玩具患者为“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故事。
③这次接待的“小朋友”是一只叫灰灰的小熊,它的绒毛因为被反复抚摸已不再立体,一条胳膊还裂了道口子。灰灰今年33周岁,是主人丽丽4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的礼物。从此以后,灰灰就一直在主人身边,跟着她走南闯北。父亲去世后,灰灰的意义更不一样了。它也有了生命的存在,有年龄,有性别,有情绪,有生长变化,就像家人一样。
④丽丽和灰灰的相处甜蜜温馨,数十载的陪伴成为最珍贵的记忆。来找朱伯前,她犹豫要不要给灰灰做一次大手术,后来还是决定只做简单修复。
⑤狭长楼梯尽头的房间里,朱伯已经在准备微创手术了。工作台上放着两盏台灯,铁盒里放着钩针、剪刀、断线器、修毛器等“手术器械”。像侦探福尔摩斯一样,他在房间里整理思路,用放大镜观察、甄别、判断,拍三视图搞清“病因”,挑选颜色相近的绒线,尽量保留记忆的痕迹。
⑥手术开始了,朱伯把灰灰握在手里,小心翼翼地抚摸,时不时和灰灰聊两句。他弓着身子,眯起眼睛穿针引线,细细地缝合灰灰胳膊上裂开的口子。灯光洒下来,空气里充满温柔的专注。
⑦回溯玩具修复这份职业的开端,还是朱家的“内需”。朱伯修复的第一个玩具是儿子的“北极熊”,修了三次、儿子都不满意。“嘴巴不对,这不是我的明明了”,儿子抱怨。原来玩具还被儿子取了名字。自认手巧的朱伯不服气,再三琢磨,多次打样,一直到孩子满意。
⑧灰灰的胳膊缝合后、接着进入清洗程序。 “修玩具啊,复杂得一塌糊涂。” 朱伯感慨。通常,年纪越大的玩具越难清洗,但朱伯自有一套秘诀。只见他在40℃左右的温水中加入“独家试剂”,先将灰灰浸泡3分钟,再用刷子小幅度来回刷洗,一盆清水慢慢地变黄。“独家试剂”没有碱性成分,能分解上面的污渍,同时不会对绒毛产生伤害。洗完后的风干过程也很有讲究,温度要保持在25℃,湿度50%,吹风机、暖炉、温度计等缺一不可。
⑨“动的都是一点点,你看不出来,我看得出来。”朱伯说。每一个缝合修补的玩具背后都是一个失而复得的童年,修玩具不仅是技术上的修复,更是心理褶皱的抚平。
⑩两小时过去了,手术很成功。朱伯用小牙刷在灰灰的两颊上轻轻地梳理,因为反复抚摸而塌陷的绒毛又竖了起来,它圆乎乎的脸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漾起了笑意。
⑪“哎呀,这样微笑就回来了,你看是不是? ”朱伯带着上海味的普通话温柔软糯,还有几分笑意。丽丽端详了一阵,小心翼翼地在灰灰胸口系上蝴蝶结。
⑫她的童年回来了。
23.第⑧段加点词“一塌糊涂”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4.概括朱伯修复小熊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梳理绒毛
25.对第⑦段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交代朱伯从事这份职业的起因。
B.表现父子矛盾,增加了可读性。
C.突出了玩具对孩子的情感价值。
D.补充背景材料,避免平铺直叙。
26.分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27.请为本文选择合适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A.玩具修复师 B.童年回来了
三、写作
28.题目:那一刻,我没有回头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
1、(1)撩 墨 (2)滞 (3)zhèng yán 2.B 3.D 4.A 5.B 6.C
7.朋友是前进路上的一位良师,为你指引正确的道路
8.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但愿人长久④千里共婵娟 ⑤欲为圣明除弊事 ⑥肯将衰朽惜残年
9.①示例: 太阳、 火把
②示例:太阳折射出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火把表达了诗人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③示例一:A 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背景主色调,主要是由于艾青诗歌中有大量和土地有关的意象。这斑驳暗沉的棕色,不但不是消沉的,而且更能激发一个哀伤的民族渴求解放的意志; 这斑驳暗沉的棕色之上衬托着太阳,更能表明诗人的内心在苦难中依旧渴望光明。
示例二:B 红色象征生命、活力,在艾青的诗中,太阳、黎明、火把是其礼赞的对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黎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红色正好与这一主题相呼应。
10、(1)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2)示例:积极参与宣传,让人们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低碳出行,节约用水等;不吃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等。
(3)示例:同学们,随着动听的音乐,本次活动即将结束。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良好的素质,也明白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建设好我们地球这个大家庭。
11、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诗歌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
12、“二尺鲤”跳不上龙门,就点染额头,归来与凡鱼做伴。诗人以“二尺鲤” 自喻,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和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13.唐宋八大家
书戴嵩画牛/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14.(1)寻找,找(2)跟随,跟从
15.(1)只是缺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
1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17.三个动词构成三个短句,节奏明快,写出作者夜游的经过,表现出作者从容随性观赏景物的心态和乐而忘返的心境。
18.D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0.C
2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梗”的生成和传播,通常源于一件趣事或者一句当事人无意的话。
22.示例:我赞同观点一,因为网络语言大大折损了人们面对面交谈时微妙的情绪、表情和肢体动作等语言的表达;网络文化是存在于网络这一特定环境中,如果离开网络可能导致无法正常交流;网络文化主要是青年人的自发选择,在特定群体中传播,适用群体小,不具有普适性;文章中的“梗”是经过压缩后的语义模块,本就与普通文字不同,大众难以接受,不具有广泛的传播性;网络文化并不全是正能量的文化。
23.难以说清
24.缝合胳膊 清洗吹干(风干)
25.B
26.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熊修复后可爱的样子,表现朱伯技艺的高超,以及修复小熊后的欣慰之情。
27.选A,“玩具修复师”点明了主人公朱伯的身份;与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致;“修复”一词还隐含了对朱伯精益求精和人文精神的赞美。
选B,“童年回来了”题目具有文学色彩,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与结尾形成呼应;突显朱伯修复玩具的意义;也是对朱伯精益求精和人文精神的赞美。
28、略《艾青诗选》封面设计稿 (初稿)
优化方案
理由
添加图案要素: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添加背景色彩:
A.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主色调
B.以鲜艳亮丽的红色作为主色调
③我选择(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2025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语境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