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5页。
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金丝猴群栖于高山密林中,主要以树叶、嫩树枝、花、果、树皮和树根为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果实、种子都属于植物的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B. 该密林内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 金丝猴成熟的红细胞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 金丝猴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详解】A、花、果实、种子都属于植物的器官这一结构层次,植物无系统层次,A错误;
B、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但该密林中病毒不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错误;
C、金丝猴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金丝猴属于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D正确。
故选D。
2. 下图甲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乙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中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
B. 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多
C. 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视野会变亮
D. 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乙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甲分析可知,②与①相比,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更近,这说明②的放大倍数大于①;图乙中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方,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故要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载玻片向左移动。
【详解】A、②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更近,②是高倍镜,①是低倍镜,A正确;
B、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是高倍镜转换为低倍镜,低倍镜下视野视野更大,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更多,B正确;
C、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高倍镜下视野的亮度会减弱,C错误;
D、由图乙观察可知,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方,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故要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载玻片向左移动,D正确。
故选C。
3.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水分子间也可相互吸引,形成氢键,氢键易于形成和断裂,水分子的上述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的组成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C
B. 结合水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细胞的结构成分
C. 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
D. 小麦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等物质相结合以参与细胞代谢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详解】A、活细胞中水的含量最多,则在细胞的组成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A错误;
B、结合水不能提供能量,但是属于细胞的结构成分,B错误;
C、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与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C正确;
D、小麦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的形式参与细胞代谢,D错误。
故选C。
4. 糖类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原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葡萄糖和蔗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B. 人体可水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并能利用其彻底水解的产物合成肝糖原
C. DNA、ATP与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都含有五碳糖
D. 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被是由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详解】A、糖原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蔗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葡萄糖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存在,A错误;
B、人体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不能水解食物中的纤维素,B错误;
C、D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脱氧核糖,ATP与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核糖,都为五碳糖,C正确;
D、在细胞膜的外表面,糖类可以与蛋白质、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这些糖类分子称为糖被,D错误。
故选C。
5. 物质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称为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种扩散均不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 两种扩散都顺浓度梯度进行物质运输
C. 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D. 水分子跨膜时只能自由扩散不能协助扩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参与。
【详解】A、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且不消耗能量,A正确;
B、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B正确;
C、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C正确;
D、水分子可以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D。
6. 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下图中的左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右侧a~c三种细胞状态,则哪一个蔗糖溶液浓度最大( )
A. aB. bC. cD. a、b、c浓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详解】由图分析可知,图中a细胞基本没有变化,但液泡有些变大,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b细胞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失水较多,说明细胞液的浓度明显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c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失水,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但细胞c的失水
程度没有b的失水程度大,故b细胞所在的蔗糖溶液的溶度最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 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包括( )
A. 细胞膜和核膜以及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
B.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和细胞器
C. 细胞壁和液泡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D.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介于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合称为原生质层。其中细胞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微丝及微管等,但是不包括细胞最外面的细胞壁,也不包括液泡内的细胞液。
【详解】原生质层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 真核细胞内多种细胞结构间存在密切联系,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图示分泌蛋白合成、运输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蛋白质在a和b转移过程产生的囊泡结构不完全相同,但功能相近
C.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D. 加工后的蛋白质虽然去向不同,但都能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肽链的折叠等加工,然后通过高尔
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运到细胞的特定位置。
【详解】A、线粒体为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提供能量,内质网对来自核糖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包装,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故与图示分泌蛋白合成、运输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
B、蛋白质在a和b转移过程产生的囊泡结构不完全相同,但都是运输蛋白质的,B正确;
C、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过程没有囊泡运输,C错误;
D、加工后的蛋白质虽然去向不同,但都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9. 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
②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有叶绿体
③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④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水稻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器分布归纳: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①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①正确;
②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体内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和藻蓝素,②错误;
③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生物的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核糖体的参与,③正确;
④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水稻属于高等植物,因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水稻,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有关生物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魏尔肖总结前人的经验与结论,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细胞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细胞膜是动态结构
D. 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藻的形态结构特征取决于细胞核而不是细胞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学说的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3)细胞膜上的一些蛋白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蛋白具有润滑、保护和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细胞膜表面还含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详解】A、魏尔肖总结前人的经验与结论,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A正确;
B、欧文顿用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错误;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细胞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细胞膜具有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静态统一结构,C错误;
D、伞藻嫁接实验只能说明伞藻的形态取决于假根,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选项中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 )
A. a双层膜的细胞器、b单层膜的细胞器、c真核细胞的细胞器
B. a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
C. a叶肉细胞的结合水、b叶肉细胞的自由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
D. 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线粒体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水在细胞内、细胞之间、生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溶剂,可溶解许多物质和化合物;可以参与物质代谢,如输送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自由水的含量影响细胞代谢强度,含量越大,新陈代谢越旺盛,如人和动物体液就是自由水。结合水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相结合,失去流动性。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它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
【详解】A、a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b>a,A错误;
B、细胞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c,包括细胞膜的面积、细胞核膜面积b和各细胞器膜面积a,因此c>a+b,B错误;
C、c细胞内总含水量只有两种,b自由水和a结合水,即c=a+b,但叶肉细胞代谢旺盛,b>a,C错误;
D、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其总膜面积为内膜面积与外膜面积之和,且内膜通过内凹形成嵴方式使膜面积增加,故线粒体内膜面积大于线粒体外膜面积,即c=a+b且a>b,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来说,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B. 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膜上蛋白质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 钠离子极小,所以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D.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膜的基本支架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A正确;
B、科学家用的是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B错误;
C、带电粒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细胞膜上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支架,D错误。
故选A。
13.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具有生物膜系统,否则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B.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完全一致,并且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C. 细胞膜、线粒体内膜和外膜、高尔基体膜与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D. 生物膜各组分间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其功能有: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这一种生物膜,不具备生物膜系统,A错误;
B、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主要都是脂质和蛋白质,但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动物细胞膜上含有胆固醇,B错误;
C、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的膜结构,C错误;
D、生物膜各组分间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例如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可以通过囊泡进行成分的运输和转化,D正确。
故选D。
14. 如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 b 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B. 图中乙表示靶细胞
C. 图中 a 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给靶细胞。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详解】A、分析图可知,细胞乙上b有识别功能,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A错误;
B、图中甲表示分泌细胞,该细胞分泌产生a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因此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B正确;
C、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甲细胞产生分泌某种物质a经体液运输到细胞乙,与细胞乙上b结合,将信息传到细胞乙,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C正确;
D、图中看出,在乙细胞上存在与a物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C. 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D. 核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
B、核孔主要是一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蛋白质可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但核孔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进出细胞核,B正确;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在细胞分裂间期是细丝状的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C正确;
D、核膜是双层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错误。
故选D。
16. 下列哪一项不是核酸的生理功能( )
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B. 与生物的遗传、变异有关
C. 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详解】A、核酸作为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的生理功能,A不符合题意;
B、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核酸的生理功能,B不符合题意;
C、核酸携带遗传信息,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核酸的生理功能,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是核酸的生理功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如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M1、M2、M3、M4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1和M2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 M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C. 两种M4之间的区别仅在于五碳糖的种类不同
D. 在禽流感病毒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5种碱基,2种五碳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M1是重要的能源物质,所以M1是糖类,则m1是单糖;M2是主要的储能物质,所以M2脂肪,则m2是脂肪酸和甘油;M3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M3是蛋白质,则m3是氨基酸;M4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所以M4是DNA,则m4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A、M2脂肪不是大分子,A错误;
B、M3是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B正确;
C、两种M4(即两种DNA)之间的五碳糖的种类相同,都是脱氧核糖,C错误;
D、病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在禽流感病毒体内,将M4(即RNA)彻底水解,得到4种碱基,1种核糖,D错误。
故选B。
18.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胃蛋白酶消化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作用
B. 锌的伴侣蛋白ZNG1可将锌运送到相应位置发挥作用,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作用,也说明某些无机盐可以参与构成蛋白质
C. 暴露在高浓度尿素溶液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去除尿素后变性的蛋白质又可以恢复原来的构象,这说明蛋白质盘曲、折叠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氢键的形成
D. 天然胰岛素制剂进入血液后容易聚合,科研人员改变胰岛素中的某些氨基酸后可以有效抑制胰岛素的聚合,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有构成细胞结构、催化、运输、免疫和调节等功能。
【详解】A、胃蛋白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酶具有催化作用,胃蛋白酶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A正确;
B、锌是一种无机盐,伴侣蛋白ZNG1可将锌运送到相应位置发挥作用,这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并且说明了某些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但没有说明无机盐参与构成蛋白质,B错误;
C、暴露在高浓度尿素溶液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去除尿素后变性的蛋白质又可以恢复原来的构象,这表明在蛋白质盘曲、折叠的过程中可能有氢键的参与,C正确;
D、天然胰岛素制剂进入血液后容易聚合,科研人员改变胰岛素中的某些氨基酸后能有效抑制胰岛素的聚合,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D正确。
故选B。
19. 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图1和图2分别为科学家以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为材料进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图1实验结果说明伞藻的帽形态由细胞核决定
B. 图1中的②与图2中的③新生长出来的伞帽都是伞形帽
C. 图2实验说明细胞核能通过影响细胞分裂控制伞帽的形态
D. 图2的实验是对图1研究细胞核功能实验的完善和补充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菊花形帽的伞柄嫁接到伞形帽的假根上,长出伞形帽的伞帽,伞形帽的伞柄嫁接到菊花形帽的假根上,长出菊花形帽的伞帽。图2为核移植实验,将菊花形帽伞藻的细胞核移到去掉伞形帽的伞藻上,③处应该会长出菊花形帽。
【详解】A、图1实验只能说明伞帽的性质与伞藻的假根有关,假根中还含有细胞质部分,因而不可以证明伞藻的帽形态由细胞核决定,A错误;
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据此可推测,图2中的③与图1中①的帽形相同,都是菊花形帽,B错误;
C、图2实验进行的是核移植实验,因而能说明细胞核决定伞帽的形状,但不能说明是通过影响细胞分裂起作用的,C错误;
D、图1实验结果说明伞帽形状与假根有关,图2实验说明伞帽形状与假根中的细胞核有关,两个实验共同说明对生物体的性状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20. 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不同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吸收甘油和乙醇是通过①的方式,不需要载体蛋白
B. 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C.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通过方式②吸收碘
D. 肾小管重吸收水的主要方式是③,水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②③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详解】A、①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细胞吸收甘油和乙醇是通过①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A正确;
B、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B正确;
C、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碘,而②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C错误;
D、肾小管重吸收水的主要方式是借助于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即③,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50分)
21. 下图为某种植物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c中,如果S1、S2均为蔗糖溶液,则达到渗透平衡时浓度S1______S2(填“大于”、“等于”、“小于”),发生渗透作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______,图c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a中由______(填编号)组成的结构。
(2)该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由气孔进入叶片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出氧气,其中,葡萄糖可以用______检测,且需经过______才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3)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实验中,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该过程中,若转换为高倍镜观察,视野变暗,这时应该调节______或______。
(4)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______外界溶液浓度。(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
A.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B. 大于或小于C. 小于或等于D. 大于或等于
【答案】(1) ①. 大于 ②. 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③. 2、4、5
(2) ①. 斐林试剂 ②. 水浴加热
(3) ①. 叶绿体 ②. 光圈 ③. 反光镜 (4)A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
【小问1详解】
图c中,如果S1、S2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但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由于浓度差和液柱压力的作用相等,水分进出平衡,因此达到平衡时S1>S2。发生渗透作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包含2细胞膜,4液泡膜,5细胞质,在发生渗透作用时是半透膜。
【小问2详解】
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在使用时要进行水浴加热。
【小问3详解】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若转换为高倍镜观察,视野变暗,这时应该调节光圈(使用大光圈)或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小问4详解】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当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此时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也可能质壁分离完成。细胞原生质层大小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还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因此,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细胞液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故选A。
22. 图甲为某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⑨代表细胞的不同结构。图乙为某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1—8代表细胞的不同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了____________这一科学方法。
(2)若图甲为甲状腺细胞,由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O,则H2O的生成部位是[ ]______(“[ ]”中填序号,“____”上填写名称);水中的O最可能来自氨基酸的______(基团)。若该细胞为骨骼肌细胞,与皮肤细胞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骨骼肌细胞内细胞核数量通常具有______个,[ ]______数量也较多。
(3)图甲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______(填写序号)。
(4)若图乙为叶肉细胞,则可以在[ ]______中进行光合作用,一分子CO2从该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______磷脂分子。
【答案】(1)不完全归纳法(归纳法)
(2) ①. ① 核糖体 ②. 羧基 ③. 多 ④. ⑥ 线粒体
(3)②④⑤⑥⑦⑨ (4) ①. 3 叶绿体 ②. 12
【解析】
【分析】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共同构成。
【小问1详解】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施莱登和施旺只观察了部分细胞,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
【小问2详解】
若该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时①核糖体,该过程是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产生,因此要生成水。水中的氧来自于羧基,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若该细胞为骨骼肌细胞,与皮肤细胞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骨骼肌细胞内细胞核数量通常具有多个,骨骼肌运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故⑥线粒体数量也较多。
【小问3详解】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故图甲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②细胞膜、④内质网膜、⑤溶酶体膜、⑥线粒体膜、⑦高尔基体膜和⑨核膜。
【小问4详解】
若图乙为叶肉细胞,则可以在3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一分子的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组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至少需要穿过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细胞膜、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和内膜共6层生物膜,因此共穿过12层磷脂分子。
23. 下图1是细胞质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①~④表示组成物质;图2表示物质出入细胞质膜的几种方式,a~e表示跨膜运输方式,A~D表示物质或结构;图3表示与跨膜运输有关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结构特点具有______,主要表现在______。
(2)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时,是从图1中______(选填“A→B”“B→A”)侧。
(3)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运输方式可以用图3曲线⑤表示;图2中的d可以用图3曲线⑥表示,Q点之后,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有______。
(4)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迅速吸水涨破,有人推测这可能与水通道蛋白有关。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成有关实验,验证此推测是正确的。
实验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蒸馏水,用溶剂M配置的水通道蛋白抑制剂,溶剂M等。
预期结果:乙组比甲组细胞全部涨破所需时间③______,说明推测正确。
【答案】(1) ①. (一定的)流动性 ②. 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可以运动。
(2)A→B (3) ①. b ②. 载体的数量
(4) ①. 一定量用溶剂M配制的水通道蛋白抑制剂 ②. 让红细胞涨破 ③. 短
实验目的
简要操作步骤
分组
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均分为甲、乙两组
药物处理
甲组加入一定量①_______,乙组加入等量的溶剂M
②_______
将两组细胞同时置于等量的蒸馏水中
统计结果
测定两组细胞全部涨破所需的时间
【解析】
【分析】1、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2)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2、1972年桑格和尼克尔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指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镶、嵌入和贯穿磷脂双分子层中。由于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小问1详解】
图1是细胞质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其基本支架,④是蛋白质。 图1细胞质膜中,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所以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2详解】
图1A侧有糖蛋白是膜的外侧,则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时,是从图1中A→B侧。
【小问3详解】
图3中曲线⑤的运输速率只与细胞外浓度有关,属于自由扩散,图2中的b不需要载体,顺浓度运输属于自由扩散。图3曲线⑥表示主动运输,Q点之后,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 素可能有载体数量和能量。
【小问4详解】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迅速吸水涨破,为了验证“这可能与水通道蛋白有关”的推测,根据实验材料和题干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加入用溶剂M配制的水通道蛋白抑制剂,因变量是测定红细胞全部涨破所用的时间。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故设计实验的思路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均分为甲、乙两 组,往甲组加入一定量用溶剂M配置的水通道蛋白抑制剂,乙组加入等量的溶剂M,然后将两组细胞同时置于等量的蒸馏 水中,让红细胞全部涨破。若红细胞迅速吸水与水通道蛋白有关,则乙组吸水速率快,红细胞涨破所用的时间少于甲组。故预期实验结果为:乙组比甲组细胞全部涨破所需时间短,说明推测正确。即哺乳动物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迅速吸水涨破,这可能与水通道蛋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