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八县九校联合调研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八县九校联合调研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cm
B.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0m/s
C. 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2min
D. 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是60℃
【答案】A
【解析】解:A.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cm,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7m/s,故B不符合实际;
C.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46s,故C不符合实际;
D.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是4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图①中雨后天空中的“彩虹”B. 图②中水中的“倒影”
C. 图③中“手影”的形成D. 图④中树荫下圆形的“光斑”
【答案】B
【解析】解: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对生活中的光现象的分析,搞清几种重要的光现象的特点是解答的关键。
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解: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熟悉常见的自然现象,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B. 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
C. 在蜡烛像的位置放上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D. 保持蜡烛A的位置不变,让玻璃板稍倾斜些,蜡烛A的像位置不变
【答案】D
【解析】解:A、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故A正确;
B、平面镜所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要观察所成像,应在物体一侧透过玻璃板向对侧观察,所以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故B正确;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C正确;
D、让玻璃板稍倾斜些,根据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像的位置将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D。
(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平面镜成像是有关光的反射形成的,在寻找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点燃蜡烛的一侧观察;
(3)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平面镜成虚像;
(4)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难度不大。
5.一个瓶子正好装1kg水,它一定能装下1kg( )
A. 煤油B. 茶油C. 白酒D. 硫酸
【答案】D
【解析】解:瓶子容积V相同,装满水m=1kg,若要装下1kg的其它液体,根据ρ=mV得,ρ液>ρ水,题中只有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故选:D。
瓶子容积一定,最多能装1kg水,要能装下其它液体,该液体的密度必须大于水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瓶子的容积不变,即最多所装液体的体积相等。
6.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汽车的超声波倒车雷达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B. 乙图:演奏小提琴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声音的响度
C. 丙图: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D. 丁图:敲打鼓面,附近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解:A.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超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在太空中不能够发挥作用,故A错误;
B.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故B错误;
C.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敲打鼓面,附近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
(3)噪声监测仪有监测噪声的作用。
(4)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现象这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结合与声有关的知识分析每个选项确定答案。
7.如图甲所示是小聪同学“探究某固体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他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乙所示,可知该试管中的固体属于非晶体
B. 固体熔化过程中,熔化时间大约持续了15min
C. 试管中的物质在BC段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
D. 试管中的物质在第5min与第15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它没有吸热
【答案】C
【解析】解:A、图乙所示,BC段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可知该试管中的固体属于晶体,故A错误;
B、BC段是熔化过程,完成熔化过程共用时间为15min−5min=10min,故B错误;
C、BC段是熔化过程,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物质在第5min与第15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但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1)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根据图象可判断其熔化所用的时间;
(3)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一道综合题。
8.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积为1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10g
B. 甲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
C. 乙的密度是甲的2倍
D.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像可知,体积为2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10g,故A错误;
B、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甲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B错误;
CD、由图像可知,当m=10g时,V甲=10cm3,V乙=20cm3,则:
ρ甲=mV甲=10g10cm3=1g/cm3,ρ乙=mV乙=10g20cm3=0.5g/cm3。
比较可知,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根据图像判断;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所处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3)根据图像读出一组数据,根据ρ=mV求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进而得出甲、乙两种物质密度的倍数关系。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对密度特性的理解,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9.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潘展乐游出46秒4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的同时赢得冠军,这也是中国游泳队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有关比赛过程中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泳池为参照物,潘展乐是静止的
B. 以潘展乐为参照物,站立在泳池边的裁判是运动的
C. 以潘展乐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D. 以潘展乐为参照物,浮标是静止的
【答案】B
【解析】解:A、比赛过程中,潘展乐与泳池之间有位置的变化,以泳池为参照物,潘展乐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比赛过程中,潘展乐与泳池边的裁判之间有位置的变化,以潘展乐为参照物,站立在泳池边的裁判是运动的,故B正确;
C、比赛过程中,潘展乐与其他运动员之间有位置的变化,以潘展乐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运动的,故C错误;
D、比赛过程中,潘展乐与浮标之间有位置的变化,以潘展乐为参照物,浮标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变化,则该物体就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变化,则该物体就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
10.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
B.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焦距以内
C.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答案】A
【解析】解:
AB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应增大物距,可以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A正确,BD错误。
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故选:A。
(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
11.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较广,下列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冬天开空调制热时,向上吹风比向下吹风能更快使屋子里暖和起来
B. 放飞的氢气球可以在空中上升,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C. 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前进
D. 鉴别一块金属部件是不是铁做的,只需测出它的密度即可作出准确的判断
【答案】A
【解析】解:A、热的空气密度小,制热时应由向下出风口送热风,将其吹向低处,再让其自然上升,达到循环的目的,使室内尽快暖起来。故A正确;
B、在节日里放飞的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根据F浮=ρ空气gV和G=ρ气体gV可得,体积一定时,只有当填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浮力大于重力,气球才能升空。故B错误;
C、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为了避免吸入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应该贴近地面爬行。故C错误;
D、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是有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因此鉴别一个实心的金属部件到底是不是铁做的,只需测出它的密度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要准确的鉴别它们,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故D错误。
故选:A。
(1)气体密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2)节日放飞的气球中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气球受到的空气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所以在空中上升;
(3)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的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反之当温度的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
(4)虽然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是有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要准确的鉴别它们,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此题考查了密度知识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其中B、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C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8m/s
B. 物体B向左运动,速度为3m/s
C. 开始计时2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47m
D. 开始计时30s后,A、C两物体相距37m
【答案】C
【解析】解:A、乙图是A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物体0−2s内没有运动,从第2秒开始A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A物体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A=st=10m4s−2s=5m/s;
从开始计时10s后A物体运动路程为:
sA=vAtA=5m/s×(10s−2s)=40m;
由丙图可知,10s后C物体运动路程为:
sC=3m+3m/s×(10s−2s)=27m;
因为a、c之间的距离最开始为80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可知物体C往右运动,其前10s的平均速度为:
VC=sCt=27m10s=2.7m/s;故A错误;
B、由题可知,从开始计时10s后,物体A、B相距20m,因为1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走的路程为4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所以物体B可能向左运动了10m,也可能向右移动了30m,若物体B向左运动,速度为:
vB1=sB1t=10m10s=1m/s;
若物体B往右运动,速度为:
vB2=sB2t=30m10s=3m/s;故B错误;
C、开始计时20s后,物体C距a点80m+57m=137m,若物体B往左运动,则开始计时20s后,物体B向左运动20m,距a点30m−20m=10m,此时B、C两物体相距:137m−10m=127m;
若物体B往右运动,则开始计时20s后,物体B向右运动60m,距a点60m+30m=90m,此时B、C两物体相距:137m−90m=47m,故C正确;
D、开始计时30s后,物体A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路程为:
s′A=vAt′A=5m/s×(30s−2s)=140m;
开始计时30s后,物体C从c点出发向右运动路程为:
s′C=3m+vCt′C=3m+3m/s×(30s−2s)=93m;
因为开始时a、c之间的距离为80m,所以计时30s后,C距a点距离为:
93m+80m=173m;
则开始计时30s后A、C两物体相距:
173cm−140m=33m;故D错误;
故选:C。
运用图像法解答问题,要明确图像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代表什么;要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分别表示的物理量和单位;
根据甲图,A、B、C三物体并不是从同一点出发的: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可以以a点为基准点计算距离;
乙图为A物体运动的s−t图,A物体0−2s内没有运动,从第2秒开始A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A物体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为C物体运动的v−t图,C物体前2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虑问题要全面,物体运动可能向左,也有可能向右。
本题考查了运动图像、速度公式的计算,题目难度较大,还要注意运动方向问题,容易出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mm。
【答案】21.3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由图示可直接读出物体A的长度为21.3mm。
故答案为:21.3。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物体的左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物体右端对应的刻度尺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长度。
对度刻度尺读数要注意:1、分清刻度尺的分度值。2、读数时准确到分度值,在分度值下应再估读一位。3、读数时应注意物体的端点是否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4、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
14.国庆期间,小明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他被影片中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们深深感动。如图所示,幽暗的电影院中银幕中的画面很亮,银幕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各个位置上的观众都能看到清晰的电影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______反射。
【答案】不是 漫
【解析】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尽管很亮,但它们本身不发光,这是反射其他光源的光,不是光源;
幕布是粗糙的,平行光线入射到幕布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不是;漫。
(1)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本题考查了光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应用,知道镜面反射的表面是光滑的,反射光线向同一个方向,漫反射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
15.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2.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汽车在两次接收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m/s。
【答案】34 17
【解析】解: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3s,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3s=102m;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
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车=s1−s2=102m−68m=34m;
这34m共用时:t车=Δt−t1+t2=2.1s−0.3s+0.2s=2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车=s车t车=34m2s=17m/s。
故答案为:34;17。
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3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3s的时间;
(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s;
(3)这两次接收到信号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2.1s,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2.1s。要从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6.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反射角等于______°,MM的右边是______(选填“空气”或“玻璃”)。
【答案】70 玻璃
【解析】解:根据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水平方向的直线NN′为法线,竖直方向的直线MM′为界面;
由图中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70°可知,入射角为70°,则反射角也为70°。
由图可知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90°−50°=40°,所以折射角为40°,
由计算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MM′的右边是玻璃。
故答案为:70;玻璃。
首先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及折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其次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光路图的解析,解决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从而确定反射面和法线。
17.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这是利用了水结冰后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体积变大的原理。如果水结冰后,体积增大320cm3,水的质量是______kg。
【答案】不变 2.88
【解析】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位置、形状和状态无关,水结成冰,状态变了,但质量不变;
水结冰后,体积增大320cm3,根据ρ=mV可知;
V冰−V水=320cm3,
m冰ρ冰−m水ρ水=320cm3,
代入数据有m0.9g/cm3−m1.0g/cm3=320cm3,
解得m=2880g=2.88kg。
故答案为:不变;2.88。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位置、形状和状态无关;
水结成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根据体积的变化列方程计算质量。
本题考查对质量和密度的理解,难度适中。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8.如图所示,MN是平面镜,A处有一支激光笔。要使从激光笔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请画出光路图。
【答案】解:过镜面作出点A的对称点A′,即为点光源A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A′B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AO就得到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作出射线A′B,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来完成光路。一定要注意物与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19.如图,请完成图中两条光线的折射光路。
【答案】解: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来作图。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0.小明同学想测量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前端经过A点时开始计时,t=4s时小车前端经过B点,t=6s时小车前端经过C点。AB段距离为60cm,AC段距离为120cm。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测量原理是______;
(2)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如图2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v=st 0.3 C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测量原理是v=st;
(2)小车通过BC段的路程sBC=120cm−60cm=60cm=0.6m;
小车通过BC段所用时间为tBC=tAC−tAB=6s−4s=2s;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sBCtBC=0.6m2s=0.3m/s;
(3)AB段距离为:
sAB=60cm,tAB=4s;
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为:
vAB=sABtAB=60cm4s=15cm/s=0.15m/s;
因为vAB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方移动;
(4)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回答;
(4)根据u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