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模拟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模拟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石板岭骑行,只见林木参差,色彩绚烂,一蓬蓬野菊花在田埂【甲】路边竞相绽放。俯瞰脚下,那山腰的梯田,泛起层层金色的麦浪;那溪水羞怯地蜷伏在山涧,脉脉流淌;那卧在山脚下的几户乡村小院,宁静而安(xiáng)。不经意间,抬头仰望,碧霄清透,令人晕眩。
穿过隘口,迎面扑来了一片火红的柿子林。那一盏盏高挂的红色灯笼,恰似秋天点燃的丰硕的光华,在这色彩斑(lán)的季节里尽情燃烧!它们似一团火,给秋献上炽热的感情【乙】它们似一抹霞,给秋涂上金色的华彩。秋天的山村,因它们而神采奕奕,因它们而诗意盎然。“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不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却把柿子点亮在这静下来的季节里。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安xiáng ( ) (2)斑lán ( )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参(A.cēn B.cān) (2)蜷(A.quán B.juǎn)
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处顿号 [乙]处叹号
B.[甲]处逗号 [乙]处叹号
C.[甲]处逗号 [乙]处分号
D.[甲]处顿号 [乙]处分号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语非常丰富,如“日中”表示正午时分,“俄而”“少时”“顷刻”都表示一会儿时间,“久之”表示时间长了。
B.大雄四十岁了,正值而立之年;儿子小雄刚读初中,正是豆蔻年华;二胎雄咪出生不久,尚在襁褓之中;而父亲老雄早已退休,年近古稀。
C.《猫》的作者是郑振铎,笔名西谛,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D.《狼》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大雁归来》的作者是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5.古诗文名句填空。
(1) ,而顷刻两毙, ? 。
(2) ,思而不学则殆。
(3)《诫子书》中阐述过度想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4)中国古代诗人普遍有“悲秋”的情怀。李商隐在巴蜀羁旅中,想象着“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团聚情景;谭嗣同途经潼关,感慨“终古高云簇此城, ”的壮阔辽远。刘禹锡更是一反常态,弃陈推新,写下“ , ”的崭新观点,气势不凡。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6.名著阅读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中的《 》一文,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 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 的人。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7.学校准备于12月30日在教室开展主题为“漫话春节文化习俗”的活动,请你参与。
(1)同学们搜集了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请列举诗中的民俗活动。(至少写出两种)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民俗活动列举:
(2)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春节民俗文化,校委会决定邀请民俗文化专家王教授参加本次活动并作主题演讲,请你替校委会补全给王教授写一封邀请函。(注意写作格式)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8.阅读现代文,完成下面的题
无声的尊重
①一个冬日的傍晚,身在德国的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回家的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个人牵着一只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正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看到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的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却被男子礼貌地回绝了:“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
⑧“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
⑨“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⑩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他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⑪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⑫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1)“无声的尊重”具体体现在文中的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2)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3)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春天
吴培刚
(1)我的故乡,鲁西南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麦苗正返青,桃杏正吐蕾,杨柳正绽芽,万千生命正苏醒。村头的杨树林子,昨天,枝头上还是一粒粒的芽苞,一夜间,绽开了片片娇嫩的叶片儿。叶片儿透明,像翡翠。杨树品种不同,叶片儿的颜色也各异,有翠绿,有紫红,有淡黄。春风中,如千百万只蝴蝶,忽闪着美丽的翅膀。
(2)桃杏枝头,昨天还是一粒粒的花骨朵儿,一夜之间,绽开了娇艳的花朵,嫩白,粉红;榆树,俗称摇钱树,又叫救命树。可不是嘛,那串串翠绿的榆钱,不就是一串串的钱吗?饥饿的年代,榆钱是最好吃的野菜,它甜甜的,滑滑的,口感很好。做窝窝头,"就着辣椒酱,实在是美味儿……以前是,现在更是。人们吃厌了白面馒头,许多人又留恋起这样的窝窝头来。平原上,柳树是最早从冬眠中醒来迎接春天的。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当榆、杨、槐、枣等树,还在沉睡中的时候,柳树,无论是绵柳,还是垂柳,都早早地软了枝条,冒出鹅黄色的嫩芽,在依然凛冽的寒风中摇曳。尤其是那新兴的品种“黄金柳”,万条垂下金丝绦,丝丝缕缕,粗粗细细,长长短短,从空中柔顺地垂挂下来,像金发女郎的披肩发,瀑布般流泻着,优雅,美丽,赏心悦目。
(3)走出小村,走向郊外,顿觉天高地阔。碧空万重,春风拂面,燕子在空中呢喃,苍鹰在高空盘旋。映入你眼帘的,充斥于天地之间的是深绿色的麦苗儿。麦苗厚积着,平铺着。这不畏高天寒流的越冬植物,寒风冻不死,冰雪无奈何。在最冷的数九寒天,麦苗蜷缩在垄沟里,毫无生气,叶片儿大部分变得枯萎、憔悴,几乎停止了生长。但是你不用担心,当春回大地,她“噌”一下子醒来,立刻焕发出无穷的生机,退旧颜,换新装,趁着美好的春光,大显神威。新发的叶儿,嫩嫩的,绿绿的,一簇簇,一墩墩,一垄垄,饱和着绿色汁液的叶片儿在东风中翩翩起舞。今年的雨水勤,不再贵如油,更给麦苗儿鼓了劲儿,在这温暖的阳光下,和煦的春风里,滋润的泥土中,自由自在地生长吧!
(4)你迎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走在酥软的田间小路上,迎着朝阳望去,墨绿色的麦苗上,挂着数不清的露珠,像散落了满天的亮晶晶的星星。一片绿来一片黄,黄是菜花,绿是麦苗。辽阔的平原上,绿是主色调,黄色是点缀。相互映衬,黄色更亮眼,绿色更浓重,仿佛画家故意用浓浓的颜料在画布上涂抹,浓得化不开似的。往远看,呀!我精神为之一振,目光被拉直了。在天地相连处,有一抹粉红,如红霞落在碧涛绿海中,仔细看,那不是红霞落地,是桃花盛开!
(5)好啦,故乡的春天,不需要更多的颜色,只绿、黄、红就够啦!它们上有碧空丽日照着,下有和煦的南风吹着,又时常来一场春雨滋润着,这春色能不浓,景色能不美么?
(有删改)
9.选文第(2)段运用了多角度感官写景,请举例说明。
10.选文第(4)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1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相互映衬,黄色更亮眼,绿色更浓重,仿佛画家故意用浓浓的颜料在画布上涂抹,浓得化不开似的。
12.选文第(3)段画横线的句子从哪些方面写了麦苗的叶?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②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
【注释】①行室: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②豕:(shǐ)猪。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一犬坐于前( ) 股直不能屈(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 顾无计可以死之
B.以刀劈狼首 方缚以带
C.为狼所逼 为人谋而不忠乎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有闻而传之者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16.【甲】【乙】两文的结尾都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八、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1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九、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
19.小作文
张开臂膀迎接秋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秋天,用文字记录秋天的景象。请描写一段秋天的景色,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20.在史铁生的生活中,母亲是一束光,让他重拾“好好活儿”的勇气;在海伦·凯勒的世界里,莎莉文老师是一束光,在她心上种下善和美;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里,百草园是一束光,伴他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某个(些)人、某处景、某个物等,照亮了你的世界,温暖了你的时光,见证了你的成长。
请以《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不得套作、抄袭;
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 详 斓 2.(1)A (2)A 3.D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1)安详:ān xiáng,词性为形容词。指从容不迫;稳重。有安静祥和之意。
(2)斑斓:bān lán,意思是颜色错杂灿烂。
2.本题考查字音。
(1)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大约;几乎。故选A。
(2)蜷伏:quán fú,弯着身体卧着。故选A。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一蓬蓬野菊花在田埂【甲】路边竞相绽放”可知,“田埂”和“路边”都是词语,中间停顿用顿号;甲用顿号;
结合“它们似一团火,给秋献上炽热的感情【乙】它们似一抹霞,给秋涂上金色的华彩”可知,“它们似一团火,给秋献上炽热的感情”“它们似一抹霞,给秋涂上金色的华彩”是两个并列分句,在有逗号的基础上,中间用分号;乙用分号;
故选D。
4.【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与文学常识。
B.“大雄四十岁了,正值而立之年;儿子小雄刚读初中,正是豆蔻年华”的表述不正确。“四十岁”为“不惑之年”;“豆蔻年华”形容女子十三四岁,在古代,十三四岁的男子称为“总角”。
故选B。
5.【答案】 狼亦黠矣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学而不思则罔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何当共剪西窗烛 秋风吹散马蹄声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黠、哉、止、罔、淫慢、险躁、蹄、寂寥”等字词要正确书写。
6.【答案】 《朝花夕拾》 《五猖会》 《鉴略》 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 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与分析。这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的情节。根据原文可知,我要去看迎神赛会,而父亲要他背书。此前的内容是:“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由此可知,我要背的《鉴略》。我此前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而此时,“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写出了我扫兴、无奈、痛苦的感受。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不了解儿童心理、对子女要求严格的人。
7.【答案】(1)点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
(2)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王教授:
您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春节民俗文化,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参加12月30日我校“漫话春节文化习俗”的活动,并为同学们做主题演讲。期待您的光临!
光明中学校委会
12月15日
【详解】(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从给定诗句中找出春节的习俗,切忌随意拓展,要审清题意。
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反映了春节期间燃放爆竹的习俗,“春风送暖入屠苏”反映了过年饮屠苏酒的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则描述了过年时人们更换桃符(即门神或春联)的传统。
(2)本题考查邀请函。邀请函要正式且礼貌,信内需明确称呼、活动主题、时间地点、邀请目的、希望收到回复以及礼貌用语等基本要素。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王教授:
您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春节民俗文化,我校计划于12月30日在教室举办主题为“漫话春节文化习俗”的活动。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作为此次活动的嘉宾和主题演讲者。您的专业见解和丰富经验必将为活动增添光彩,也将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期盼您的莅临与指导!
光明学校校委会
12月15日
8.【答案】(1)示例:①候车者无声地排在盲人男子的身后。②朋克女孩默默掐灭了刚点燃的烟。③盲人男子上车后,乘客迅速为他腾出一小块空间。④妈妈拉起小男孩,为盲人男子让座。⑤车厢内无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导盲犬或是用手机拍照。⑥盲人男子和导盲犬下车后,车内沉默依旧。
(2)运用动词(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准确地写出了朋克女孩动作的无声和自然,表现了朋克女孩对盲人男子的无声尊重。
(3)写出来寒冷的天气和内心的温暖,用环境的寒冷反衬“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的感动和温暖,点明了中心。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根据第③段“却看到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可概括为:候车者无声地排在盲人男子的身后;
根据第③段“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可概括为:朋克女孩默默掐灭了刚点燃的烟;
根据第⑤段“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可概括为:盲人男子上车后,乘客迅速为他腾出一小块空间;
根据第⑥段“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可概括为:妈妈拉起小男孩,为盲人男子让座;
根据第⑩段“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他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可概括为:车厢内无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导盲犬或是用手机拍照;
根据第⑪段“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可概括为:盲人男子和导盲犬下车后,车内沉默依旧。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一句中“瞥”的意思是“很快地看一下”,“掐灭”“跟”是动作描写,由此可知此句是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描绘了朋克女孩的动作,准确地写出了朋克女孩这一系列动作的无声与自然,说明她的这些动作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行为,突出她对盲人的尊重和关心。
(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
“寒风习习”表现了天气的寒冷,“心里,暖意融融”写出了“我”内心的温暖,结合第③段“却看到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第⑤段“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第⑥段“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第⑩段“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他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可知,“心里,暖意融融……”正是因为“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作者用环境的寒冷反衬“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的感动和温暖,一冷一热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人性的温暖”这一主题。
【答案】9.视觉:无论是绵柳,还是垂柳,都早早地软了枝条,冒出鹅黄色的嫩芽。味觉:榆钱是最好吃的野菜,它甜甜的,滑滑的,口感很好;触觉: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10.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麦苗上的露珠晶莹闪亮的特点。 11.故意:有意识的,准确地写出平原上的麦苗菜花长得旺盛、色彩浓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春天的喜爱。 12.颜色、质地、长势
【详解】9.本题考查多角度感官写景。
根据“柳树,无论是绵柳,还是垂柳,都早早地软了枝条,冒出鹅黄色的嫩芽,在依然凛冽的寒风中摇曳”分析,这是看到的景色,是视觉:
根据“榆钱是最好吃的野菜,它甜甜的,滑滑的,口感很好。做窝窝头,就着辣椒酱,实在是美味儿……以前是,现在更是”分析,这是写榆钱的味道,是味觉。
根据“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分析,冷是人感觉到的,是触觉。
10.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和作用。
根据“墨绿色的麦苗上,挂着数不清的露珠,像散落了满天的亮晶晶的星星”分析,把“露珠”比喻成“星星”,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麦苗上的露珠晶莹闪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1.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故意”有意识地。结合“仿佛画家故意用浓浓的颜料在画布上涂抹,浓得化不开似的”,准确地写出平原上的麦苗菜花长得旺盛、色彩浓烈的特点。结合“往远看,呀!我精神为之一振,目光被拉直了。在天地相连处,有一抹粉红,如红霞落在碧涛绿海中,仔细看,那不是红霞落地,是桃花盛开!”分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春天的喜爱。
1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新发的叶儿,嫩嫩的,绿绿的”分析,这是从麦苗的颜色的角度描写。
根据“一簇簇,一墩墩,一垄垄”分析,这是从麦苗的质地的角度描写。
根据“饱和着绿色汁液的叶片儿在东风中翩翩起舞”分析,这是从麦苗的长势的角度描写。
【答案】13. 像狗一样蹲坐(像狗似的坐着) 大腿 14.B 15.(1)(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2)屠夫(于是)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16.都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结构上总结了全文,内容上点明了主旨,揭示了所蕴含的道理。
【分析】蒲松龄的文言短篇《狼》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甲文通过屠夫与两狼的对峙,展现了狼的狡黠与人类智慧的胜利,结尾的“增笑耳”反讽之意,揭示了狼虽有计谋却终难敌人的机智。乙文展示屠夫巧用“吹豕法”制服狼的机智。两则故事运用夸张与讽刺手法,揭示动物的狡诈与人类智慧的对比,折射出作者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详解】1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犬坐:像狗一样蹲坐(像狗似的坐着);
(2)句意:大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股:大腿。
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音节助词,无实义,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代词,指狼;
B. 都是介词,“用”的意思;
C.介词,被/动词,替、给;
D.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却/表示顺接关系的连词,就。
故选B。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在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乃(才),悟(明白),假寐(假装睡觉),盖(原来是),诱敌(诱惑敌人)”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急(急忙),令(让),去(离开),顾(却,但是),计(办法),死(杀死)”要理解正确。
1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表达方式与句段作用。
结合【甲】文结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作者认为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这是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结构上起到了总结(收束)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起到了点明文章主旨,揭示了“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像狼一样的恶人往往是自取灭亡,以失败告终”“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道理;
结合【乙】文结尾“非屠,乌能作此谋也”可知,作者认为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这是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结构上起到了总结(收束)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起到了点明文章主旨,揭示了“我们面对困难,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克服困难,化被动为主动,争取成功”的道理。据此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去。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极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扎上了吹气口。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张着大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答案】17.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18.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详解】17.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前两句诗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因为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何况是“杨花落尽”,取其春已去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有花有鸟,杨花漫天飞舞,子规悲啼,给读者以惜春伤别的画面感,营造基调气氛;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又因折柳送别,还带上惜别情,子规长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18.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希望它能一直陪着友人到夜郎以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心和怀念。
19.【答案】示例:先看那金黄的稻谷,一眼望不到边际,好像金色的地毯一直铺向了天边。微风吹来,金钩似的稻穗在阳光映衬下,翻着金色的浪花。那火炬似的高粱,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肩并肩地站着,紫红紫红的穗儿在灿烂的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不远处,挺立着几棵又粗又壮的果树。树上的果子成熟了,脸儿涨得红红彤彤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灯笼。还有那压弯枝头的黄澄澄的梨,正在阳光下低头微笑呢!脱粒机前面堆起了一座“小金山”,大型收割机在紧张地工作。此时,人们的欢声笑语和隆隆的机器声汇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曲。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能力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等。题干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描写秋天的景色。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以写秋天的景物:落叶、麦田、稻谷、银杏树等。可以写不同状态下的秋天,如:秋风中的景象、下雨时的景象等等。同时在描写景物时加入自己的感受是必不可少的,可从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方面进行描写。写作顺序可以由远及近,由近到远,从上到下等等。
20.【答案】例文: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书上说,云朵的点缀是它对蓝天的感恩,小草摇曳在风中的舞蹈是它对大地的感恩,落叶划过空中谱写的最后的乐曲是它对大树的感恩。而我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您呀,我的老师。
放眼望去,纵使一片茫茫人海,我也能一眼发现你。因为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纵使我的生命多么明亮,我也会一眼认出属于你的那束。因为,只有你才能给我那么美那么明那么暖的亮光。
老师,您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当我蜷缩在黑暗的角落时,是您出现在我的面前,微笑着用您微弱的光芒温暖我的绝望。您牵着我的手,带我感受美好与成长,您却消失在那片金黄的田野里,而我,竟看不清这里播种了您多少期望……
那时的我既不懂事,成绩也不好,每天只知道和一群孩子打闹,重复着自以为不可一世的游戏。而您,就在我最狼狈的时候走进我的生命。您说,我的文章写得很好。然后在那么多异样的目光下,朗读我的文章并鼓励我。我红着脸抬起头,看见了您那抹浅浅的微笑,如晨曦的柔阳,暖暖地融进了我的心里。或许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用功,成绩也开始名列前茅。
您也越来越信任我,总是让我参加一些比赛借此锻炼自己。尽管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可您依然微笑着安慰我,鼓励我。您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宽容着我们,倾尽一切来爱我们。直到有一天我们离开了您,就像绿叶离开了大树,才开始怀念以往摇曳在风中的生活。
有人说,老师是滋润田地的雨露;有人说,老师是茫茫雨天的一把伞;有人说,老师是冰雪间的火光……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美的语言来歌颂您,可我觉得都不够,您那比长江还要宽广的爱岂是这些贫乏的方块字可以形容的,您那比黄河还要渊博的知识岂是这些贫乏的方块字可以概括的。
老师,我要怎样才能报答您对我的言传身教;老师,我要怎样才能回报您为我们付出的汗水与心血;老师,我要怎样才能报答您对我的期望……
花朵儿感谢雨露的滋养,蓝天感恩白云的点缀,鱼儿感谢水给了它生命。而我呢,我应该感谢您呀!是您牵着我的手,带我走向美好与希望。
老师,我会努力回报您对我的期望。
老师,您是我生命中最美的一束光。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本题是命题作文,要求以“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提示语通过列举史铁生、海伦·凯勒以及鲁迅先生的生命片段,巧妙地揭示了“光”这一意象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物理上的光明,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与指引。这束光,可能源自某个人、某处景或某个物,它在我们生命的某个阶段悄然出现,以其独有的方式照亮我们的世界,温暖我们的时光,并见证我们的成长。因此,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个人生命中的独特作用。在立意上,我们应聚焦于那些给予我们力量、勇气与希望的人、事、物。这些“光”的存在,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再孤单,不再迷茫。它们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如何在平凡中发现美好。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光”背后的故事与情感,我们可以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美好,以及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从而鼓励大家在生活中积极寻找并珍惜那些能够照亮我们内心的“光”,让生命因之而更加丰富多彩。
2、构思选材:我们可以从个人经历出发,回忆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光”。这些“光”可以是父母的关爱与支持,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可以是朋友的陪伴与鼓励,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也可以是某个陌生人的善举,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善良。通过生动描绘这些“光”的形象与事迹,我们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力量。我们还可以从历史或文化的角度选取素材。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母爱故事、英雄人物的奋斗历程,以及文化中那些寓意深远的寓言与传说,都可以成为我们文章中的“光”。通过引用这些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阐述“光”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写作中,我们还需注重文章的逻辑性与连贯性。通过合理安排段落结构、巧妙运用过渡语句,我们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同时,运用生动的语言与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光”的力量与美好,从而引发他们的共鸣与思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模拟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甘肃省兰州市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卷试卷(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