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23;,甲诗作者是唐代诗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下列对丙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是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1月
(满分150分,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3;
2.请将所有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
(一)默写(13分)
1.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2.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4.当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发现自己因没有知心朋友而分外孤寂时,常会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表达自己的心情。
(二)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59题,(22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1)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2)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独游山寺
王荆公介,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3)公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4)复问公何姓,公拱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公《定林》诗云: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就数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寻。兵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释①处金:指退出,归金。②屦:麻糙材质做的鞋,③漱甘:用水漱 ④烦襟:烦躁的心情。⑤诗句的意思是:真正的快乐并非无所寄托,悲鸣的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5.甲诗作者是唐代诗人 (人名),丙文中的王荆公就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欣然起行( ) (2)人莫之顾(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和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恰当的是(4分)
A.(1)(3) B.(1)(4) C.(2)(3) D.(2)(4)
(1)(我们)一起走出庭院散步 (2)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您不是也读过书吗 (4)(那人)又问荆公的姓名
8.丙文中“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所表达的情志意趣,在甲诗“ , ”中亦有体现。(4分)
9.(1)下列对丙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荆公归隐山林后,自由自在,不受束缚。
B.王荆公年迈体弱,但与人交往的心性未改,
C.王荆公身处高位,令众人心生惶恐而离开
D.王荆公的以礼待人和为人谦逊,令人折服,
(2)丙文中的王荆公是乙文中所说的“闲人”吗?简要说明理由。(5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5分)
“己所欲,勿施于人”
①中外圣哲都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我们将心比心,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行径当然是对别人的严重侵犯。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②另一方面,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纷争的确起于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观点、立场等等。大至在信仰问题上,试图以自己所信奉的某种教义统一天下,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小至在思维方式上,在生活习惯上,在艺术欣赏上,在文学批评上……人们很容易以自己所是为是,斥别人所是为非,即使在一个家庭内部,家庭成员间改造对方趣味的斗争也是屡见不鲜的。
③事情的这一个方面往往遭到了忽视。人们似乎认为,以已所不欲施于人是明显的恶,出发点就是害人,以已所欲施于人的动机却是好的,是为了助人、救人、造福于人。殊不知在人类历史上,以救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们造成的苦难远远超过普通的歹徒。我们应该记住,已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如果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已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④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人们在精神信仰领域和私生活领域都享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合理化的进程,而那些以己所欲施于人者则是这个进程中的消极因素,倘若他们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我是丝毫不会感到意外的。
10.(1)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是属于( )(2分)
(2)自己喜欢吃辣,每次聚餐都强烈推荐大家尝试最辣的菜品是属于( )(2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己所不欲,施于人
C.己所欲,勿施于人 D.己所欲,施于人
11.下列对“己所欲”的理解,与本文作者的看法不相符的是(3分)
A.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见第②段)
B.自己的趣味、观点、立场。(见第②段)
C.为了助人、救人、造福于人(见第③段)
D.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见第③段)
12.第③段画线句要证明的观点是(3分)
A.以己所不欲施于人是明显的恶
B.以己所欲施于人的动机是好的
C.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不可施于人
D.“己所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
13.黄同学读完文章后,质疑道:“己所欲,施于人,未必不可,只要尊重他人,并注意态度和语气。”请改写下面的事例,以求能证明黄同学的观点。(5分)
【事例】
一位旅行达人,总是喜欢向朋友推荐自己认为最好的旅游路线和景点,并且认为别人都应该按照他的计划行事。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学童
①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
②那时外国人开始到中国投资办企业,华阳镇第一个外资企业的老板叫杜拉克,杜拉克在华阳镇郊有一幢别墅。
③这幢别墅与当地财主尤老爷的后花园只隔着一道栅栏,栅栏两边花草地,垂柳成荫,是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去处。杜拉克的儿子小杜拉克每年随母来华看望父亲时,总在栅栏那边读书。尤老爷家是书香门第,世代为官,小少爷尤鹏举常在栅栏这边读书。两个同岁的学童学习都十分勤奋,天刚亮就来到栅栏边,一个“叽哩哇啦”,一个“之乎者也”,没人来喊连饭都不知道吃。
④九岁那年,他们隔着栅栏进行了第一次交谈。
⑤尤鹏举忽闪着黑眼睛,好奇地问:“你,你的鼻子怎么总肿着?肿得好高啊!”
@小杜拉克受父母熏陶,不但听得懂而且还会说几句华语:“N!N!我的鼻子没有肿,是天生的。”
⑦“天生的?那么大一团肉吊在脸面前,不难受么?走路不打前裁么?”
⑧小杜拉克笑得前仰后合:“我生来就是这样的鼻子,习以为常了,怎么会难受呢?怎么会打前栽呢!”
9笑过,小杜拉克闪动着蓝眼睛,好奇地问:“你后脑勺上怎么生着条尾巴呢?
10“不!这不是尾已,是辫子!”
11“辫子?是天生的吗?”
12“哪是天生的!蓄的。---我爹说。凡大清子民都必须蓄发留辫子。“
13“后脑勺总着那么条大辫子,不难受么?走路不朝后坐吗?”
14尤鹏举笑得前仰后合:“我生下来就蓄发留辫子,习以为常了,怎么会难受呢?怎么会朝后坐呢?”
15问过答完笑罢,两个学童就各自读各自的书,或“叽哩哇啦”或“之乎者也”。但读着读着都走了神,都觉得对方很笨、很笨-----很好端端的鼻子他说是肿了!明明是条辫子他说是尾巴!人笨到这份上,还有必要读书么?这么笨的人读书有什么用?
16尤鹏举就隔着栅栏先发问:“你为什么要读书?”
17“我爸爸说,书是知识的源泉,只有刻苦读书才能掌握知识呀!”
18“掌握知识干什么?”
19“搞发明创造呀!”
20“搞发明创造干什么?”
21小杜拉克觉得对方的提问太可笑了,可是又难以用三五句话说清楚,就反问:“那么你为什么要读书?”
22“我爹爹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谷,书中自有颜如玉!”
23“……什么意思?”
24“连这道理都不懂?------读书能升官发财,还能娶到漂亮媳妇!”
25小杜拉克憋不住突然捧腹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痛。
26尤鹏举本来就认定小杜拉克笨得可怜,见他又如此无端地大笑傻笑,因此觉得这小洋人十分的可笑,忍不住就也捧腹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痛。
27笑声撼得栅栏直晃……
28后来他们都长大成人了,各自在各自的国家谋事,就没有机会交谈了。小杜拉克曾托人给尤鹏举过一封信,信中说:“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研究员……”
29尤鹏举问捎信人:“研究员算几品官?”
30捎信人解释说:“研究员不是官,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
31尤鹏举摇头叹道:“既然如此,何必当初?读书不做官,读书又有何用?废了废了!”
32小杜拉克在实验室熬到秃了顶,驼了背,终有伟大发明问世,死后墓前有碑,碑文为:人类进步之一阶。尤鹏举皇榜高中后封官授品,有了“黄金屋”、“千钟谷”,“颜如玉”,深宅大院里养得脑满肠肥。死后墓前也有碑,碑文为:显赫一世。
33小杜拉克的墓碑至今还在,常有人吊唁;而尤鹏举的墓碑却在民国初年被乱民砸了,很可惜。不过尤鹏举是儿孙满堂的。
【注释】①书香门第:世代读书、相沿不变的人家。②显赫一世:一生名声威势盛
1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5分)
15.下列关于两个学童对话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3分)
A.尤鹏举说小杜拉克鼻子肿了,激怒了小杜拉克。
B.有关鼻子和辫子的质疑,暗示俩人在互相讥讽
C.尤鹏举质疑发明创造,是因为他缺乏科学教育
D.在小杜拉克看来,想升官发财不能只依靠读书。
16.第段“笑声撼得栅栏直摇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 。
17.第段小杜拉克死后的碑文“人类进步之一阶”,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18.如果尤鹏举的后人想为他重新立一块碑,你建议碑文选用下列哪个词更好?结合对本文的理解说明理由。(5分)
(1)书香门第 (2)显赫一世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9-22题,
初三年级整本书阅读分享展示活动即将开始。黄同学所在的小组拟定了以下任务,请你一起完成。
【任务一:探究汉字的起源】
19.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第一篇中首先介绍了中国文字起源之一的 (3分)
A.图画说 B.八卦说 C.结绳记事说 D.仓额造字说
20.在“《 》第一”中,朱自清认为中国文字的起源更合理的说法是 。
【任务二:图解鲁迅的世界】
21.图1描绘的是《朝花夕拾·五猖会》中的一个场景。
(1)下列对这个场景的概述,正确的是:(3分)
A.“我”正要出发去看会,父亲却要求“我”背书。
B.“我”背书遇到困难,父亲一句一句教“我”读。
C.“我”问私塾先生问题,他只顾看书不理“我”。
D.给父亲看病的名医,正在研究给父亲重新开药方。
(2)《五猖会》中父亲的所言所行,让鲁迅长大之后依然感到“诧异”。作品中的父亲,同时还代表中国文化伦理中的“父亲”。所以鲁迅会发出呼吁:“ !”(3分)
A.大胆地说话 B.勇敢地前行
C.摆脱冷气 D.救救孩子
黄同学在《朝花夕拾》阅读报告演示文稿的首页,放上了图2,为此他还搜集了下列材料,请你运用材料,结合作品和图2,写一段话,用来说服不赞成用图2的同学。(7分)
四、写作(60分)
22.请以“向新而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不得抄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23;,甲诗作者是唐代诗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下列对丙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是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