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重难点突破讲义(含答案)
专题09滑块、木板与传送带模型(重难点突破)-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重难点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滑块、木板与传送带模型(重难点突破)-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重难点讲义,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两种几何类型,分析要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动力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
一、两种几何类型
二、分析要领总结
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
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1)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2)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m的关系,若f > f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 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4. 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5. 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
6. 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例1.
1.如图所示,质量为M(大小未知)的长木板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某一时刻以的水平初速度从木板左端滑上木板,经时间后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求:
(1)物块滑上长木板达到共速前,物块与长木板各自的加速度大小;
(2)长木板的质量M以及其最小长度d。
例2
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长度的木板B,在木板左端放置小滑块A,已知滑块A、木板B的质量分别为、,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求:
(1)使滑块A与木板B发生相对滑动外力F的最小值;
(2)若外力为,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滑块A恰好没有滑离木板B,求力F作用时间。
例3
3.在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个长为L、质量为m的薄木板,木板上端与斜面的顶端对齐。将质量为m的小滑块置于木板上端,与木板一起由静止释放。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斜面足够长,且小滑块未脱离木板,则在小滑块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滑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一起加速下滑
B.长木板相对斜面匀速下滑
C.小滑块的加速度为
D.长木板的加速度为
变式1
4.如图所示,厚度可忽略的薄木板A和薄木板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B紧密接触但不相连,木板A质量,长度,木板B质量,长度,现有一质量为的小物块以初速度从木板A左侧冲上木板,已知小物块与两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小物块、两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皆为,求:
(1)A木板总位移;
(2)B木板总位移;
(3)C物块总位移。
变式2
5.如图,一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物块叠放在长木板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长木板的质量为,物块的质量为,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对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力,作用后将力撤去,之后长木板和物块继续运动,最终物块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来。物块可看作质点,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求∶
(1)刚开始运动时物块与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大;
(2)撤去拉力后,和运动的时间分别为多少;
(3)长木板的最短长度。
变式3
6.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斜面上放置一长木板A,木板上放置一物块B,木板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与物块B的动摩擦因数为,两个动摩擦因数都小于,两物体从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于,则A、B相对运动B.若小于,则A、B相对静止
C.若大于,则A、B相对运动D.若大于,则A、B相对静止
知识点二: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
1.水平传送带模型
2.倾斜传送带模型
例1
7.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传送带始终保持的恒定速率运行,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A、B间的距离为2m,g取。旅客把行李(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行李的加速度大小为4
B.行李经过5.1s到达B处
C.行李到达B处时速度大小为0.4
D.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摩擦痕迹长度为0.08m
例2
8.如图, M、N是倾角θ=30°的传送带两端, 质量m=1kg的小物块, 从M点以v=3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向下运动。物块运动过程的部分v-t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送带逆时针转动
B.传送带的速度大小 v=3m/s
C.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D.传送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例3
9.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的速度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传送带长度,其右端连着一段光滑水平平台,紧挨着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置一辆质量的平板小车,小车上表面刚好与面等高;现将质量的煤块(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到传送带的左端处,经过传送带传送至右端后通过滑上小车,最后刚好能滑到小车的右端;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煤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取。求:
(1)煤块刚放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大小;
(2)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
(3)小车的长度。
变式1
10.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初速度大小为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则( )
A.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内,小物块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之后不受摩擦力
变式2
11.如图甲所示,工人用倾角为、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运送货物,把货物轻放到传送带底端,货物从传送带底端运送到顶端的过程中,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货物与传送带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物的质量为
B.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
C.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货物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变式3
12.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使用传送带运送货物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逆时针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1kg的货物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的A处,经过1.2s货物到达传送带的B端,用速度传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g=10m/s2,求:
(1)斜面的倾角;
(2)A、B两点间的距离;
(3)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4)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长度。
知识点三:临界和极值问题
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题目中“刚好”“恰好”“正好”等关键词句,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
(2)题目中“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句,表明题述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一般对应着临界状态。
(3)题目中“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词句,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2.常见临界问题的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N=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断裂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0。
(4)最终速度(收尾速度)的临界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3.解题基本思路
(1)认真审题,详尽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体过程中有几个阶段);
(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
(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
例1
13.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汽车做加速运动,车厢内有一个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绳系于斜面的顶端,小球的重力大小为mg,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FT、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FN,当汽车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sin37°=0.6,c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A.若a=14m/s2,小球受mg、FT、FN三个力作用
B.若a=14m/s2,小球受mg、FT两个力作用
C.若a=13m/s2,小球受mg、FT两个力作用
D.不论a多大,小球均受mg、FT、FN三个力作用
例2
14.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两个木块 P、Q 叠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P、Q 接触面的倾角为θ。现在 Q 上加一水平推力 F,使 P、Q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木块Q对地面的压力可能小于 2mg
B.当F增大时,P、Q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C.若加速度a=gtanθ,则P受到摩擦力为零
D.若加速度a2.5m
则C在共速前就离开B,设C在B上运动的时间为,有
解得
s
该过程B的位移为
m
B的速度为
C离开B后,B的加速度为
B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m
B运动的总位移为
m
(3)C在B上运动的位移为
m
C落地后的加速度为
C落地的速度为
C落地后运动的位移为
m
C运动的总位移为
m
5.(1),
(2)1.1s,0.5s
(3)0.6m
【详解】(1)假设物块与长木板一起运动,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当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相对滑动时,以物块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由于,则物块与长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长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作用时间s过程中,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速度的大小为
长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长木板速度的大小为
撤去拉力时长木板的速度大于物块速度,则撤去拉力之后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继续发生相对滑动,设再经二者共速,物块继续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长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以长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设经过时间物块与长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根据运动学公式
解得
s,
当两者速度相等之后,假设物块与长木板一起运动,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此时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
N
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N
由于,则物块与长木板两者速度相等之后不会一起做减速运动,物块相对于长木板向前滑动,物块的加速度
停止的时间
s
物块运动的时间为
以长木板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停止的时间
长木板运动的时间为
(3)作用s时间过程中,物块的位移
m
长木板的位移
m
撤去拉力后0.1s,此过程中物块的位移为
m
长木板的位移
m
在s和s时间内物块相对于长木板向左滑动的距离为
m
当两者速度相等之后,物块减速过程运动位移为
长木板减速过程运动位移为
m
此过程中物块相对于长木板向前滑动的位移为
m
则,则长木板的最小长度为
m
6.BC
【详解】依题意,两个动摩擦因数都小于,可知均满足
当A、B相对静止沿斜面下滑时,有
分析物块B,可得
又
解得
同理,可得
时,二者相对运动。
故选BC。
7.BC
【详解】A.开始时行李初速度为零,相对皮带向右滑动,可知摩擦力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故A错误;
BC.行李达到和皮带速度相同需要的时间为
位移为
行李匀速到B的时间为
行李从A运动到B处的时间为
故B、C正确;
D.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摩擦痕迹长度为
故D错误。
故选BC。
8.AD
【详解】AB.图像可知,物体先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与传送带共速,故传送带逆时针转动,且图像可知传送带速度为2m/s,故A正确,B错误;
C.速度时间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从图像可知加速度为
故C错误;
D.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物体下滑过程,加速度为a=2.5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AD 。
9.(1)2m/s2
(2)8m
(3)2m
【详解】(1)煤块放上传送带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若煤块与传送带能共速,则煤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距离
解得
说明煤块未能与传送带共速,则煤块到达点时,有
且
解得
则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
解得
(3)煤块在滑上小车时,对于煤块有
对于小车有
当煤块和小车共速时,煤块到达小车右端,则有
则小车的长度
解得
10.BD
【详解】A.当小物块速度为零时,小物块离处的距离达到最大,为时刻,A错误;
B.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B正确;
C.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直向右,C错误;
D.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时间内,由于小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二者相对静止,小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D正确。
故选BD。
11.CD
【详解】A.根据如图乙所示,货物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匀速直线运动时货物受到静摩擦力,已知货物与传送带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有
解得
A错误;
B.根据如图乙所示,图线的面积大小为位移大小,有
B错误;
CD.根据题意,货物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
货物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联立解得
CD正确。
故选CD。
12.(1)
(2)
(3)
(4)
【详解】(1)由图像可知,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前的加速度大小为
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对货物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后的加速度大小为
共速后,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对货物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
,
(2)根据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A、B两点间的距离为
(3)由(1)问分析可知,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4)在时间内,货物相对传送带向上发生的位移大小为
在时间内,货物相对传送带向下发生的位移大小为
由于
则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长度为。
13.B
【详解】若支持力恰好为零,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到重力、绳子拉力,如图
小球向左加速,加速度向左,合力水平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D.由以上分析可知,当时,小球受mg、FT两个力作用,当时,小球受mg、FT、FN三个力作用,故D错误;
AB.若,小球受mg、FT两个力作用,故A错误,B正确;
C.若,小球受mg、FT、FN三个力作用,故C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以木块P、Q整体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则有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块Q对地面的压力为2mg,A错误;
B. P、Q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F较小时,P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摩擦力沿斜面向上;若F较大时,P有向上滑动的趋势,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因此在F增大的过程中,摩擦力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也可能先减小后反向增大,B错误;
C.对P受力分析,假设P受Q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为f,Q对P的支持力为N,在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在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可得
联立解得
若加速度a=gtanθ,则有P受到摩擦力是零,C正确;
D.由C选项分析计算可知,若加速度a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11抛体运动的规律(重难点突破)-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重难点讲义,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本原理与操作,数据处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重难点突破)-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重难点讲义,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受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受力分析与共点力平衡(重难点突破)-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重难点讲义,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轻杆连接体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归纳,斜劈无外力平衡模型总结,斜劈加外力平衡模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