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第1页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第2页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第3页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1页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2页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1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11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 \l "命题趋势" 命题趋势解读
     \l "核心知识脉络" 核心知识脉络
     \l "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难点突破
    重难点一 交通运输业
    重难点二 区域发展战略
    重难点三 可持续发展
     \l "素养检测提升" 素养检测提升(建议用时45分钟)
    按住 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重难点01 交通运输业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1)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
    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具体如下图所示。
    (2)对比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
    三、区域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
    (2024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甲、乙、丙分别是( )
    A. 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B. 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
    C. 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D. 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
    6. 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 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B. 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
    C. 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D. 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
    【答案】5. A 6. B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远郊及周边城镇,因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应为高速铁路,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能缩短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A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B正确;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次,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远郊空间呈珠链发展,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重难点02 区域发展战略
    一、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主要成就及特点
    ①经过多年的调整,特别是一系列重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结构的协调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②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及方式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
    表现eq \b\lc\{\rc\ (\a\vs4\al\c1(进入新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支持更加具体和有力,空间开发重点转向以功能开发为重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主要对策
    二、我国的三大国家级发展战略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
    五、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
    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1、出发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2、三个坚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
    3、四个立足: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
    4、五项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
    5、六个着力: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
    6、落脚点: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28. (2024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 图1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图2为岸线(海堤和岸滩)生态修复项目设计示意图。
    (1)图中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__________,并简析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
    (2)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解释其形成原因。
    (3)分析围海造陆工程对潟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列举评估岸线生态修复效果的主要指标。
    【答案】(1) ①. 东北—西南(平行于海岸线) ②. 河流带来泥沙沉积于沿海地区,潮流推动泥沙向岸边运动;受沿岸流影响,形成沙坝,部分露出海绵,形成沙岛。
    (2)围海造陆后,甲海域附近水动力变强,细颗粒物不易沉积,不断的冲刷分选,细颗粒物被带走。
    (3)围海占用;潮流减弱,淤积增加,潟湖萎缩;潟湖内纳潮量减少,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弱,生态功能退化。
    (4)岸线修复:修复海岸线长度、滨海湿地面积,岸线形态(地形)、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环境及生境:物种多样性、滨海湿地水质、湿地植被面积(种类)、湿地生物种类(密度)、植物成活率、植被覆盖率、潮汐幅度、外来物种数量和种类。
    【解析】本大题以滦河三角洲为材料创设试题,涉及海岸地貌、围海造陆、岸线生态修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据材料二图1可知,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平行于海岸线。其形成过程:带状沙岛位于滦河入海口附近,滦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在入海口处,受潮流推动作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再加上受沿岸流影响,形成滨岸沙坝;随着时间推移,沙坝不断堆积增高,在海平面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部分逐渐露出海面,形成呈带状分布的沙岛。
    (2)据图可知,围海造陆工程是减少海岸线弯曲程度,使得甲海域水流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甲海域的水动力变强,海浪的搬运能力增强;较细的沉积物不断的被冲刷分选,被搬运到更远的地方,而粗颗粒的沉积物则更容易在甲海域沉积下来,导致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
    (3)据材料二图1可知,围海占用潟湖水域空间,减少了潟湖的面积;围海造陆工程使得潮流减弱,淤积增加,潟湖萎缩;进而导致潟湖内纳潮量减少,使得潟湖与海洋的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质下降;围海造陆工程破坏了潟湖的生态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弱,生态功能退化,进而破坏了原有海岸的生态平衡,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据材料二图2可知,图中生态修复包含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说明评估岸线生态修复效果的主要指标有岸线修复方面:包括修复海岸线长度、滨海湿地面积,岸线形态(地形)、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等,这样可以观察岸线是否受到侵蚀或淤积,评估修复措施对维持岸线稳定的效果。据图中植物种植,潮间带生境营造以及坡顶坡脚植物等,说明岸线生态修复效果的主要指标还有环境及生境,包括物种多样性、滨海湿地水质、湿地植被面积(种类)、湿地生物种类(密度)、植物成活率、植被覆盖率、潮汐幅度、外来物种数量和种类,这样可以反映岸线植被恢复的情况,体现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
    重难点03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
    ①内涵: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②特点:
    4、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5、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6、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7、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23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 扩大水稻播种B. 拓展生物通道C. 保障游客安全D. 增加雨水下渗
    2. 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 )
    A. 江南丘陵B. 黄土高原C. 河西走廊D. 华北平原
    【答案】1. B 2. A
    【解析】
    (1)读图可知,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并没有种植水稻,A错误;修建鱼道使原本被田埂割裂的稻田,连在一起,使鱼类有更宽阔的生长空间,拓展了生物通道,B正确;架空的木栈道修建鱼道,并没有增强游客的安全性,C错误;田埂变鱼道,对于雨水下渗的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B。
    (2)据所学可知,秦岭淮河以南,土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土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粮食以小麦为主。江南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源充足,水稻种植面积大,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A正确;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水源缺少,都不适合种植水稻,不能引进稻鱼生态系统,BCD错误。故选A。
    【点睛】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等因素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重难点1 交通运输业】
    (24-25高三上·浙江·期中)近年来,我国很多省份推行“公转铁”政策,通过发展铁路运输,减轻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对公路运输的依赖,促进区域物流转型升级。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公路相比,通过铁路运输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主要优点是( )
    ①提高灵活性强 ②降低运输成本 ③提高安全性 ④减少货物中转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公转铁”可以促进区域物流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 )
    A.优化物流资源,减少碳排放量B.筹建铁路站点,拉动经济增长
    C.缓解交通压力,提升运输效率D.减少公路站点,提升装卸能力
    【答案】1.D 2.A
    【解析】1.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的规模通常较大,能够进行大规模、长距离的运输,所以单位运输成本相对较低,②正确。铁路运输具有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事故发生率相对较低,能够有效保障货物的安全运输,③正确;公路运输因其能够实现点到点的运输,灵活性更强,铁路运输则相对较差,因此,铁路运输会增加货物中转,①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公转铁”可以减轻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对公路运输的依赖,优化物流资源,铁路运输的单位运输量能耗更低,碳排放也更少,A正确;筹建铁路站点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区域物流转型升级的直接体现,B错误;“公转铁”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提升运输效率、减少公路站点,提升装卸能力,但这不是促进区域物流转型升级的表现,CD错误,故选A。
    【点睛】现代五种交通运输的比较: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受自然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灵活性差。公路:发展快,应用广,地位日趋重要,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24-25高三上·浙江台州·阶段练习)跨城通勤,指工作日当天跨越地级市行政边界往返居住地与工作地的行为。自2018年开始,流入上海跨省通勤的人近六成选在上海郊区办公。下图为2019~2022年长三角城市与上海市跨城通勤流入与流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近年来,长三角城市与上海市跨城通勤主要交通方式是( )
    A.航空B.公路C.高铁D.地铁
    4.造成图中跨城通勤流入与流出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B.政策C.文化D.地价
    【答案】3.C 4.A
    【解析】3.近年来,由于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城市与上海市之间实现了同城效应,所以长三角城市与上海市跨城通勤主要交通方式是高铁,故C正确;航空运输适合长距离,一般公路车速较慢,地铁不能通到三角洲所有城市,故ABD错。本题选C
    4.图中上海的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上海就业机会多,但房价高,部分居民借助便利的交通往返就业岗位和居住地之间,因此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文化和政治和地价因素对居民的通勤行为影响较小,故A正确,BCD错。本题选A。
    【点睛】跨城通勤要考虑通勤成本、居住成本。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与上海在地理位置上距离近,通勤所需要时间短;有铁路与轨道交通相连,交通便捷,成本相对较低;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但上海房价高、居住成本较高,而周边城市居住成本相对更低。
    (2024·浙江湖州·一模)2024年8月,柬埔寨德崇扶南运河开工建设。下图为柬埔寨及周边地区和德崇扶南运河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其他陆运方式相比,运河货运的主要优势是( )
    A.速度快B.运量大C.费用高D.更灵活
    6.德崇扶南运河开通后对柬埔寨的有利影响是( )
    ①提高金边城市等级②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③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④增大西哈努克港吞吐能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5.B 6.C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运河轮船运输的运量要比铁路、公路等陆地运输方式更大,其运费更加低廉,但是运河轮船只能在可通航的河湖中进行运输,其速度慢、灵活性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金边是该国首都,城市等级已经最高,因此运河开通不会提高其城市等级,①错误;物流运输效率取决于当地道路、交通工具等多个条件,运河开通不能从整体上提高当地物流效率,②错误;由于运河的开通使得区域内联系和运输能力加强,有利于加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③正确;由于该运河靠近西哈努克港,有助于促进河海联运,增大该港口的吞吐能力,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技术性能、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产生的投资、运输成本、运输能耗等方面存在差异,其适用范围也不一样,现代化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是:载运量大、成本低、投资少、运输安全、速度快、受季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小。
    (2024·浙江宁波·一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方案是以蓬莱为起点,经长岛与老铁山水道,最终在旅顺口登陆。规划构想以“全隧道”或“桥隧结合”(南桥北隧)的方式建立一条交通通道。该通道的建设将使辽东半岛同关内外的联系形成“陆海双线”的格局,下图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相比“桥隧结合”方案,属于“全隧道”方案优势的是( )
    ①缩短工程建设周期②抗自然灾害能力强
    ③对海洋运输影响小④较少干扰鱼类迁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影响环渤海地区“陆海双线”交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创新B.城镇分布C.环保政策D.运输需求
    【答案】7.B 8.D
    【解析】7.“桥隧结合”是桥梁和隧道建设结合,而“全隧道”是指主要使用隧道建设,两者工程量都很大,“全隧道”方案并不能缩短工程建设周期,①错误;“全隧道”减少交通线与地面的接触,受外界影响小,抗自然灾害能力强,同时也对海洋内部以及海洋表面影响小,对海洋运输影响小,较少干扰鱼类迁徙,②③④正确。故选B。
    8.交通线的建设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交通运输的需求量,“陆海双线”交通布局能有效快速联系关内外,满足关内外的运输需求,所以建设“陆海双线”的主导因素是运输需求,D正确;技术创新是交通线建设的保障,但不是主导因素,A错误;图示信息中的“陆海双线”跨越海洋,并未经过城市地区,城镇分布几乎没有影响,B错误;环保政策对交通线建设影响较小,排除C。故选D。
    【点睛】蓬莱与旅顺之间岛屿较多,海水较深,线路较短。缩短东北与华东地区的运输距离,促进各地区资源开发。能够改善烟台、大连的投资环境,促进辽东、山东半岛的经济发展。交通线路增加,有利于缓解京沪、京哈铁路的交通压力。
    (24-25高三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绿波速度是指保持这个速度可以最大提升车辆通行能力,在平交路口减少车辆等待红灯的时间(见图1)。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一般是林荫小路,供行人和骑单车者(排斥电动车)进入的游憩线路(见图2)。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绿波路段设立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绿灯少的地方才能够实行B.减少高峰期的高架路拥堵
    C.一路畅行,没有红灯的限制D.提高路网的整体通行效率
    10.关于绿道和绿波速度中的“绿”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减少交通拥堵B.提升行者的体验感
    C.两者可以合二为一D.绿道一般在森林里
    【答案】9.D 10.B
    【解析】9.绿波路段可以在红绿灯多的路段实施,效果更明显,A错误;高架上没有红绿灯,B错误;要在合理的速度下才能一路绿灯,另外还要看交通拥堵情况,不可能一路畅行,没有红灯,C错误;绿波路段提高了通行的效率,整个路网效率也跟着提高了,D正确。故选D。
    10.两者是两码事,不可能二合一,C错误;绿道是休憩之地,对缓解交通拥堵作用不大,可以在森林里,也就可以在小溪边,或者山脊上等,AD错误;绿波速度,可以缩短车的等待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绿道让人放松身心,两者都提高了行者的体验感,B正确。故选B。
    【点睛】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包括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
    【重难点2 区域发展战略】
    (23-24高三下·浙江金华·期中)“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中国与其它国际区域间的产能合作,打破了原先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传统“单循环”价值体系链,促进了由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链(下图)的形成。中国作为“双环流”价值体系链的核心枢纽,连接着欧美发达经济体与亚非拉发展中经济体,有利于实现世界经济的共赢。完成下面小题。
    11.在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环流中,中国面临的挑战是( )
    A.劳动力资源匮乏B.矿产资源日渐枯竭
    C.基础设施不完善D.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12.为帮助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融入“双环流”价值体系链,实现双赢,中国应( )
    A.提高初级产品进口价格 B.降低中间产品生产成本
    C.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扩大资源进口 D.加大海外投资力度,传播先进技术
    【答案】11.D 12.D
    【解析】11.中国是人口大国,目前并没有出现劳动力资源匮乏现象,A错误。中国向发达经济体进口技术、出口中间产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很多矿产品,对矿产资源依赖性大,但是与该环流关系不大,B错误。中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C错误。与发达经济体的环流中,中国产业创新能力不足,D正确。故选D。
    12.在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环流中,中国从发展中经济体进口初级产品,并向其出口技术,加大海外投资力度,传播先进技术,有利于提高发展中经济体工业化水平,促进其经济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双环流”价值体系链,D正确。提高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也不利于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A错误。传统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不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不适合大力发展,B错误。降低中间产品生产成本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与发达经济体的环流,对发展中经济体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在与发达经济体的环流中,中国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位势,主要向发达经济体出口技术含量较低的中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急需向价值链高位攀升。
    (23-24高三下·浙江·期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最有可能被北京疏解的部门是( )
    A.证券交易所B.服装设计中心C.芯片制造公司D.汽车制造中心
    14.实际上,许多企业迁往天津、河北的意愿较低,其原因是津冀两地( )
    A.政策力度不足B.矿产资源短缺C.配套设施滞后D.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13.D 14.C
    【解析】13.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高级第三产业等,ABC不符合题意,汽车制造中心占地面积较大,不符合重点发展的范畴,D符合题意。故选D。
    14.许多企业在北京的协作企业较多,配套设施齐全,而津冀地区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故许多企业不愿意外迁,C正确。津冀两地的政策力度并没有不足,A错误;津冀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较多,B错误;环境污染严重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京津冀总体发展目标是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北京定位是“四个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是“一基地三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是“一基地三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23-24高三上·浙江杭州·期末)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下图示意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下面小题。
    15.福州、泉州、厦门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②科技创新能力强
    ③临海,自然环境优美④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6.甲处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是( )
    A.发展创新能力,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B.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及生态产品
    C.禁止开垦,以保护生态环境D.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答案】15.D 16.B
    【解析】15.福州、泉州、厦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②④正确;优化开发区域的自然景观多数被改造,③错误;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通常被划入限制开发区域,①错误。综上所述,D对,排除ABC。故选D。
    16.读图可知,甲处属于限制开发区域,结合所学知识,禁止开发区域应禁止在开发区内开垦,以保护生态环境,C错;读图可知,甲处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其地域类型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是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及生态产品,B对;根据上题可知,福州、泉州、厦门为优化开发区域,其优势条件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方向是发展创新能力,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A错;图中重点开发区域,其地域类型为城镇化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虽然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所以其发展方向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全省经济发展,D错。故选B。
    【点睛】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我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22-23高三下·浙江杭州·期中)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些年来,上海正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化、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圈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①上海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大②该都市圈内人口数量众多
    ③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④该都市圈内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8.下列不属于上海大都市主要辐射功能的是( )
    A.城市核心功能B.金融服务功能C.农业带动功能D.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答案】17.B 18.C
    【解析】17.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上海是直辖市且经济发达。其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大;该都市圈内人口数量众多,但人口众多并不是形成大都市圈的主要区位优势;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可以扩大区域的影响;该都市圈内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缺乏,需要进口。据此分析,①③正确,选B。
    18.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交通便利等。上海市的主要辐射功能是基于自身区位优势条件来带动辐射整个城市群,农业不属于其带动范围,C符合题意。结合题意,故选C。
    【点睛】城市中心地理论:(1)概念: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中心地按照其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等级排列成有顺序的等级系统。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高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又被更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而相同级别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各级中心地最终会形成一个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系统。在这个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的中央,有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的角上;低一级的中心地又有它比较小的服务范围,它的角上又有6个更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以此类推,直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等也影响中心地布局。
    【重难点3 可持续发展】
    (24-25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无废城市”是通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原因主要有( )
    ①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②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压力减小
    ③固体废物无再利用价值,必须根除④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现象严重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建设“无废城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 )
    A.入住酒店使用一次性用品B.尽量使用私家车出行
    C.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D.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答案】19.D 20.C
    【解析】19.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国情背景是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和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现象严重,①④正确;而且我国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压力依然较大,另外部分固体废物还是有再利用价值,②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0.建设“无废城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AD错误;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或者步行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B错误,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可有效减少废物产生,C正确,所以选C。
    【点睛】废城市建设,在生产方面,要清洁生产、坚持绿色发展,在人们生活消费方面,要坚持绿色生活方式,特别是针对固体废物要找出源头减量化,综合利用资源化。在推进公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者、引领者的作用。
    (2024·浙江嘉兴·一模)核能供热是利用核能机组冷却后的部分热水和蒸汽作为热源,传递给终端用户的供热方式。2021年山东省海阳市开始使用核能供热,成为我国第一座“零碳”供暖全覆盖的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21.影响海阳市等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布局核电站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科技C.交通D.劳动力
    22.海阳市使用核能供热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意义有( )
    ①减轻环境污染②节约淡水资源③优化能源结构④保护海洋生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21.A 22.D
    【解析】21.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故布局核电站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A正确;科技、交通、劳动力对核电站布局的影响均小于市场需求,BCD错误。故选A。
    22.根据材料描述,核能供热为“零碳”供暖,能减轻环境污染,减少核电站热水直接排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有利于保护海洋生物,①④正确;使用核能供热,能减少其他能源消费,能优化能源结构,但不是生态意义,③错误;使用核能供热,也需要水资源,不能节约淡水资源,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核能供热具有环保、经济、稳定、安全以及社会效益显著等多重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核能供热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4-25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江苏省东台市养殖-沼气-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23.该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利用( )
    A.沼渣、沼液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B.粪尿发电降低能源消耗
    C.沼渣、沼液提高土壤矿物养分D.鱼塘塘泥改善土壤性状
    24.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优点是( )
    ①人工成本更低②环境效益更高③经济效益更高④品牌效应更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23.D 24.B
    【解析】23.利用沼渣、沼液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沼渣、沼液工序较为复杂,降低了农牧业生产效率,A错误;粪尿发电不能直接发电,粪尿进入沼气化工程才能并网发电,增加了能源消耗,C错误;塘泥有机质含量较高,无法改变土壤的矿物质成分,但是可以改善土壤性状,C错误,D正确。故选D。
    24.与传统的温室大棚相比,该模式生产环节更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行精细化管理,人工成本较高,①错误;产生的污染少,环境效益更高,②正确;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更高,③正确;没有进行宣传,无法增强品牌效应,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交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
    (24-25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试)土壤碳、氮组分的含量是衡量耕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土壤的肥力影响显著,其中“过腹还田”是指将秸秆喂养家畜后以粪便等形式还田。下图为不同的还田方式对某农田土壤碳、氮组分和农作物产量变化的试验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25.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可以( )
    A.增加土壤矿物养分B.减轻农作物受病虫害的风险
    C.提高农业耕作效率D.促进农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6.试验结果显示( )
    A.过腹还田的农田土壤碳氮比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秸秆还田
    B.粉碎还田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略高于其他两种秸秆还田
    C.覆盖还田对于土壤有机质的整体提升效果优于粉碎还田
    D.过腹还田使得秸秆中的营养元素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答案】25.D 26.D
    【解析】25.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但不能增加土壤矿物养分含量,A错误;秸秆还田可能增加土壤病虫害来源,增加农作物受病虫害的风险,B错误;对于农业耕作效率影响不大,C错误;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农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正确。故选D。
    2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过腹还田的农田土壤全氮略高于其他两种秸秆还田,A错误;粉碎还田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低于过腹还田,B错误;覆盖还田对于土壤有机质的整体提升效果与粉碎还田几乎一样,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过腹还田对于农作物的增产率最高,使得秸秆中的营养元素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D正确。故选D。
    【点睛】秸秆还田:1、直接还田。直接还田是将秸秆粉碎、留高茬还田、田面覆盖等方式,其中粉碎还田是将秸秆用机械粉碎后直接还田,适用于玉米和稻麦秸秆。而留高茬还田是将稻麦收割时留30厘米左右,再用返转灭茬机械一次完成旋耕、灭茬还田。田面覆盖还田则是将秸秆切割成10厘米左右,在播种后均匀铺在作物行间,不留空地、不成堆。2、过腹还田。秸秆作为最为常见的饲料,可以用其饲喂家禽牲畜后,经过消化吸收后,粪便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种方法不能能节约饲料量和牧草,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是最为经济环保的方法。3、堆沤还田。可以利用秸秆制作堆沤肥、沼气肥,或者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腐熟肥,将秸秆与畜禽粪积制,粪与草隔层堆积压实,发酵腐熟。这样生产出的腐熟肥有机肥含量高,施肥效果较好,但是劳动量大。而微生物发酵则是将秸秆和塘泥或人粪尿置于积水坑中,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形成的肥料。
    (2024·浙江·三模)2022年,首个工厂化循环水“楼房养虾”基地在福建省莆田市建成,养殖大楼里四季恒温,每日养殖用水通过微滤机等设备进行循环“自洁”,养殖密度可提高到常规池塘养殖的10倍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27.与传统养虾模式相比,莆田发展“楼房养虾”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土地C.水源D.交通
    28.该“楼房养虾”基地的生态效益是( )
    A.扩大养殖规模B.实现尾水零排污C.增加就业岗位D.减少了能源消耗
    【答案】27.B 28.B
    【解析】27.与传统养虾模式相比,莆田发展“楼房养虾”的主导因素是人多地狭,土地利用紧张,B正确;与气候、水源、交通的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8.该“楼房养虾”基地,每日养殖用水通过微滤机等设备进行循环“自洁”,生态效益是实现尾水零排污,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是经济效益,A错误;增加就业岗位是社会效益,C错误;增加了能源的消耗,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29.(24-25高三上·浙江湖州·阶段练习)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是浙江省山地、主要交通线路及局部地区简图。图2是浙江省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图。
    材料二: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等的服务业。
    (1)描述浙江省主要交通线路布局特点,并从地势角度分析其积极影响。
    (2)从调整种植结构角度,浙江耕地多转变成了 ;但专家还是不建议开发林地来维护粮食安全,说明你的理由 。
    (3)从交通运输发展的角度,分析现代服务业对浙江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分布不均匀,东北稠密,西南稀疏;线路主要呈西南-东北走向;铁路主要沿河谷、沿海分布。影响:沿河谷、沿海分布,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线路平直,坡度小,保证行车的安全一,提高通行效率。
    (2) 林地 森林覆盖率下降,加剧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林地的破坏会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影响气候,可能会导致降水减少,大气质量变差;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高,洪涝灾害增加等。
    (3)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使得浙江的农产品能够更高效地进入市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的兴起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析】本题以“浙江省山地、主要交通线路及局部地区简图”和“浙江省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交通线布局、耕地减少原因、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的影响、林地改种粮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浙江的交通线分布不均匀,东北部相对西南部稠密;线路大致呈现东北-西南走向;铁路线主要沿河谷、山谷和沿海分布。影响:交通线沿河谷、山谷和沿海分布,地势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可以节省建设成本;平坦的地形使线路更平直,保证行车的安全,提高通行的效率。
    (2)读图2联系已学可知,林地占比最大,推测是在生态环境治理的背景下,进行了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而林地增加。 读图1可知,浙江多山地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丰富,若林地改种粮食,森林覆盖率下降,会加剧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林地的破坏,使生物的本息地减少,会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影响气候,森林面积减少,蒸腾减弱,大气水汽减少,可能会导致降水减少,大气质量变差;森林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高,洪涝灾害增加等。
    (3)现代服务业对浙江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使得农产品能够更快地到达市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等农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政策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再次,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的兴起,加快了产业融合发展;最后,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提供农业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0.(2024·浙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泛亚铁路是连接我国和东南亚国家的高铁线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时速170—200千米/小时,兼顾客货两用,由东线、西线、中线三条线路组成。
    材料二: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内河航线开发日益增强,2024年8月,柬埔寨政府正式宣布扶南运河动工。该工程由中国企业出资,全程约180公里,预计耗资17亿美元。扶南运河的开通增加了湄公河的入海通道。
    (1)与我国高铁相比,分析泛亚铁路运行速度相对较慢的原因。
    (2)该地区已规划建设泛亚铁路,但仍加强澜沧江—湄公河内河航线的开发,分析其主要原因。
    (3)简述中国和柬埔寨合作修建扶南运河项目对柬埔寨的意义。
    (4)从地貌、水文角度分析运河的建设对湄公河三角洲的影响。
    【答案】(1)所经地区多为山区,地形复杂,河网密布,多沼泽、湿地和原始森林,客货两用高铁,专业性差,提速慢。
    (2)水运运量大,运费低;完善该地交通运输条件;柬埔寨河流入海口,有利于河海联运。
    (3)充分引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入海泥沙减少,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三角洲成长减慢);地表径流减少;海水倒灌;地表水水质变差。
    【分析】本题以泛亚铁路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高铁具有速度快的优点,其运输效率比较高,泛亚铁路是连接我国和东南亚国家的高铁线路,但是读图可知泛亚高铁的主体部分位于中南半岛之上,沿途地区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形复杂,且多沼泽、湿地和原始森林,影响高铁的时速,另外泛亚铁路是客货两用,专业性差,速度慢。
    (2)澜沧江—湄公河属于国际性河流,流经的国家多,流程长,且河运的运量大,运费低,加强内河航运的开发,可完善交通运输条件,柬埔寨河流入海口,可实现河海联运。
    (3)中国和柬埔寨合作修建扶南运河项目,该工程由中国企业出资,对于柬埔寨来说可以充分引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4)扶南运河的修建,湄公河流向河口的水量减少,入海泥沙减少,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水水位超过河水的水位,导致海水倒灌,河水盐分升高,水质变差。
    31.(24-25高三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6月30日,历经7年艰苦建设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深中通道,实现全线通车,深中通道由西部“深中大桥”和东部“深中隧道”组成,深圳、中山正式进入“同城时刻”,往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可不再绕道,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
    材料二:图1为珠三角地区略图,图2为深中通道示意图
    (1)从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的角度,分析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简析继港珠澳大桥后再建深中大桥的原因。
    (3)与桥梁建设方案相比,评价“深中隧道”采取隧道方案的优缺点。
    (4)分析深中通道通车后对中山市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受咸潮影响大,珠江口盐度高(水温高)腐蚀性强;受波浪、潮汐和风暴潮影响,建设难度高。河海交界处,水动力环境,(水体流动)复杂,施工难度大。
    (2)缩短深圳、中山市之间的通车时间和路程,分散车流人流,提高通行效率,加强珠江两岸的经济、人员往来,合理布局交通网。
    (3)优点:水上航运限制小,对航空影响小,受台风、风浪、风暴潮等灾害影响小。
    缺点:技术难度大,造价高,工程量大,维护管理难度大。
    (4)有利于承接深圳市的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参与珠江东岸(深圳)的产业分工和协作;带动中山市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中山市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分析】本题以深中通道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海水的性质主要是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海水会通过咸潮影响到珠江口水体,受咸潮影响,珠江口盐度高,腐蚀性强。同时珠江口纬度低,水温高,高温高盐的水体容易腐蚀建筑材料和损害施工人员健康;海水运动主要有潮汐、波浪、洋流等,同时珠江口易受台风影响,易发生风暴潮,受波浪、潮汐和风暴潮影响,建设难度高;深中通道在珠江口附近修建,处于河海交界处,水动力环境复杂,水体流动复杂,施工难度大。
    (2)由于珠江口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联系密切,已有的港珠澳大桥不能满足需求;且对于深圳和中山两地来说,比较远,修建深中大桥可以缩短深圳、中山市之间的通车时间和路程,分散车流人流,提高通行效率,减少拥堵,加强珠江两岸的经济、人员往来,使交通网更趋合理。
    (3)优点:隧道修建于水底,对水上航运和航空影响小;珠江口易受台风影响,隧道修建于水底,受台风、风浪、风暴潮等灾害影响小。缺点:隧道要在珠江口上建辅岛,且在水底施工,技术难度大,工程量大,造价高,维护管理难度大。
    (4)桥梁交通加强中山市与深圳及珠江东岸的经贸和人员往来联系,促进了两地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更好的发挥各地区的区位优势,合作共赢;对于中山市来说,有利于承接深圳市的产业转移,进而提升本地的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优化了中山市产业结构。课程标准
    三年考情(2022-2024)
    命题趋势
    1、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3、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024年6月浙江卷26题:岛间运输
    2024年6月浙江卷28题:围海造陆工程
    2024年1月浙江卷5-6题:轨道交通
    2023年6月浙江卷1-2题:生态农业
    2023年6月浙江卷26题:高铁建设
    2023年1月浙江卷26题:高速公路建设
    2023年1月浙江卷26题:电动汽车产业
    2022年6月浙江卷9-10题:人工湿地
    2022年6月浙江卷13-14题:沼气生产
    2022年6月浙江卷17-18题:轨道交通
    2022年6月浙江卷28题:运输成本
    2022年1月浙江卷9-10题:高铁新城
    2022年1月浙江卷28题:全球变暖
    2022年1月浙江卷29题:中俄天然气管道
    考点预测:浙江高考地理可能以示意图、统计图、地理事件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我国宏观发展的格局与区域发展战略、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的相关知识。
    考法预测:浙江高考地理中关于地球运动的考查选择题和综合题都会出现 ,考点集中在交通运输、区域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难度一般。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大宗、笨重、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牲畜等
    公路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贵
    短程、量小的货物
    水路
    历史悠久、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
    航空
    速度快、效率高
    运量小、耗能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受气象条件影响大
    急需、贵重、数量不大及体积小、重量轻的物品
    管道
    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流体状货物
    比较项目
    运输方式
    运费由高到低
    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运量由大到小
    海运>铁路>河运>公路>空运
    速度由快到慢
    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原则
    具体要求
    举例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我国东部地区运输需求大,线路密集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为7 200万人次,并预留了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为了减缓坡度,山区公路盘山而建,呈“之”字形分布
    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经过农田、村庄的高速铁路一般都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除了航空运输外,还衔接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将公路、高铁、公交以及地铁全部归纳在一起。形成一张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地上、地下交通运输网络
    其他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
    发展战略
    基本内涵
    总体思路
    “一带一路”
    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至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到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是把握好合作方向;
    二是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三是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
    打造“两核三轴一带”,两核指北京和天津;“三轴”指京—津—塘主轴,京—保—石拓展轴和京—唐—秦拓展轴,“一带”指沿海经济带
    确立北京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中心地位;定位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为四个基地
    长江经济带
    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覆盖东中西11个省市,“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两翼”是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一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二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三是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五是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六是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七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主要优势
    表现特点
    交通便捷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会,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资源优势
    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产业优势
    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汇集于此。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
    人力资源
    优势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城市密集,
    市场广阔
    城市众多,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密度大。人口密集,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战略
    发展条件
    发展目标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黄金水道;沿岸纵横交错的铁路线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
    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东部沿海,与海上丝绸之路衔接;西部沿边,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
    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山、水、河、湖生态要素丰富多样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
    地区
    存在问题
    整治措施
    上游
    ①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②水能开发程度低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③建设三峡工程
    中游
    ①洪水威胁严重;②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③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沙功能
    下游
    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
    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农业资源得到再生
    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综合效益突出
    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了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化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相关试卷

    重难点12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2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2区域可持续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12区域可持续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08 城镇与乡村-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8 城镇与乡村-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8城镇与乡村-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8城镇与乡村-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07 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7 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7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7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