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
重难点12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重难点12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2区域可持续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12区域可持续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命题趋势" 命题趋势解读
\l "核心知识脉络" 核心知识脉络
\l "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难点突破
重难点一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重难点二 产业转型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重难点三 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重难点四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l "素养检测提升" 素养检测提升(建议用时45分钟)
按住 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重难点0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一、大都市辐射功能
二、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的优势条件
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2.上海的辐射功能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形成“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五圈: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拉动了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宁波城市圈的发展壮大。
强化了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
(2)发挥对内、对外影响的“两个扇面”的作用: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辐射区域腹地;对外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连接全球网络。
(2024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都市主城区就业人口密度与居住人口密度分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都市主城区( )
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 沿河谷地带布局D. 呈多核心的空间结构
19. 该都市有四条环路,居民上下班( )
A. 以一环路为界,内外通勤B. 以二环路为界,内外通勤
C. 以三环路为界,内外通勤D. 以四环路为界,内外通勤
【答案】18. A 19. B
【解析】
读图可知,该城市主城区人口密度市中心最高,从市中心向外基本呈同心圆状降低;居住人口密度基本也是从中心向外围降低的,说明该城市为同心圆模式,只有一个城市中心,地形以平原为主,A正确,BD错误。城市沿河谷地带布局,一般呈带状分布,不是呈同心圆状分布,C错误。故选A。
读图可知,该城市主城区就业人口密度市中心最高,说明大部分人口在市中心就业,主要分布在一环以内,其他地区就业密度较低;居住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一环、二环以内,说明大部分人口在一、二环内居住,三环、四环居住密度较低,说明就业、居住主要集中在一环、二环以内,故居民上下班以二环路为界,内外通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地域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又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楔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重难点02 产业转型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内部的优化
1、农业内部的产业优化
2、工业内部的产业优化
二、产业结构升级
1、发展阶段
2、升级规律
①区域发展前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②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③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3、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可以通过产业延伸、产业更新、技术突破等途径升级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也可以从微笑曲线寻求企业的升级路径。微笑曲线中间环节是工农业生产,附加值低;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附加值高。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三、区域产业发展措施
(2024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13. 下表为2022年上海、宁夏、河南和黑龙江四省(市、区)GDP、人均GDP和三次产业比重构成统计表。完成下题。
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市、区)是( )
A. 宁夏、上海、黑龙江、河南B. 黑龙江、上海、河南、宁夏
C. 上海、宁夏、河南、黑龙江D. 上海、河南、宁夏、黑龙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在题干的四个省份中,GDP总量相对较小,人均 GDP 也不会很高,丁比较符合;而上海经济发达,在四个省份中,第一产业占比最低,人均 GDP 应最高,从表中数据来看,乙的人均 GDP 高达 179907 元,这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符,所以乙应该是上海;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第一产业比重应占比较高,但近年来其经济发展较慢,GDP相对较低,对应甲;河南也是农业大省,其第一产业比重应高于上海和宁夏,但小于黑龙江,其工业也相对发达,由此确定丙为河南。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重难点03 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得到支撑。
(2)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往往承担就业安排、环境保护、科技投入等大量的工作,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进而限制城市的转型。
(3)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 支柱产业的衰退往往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员工大量失业,且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较高,加之地方政府财力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造成一系列社会矛盾。
(4)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多存在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粗放式开采和利用的情况,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污染、土地沙化、地表塌陷等。
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措施
3.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二、鲁尔区的兴衰与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兴起的条件: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离铁矿石产地近(移铁就煤);水陆运输便利;水资源丰富。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廉价石油作为能源以及低成本煤炭输入,鲁尔区煤炭能源地位下降;工业结构以单一的重化工业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新材料出现,出现钢铁行业危机。
3.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改造传统产业,整合落后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3)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多元化。
29.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
材料二: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随着油气资源衰竭,相关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
(1)甲地的气温特点是____、____,并指出其对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负面影响____。
(2)分析大庆利用闲置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
(3)说出中俄东线投产对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答案】(1) ①. 冬季严寒 ②. 气温年较差大 ③. 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大,管道冰堵,影响天然气输送;冻融变化导致管道变形损坏。
(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人才储备丰富。
(3)增加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改变供气格局。
【解析】【分析】本题以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纬50度以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气温特点表现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且气温年较差大。由材料“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可知,冬季气温低,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大,管道冰堵,影响天然气输送;气温年较差大,冻融变化导致管道变形损坏。
(2)由材料“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可知,大庆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由材料“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可知,大庆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由材料“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可知,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人才储备丰富。
(3)由材料“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可知,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中俄东线投产后,可以给东北地区增加天然气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天然气是相对清洁能源,污染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后,可以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改变供气格局。
重难点0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生态脆弱区的含义: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2.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3.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1)风蚀荒漠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
(2)水蚀荒漠化: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如我国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
(3)盐渍(碱)化:分布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不合理灌溉地区,如黄淮海平原。
(4)冻融荒漠化:分布于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
二、土地荒漠化
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荒漠化的类型:荒漠化包括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和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
3.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荒漠化是全球性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阻碍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综合治理
(1)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保护好自然资源。
(3)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1.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2.综合治理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构筑防护林体系。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四、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1.原因
(1)自然原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性与黄土的易侵蚀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和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矿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耕地,造成农业减产。
(2)生态环境恶化。
(3)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4)泥沙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3.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2)工程措施:在沟谷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2024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榆林市地处农牧交错地带,耕地后备资源充足。近年来,该市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广玉米、薯类等高产粮食作物种植。下图为2000~2019年陕西省耕地重心和粮食生产重心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陕西省粮食生产重心移动原因是陕西北部( )
①土地开发整理,耕地面积增加 ②种植结构调整,粮食单产提高
③育种技术改进,粮食品质提升 ④技术装备应用,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17. 榆林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是( )
A. 提高土地平整度B. 增加耕作层厚度C. 提升灌溉保证率D. 完善田间道路网
【答案】16. A 17. C
【解析】
读图可知,陕西省粮食生产重心向北移动,据材料“榆林市地处农牧交错地带,耕地后备资源充足”可知,可以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①正确;由材料“该市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广玉米、薯类等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可知,农业技术进步,种植结构调整,粮食单产提高,②正确;材料中没有育种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装备应用的相关信息,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图可知,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北部,地处黄土高原,是农牧交错地带,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是提升灌溉保证率,满足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C正确;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土层深厚,不需要增加耕作层的厚度,B错误;提高土地平整度,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但容易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完善田间道路网,可以改善耕作条件,都不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A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向西南延伸,经内蒙东南、冀北、晋北直到鄂尔多斯陕北.它位于华北与内蒙的交界区上,向西已涉及西北区,是从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的广阔地带。
【重难点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2024·浙江宁波·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年6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厦漳泉都市圈包含厦门、漳州、泉州三个设区市除华安县、永春县、德化县以外的区域,属闽南文化圈,对台联系紧密。陆域占全省的16%,人口占全省的44%,GDP占全省49%。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为基岩海岸,占全省海岸线的34%。左图为福建省地形与主要水系图。右图为厦漳泉都市圈范围及交通状况图。
材料二 下表为厦门、漳州、泉州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
(1)评价厦漳泉都市圈港口的水域条件。
(2)从省内地理特征角度,分析厦漳泉都市圈港口经济腹地小的原因。
(3)指出厦漳泉三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条件。
(4)提出能够深化厦漳泉三地融合,增强都市圈辐射能力的合理化措施。
【答案】(1)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海湾,海域风浪小;多基岩海岸,海域淤积少,海域水较深;纬度低,海域终年不冻;夏秋季多台风,海面多风暴潮。
(2)省内河流短小流急,河流航运价值低;多山地,陆路交通线建造难度大,中西部交通线密度小;西部武夷山阻挡,对外运输不便:福建省中西部货物运输需求量小;福建省港口众多,竞争激烈。
(3)三地地理位置相邻,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三地之间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三地产业互补性较强;经济综合实力强。
(4)提升三城的核心功能;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推进三地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促进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互联互通水平;利用地缘和文化优势,积极开展对台贸易。
【分析】本题以厦漳泉都市圈为背景,设置4道小题,涉及港口、区域协调发展、都市圈辐射能力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福建省地形与主要水系图分析,福建省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海湾,利于避风,海域风浪小;福建省海岸线曲折漫长,多为基岩海岸,海域淤积少,海域水较深;福建纬度低,海域终年不冻;但是夏秋季多台风,海面多风暴潮,对港口停泊、航行不利。
(2)从省内地理特征角度分析,福建省内河流短小流急,河流航运价值低;福建多山地,地形起伏大,陆路交通线建造难度大,导致中西部交通线密度小;福建西部武夷山阻挡,和山脉西部联系不便,对外运输不便;福建省山区经济落后,中西部货物运输需求量小;福建省沿海港口众多,竞争激烈。
(3)据图可知,厦漳泉三地地理位置相邻,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便于交流;三地之间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便利,便于经济交流;据表中数据可知,三地产业互补性较强;经济综合实力强。
(4)深化厦漳泉三地融合,增强都市圈辐射能力应该首先提升三城的核心功能,加强辐射能力;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推进三地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分工协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避免恶性竞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互联互通水平;利用地缘和文化优势,积极开展对台贸易,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2.(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2017年郑州被国家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都市圈重点推动都市圈交通、产业、公共服务、水利、能源、生态等专项规划和建设。下图1为郑州都市圈区域示意图。图2为郑州市2016年—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变化图。
材料二郑州都市圈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特征,而且区内各地在文化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具有多样性特点。
(1)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郑州都市圈地域文化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具有 性特点,请说明原因 。
(2)简述郑州市2016年—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变化特点。
(3)从城市的辐射功能角度,分析郑州市对都市圈内其它区域的影响。
【答案】(1) 多元 郑州都市圈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受中原文化影响深远;郑州也是交通枢纽,对外联系便利,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特点;郑州还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第一产业增加值最小且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增加值大且缓慢增加,第三产业增加值最大且增长较快。这表明郑州市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渐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第二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但增速逐渐放缓。
(3)郑州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强了都市圈内的经济联系。郑州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郑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遇。郑州市的文化影响力逐渐扩大,增强了都市圈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推动了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郑州都市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对外辐射的影响、产业升级等知识点,考察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郑州都市圈地域文化之所以具有多元性特点,主要源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首先,郑州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一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郑州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其次,郑州作为交通枢纽,对外联系十分便利,这使得它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从而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特点。最后,郑州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这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郑州的文化更加多元。
(2)由图可知,郑州市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变化特点呈现出以下趋势:首先,第一产业增加值最小且变化不大,这反映了郑州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部门的比重逐渐减小。其次,第二产业增加值大且缓慢增加,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二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随后由于产业升级和转型,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被淘汰,导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缓慢。最后,第三产业增加值最大且增长较快,这体现了郑州市在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3)本题涉及城市对外辐射的影响——1.对大城市的影响:有利于大城市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渡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寻找新的发展机会;2.对受辐射区域的影响:可以获得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3.对城市体系的影响:对城市体系内众多城市的规模扩大、等级提高产生影响,使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从城市的辐射功能角度来看,郑州市对都市圈内其他区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郑州市作为核心城市,其经济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都市圈内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这种带动作用是通过产业链的延伸、资源的共享以及市场的拓展等方式实现的。 其次,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随着郑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周边地区可以借鉴郑州市的经验,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实现协同发展。 此外,郑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会对都市圈内其他区域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可以提升周边地区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潜力,增强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郑州市的文化影响力也会对都市圈内其他区域产生重要影响。作为河南省的文化中心,郑州市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可以向周边地区辐射,增强都市圈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推动都市圈的文化繁荣发展。
【重难点2 产业转型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3.(24-25高三上·浙江嘉兴·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多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以及持续科学技术活动和长期稳定运行,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装置,如正负电子对撞机、遥感卫星地面站、长短波授时系统等。近年来,合肥市依托中科大等高校,在城区西北的蜀山湖周边区域规划了一片土地——“科学岛”,用以建设一流大科学装置群,主要包括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图1为合肥市及“科学岛”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图2为合肥市2010~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1)简述大科学装置群建设对合肥市的有利影响。
(2)分析“科学岛”作为大科学装置群布局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说出2010~2022年合肥市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并阐述其对推进合肥市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答案】(1)促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人才集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2)生态环境优美;政策支持;土地价格低;科技基础好。
(3)变化特征: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促进作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建设用地扩大;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发生改变。
【分析】本题以合肥的“科学岛”为材料,涉及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新兴产业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大科学装置群建设能够促进合肥市的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科学装置群,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能加快人才集聚;提高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吸引高素质人才,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市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善人居环境等。
(2)由图可知,靠近森林公园和植物园,生态环境优美;由政府规划用地,政策支持;位于城市的郊区,土地价格低;依托中科大等高校,科技基础好。
(3)由图可知,产业结构变化特征:第一、二产业比重明显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对推进合肥市城市化的具体表现:促进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和就业机会的吸引,促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工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变成城市景观,城市景观不断扩张;由农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发生改变。
4.(2024·浙江·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港深产业关联性强,已初步形成“香港研发、深圳孵化、东莞制造”的合作模式。图为珠三角港口分布图。表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港口基本情况。
(1)描述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布局特征,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与广州港相比,深圳港对外贸易占比 (大/小),分析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3)从产业协作的角度,分析“香港研发、深圳孵化中试、东莞制造”合作模式的意义。
【答案】(1)港口众多,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以城市为依托。海岸线曲折且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货运、客运运量大。
(2) 大 深圳港口海运条件优越,距离国际中转港近,受其辐射带动作用,缺少内河航运河海联运差。
(3)每个城市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三个城市进行合理分工,可以减少竞争,展开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现象,有利于减少运费,促进创新。
【分析】本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区域关联性与区域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珠三角港口分布图可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众多,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临近城市,以城市为依托。这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曲折且海岸线较长,此区域为我国人口稠密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货运、客运运量大。
(2)读表格可知,与广州港相比,深圳港对外贸易占比大。读图可知,与广州港相比,深圳港口位于珠江口外,更靠近南海,海运条件更优越,且距离国际中转港香港更近,受其辐射带动作用强,无河流连接内陆,缺少内河航运,河海联运差。
(3)香港科技水平高,从事研发环节,深圳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从事孵化中式,东莞基础制造业发达,劳动力充足,从事制造环节,每个城市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合理分工,可以减少竞争,展开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现象,有利于减少运费,促进创新。
【重难点3 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5.(23-24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高查瑞高原位于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高查瑞地区曾经是阿根廷较不发达地区之一。许多当地农民以售卖手工艺品和特色草药为生,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
材料二、胡胡伊省坐落着南美洲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光伏电站项目。2020年9月,由我国上海某企业承建的高查瑞光伏电站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截至2021年年底,该项目总发电量达到91万兆瓦时。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当地生态环境反复修改设计方案,比如,园区内的排水管道依据原有的地势和地上设施而建。下图为胡胡伊省位置图。
(1)简析高查瑞地区曾经是阿根廷较不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因。
(2)简析胡胡伊省吸引我国企业在此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条件。
(3)简述我国企业在胡胡伊省建设光伏电站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4)说出我国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当地生态环境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答案】(1)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属于高原山地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外流,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2点即可)
(2)海拔较高,光照充足,光照时间长;人口稀少,土地面积广,用地成本较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较低。
(3)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4)避免对当地的地表形态造成较大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表植被;创建绿色工程,最大程度减少对当地动物生存空间造成影响;最大限度减少工程量,减少工程投资。(2点即可)
【分析】本题以我国企业在阿根廷建设光伏电站为材料,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能源的开发以及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高查瑞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许多当地农民以售卖手工艺品和特色草药为生,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较慢;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导致当地劳动力短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建设成本低等方面分析,胡胡伊省为高原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大,当地经济落后,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便宜,建设成本低。
(3)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设光伏电站能够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光伏电站的建设能够促进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
(4)根据材料该地地处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修改涉及方案主要是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材料园区内的排水管道依据原有的地势和地上设施而建,依据原有地势,减少对地表形态的破坏,保护地表植被;依据原有地上设施减少工程量,减少工程的投资。
6.(23-24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南个旧因“锡”而立,因“锡”而生。锡、铅、锌、铜等矿藏资源丰富,个旧开采锡矿的历史约有2000年,是以生产锡为主并产铅、锌、铜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冶金工业城市,中国最大的产锡基地。由于矿产资源日渐枯竭,资源城市的矛盾凸显。2008年,个旧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自此,个旧迈出了主动变革、自觉转型的步伐。在转型过程中,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拓展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锡的转化率达到40%以上。从有色、电镀、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含重金属固危废物中,提取锌、铟、铅、镉等多种元素,以资源化手段实现无害化处理,消除污染,推动绿色发展。以锡文化和休闲度假为主的文化旅游业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液晶电视、遥控器、铝合金手机壳项目稳步推进,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数十家。近年来,个旧着力实施“山水个旧,美丽锡都”建设目标。
材料二下图为个旧市位置示意图。
(1)分析云南个旧成为我国最大产锡基地的区位条件。
(2)阐释个旧在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3)简述个旧的成功转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启示。
【答案】(1)个旧锡矿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良好,开采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随国家经济发展,对锡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2)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锡的转化率达到40%以上,减少废弃物排放,拓展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有色、电镀、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含重金属固危废物中,提取等多种有色金属元素,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消除污染,推动绿色发展。
(3)创新驱动,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和升级传统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的迁入与集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和美化环境,发展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保持经济活力,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功转型。
【分析】本题以个旧市锡矿分布图与个旧市产业发展为情境,考查个旧锡矿区废弃地生态脆弱的表现与个旧市第二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从图中看,个旧锡矿资源分布广,蕴藏量丰富,开采条件良好,当地开采锡矿历史达2000年,开采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矿产资源,国家政策支持,随国家经济发展,对锡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市场条件好。
(2)克服传统行业中高污染、高排放、资源利用率低的弊病,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锡的转化率达到40%以上,将矿物中其他元素提取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并进行矿产资源深加工,拓展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脱离单纯对资源的依赖;从有色、电镀、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含重金属固危废物中,提取等多种有色金属元素,以资源化手段实现无害化处理,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消除污染,创造价值,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统一发展。
(3)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创新驱动,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和升级传统工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依赖性,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的迁入与集聚,改变原有资源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形成健康的当代产业链;治理和美化环境,发展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提高就业率,改善当地生活环境,保持经济活力,从生态、经济、社会多角度发展产业,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功转型。
【重难点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7.(24-25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若尔盖湿地平均海拔3400米。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流域内河流主要是黄河水系,包括其支流白河等大小河流约430条,区内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下图为若尔盖湿地略图。
材料二: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8年,是中国第一大高原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未来我国将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重点建设包括若盖尔在内的一批湿地国家公园。
(1)从水循环的角度,简述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析若尔盖湿地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说明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意义。
【答案】(1)高山冰川广布,多冰雪融水补给(或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降水较多);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较为平坦,径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或河道曲折,水流不畅);四周高山,径流不易外泄或断陷盆地,径流不易外泄。
(2)若尔盖湿地泥沙淤积,下游含沙量减少;湿地调蓄功能,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维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功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或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重要水源地,提供水资源;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等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任答三点即可)
【分析】本大题以若尔盖湿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湿地的成因、湿地的作用、保护湿地的意义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从水循环原理的角度分析该湿地的形成,一般主要从水循环各环节的角度说明该湿地水量的收入与支出状况。由于该区域海拔高,多高山冰川,夏季冰雪融水多,补给河流多;同时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降水较多,水量收入多;区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蒸发支出少;高原地形,海拔高,多冻土发育,冻土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下渗支出少;由材料可知“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该地为典型的断陷盆地,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河流不易外泄,地表径流支出少等。
(2)湿地内植被较多,河流流速减慢,促进泥沙在湿地地区淤积,使其下游段黄河含沙量减小;湿地对下游河段河流径流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使得其下游段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减小。
(3)从湿地的生态角度考虑维护生态安全的意义,若尔盖湿地是典型的高原沼泽湿地,利于保护其原生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面积大,具有固碳功能,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若尔盖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利于保障下游地区的供水和生态安全;若尔盖湿地面积较大,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止洪涝重要生态功能等,利于维护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等。
8.(24-25高三上·浙江金华·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考证,古代的毛乌素沙地曾经水草丰美,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现在,历经60多年的治沙过程,80%的毛乌素沙地得到治理,区域内的流动沙地趋于固定。图1为毛乌素沙地概况图,图2为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图。
材料二 在良好生态防护屏障的庇护下,榆林市“草、羊、枣、薯”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逐步架构起独具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主框架,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同时现代特色大农业、大生态产业与能源工业形成了独特的“沙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力量。
(1)结合材料,例举毛乌素沙地地理环境过渡性的表现。
(2)结合材料,分析近年来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沙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答案】(1)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过渡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区。
(2)自然原因:气温稳定,蒸发量变化不大;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使流动沙丘趋于固定。人为原因:“三北”防护林等治沙措施的实行,当地植被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破坏。
(3)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巩固社会效益;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促进沙区生态恢复,保障生态效益。
【分析】本大题以毛乌素沙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由图示材料可知,毛乌素沙地年降水量大约是300~400mm,降水相对较少,正处在森林和草原、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种植业与畜牧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带上,也正是因为处在过渡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2)近年来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影响的,首先,其本身气候条件就有利于植被恢复,读图2可知气温趋于稳定,蒸发量变化不大,加之近年来降水量有所增加,植被恢复效果更佳,使流动沙丘趋于固定。其次,人类的治沙措施不断落实,“三北”防护林等治沙措施的实行,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而且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种植粮食和放牧的经营方式,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破坏,对当地生态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本题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沙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因此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效益方面,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方面,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生态效益方面,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使沙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保障生态效益。课程标准
三年考情(2022-2024)
命题趋势
1、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2、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3、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4、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2024年6月浙江卷16-17题:农牧交错地带
2024年6月浙江卷18-19题:都市功能区
2024年6月浙江卷28题:岸线生态修复
2024年1月浙江卷28题:产业结构
2024年1月浙江卷26题:土壤盐碱化
2023年6月浙江卷17-18题:湿地生态修复
2023年1月浙江卷17-18题:潮滩湿地
2022年6月浙江卷9-10题:人工湿地
2022年1月浙江卷2-3题:湿地开发
2022年1月浙江卷29题:大庆油田
考点预测:浙江高考地理可能以示意图、统计图、地理事件为背景,考查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产业转型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生态脆弱区存在的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的相关知识。
考法预测:浙江高考地理中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查以综合题考查为主 ,考点集中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广,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因素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人口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辐射功能
表现
产业带动功能
以上海为核心,形成了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电子、医药等庞大的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强
都市核心功能
上海不仅强力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而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着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上海作为长江流域门户,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通网络
金融服务功能
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是我国大陆两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且与发达国家和国内研发中心保持频繁的交流
部门
结构变化
种植业
比重呈下降趋势,但生产水平提高
畜牧业
比重逐渐提高
林业
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转向注重生态功能
渔业
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比重稳步上升
调整前
调整后
轻纺工业为主
重化工业为主
原材料为重心
加工组装为主
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高附加值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
措施
第一产业
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防止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等),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培育优势品牌;拓展销售市场等
第二产业
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改造设备及生产工艺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树立品牌意识,拓展市场
第三产业
促进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业、服务业的管理;合理分工和布局,保护环境
共同
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对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等
省(市、区)
GDP(万亿元)
人均GDP(元)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甲
1.59
51096
22.7
29.2
48.1
乙
4.46
179907
0.2
25.7
74.1
丙
6.13
62106
9.5
41.5
49.0
丁
0.51
69781
8.0
48.3
43.7
发展方向
措施
具体操作
改造传统产业
清理改造传统产业;
归并整合落后企业;
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改造濒临倒闭的工业企业景观为博物馆和娱乐休闲地;
合并钢铁、煤炭等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完善交通网
扶持新兴产业
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科技教育
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建立多所大学和研究所
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改造重工业企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治理环境污染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合理布局企业;兴建环保企业;植树造林
城市
GDP
(亿元)
人均GDP
(万元/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主导产业(按产值排列)
厦门
8066.5
15.2
0.4%
35.6%
64.1%
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装备产业、商贸物流产业、金融服务业
泉州
12170.2
13.7
2.1%
53.2%
44.7%
纺织鞋服产业、石化产业、机械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
漳州
5728.4
11.3
10.5%
47.0%
42.5%
食品加工产业、石化产业、机械装备产业、特色农业
功能
2019年货物吞吐量(万吨)、旅客吞量(万人次)
广州港
内外贸集装箱干线港,对内贸易量占了78%,是煤炭和散粮中转港。
62687
深圳港
以外贸集装箱为主的干线港。
25785
香港港
国际中转港。
26315
澳门港
以旅游为主。
142.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1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11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8 城镇与乡村-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8城镇与乡村-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8城镇与乡村-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7 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7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7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