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霄(xiā) 校对(xià) 哺育(bǔ) 妇孺皆知(rú)
B. 屏障(zhàng) 谦逊(xùn) 咀嚼(jué) 大庭广众(tíng)
C. 霹雳(lèi) 亘古(gèn) 槐怍(kuì) 诲人不倦(juàn)
D. 露宿(sù) 炽热(zhì) 闲暇(xiá) 如失重负(shì)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 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在 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 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 带领 波澜壮阔 沉湎 凝聚B. 引领 波澜不惊 缅怀 凝结
C. 引领 波澜壮阔 缅怀 凝聚D. 带领 波澜不惊 沉湎 凝结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②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而得名“清明”。③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④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清明承继着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活动,催发着无数文人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A. “阳光明媚”“习惯和活动”“名篇佳作”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是各不相同的。
B. 句②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春季”。
C. 句②中的“因而”是连词,句④中的“着”“了”都是介词。
D. 句③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后面加上“的景象”。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 鲁迅,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就出自这本书。
C.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中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的梦想。
D. 《骆驼祥子》中虎妞难产而死是压倒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买的第二辆车也因给虎妞办丧事而被卖掉。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西村①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②,往岁求浆③忆叩门。
高柳簇④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⑤。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⑥黄昏。【注释】①西村:疑是山阴的一个小村庄。②桃源:绍兴乡下的一个山村。③浆:茶水。④簇:聚集。⑤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⑥耿:发光照耀。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的首联分别用“丰年留客足鸡豚”和“叩门求浆”表现了山村淳朴的民风。
B. 两首诗分别用“山重水复”和“乱山深处”表现了山村地理位置的偏远。
C. 两首诗的颈联均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进行描写,渲染了山村幽静的氛围。
D. 甲诗更注重乡村的人文风情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乙诗则侧重自然风光的描绘。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6.古诗文默写。
(1) 策勋十二转, ______ 。(《木兰诗》)
(2) 苔痕上阶绿, 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 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 商女不知亡国恨, ______ 。(杜牧《泊秦淮》)
(4) 杜甫在《望岳》中,表达诗人勇攀顶峰的决心和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7.《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一个拥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普通人力车夫,请你就他的理想与奋斗过程发表评论。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赏《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有删改)
【材料二】
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我市仍有部分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 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删改)
(1) 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现在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
B.长沙市普通中学生中,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家务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C.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开展劳动教育。
(2) 请根据材料三,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
(3) 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父亲归来的那一天
①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一般不可思议。
②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用于观测星系的望远镜都是他设计的。设计组装好的望远镜,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需要父亲前往调试,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通常,他一出差就会有一个月左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③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后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父亲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年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给他的方法,在石榴果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 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被怎样的土地孕育着,才有如此滋味?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石榴树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果实。
④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当时绿皮车要走 56个小时的漫长旅程。父亲带足了榨菜、方便面,还有自己做的紫菜饭卷上了车。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着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是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回了新疆的棉花,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⑤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了,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惑地问他:“要做一副棉手套,或者一顶厚棉帽,这点棉花都不够,要不要多送你一点?”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我要让孩子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的。”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父亲将这干燥的棉枝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品, 父亲又让我从掉落的小棉枝中扯出棉花,摸摸里面的棉籽儿。他说:“在新疆,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棉花,质量很好,做一床棉胎,用20年都不会扁塌。”
⑥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去调试望远镜,我正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长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台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父亲承诺,等他归来时,会带给我们惊喜。
⑦父亲去了 40天,回来时带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枯萎的花,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是仙人掌科的植物,在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八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
⑧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 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
⑨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喜悦的,不仅是望远镜的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已经出炉的高考成绩。高过一本线 41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磨制的。夜晚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面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⑩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
⑪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以别致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节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 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做过哪些“浪漫”的事?请简要概括。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
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
(3) 选文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父亲让我从掉落的小棉枝中扯出棉花,摸摸里面的棉籽儿。
(4) “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结尾句饱含深情,请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内涵。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野芦荟
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苔藓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积极向上的勇气。《苔》这首小诗,让我想到了原来长在院子里的三株野芦荟。
②夏日暮雨之后,三五天内都能看出来父亲种的茄子、辣椒都在可劲疯长,迅速地开花、结果、膨大:爬山虎也还贴在壁画上,逐步将壁画中的长城图案慢慢遮掩,直到一阵风吹来,才能看到绿色掩映中的斑驳壁画。拨开亭台轩榭角落里的杂草,才能看见布满烂叶的泥地,再细细一看,才能发现有三株野生的芦荟。
③为什么说是野生的芦荟呢?那三株芦荟,虽然叶子还算粗壮,但看起来病恹恹、灰蒙蒙的,叶子上的那层灰,洗不掉,像刻在骨子里的;部分叶子上还有一些斑驳的黑点,不知道是光照不足,还是虫子撕咬的,也许是由于没人管它的缘故吧;叶子与叶子中间的芯里面积累了一些黑黑的泥土,泥土里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一些水珠。也许是走廊将阳光全部挡了去,它们的四周连一株像样的植物也没有,它们独自在满是烂叶的泥地里掩饰着自己的狼狈。我竟有些不忍看了。
④野芦荟所在的这个院子就是小区的后院。每天来往这儿的人很多,估计是烂叶和偏僻角落的关系,竟没人注意到它们。也是由于位置的关系,阳光照不到它们,月亮亦看不见它们,只有这些烂叶和烂叶下的泥土拥着它们。它们也只能每日静静地望着人们在它们身边聊天、散步,听人们赞扬那些开得美的盆栽,看周边的小伙伴们疯长。爬山虎也是一样,不过它能解脱。偶尔来几个园艺工人,三刀五刀挥过来,它就断了,装上车,拉上它就走了。下面的枝叶又有了生长的空间,它们铆足了劲纷纷往上追赶——一方面是追逐壁画上的空间,一方面也是在追逐太阳。但是芦荟走不了,上面的空间又太大了,它们无论如何都追不上太阳的,真的有点闲得发慌,别说铲它们了,甚至都没人理它们。
⑤我心生怜惜,于是常去看看它们,它们不就是《苔》中的苔花么?它们迫切地需要机遇,需要阳光,但是在如今的困境中,又怎么能有机遇和阳光呢?它们什么都不想了,借着雨水与烂泥使劲长、可劲长,只有自己长得足够强大,才能吸引智者的眼光,才能引来伯乐,才可能会有更好的生长环境。
⑥果然如此。某天,一位老奶奶找父亲要花种,环顾小区的后院一周后,瞧见了那三株野芦荟。她面带发现了新大陆般的惊奇,找来一个漂亮的花盆,连土带枝把它们轻轻地移走了。我竟有些佩服,正因为野蛮生长,它们才争取到了更好的“待遇”。老奶奶让它们去了阳台,接受太阳的洗礼。慢慢的,芦荟们长得色泽艳丽了,叶子的绿色也越来越浓郁——竟成为美极了的、无与伦比的芦荟,饱含生机的绿惊艳了时光,也惊艳了我。受到老奶奶的眷顾,这三株野芦荟抓住了机遇,跟芦荟有关的特性都被它们发挥到了极致,看它们努力变大、变丰满,依旧是没心没肺地长着。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有了阳光,有了露水,也有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⑦忽而想起南方那受阳光照耀,受雨露滋润,长得饱满、色泽亮丽的芦荟,它们可经不住竞争,就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受到温室的庇护,什么都和它们没关系,它们只需要开开心心生长,展现自己的娇贵——它们不像那三株在北方贫瘠的土壤上,没有阳光的照耀,忍受着别人的忽视,卑微长出来的带土色的、被虫咬过的野芦荟。也许那三株野芦荟才是真正的芦荟;而在苔花的心里,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株真正的牡丹花?
(1) 围绕“三株野芦荟”,“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竟不忍看→① ______ →有些佩服(感到惊艳)→② ______
(2) 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 结合语境,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竟有些佩服,正因为野蛮生长,它们才争取到了更好的“待遇”。
(4) 文中野芦荟的生长境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 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得此花一二本①,可抵群花数十本。惜乎予园仅同芥子,诸卉种就,不能再纳须弥②,仅取盆中小树,植于怪石之旁。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本:株,棵。②须弥:须弥山。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2) 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
(4) 甲文采用 ______ 的手法,借莲花表达作者 ______ 、 ______ 的人生态度;乙文则采用了对比和 ______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山茶花 ______ 、 ______ 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六、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2.按要求作文。
从小学到初中,是我们成长的关键期,这期间,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的“近”,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
请以“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13.作文。
如果你种下的是水稻,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是一份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是满目的杂草;如果你什么也没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请以“收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深霄”的“霄”应为“宵”,“校对”的“校”应读“jià”;
B.正确;
C.有误,“霹雳”的“雳”应读“lì”,“槐怍”的“槐”应为“愧”;
D.有误,“炽热”的“炽”应读“chì”,“如失重负”的“失”应为“释”。
故选:B。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C
【解析】带领:在前带头使后面的人跟随着。
引领:引导;带领。根据“是时代的”的提示,选“引领”恰当;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波澜不惊: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根据“建设时期”的提示,选“波澜壮阔”恰当;
缅怀:遥念、追思;深情地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沉湎:沉溺,耽于。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沉湎”与后面“先烈”搭配不当,且含消极意,不能用,此处应用“缅怀”。
凝聚:集聚。
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根据“磅礴力量”的提示,选“凝聚”恰当。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答案】D
【解析】A.有误,“阳光明媚”是主谓短语,其他两个是并列短语。
B.有误,“此”指的是“清明”节气,不是“春季”。
C.有误,句④中的“着”“了”不是介词,都是助词。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辨析能力。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解答即可。
常见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压死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小福子的死亡。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掉的车是他买的第三辆而非第二辆。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甲诗颈联突出春社的热闹和古朴的民风,乙诗颈联渲染了西村幽静的氛围。
故选:C。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记游抒情诗。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颔联写村外之景物,颈联写村中之情事,尾联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西村》这首诗首联由西村思往事;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尾联写看到景色后触景生情。这首诗场景描写细致,意境优美。西村是诗人旧游之地。这次隔了多时旧地重游,自不免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观赏着沿途风光,时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6.【答案】【小题1】赏赐百千强
【小题2】草色入帘青,不畏浮云遮望眼
【小题3】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题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1)赏赐百千强(注意“赐”的书写)
(2)草色入帘青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隔江犹唱后庭花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最后堕落为“城市垃圾”。
答案:
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为了理想,他努力拼搏,经历人生的起伏最终理想落空且堕落成行尸走肉。我认为他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堕落也值得反思。
【解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解析】(1)ACD.正确;
B.有误,根据材料二“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可知,“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家务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说法错误。
故选:B。
(2)①结合材料三“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可知,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要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②结合“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可知,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要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③结合“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可知,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
(3)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劳动不仅能够创造物质财富,还能够创造美的世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联系生活经历,我曾在家里种过花草,通过精心的侍弄,看到它们发芽、长叶、开花,这让我感到一种创造之美,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劳动的美好。因此,我认为劳动确实能够创造美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1)B
(2)①劳动教育要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②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③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
(3)示例:我曾在家里种过花草,看到它们在我的精心侍弄下发芽、长叶、开花,感觉到一种创造之美,也感受到劳动的美好。
这是一组关于劳动教育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二题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第三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运用。
结合材料,说说得到了哪些收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针对某一现象或者某一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感悟题
(1)读懂原始材料,从中获取正能量的观点、方法与经验等。
(2)所谈感悟、启示切忌空乏肤浅,要善于结合材料,结合社会生活,结合自身体验,从不同角度去挖掘。
(3)表达时,应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既言之有理,又言之有序。
2.建议题
(1)提出建议前,先要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能够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2)要注意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建议,这样才能使建议具有指向性。
(3)提出的建议应具有可行性,能够让被建议对象便于操作。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题干“父亲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家人带来生活的浪漫”再结合第①段“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儿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可知,要概括“浪漫”的事,需要定位到每次父亲出差回来的段落。
根据第②段“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他带回了6个硕大的石榴”和“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黏腻、湿润的气候完全不一样的土地”可知,父亲带回石榴让“我”对北方生出向往;结合第③段内容“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归来时,他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可知,答案可以概括为:从新疆带回棉花,让“我”对新疆棉花有了了解;根据第④段“父亲回来时竟带着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令人疑惑的是,白玫瑰花的上面,还放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和“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可知,可概括为:父亲送母亲白玫瑰花,让全家尝昆明昙花甜汤,使“我”体会到了父亲对家人的爱;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石榴籽紧紧抱团”中的“抱团”一词把石榴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石榴的形状和味道之美。联系人物感情可知,表现“我吃到石榴后的惊喜之情。“我”对自己第一次吃石榴时的情景记忆如此深刻,表现了石榴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
(3)本题考查描写及作用。
“父亲让我从掉落的小棉枝中扯出棉花,摸摸里面的棉籽儿”运用动作描写,运用了“扯”“摸摸”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让“我”看真正的棉花,表现了深深的父爱。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父亲每次归来都会给家人带来“惊喜”的礼物,“小”指的是“我”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用细微的小事对“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结合第⑥段“我记得,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分析,“大”指的是父给作者带回来的礼物,新鲜的,属于作者从没见过的,令作者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奇和想象,是父亲对作者的良苦用心,对家人的深深的爱,想通过这些礼物帮助孩子认识外面的世界,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看这个世界,帮“我”树立了远大理想,提升人生的格局。这是一个成功、智慧的父亲,表达了“我”对父亲感激和赞美之情,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可从多方面去认识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一个为了工作甘于奉献毫无怨言的人。从文中父亲经常出差,却毫无怨言可以看出。一个关爱家人,热爱生活的人。从文中父亲每次出差归来都带礼物给家人可见。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人。从父亲想着给母亲带回玫瑰花可见。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从父亲向当地人学习切石榴的方法,向昆明当地人请教学习做昙花汤可见。一个善于教导孩子,有教育艺术的人。从父亲对女儿说过的话语中可见。
答案:
(1)①从陕西带回硕大石榴,让“我们”品尝,让“我”对北方生出向往。②从新疆带回整支的棉花;让“我”对新疆棉花有了了解。③送母亲白玫瑰花;让全家尝昆明昙花甜汤,使“我”体会到了父亲对家人的爱。
(2)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抱”赋予石榴籽人的灵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榴籽的繁多紧密,表达了“我”的惊喜(喜爱)之情,突出石榴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3)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让“我”看真正的棉花,表现了深深的父爱。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4)“小”指的是“我”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用细微的小事对“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大”指的是“我”长大了父亲引领“我“看向“外面那个浩瀚无埌的世界”,帮“我“树立了远大理想,打开人生的视野,提升人生的格局。这是一个成功、智慧的父亲,表达了“我”对父亲感激和赞美之情。
(5)教育有方,爱孩子,用心良苦教育孩子:通过带石榴等,让孩子参与体验,使孩子有所感受,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育孩子积极乐观,大度开朗;甘于奉献:经常出差,高山工作,却毫无怨言。敬业、负责,谨慎、刻板:“我”高考时他还说“必须去”;积极乐观:工作时,业余时间种菜,不怕吃苦:56小时的旅程,吃榨菜方便面。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文记叙了第一次是父亲去陕西天文台,回来后带给“我们”六个大石榴;第二次是父亲去新疆天文台,回来后带给“我们”新疆的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第三次是父亲去云南天文台,回来后带给“我们”的是一箱子白玫瑰花和8朵枯萎的昙花。文章表现了孩子们的喜悦和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0.【答案】【小题1】心生怜惜
【小题2】由衷赞叹(或:赞美)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梳理。仔细阅读全文,梳理出作者对芦荟的情感变化。第⑤段写初次看到三株野生的芦荟“病恹恹、灰蒙蒙的”“部分叶子上还有一些斑驳的黑点”“它独自在烂叶的泥池里掩饰着自己的狼狈”,于是在第⑤段最后“我竟有些不忍看了”;接着写野芦荟生长在小区的后院角落,没有人理会,第⑦段开头“我心生怜惜”;最后第⑨段结尾“也许那三株野芦荟才是真正的芦荟”是由衷赞叹。据此填空。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内容上:“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引用诗歌,增加文采;“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写出在恶劣的环境中(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苔藓的旺盛的生命力。结构上:首先为下文第二段自然引出野芦荟做衬托,因为野芦荟和苔藓一样都生长环境不好,不被重视;其次首尾呼应,开头写苔藓,结尾以苔藓结尾:而在苔花的心里,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株真正的牡丹花?
(3)本题考查对词语句子的赏析。此句中“野蛮”一词很精妙。野蛮本指一个人穷凶极恶粗鄙、使用暴力、不讲理。在这里形容野芦荟旺盛的生命力,把野芦荟当人来写,拟人化,形象生动,同时贬词褒用,表达了作者对三株野芦荟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佩服之情。
(4)本题考查谈阅读启示。文中作者把三株野芦荟和南方受阳光照耀,受雨露滋润,长得饱满、色泽亮丽的芦荟比较后发出赞叹。和南方优越环境中生长的芦荟相比,三株野芦荟生长在北方贫瘠的土壤上,没有阳光的照耀,忍受着别人的忽视,卑微长出来的带土色的、被虫咬过的叶,但它们会抓住了机遇,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环境,磨练自己,提高能力,积累知识,什么都不想,就是借着雨水与烂泥使劲长、可劲长,不断变大、变丰满,把跟芦荟有关的特性它都发挥到了极致,终于在逆境被人发现,得以展现自己,这是对野芦荟精神的由衷赞叹。
答案:
(1)①心生怜惜;②由衷赞叹(或:赞美)
(2)内容:引用古诗,增强作品的诗意美(或:文学色彩);写了苔藓在恶劣的环境中仍长出绿意花虽绿微小却热烈绽放。结构:引出下文的写作对象野芦荟,为表现野芦荟的特点起到衬托的作用;首尾呼应。
(3)“野蛮”有粗野蛮横之意,贬词褒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芦荟旺盛生长、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三株野芦荟的佩服之情。
(4)三株野芦荟在北方贫瘠的土壤上,没有阳光的照耀,忍受别人的忽视和卑微长出来的带土色的、被虫咬过,但是他们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待遇”和机会,这是告诉我们要利用可利用的空间和环境,磨炼自己,引来伯乐,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
本文围绕“三株野芦荟”,写了“我”的情感变化:竟不忍看——心生怜惜——有些佩服——由衷赞叹。与南方优越环境中生长的芦荟对比,三株野芦荟在恶劣的环境中却努力生长,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待遇”和机会表达了作者对三株野芦荟的由衷赞叹。
赏析语句的方法:
①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④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1.【答案】【小题1】C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比喻,花期长,花色丰富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自从/自己;
B.不同,认为/告诉;
C.相同,完成;
D.不同,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予,我;濯,洗涤。句意为: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②中重点词语有:愈,更加;盛,灿烂。句意为: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
(3)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而且它的种类特别多,从浅红色到深红色,全都具备。故断为: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甲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莲花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从“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乙文则采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山茶花花期长、花色丰富的特点。
答案:
(1)C
(2)①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②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
(3)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
(4)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比喻;花期长、花色丰富。
参考译文:
【甲】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乙】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而且它的种类特别多,从浅红色到深红色,全都具备。其中浅色的,像水粉,像胭脂,像美女的脸颊,像醉酒者的面容;其中深色的,像朱砂,像火,像鲜红的血液,像仙鹤头顶的宝珠。真可称得上是无论深浅浓淡,都达了美的极致,没有丝毫的缺憾。得到这种花一二本,可抵群花几十本。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2.【答案】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早已习惯了父亲常常不在身边。他们因为家庭的重负而外出打工,而我独自面对了许多的清晨与黄昏。但我知道,当我人生路上经逢黑暗时,父亲会是思想上离我最近的那个人,好比我头顶之上的星辰,给我黑夜前行的勇气,给我最温暖的陪伴,伴我成长。
父亲在外地工作,因为路途遥远,他一般每隔几周回家看我一次。我看到他回家也兴奋不已,经常很多有趣的事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分享,但每每看见他回家都神色疲惫,似乎无心听我说这些小故事。而我便不敢多打扰他,只我会默默安慰自己,下次再说嘛,下次他会听得很开心的。
父亲在家的时间总是很短,很快又要回去工作了。我很舍不得他。躲起来偷偷哭过之后,我又满面笑容地送他离开。我会反复地宽慰同样难过的父亲,我向他保证我会照顾好自己,会好好吃饭,会早点睡觉。
去年在我钢琴比赛前一段时间,因为不断生病以及考试的压力,导致我备赛的状态很糟糕,我觉得我根本考不过,每时每刻都想放弃。我总是和父亲通电话,崩溃到大哭。父亲在电话那头不停地安慰我,说不要想结果怎么样,你再坚持一天,再坚持一次练习。
在父亲的鼓励下,我熬过了一天又一天枯燥的练习。比赛前我一整夜没睡着,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心里满是不安。我不断地想给父亲打电话,可害怕让他担心,强行忍了下来。比赛当天,我照常自己起床洗漱,给自己做早饭。收拾好一切,我惴惴不安地站在镜子前,脑海里反复循环着父亲的鼓励,给自己加油打气。
我一直记得那一天,我推开家门时,和朝霞一起照亮我眼睛的还有父亲的笑容。他回来了,他要陪我一起去面对这一个人生的小小挑战。
那一场钢琴比赛,我虽然输掉了,但是比赛结束后的大合影里,我是笑得最开心的那一个。在人生很多艰难旅程中,有父亲的陪伴,就已经可以看到最好的风景了,最后旅程目的地是在哪里,真的不重要。
在夕阳暮色下,城市家家户户灯火万千,我拉着父亲的手一起回家,路灯把我们两个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父亲虽然有时候不在我的身边,但是这一年来,他始终是离我最近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题目“离我最近的那个人”“离我最近”强调了空间距离近,可以是同桌、老师等,情感近可以是朋友、父母等,也可以是历史、名人等;“那个人”强调了写作对象必须是一个人,不能写多人。本文的重点是要具体写出为什么“那个人”“离我最近”,注意使用写人方法和技巧,比如,描写手法、环境渲染铺垫等,准确把握题目中的“最”字。所选事例要富有感染力、表现力,力求引起读者共鸣。在叙事过程中,细节描写很关键,细节刻画决定文章的成败,所以要着力刻画感人细节。要想让文章打动读者,感染他人,你就要精心选择打动过你的镜头,震撼过你的场面,像电影慢镜头那样一一展现。
文章首段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爱比作头顶之上的星辰,点明主旨“父亲的爱伴我成长”,语言生动形象,总领下文。文中主体部分详细地记叙了“我”因为压力大想要放弃钢琴比赛时,是远在他乡的父亲鼓励“我”坚持再坚持。在“我”比赛的时候,父亲的突然出现与陪伴让“我”备受鼓舞,虽然“我”输掉了比赛,但是“我”深深感受到了父亲的爱伴“我”成长。文章主题突出,叙事清楚,前后呼应,情感真挚、细腻,语言生动。不失为一篇佳作。
13.【答案】例文:
收获诚信的花朵 从小爷爷就教我,做人要讲诚信,不能亏欠他人一分一毫,也不能贪图小利。爷爷一直以身作则,用他的行动感染和影响着我。
有一天奶奶给了我十元零花钱,我把它存放在抽屉里。过了几天,嘴馋了,手也痒痒起来,于是我把钱取出来,蹦蹦跳跳地去了楼下的商店,买了一些零食,加起来共花了三块五,老板找给我一沓零钱,当时我没细看。回到家以后,当我要把剩下的钱放进抽屉时,才发现钱数不对,认真数了一下,“哎,真奇怪,刚才老板应该找我六块五呀,怎么现在成了十一块了?天上掉馅饼了!”我包好钞票,开心极了。我坐下来边吃东西边看电视,可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心中不断在想:“要是我不把钱还给老板,下次去他店里买东西,他一定会问我,那时,我该怎么说呢?”我心里忐忑不安,耳边又响起爷爷的教诲,于是,我赶紧跑到楼下商店跟老板核实,原来老板把五块错看成五角找给了我。我将多找的钱还给老板,老板笑眯眯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时,我心里好像吹进一缕春风,顿时爽快了许多。
此后,我只要从那家商店门口经过,老板都会对我微笑,我也会礼貌地问候他。
有一天晚上,妈妈包了饺子,闻着可香了,我垂涎欲滴,赶紧准备好碗筷开吃。真扫兴,竟然没有新鲜的醋了,奶奶让我去买醋。和往常一样,我去了楼下那家商店,进去以后不见老板人影,于是我喊了一声:“叔叔,买包醋。”从房间里面传来声音:“小姑娘,是你呀,醋在旁边的架子上,你自己取吧,一包一元五,把钱放在柜台上就行。”我心中涌上一股暖流,原来老板如此信任我。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它使我们的心灵相连。只要你能在心田里播下诚信的种子,做到诚信待人,就一定会收获诚信的花朵。
【解析】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收获”这个话题,内涵丰富。常言说:付出总有回报。有播种就有收获,出一分力就会有一分收获。收获不仅是农民辛勤劳动时对粮食果实的期盼,也是各行各业人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期望。收获不仅是工农业产品等物质财富,还有文学艺术、道德品质等精神财富。审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不懂付出的人,永远也没有办法明白什么是生活的真谛,其实生活就是我们在每天的付出当中得到收获与喜悦。付出是快乐的,就像收获时充满着的喜悦之情一样,所以也可以说,喜悦的心情就是一种收获!2.收获是一种心态。有时,从短时间看,也许失败了,失去了。从功利角度看,没有成功就是失败。但是,要想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要想从失去中获得,就要总结教训,就要思索人生,这些思索与感悟,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又何尝不是收获呢?那些经历、经验、教训、感悟乃至汗水与泪水,才是最宝贵的收获!3.收获是一种体味。生活是甘甜还是苦涩,是精细还是粗糙,是丰厚还是干瘪,是美好还是艰辛,是艰难付出后的收获,还是精心播种后的无奈,全在于一个人对过程的体味。没有经过艰辛劳作的人,不会真正懂得收获的“滋味”。4.收获更是一种人生态度。胸怀宽广,心地坦荡,感恩社会,体味幸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自然在温馨与宁静中体味到收获。一时一事的得失,别太在意;一点一滴的收获,千万珍惜!文体不限,可叙述收获的故事,写抒发收获的感想,可论述收获的意义等。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的角度,可以运用的材料很多,我们还可以从他人的成功或失败中得到收获,一个故事、一句话,甚至是一只小鸟、一条小溪、一片树叶,沧海桑田、滴水穿石等,都可以给予我们生活的启发,让我们有所收获。当然,很多事情,要想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只有在自己亲自实践后才能有收获!
这是一篇宣扬诚信的优秀习作。文章的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富有新意。文中记叙的两件事联系紧密,证明只有自己先做到诚信才能换取他人的信任。文章结尾的议论简洁有力,突出了中心。A.自李唐来
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初,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C.诸卉种就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D.植于怪石之旁
何陋之有《陋室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