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是西汉的彩绘雁鱼青铜缸灯,下面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雁体与雁颈子母口相接B.转动曲錾控制灯罩开口大小
    C.燃烧动物油脂照明D.将青铜打造成雁鱼的形状
    2.自来水生产中,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过程是( )
    A.加入明矾B.沉淀过滤C.通入氯气D.加入活性炭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一个铁离子:Fe2+B.氦气:He2
    C.8个硫原子:S8D.碳酸钠:Na2CO3
    4.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水B.金刚石C.铁D.氯化钠
    5.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氧炔焰用于切割金属D.用铜做电线电缆
    7.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4Fe+3O22Fe2O3B.Mg+O2MgO2
    C.C+O2CO2D.2P+5O2P2O5
    8.为纪念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的巨大贡献,人们特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已知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258B.101C.157D.56
    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
    C.D.
    10.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先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后将导管浸入水中
    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时,先预热,后对准液体集中加热
    C.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D.做氢气可燃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气体
    11.家用液化气中某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13O28CO2+10H2O,则内物质的化学式为( )
    A.C2H4B.C3H6C.C4H8D.C4H10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3.利用太阳光能人工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微粒个数之比为1:1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4.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15.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
    16.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17.下列化学知识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Fe
    B.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ClO3>Cl2>KCl
    C.钠离子中各微粒数目由大到小: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D.金属钠、镁、铝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Ai>Mg>Na
    18.用如右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硫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SO2
    步骤 :从A处先通空气,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硫粉熔化,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接着从A处改通O2,观察到硫继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关闭A处,将导管伸入水面以下,双手紧握U型管,观察现象
    B.U型管中硫粉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该实验说明同一化学反应,因反应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现象
    D.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通一段时间O2后,把导管移出液面,目的是减少SO2的污染
    19.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在高温熔融盐环境中转化为H2,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只有Zn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ZnO+CH4Zn+2H2+CO
    C.理论上过程①与过程②中产生H2的质量比为2:1
    D.当参加反应的CH4与H2O质量比为8:9时,理论上可不补充ZnO
    20.草酸钴晶体(C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83,其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2,O元素的化合价为-2)置于氮气流中加热,固体残留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其中A→B发生反应:CC2O4•2H2OCC2O4+2H2O。B→C发生反应:CC2O4+O2CxOy+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m=13.70
    C.C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C3O4
    D.加热过程中,固体所含C元素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2小题)
    21.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格以生铜铸之。”
    (1)“风炉”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
    (5)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22.2023年春晚《满庭芳•国色》节目点燃了国人复古寻色的热潮,其中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代表红、白、黄、青、黑传统五色。
    (1)群青:取自青金石,主要含Na、Al、Cl、Si、O、Ca等元素,其中属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桃红:用银朱调合,可以得到灿若桃花的颜色。银朱是用硫与汞加热制成的硫化汞,反应前后不变的微观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3)凝脂:降低原料中含铁氧化物含量,实现从青瓷到凝脂似玉的白瓷。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b点物质的化学式为 。
    (4)缃叶:取色自雌黄(As2S3),颜色类似硫磺,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剧毒的As2O3和一种空气污染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沉香:代表黑色,以下固体可能为沉香主要成分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氧化镁B.氧化铜C.五氧化二磷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2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1)E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填字母序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 溶于水。
    (3)若用装置F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 (填“a”或“b”)端通入,从另一端排出空气。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溶液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从A~E中选)。
    (5)实验室制取CO2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 (填装置序号,从IĨV中选);装置Ⅳ中小试管起到 的作用。
    (6)实验室用10g含杂质20%的大理石(已知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理论上可生成CO2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4.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按设计图(2)(选用容积为4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1、图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现象是: 。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二次,其目的是 。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 。(回答一条即可)
    (2)图2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图2实验中,小组同学因操作失误忘记夹紧弹簧夹,则注射器活塞将 运动,最后停留在约为 mL刻度处。
    (二)双氧水可以分解制得“氧气”。用图3装置来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
    (4)表格中,m的值为 。
    (5)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①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或者② ,来比较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6)若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到小试管中,发现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 。
    四、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2小题)
    25.氢能是绿色的低碳能源。如图是“制氢、储氢、释氢、用氢”的示意图。
    I.“制氢”:通过光伏发电和催化剂的作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储氢”:用化学方法将氢气转化为甲醇(常温常压下液体)。
    某兴趣小组对不同温度、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储氢反应的影响,开展如下探究。已知催化剂活性下降会导致甲醇转化率降低。
    【实验一】控制CO2和H2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如表实验:
    (2)表中x= 。
    (3)对比实验①③,甲醇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4)设计实验③④的目的是 。
    【实验二】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测定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甲醇的产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5)分析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6)理论上反应Ⅰ消耗的H2O中氢元素质量 (填“>”“=”或“<”)反应Ⅱ生成的甲醇中氢元素质量。
    Ⅲ.“释氢”:将甲醇转化为氢气,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1:CH3OH+H2OCO2↑+3H2↑
    方案2:CH3OHCO↑+2H2↑
    (7)对比上述两种方案,方案1的优点是 。
    Ⅳ.“用氢”: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产物是水清洁环保。
    (8)氢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能量转化的方式是 。
    26.我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大国的担当。CO2的减排技术及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碳排放工业上排放的CO2主要来自于 。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
    (2)碳中和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不同途径对全球“碳中和”都有一定的贡献。它们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
    (一)膜吸收法吸收CO2可实现碳封存。
    (3)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氨基乙酸钾、一乙醇胺、二乙醇胺3种不同的膜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
    (二)在一定条件下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CH3OH易溶于水,熔点-97.8℃,沸点64.7℃。
    (4)“制氢”: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X和H2。已知:物质X中m(Fe):m(O)=168:6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制醇”:CO2与H2在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分离”:加热CH3OH和H2O的混合物,先转化为气态的物质是 。
    (三)二氧化碳的捕集分为燃烧前捕集和燃烧后捕集。
    【查阅资料】CH4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反应。
    (7)燃烧前捕集:通过以下的流程(图4)可以将煤炭中的碳元素预先转化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从而吸收利用。
    ①步骤1发生的变化中, (填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②步骤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步骤3中使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氢气和二氧化碳,其原理类似于过滤操作,由示意图(图5)可知,分子的大小:氢气 (填“<”或“>”)二氧化碳。
    (8)燃烧后捕集:工业上可用生石灰捕集烟气中的CO2并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过程如图(图6)。
    ①该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反应b的过程示意图如(图7),该反应—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其原因是 (催化效果与催化剂可吸附气体的表面大小有关)。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A、雁体与雁颈子母口相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转动曲錾控制灯罩开口大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燃烧动物油脂照明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将青铜打造成雁鱼的形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详解】A、明矾在净水的时候常作为絮凝剂来吸附一些杂质,起不到消毒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起不到消毒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氯气能够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可以杀菌消毒,符合题意;
    D、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起不到消毒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
    【详解】A. 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铁离子表示为:Fe3+,此选项错误;
    B. 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氦气的化学式表示为:He,此选项错误;
    C.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8个硫原子表示为:8S,此选项错误;
    D. 碳酸钠由钠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离子个数比为1:1,碳酸钠的化学式表示为:Na2CO3,此选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A
    【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详解】A、组装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手拿塞子,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C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详解】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则可用于人工降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为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则可用于切割玻璃,硬度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炔焰用于切割金属,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D、铜可作电线电缆,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C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详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人们特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选:B。
    9.【答案】A
    【详解】A、图示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图示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图示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图示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A
    【详解】A、检查气密性时,先用双手捂住容器外壁后将导管插入水中,这样容器内的空气先从导管冒出,即使装置气密性好,导管口也没有气泡冒出,故A错误;
    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时,先预热,后对准液体集中加热,故B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液体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破裂,故C正确;
    D、做氢气可燃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化学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8个C、20个H、26个O,已知反应物中含有26个O,则2中含有20个H、8个C,化学计量数为2,故的化学式为C4H10;
    故选D。
    12.【答案】D
    【详解】A、加入黑色的MnO2粉末,双氧水中有气泡产生,蒸馏水中无气泡产生,故可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取样,通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会变浑浊,蒸馏水无明显现象,故可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点燃罩一干冷的烧杯,若有氢气,烧杯内壁会出现水珠,可以检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无法检验,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甲、乙分别是二氧化碳、水,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详解】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说法正确;
    B、温度升高,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使玻璃球胀破,说法正确;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带走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
    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防止玻璃球胀破,造成损失,说法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详解】A、单宁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2×76+1×52+16×46=1700,说法不正确;
    B、单宁酸由单宁酸分子构成,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说法不正确;
    C、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76):(1×52):(16×46)=912:52:736,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正确;
    D、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46)=57:46,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详解】
    17.【答案】C
    【详解】A、地壳中元素前四位是氧硅铝铁即O>Si>Al>Fe,选项正确;
    B、根据由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酸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氯元素化合价为+5价;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氯化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ClO3>Cl2>KCl;选项正确;
    C、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因此其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选项错误;
    D、钠、镁和铝的原子序数:11、12、13,原子序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金属钠、镁、铝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Al>Mg>Na,选项正确;
    故选:C
    18.【答案】B
    【详解】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利用热量变化产生压强变化,则关闭A处,将导管伸入水面以下,双手紧握U型管,观察现象即可。故对。
    B、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U型管中硫粉先熔化发生物理变化,再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错。
    C、A处分别通入空气和氧气现象不同,则该实验说明同一化学反应,因反应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现象。故对。
    D、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通一段时间O2,把导管移出液面,目的是将装置内留存的SO2吸收,减少污染。故对。
    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简单实验。
    19.【答案】A
    【分析】根据反应原理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原理主要由两个反应,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过程②的化学反应为;该反应原理为。
    【详解】A、根据反应原理为可知,C、H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碳元素由-4价变为+2价,氢元素由+1价变为0价,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正确;
    C、根据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可知,锌与氢气的质量比为65:4,根据过程②的化学反应为可知,锌与氢气的质量比为65:2,两个反应中锌的质量相等,理论上过程①与过程②中产生H2的质量比为2:1,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原理为,当参加反应的CH4与H2O质量比=16:18=8:9时,理论上可不补充ZnO,正确。
    故选A。
    20.【答案】C
    【详解】A、C元素的化合价为+2,O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C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2x+(-2)×4=0,则x=+3,故错误;
    B、设生成CC2O4的质量为x,,解得x=14.70g,所以m= 14.70,故错误;
    C、B→C发生反应:CC2O4+O2CxOy+CO2,根据C元素质量守恒,则CxOy中的C元素质量为14.7g×,则CxOy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8.03g-5.9g=2.13g,则56x:16y=5.9g:2.13g,解得x:y=3:4,所以C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C3O4,故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固体中钴元素的质量不变,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固体所含C元素质量分数变大,故错误;
    故选:C。
    21.【答案】(1)混合物
    (2)氧气
    (3)放出
    (4)过滤
    (5)分子在不断运动
    【详解】(1)“风炉”以铜铁铸之,是用铜和铁铸成,属于混合物。
    (2)“飚”(即风)提供的是燃烧所需要的空气或者氧气。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放出热量,从而将水烧开。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
    (5)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22.【答案】(1)O/氧/氧元素
    (2)Hg、S
    (3) 单质 Fe2O3
    (4)
    (5)B
    【详解】(1)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O、Si、Al、Fe、其他,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微观粒子是硫原子和汞原子,故填:Hg、S;
    (3)a点表示的物质铁元素化合价为0,则该物质是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b点表示的物质属于氧化物,且铁元素显+3价,则该物质为氧化铁,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Fe2O3;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As、S、O,生成物中含As、O,故生成物中还应含S,故生成的空气污染物应是二氧化硫,则该反应为As2S3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As2O3和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A、氧化镁是白色的,不可能为沉香的主要成分,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是黑色的,可能是沉香的主要成分,符合题意;
    C、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的,不可能是沉香的主要成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答案】(1)水槽
    (2) A 不易
    (3)b
    (4)B和D
    (5) Ⅱ、Ⅲ 液封
    (6)解:设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52g。
    【详解】(1)由图可知,E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水槽;
    (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故可选用A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3)若用装置 F 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则气体应从导管b端通入,从另一端排出空气;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溶液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收集装置可选择D;故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BD;
    (5)Ⅰ中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Ⅱ中可通过上下移动可抽动的铜丝,控制液体和固体的接触和分离,可达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目的;Ⅲ中当打开弹簧夹时,干燥管内液面上升,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干燥管内聚积,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烧杯,使液面下降,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可达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目的;Ⅳ中无法达到固体与液体的分离,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实验室制取 CO2 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Ⅱ、Ⅲ;装置Ⅳ中小试管起到节约液体药品和液封的作用,即能够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6)解析见答案。
    24.【答案】(1)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减少误差 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
    (2)③①②④
    (3) 向右 2
    (4)0.1
    (5)产生气泡的反应时间
    (6)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放热
    【详解】(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二次,其目的是减少误差;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没有等到装置冷却等;
    (2)根据图2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步骤为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点燃酒精灯,再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故图2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3)图2实验中,小组同学因操作失误忘记夹紧弹簧夹,则注射器活塞将向右运动,最后停留在约为刻度处;
    (4)为了进行对比,表格中,m的值为0.1;
    (5)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①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或者②产生气泡的反应时间,来比较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6)若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到小试管中,发现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放热。
    25.【答案】(1)
    (2)270
    (3)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
    (4)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表面积对储氢反应的影响
    (5)227℃时产率最高或低于227℃时甲醇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于227℃时甲醇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合理即可)
    (6)>
    (7)不产生CO或等质量甲醇可以释放更多氢气
    (8)化学能转化电能
    【详解】(1)通过光伏发电和催化剂的作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①②探究催化剂表面积对储氢反应的影响,变量是催化剂表面积,其它的量相同,故②中的温度x也为270℃;
    (3)实验①③中,催化剂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甲醇的产率下降,根据“已知催化剂活性下降会导致甲醇转化率降低。”可知,对比实验①③,甲醇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
    (4)实验③④中温度相同,催化剂表面积不同,设计实验③④的目的是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表面积对储氢反应的影响;
    (5)分析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27℃时产率最高或低于227℃时甲醇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于227℃时甲醇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合理即可);
    (6)根据图示可知,反应Ⅰ水中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中的氢元素,而反应Ⅱ氢气中的氢元素只有一部分转化为甲醇,另一部分转化为水,所以理论上反应Ⅰ消耗水中的氢元素质量>反应Ⅱ中生成的甲醇中的氢元素质量;
    (7)对比上述两种方案,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方案1的优点是不产生CO或等质量甲醇方案1可以释放更多氢气;
    (8)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氢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能量转化的方式是化学能转化电能。
    26.【答案】(1) 含碳燃料的燃烧 温室效应
    (2)碳替代
    (3)氨基乙酸钾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大,二乙醇胺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小
    (4)
    (5)
    (6)甲醇/CH3OH
    (7) C、H <
    (8) CaO、CaCO3 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减少,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减小,导致碎花效率降低
    【详解】(1)含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是工业上排放的CO2的主要来源;
    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2)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占47%);
    (3)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三种吸收剂对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随流速增大而降低;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大,二乙醇胺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最小;
    (4)设物质X的化学式为FexOy,根据物质X中m(Fe):m(O)=168:64,则有,物质X的化学式为Fe3O4;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5)CO2 与H2 在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6)由于CH3OH的沸点64.7℃,因此加热CH3OH和H2O的混合物,先转化为气态的物质是CH3OH;
    (7)①步骤1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表示0价,则C、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②步骤2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步骤3中使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氢气和二氧化碳,其原理类似于过滤操作,由示意图(图5)可知,氢分子的通过率高,则说明分子的大小:氢气<二氧化碳;
    (8)①根据图示,该过程中氧化钙和碳酸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化学式为CaO、CaCO3;
    ②根据催化效果与催化剂可吸附气体的表面大小有关,反应b的过程示意图如(图7),该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可能是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减少,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减小,导致碎花效率降低。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双氧水、蒸馏水
    鉴别
    分别加入黑色的MnO2粉末,观察现象
    B
    石灰水和蒸馏水
    鉴别
    取样,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C
    CO(H2)
    检验
    点燃,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D
    N2(CO2)
    检验
    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实验1
    5mL4%
    粉末状MnO20.1g
    实验2
    5mL4%
    粉末状CuOmg
    反应序号
    温度/℃
    催化剂
    甲醇的产率

    270
    Cu/ZnO纳米棒
    42.3%

    x
    Cu/ZnO纳米片
    72.7%

    280
    Cu/ZnO纳米棒
    39.1%

    280
    Cu/ZnO纳米片
    71.6%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故A正确。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故B正确。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故C正确。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接触面积。故D错误。

    相关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考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考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