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 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 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树木、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①烘烤食物 ②钢铁生锈 ③头发长长 ④酒精挥发 ⑤瓷碗碎了 ⑥牡丹开花 ⑦铁铸成铁锅
A. ①②④⑥B. ①②③⑥C. ①②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解:①烘烤食物,食物中的成分在高温下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②钢铁生锈,铁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③头发长长,是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⑤瓷碗碎了,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牡丹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铁铸成铁锅,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神箭冲碧宇,天和傲苍穹”。神舟十七号于2023年10月26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的主要任务包括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等重要活动。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
A. 研制火箭的燃料B. 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
C. 计算返回舱落地点D. 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
【答案】C
【解析】解:A、研制火箭的燃料,燃料的研发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物质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计算返回舱落地点,属于物理学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选项符合题意;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材料的制造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变化产生的热量是化学变化的结果是( )
A. 火力发电B. 电熨斗通电发热
C. 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D. 摩擦产生热量
【答案】A
【解析】解:A、火力发电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电熨斗通电发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摩擦产生热量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4.今年世界各国频发地震.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①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 )
A. ④③②①B. ②④③①C. ④③①②D. 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解:①煮沸,通过加热煮沸,杀死水中病菌以便饮用;
②消毒,利用消毒杀菌剂杀死水中病菌;
③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物质;
④自然沉降,通过静置,把水中不溶性固体与水初步分离。
因此处理水的合理顺序为:④③②①.观察选择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降、吸附、过滤、蒸馏、消毒杀菌.根据净化水的过程和原理对处理措施进行排序.
需要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掌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这对解答此问题尤其重要.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滴加B. 液体加热
C. 固体粉末取用D. 液体倾倒
【答案】C
【解析】解:A、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要预热,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故B错;
C、固体粉末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C操作正确;
D、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D错.
故选C.
A、根据胶头滴管的用法考虑;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固体粉末的取用方法考虑;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考虑.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6.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完滴瓶上的滴管直接放回滴瓶B. 固体食盐放在细口瓶中
C. 洗涤干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D. 被加热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13
【答案】B
【解析】解:A、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固体试剂通常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通常放在细口瓶中,固体食盐应放在广口瓶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试管洗涤干净后,可倒放在试管架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D、被加热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溅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滴瓶上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试剂的存放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试管的放置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化学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蔗糖”.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B. 进行实验C. 猜想与假设D. 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解:A、“尝一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
B、“尝一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选项正确。
C、“尝一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
D、“尝一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 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 当两种物质相遇后,有沉淀生成,说明它们发生化学变化
D.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发热发光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当两种物质相遇后,有沉淀生成,但不一定生成新物质,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9.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碳酸→水+二氧化碳B.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C. 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D.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答案】C
【解析】解:A、碳酸→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D、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各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的是( )
A. 酒精和水B. 铁粉和水C. 食盐和水D. 蔗糖和水
【答案】B
【解析】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从水中分离出去的一种方法。
A、酒精是可以溶于水的,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铁粉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食盐可溶于水,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蔗糖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过滤: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看ABCD四个选项中哪一个符合此条件,即是正确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可用过滤法分离的物质,同学们一定要明白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可用过滤法分离。
1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纯净的空气、牛奶B. 冰水混合物、矿泉水
C. 清澈的海水、蒸馏水D. 二氧化碳、餐饮用的啤酒
【答案】C
【解析】解:A、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牛奶中含有牛奶、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水的固体和液体存在状态,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餐饮用的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化学式;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固定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简单,主要考察物质的分类和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分,在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12.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状态。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的间隔:①>②B. 水分子的体积:①=②=③
C.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③D. 水分子的能量: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解:A.①是水蒸气,②是水,水蒸气中,水分子间隔大于水中水分子的间隔,选项说法正确;
B.①→②→③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而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分子的体积不变,所以水分子的体积:①=②=③,选项说法正确;
C.①是水蒸气,②是水,③是冰,水蒸气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的温度高于冰的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水分子的运动速率是①>②>③,选项说法错误;
D.①是水蒸气,②是水,③是冰,水蒸气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的温度高于冰的温度,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能量越大,所以水分子的能量:①>②>③,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温度可知,①是水蒸气,②是水,③是冰,结合分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实验室加热约15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解: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烧杯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所以先可选定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故答案为: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故可选:①③④⑥。
故选:A。
本题应从加热150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所以要用到烧杯;既然是用烧杯加热,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选取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属于基础知识,但同学们一定要细心方可做好此题.
14.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 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D. 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
【答案】B
【解析】解: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不正确。
B、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例如水分子能够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该选项正确。
C、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该选项不正确。
D、由图中信息可知,化学变化中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根据通过的微观示意图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1分。
15.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1)水的组成与结构:
从宏观看。水是由 ______ 组成的。从微观看,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 ______ (填字母代号)。
(2)水的变化
①实验一和实验二微观上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 。
②实验二中,A管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填化学符号)。若正极产生10mL气体,那另一个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______ mL。
③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 ,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______ 。
④写出水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 。该反应中改变的微粒是 ______ (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没改变的微粒是 ______ 。由此说明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 。
⑤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实验二中能量转化形式为 ______ 。
(3)水的净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学校附近河水样品,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对该水样进行了净化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的物质A是明矾,其作用是 ______ ,为除去水样2中的一些异味和色素,加入的物质B是 ______ 。
②实验室中进行操作①,需要的仪器有 ______ 。小明在进行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是浑浊的,可能的原因 ______ (写一条即可)。
③操作②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发生 ______ 变化。
④水样4是否为纯水, ______ ,请设计实验证明: ______ 。可通过 ______ 的方法获得纯水。
(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答案】氢元素和氧元素 C 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H2 20 氢气+氧气→点燃水 氢分子 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 水→通电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H2O H、O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活性炭 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破损 化学 否 取一滴水样于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若有白色固体析出,证明水样不是纯水 蒸馏 AD
【解析】(1)水的化学式为H2O,由化学式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故选:C;
(2)①实验一中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实验二中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实验一和实验二微观上的本质区别是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②实验二中,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A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H2,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B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故若正极产生10mL气体,那另一个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20mL;
③实验三中发生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点燃水,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
④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电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该反应中改变的微粒是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没有改变的微粒是H、O,由以上分析可知,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⑤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实验二中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①加入的物质A是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故其作用是吸附杂质,使其沉降,为除去水样2中的一些异味和色素,加入的物质B是活性炭,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操作①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过滤所需的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③操作②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发生了蛋白质变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水样4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纯水蒸发后无固体残留,非纯水蒸发后有固体残留,实验证明方法是取一滴水样于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若有白色固体析出,证明水样不是纯水,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故可通过蒸馏的方法获得纯水;
(4)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A符合题意;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故B不符合题意;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故答案为:(1)氢元素和氧元素;C;
(2)①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②H2;20;
③氢气+氧气→点燃水;氢分子;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
④水→通电氢气+氧气;分解反应;H2O;H、O;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①加速悬浮物的沉降;活性炭;
②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③化学;
④否;取一滴水样于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若有白色固体析出,证明水样不是纯水;蒸馏;
(4)AD。
(1)根据水的化学式为H2O,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来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一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实验二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来分析解答;根据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来分析解答
(3)根据明矾可以吸附杂质,使其沉降,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来分析解答;根据过滤操作所需仪器和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4)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碳中和,中国在行动。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为缓解温室效应,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所示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______ 。
(2)上述变化1,2和3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______ 。
①分子的种类;②分子间的间隔;③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④分子的数目;⑤分子本身的质量
(3)变化3中,微粒(填吸收或释放) ______ 能量。
(4)(查阅资料)①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无毒,③密度比空气大;④熔点−78.45℃,⑤沸点−56.55℃,⑥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⑦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⑧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 (写序号,下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______ 。
(5)如图为金星大气中某物质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它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是因为 ______ 。
(6)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______ 。
A.该反应前后的分子有4种
B.乙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每个乙烯分子含2个碳原子和2个氢分子
【答案】A 2、3 ①③④⑤ 吸收 ①③④⑤ ②⑥⑦ 分子的构成不同 BD
【解析】解:(1)由图可知,A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B、C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则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2)由图可知,变化1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2、变化3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改变,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的种类、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分子的数目、分子本身的质量都不变,而分子间的间隔可能会因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综上所述,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①③④⑤;
(3)变化3中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当需要克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微粒吸收能量;
(4)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①③④⑤;二氧化碳能与水生成碳酸、毒性、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则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②⑥⑦;
(5)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每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则化学式为C2O3,它与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6)A、由图可知,该反应前后的分子有二氧化碳分子、氢气分子,乙烯分子、水分子四种,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烯由乙烯分子构成,乙烯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说法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每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故答案为:(1)A;
(2)2、3;①③④⑤;
(3)吸收;
(4)①③④⑤;②⑥⑦;
(5)分子的构成不同;
(6)BD。
(1)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分子构成来分析解答;
(2)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来分析解答;过程中根据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分子的数目、分子本身的质量都不变来分析解答;
(3)根据变化3中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微粒吸收能量来分析解答;
(4)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来分析解答;
(5)根据分子的构成不同来分析解答;
(6)根据图中信息来分析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17.为探究酒精燃烧产物,小明同学做以下实验:
(1)已知硫酸铜晶体是一种蓝色的固体药品,受热易分解生成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和水。小军同学要在实验室中做加热硫酸铜晶体的实验,请从上面选择合适的仪器,写出所需仪器的名称: ______ 、 ______ 、 ______ 。若实验中发现使用的玻璃仪器炸裂了,请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答出1点即可) ______ 。
(2)(查阅资料)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小明同学利用如图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______ 、 ______ ,说明酒精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3)请写出酒精燃烧文字表达式 ______ 。
(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______ 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 ______ 将其盖灭。
【答案】带铁夹的铁架台 试管 酒精灯 没有预热(或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合理即可) 硫酸铜粉末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灯帽 湿抹布
【解析】解:(1)给固体药品加热需要用到带铁夹的铁架台、试管、酒精灯;若实验中发现使用的玻璃仪器炸裂了,可能是因为没有预热或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2)酒精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所以进行实验时,可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湿抹布将其盖灭。
故答案为:
(1)带铁夹的铁架台;试管;酒精灯;没有预热(或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合理即可);
(2)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4)灯帽;湿抹布。
(1)根据加热硫酸铜晶体时所用的仪器解答;根据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解答;
(2)根据酒精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解答;
(3)根据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回答本题;
(4)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仪器的作用,看似简单,但同学们要细心才可作对此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本操作又是实验的必备技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考查热点之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经开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经开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经开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