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同步教案
6.3 解决问题(3)(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6.3 解决问题(3)(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共4页。
第3课时 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3页内容内容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展开,通过解决 “妈妈和小红参加志愿活动次数” 这一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连续两问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一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数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已有的加减法运算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连续两问数学问题的含义。学会运用加减法正确解答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能够清晰地表述解题思路和过程。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作答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掌握连续两问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正确列式计算。理解两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能准确分析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正确解答第二个问题。教法与学法1.创设妈妈和小红参加志愿活动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索解题方法。2.让学生自主阅读题目、分析问题、尝试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延学:四则运算。学习:连续两问问题的解答。复习:求两数的差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教师:“同学们,志愿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能帮助很多人。今天我们来看看小红和她妈妈参加志愿活动的情况,这里面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哦。”【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志愿活动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阅读与理解(1)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读题:“妈妈说:‘我参加了 14 次志愿活动。’小红说:‘我参加的比妈妈少 5 次。’问小红参加了多少次志愿活动,妈妈和小红一共参加了多少次志愿活动。”(2)教师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3)引导学生回答:知道妈妈参加了 14 次志愿活动,小红比妈妈少参加 5 次,要解决小红参加的次数和妈妈与小红一共参加的次数这两个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为后续的解题分析做好铺垫。】2.分析与解答(1)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红参加的志愿活动次数。①教师引导:“小红参加的比妈妈少 5 次,那怎么求小红参加的次数呢?”②学生思考后回答:用妈妈参加的次数减去 5 次,就是小红参加的次数。③教师板书:14 - 5 = 9(次),并解释:14 是妈妈参加的次数, 5 是小红比妈妈少参加的次数,得到小红参加了 9 次志愿活动。(2)解决第二个问题:妈妈和小红一共参加的志愿活动次数。①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小红参加了 9 次,妈妈参加了 14 次,那怎么求他们一共参加的次数呢?”②学生回答:把妈妈和小红参加的次数相加。③教师板书:14 + 9 = 23(次),并解释:14 是妈妈参加的次数,9 是小红参加的次数,相加就得到她们一共参加了23次志愿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通过逐步分析问题,让学生明白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回顾与反思(1)教师引导:“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第一个问题我们求出了小红参加的次数,第二个问题我们求出了妈妈和小红一共参加的次数。那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思考后回答:第二个问题要用到第一个问题算出的小红参加的次数才能解答。(3)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第一个问题算错了,第二个问题会怎么样呢?” 引导学生明白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基础,第一个问题的准确性会影响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解题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检验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课本第74页第3、4、5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连续两问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谁能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2.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如:知道了要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学会了用加减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等。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等。2.分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如情境创设是否有效、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是否合适等。3.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是否有部分学生对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困难,练习的难度是否适中等等。4.根据反思结果,记录下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解答中,或者在练习设计上更加注重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六、板书设计我的反思: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