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页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页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页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页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5页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6页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7页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s,考情分析,网络构建,整体性原理,知识梳理·基础回归,核心突破·技能提升,真题引领·激活思维,题型归纳·新题提素养,知识总结·构建网络,热点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7讲 自然环境 的整体性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01 整体性原理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知识点1 自然环境要素及整体的形成 知识点2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知识点3 素间相互影响 知识点4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核心突破·技能提升(核心提炼+真题典例+题型归纳) 考点 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热点应用 01 地形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成,每种自然地理要素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知识点1 自然环境要素及整体的形成
    气候是较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大气过程支配着海陆间的水循环和地表的热量平衡。
    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
    各种水文过程是自然界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
    动物的存在使自然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量利用更加充分,物质循环的速度更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质之中,使无机界和有机界成为一个整体,保证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发展。
    地貌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使它们发生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地貌又是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
    自然地理环境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自然环境的要素组成
    要素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地形 地势 地质 地貌 岩石·····
    光照 热量 水分 风·····
    水文 水系 河流 湖泊 海洋 冰川·····
    肥力 深厚 湿度酸碱·····
    动植物 种类 数量·····
    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自然地理过程的本质和核心,构成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预测、自然区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1)警示意义 从空间上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还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各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的功能既包括自然要素的自身功能,也包括整体功能
    知识点2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营养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自然环境生产功能的差异性
    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及地貌的不同组合,生产功能强弱有明显差异相邻的坡地与平地,坡度、太阳辐射、水分条件、土壤肥力、风化物粗细等也不同,共同影响着土地的生产功能,即使生长同种植物,生物量也有较大差别
    概念:指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也称为平衡功能。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此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效应
    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但大气本身不具有消减二氧化碳的功能
    自然环境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削减其一,植物与大气的碳交换,把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其二,通过海一气相互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这是消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最主要途径这样,通过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碳交换,部分实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自然环境整体功能的意义
    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
    4.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知识点3 要素间相互影响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表现: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知识点4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变化性:自然要素每时每刻在变化
    ●在流水侵蚀下,高原的峡谷不断拓宽,高原面萎缩,逐步演化为山地。
    ●山地逐步侵蚀为丘陵,进而演化成平原。
    1.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例如,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土壤逐渐变厚,植被更为发育,大气湿度有所增加。
    意义: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要素组合。
    黄山“四绝”组合就是花岗岩断块山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组合。花岗岩岩体沿节理风化,造就“怪石”。山体高大,气流抬升强烈,形成“云海”。岩缝间缺水少土,黄山松发育不良成为“奇松”。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地貌、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要素统一演化的过程。
    整体响应:某一自然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得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响应特点: ①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的演化相比,(人为)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例如山地侵蚀为丘陵的过程中,植被由灌草演化为森林,可能需要上千万年,而遭受火灾干扰后,植被由灌草演化为森林可能只需几十年;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干扰的后果被放大,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2.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东北林区北部为寒温带针叶林,南部为针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过100多年的大规模采伐,至20世纪末,东北林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森林面积锐减
    案例:森林过度采伐导致东北自然环境的整体变化
    森林面积锐减①土壤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土壤肥力下降②水土流失加剧,地面沟谷纵横③土层变薄,岩石裸露,岩石风化速度加快④滞水功能降低,降水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1)环境特征的一致性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整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以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为例:
    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
    考点 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2)要素的内在关联性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发生发展的统一性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案例①: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案例②: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南亚、中亚、西亚的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1)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2.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明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类答题思路
    (2)从因果关系角度分析。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确定该自然地理要素的种类
    分析该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2.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分析某地区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 地貌 植被 水文 土壤 生态环境 [答题思路] 当××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的××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气候)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水文)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貌),由此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大气的成分,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四大应用
    (2024·全国甲卷)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这种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它们靠暖季在冰面上滚动方能维持生存,被形象地称为“冰川老鼠”。下图是冰面上的苔藓球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冰川老鼠”在暖季滚动使其(     )A.排出水分 B.获得养分 C.躲避阳光 D.保持热量
    【解析】1.冰川表面植物生活环境寒冷干燥,只有在暖季较短的时间内,苔藓球——“冰川老鼠”才能生长,为了生长所需充足的光照,因其球形的形态,只有滚动才能使球体全面受光照;二是获得水分,在滚动的过程中吸取冰面少量融化的液态水,并且通过滚动获取冰面的矿物质,也就是说通过滚动,冰川老鼠获取到了生长所需的养分,B正确,AC错误。冰面寒冷环境下要保持热量最好的方法是不动,D错误。所以选B。
    2.暖季“冰川老鼠”内部比周边大气(     )A.平均温度高 B.氧气含量高C.水汽含量低 D.气压波动大
    【解析】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这种相对独立就是针对冰川表面而言,苔藓球经长时间生长其内有机残体形成较强的保温层,储存白天光照获得的热量,其内部平均温度高,A正确;由于缺乏与外部的大气交换,内部氧气含量较低且自身生长消耗氧气,内部氧气含量低,B错误;暖季在滚动中吸收冰面水分,内部水汽含量较高,C错误;气压相对稳定,D错误。所以选A。
    南美洲的卡西基亚雷河(以下简称“卡河”)是奥里诺科河(以下简称“奥河”)上游的一条汊河,经内格罗河流入亚马孙河(如图)。奥河在分汊口附近堆积有大量沉积物。自分汊口向下游方向,相比较而言,奥河河道宽而浅,卡河河道窄而深,卡河河床纵剖面坡度明显大于奥河。目前该分汊口上游约四分之一的来水流入到卡河,专家预测卡河未来将成为主要河道。
    3.(2024·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如果分汊口上游来水完全流入卡河,分析其对内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详解】(3)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岩石等要素,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会统一演化。如果分汊口上游来水完全流入卡河,则卡河水量增加,卡河注入内格罗河,这使得内格罗河河流水量增加,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提高,流域内河流水文特征先发生变化,随之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发育,地貌发生变化;河流水量增大会导致水域面积增加,陆域面积减小,从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随着水文和地貌的发展变化,气候也会变得更加湿润,河流下游地势低平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加;水面扩大,水生生物增加,流域内植被和土壤也会相应变化,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统一演化。
    【答案】(3)如果分汊口上游来水完全流入卡河,则卡河水量增加,卡河注入内格罗河,这使得内格罗河河流水量增加,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提高,流域内水文特征发生变化,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发育,水域面积增加,陆域面积减小,塑造新的地表形态;随着水文和地貌的发展变化,气候也会变得更加湿润,洪涝灾害也可能增加;水生生物增加,植被和土壤也会相应变化,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统一演化。
    题型01 要素之间的影响
    我国天山南坡某山地坡地与谷地植被存在着较大差异。山坡风化作用强烈,森林带以上有常年积雪带,山地表层以砂岩层为主,受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谷地较少有人类活动干扰。下图示意该山地地形剖面,Ⅰ、Ⅱ、Ⅲ为该山地的三个草甸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地的植被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中的三个草甸区(    )A.Ⅰ区植被类型、数量较多B.Ⅱ区范围受地表径流影响C.Ⅲ区植被稳定性较差D.Ⅲ区水分条件最为优越
    【解析】1.草甸区海拔较高,位于冰川季节性消融区,热量条件较差,且多砾石分布,植被的类型、数量较少,A错误;Ⅱ草甸区水分主要来自冰川融水,Ⅱ区下限范围受冰川融水地表径流长度影响,B正确;Ⅲ草甸主要受冰川融水地下径流量影响,补给水量少,但较为稳定,故Ⅲ草甸区植被稳定性较好,C错误;I草甸区临近冰川融水带,且蒸发弱,水分条件最好,D错误。故选B。
    2.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推测该地植被带的变化特点是(    )A.山地森林带下限持续降低B.山谷草甸带范围可能变大C.山地森林带上限先升高后降低D.谷地生物数量先减少后增多
    【解析】2.该山地位于天山南坡,气候干旱,降水少,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南坡山地冰川将持续融化,最终消失,因此,山地森林带的下限应先降低后上升,最后随着冰川消失,森林带可能消失,A错误;同理,山地森林带上限也应先升高后降低,C正确;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冰川融水增多,地下径流量增加,谷地中水分条件改善,山谷草甸带面积变大,但最终随着冰川消失,面积萎缩,B错误;谷地中部水分条件改善,生物数量应先增多,冰川融水减少,谷地生物量最终会减少,D错误。故选C。
    题型02 分析区域间环境联系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镍主要用于生产不锈钢、合金钢、三元动力电池等,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印度尼西亚镍矿储量占世界镍总储量的52%,主要以风化淋积型红土镍矿床为主,多分布在山麓地带。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当地红土镍矿矿床规模大、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的特点。岩浆岩中的橄榄岩是红土型镍矿的主要成矿母岩。中国镍金属消费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8%,其中约85%的镍金属应用于不锈钢生产。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禁止本国镍原矿资源直接出口,我国Q控股集团对印度尼西亚镍矿进行直接投资,在当地建设红土镍矿—镍铁—不锈钢生产厂,积极开发针对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的规模化冶炼工艺。如图示意印度尼西亚主要镍矿产地分布。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的形成过程。
    【详解】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要素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一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印度尼西亚含有镍元素的橄榄岩(岩浆岩,说明岩浆活动强烈)广布;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加速橄榄岩的风化、剥蚀和分解,岩浆活动频繁,利于镍元素富集;地处低纬度,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量、降水丰富,风化作用强烈;以山地地形为主,坡度大,利于含镍风化物的侵蚀、搬运,平缓地带利于含镍风化物的富集;径流丰富,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流向低处,为含镍风化物提供迁移、富集/沉积(分选) 的载体,同时岩石裂隙透水性好、排水通畅,利于溶解镍元素的径流流淌,在沿海平原地势低平的地带,红土镍矿富集和沉淀。
    【答案】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利于含镍岩石(橄榄岩)的生成;湿热气候利于岩石发生化学风化作用,使含镍矿物从岩石(橄榄岩)中淋滤出来;多山地地形,陡坡利于含镍风化物的侵蚀、搬运,平缓地带利于含镍风化物的富集;地表水和地下水为含镍风化物提供迁移、富集/沉积(分选)的载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文、生物、岩石(土壤)、地貌
    整体性的形成: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整体性表现: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应用: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
    (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C. 土壤温度D. 土壤水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故D正确;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造成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山坡和山谷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小,B错误。故选D。
    地形要素及其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
    气温: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小,气温日较差大;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盆地地势低,不易散热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水系: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态、支流、长度
    水文:流量、流速、含沙量、水能
    高山植物区,植被的垂直变化
    山地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层浅薄
    山区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
    光照:地势高,光照充足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地形影响宏观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地形影响宏观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地形雨),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影响局部气候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坡向、地形类型→气温(高低、变化)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空气干燥,易形成焚风效应。如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温低;冬季风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高。地处盆地、谷地,热量不易散失,气温高。
    (2)地形影响局部气候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坡向、海拔→降水(多少、变化)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③影响光照、温差、风。坡向、海拔、山脉走向等→光、温差、风力 地势高,光照充足,紫外线强;地势高,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狭管效应)。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⑤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⑥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地形对土壤的影响(1)坡度:坡度大,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水土流失严重,很难发育成深厚和肥沃的土壤(土层厚度、土壤肥沃)。坡度小,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影响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2)坡向:阳坡温度状况较阴坡好,水分状况较阴坡差,发育的土壤也存在差别。(3)海拔:影响土壤的垂直分异。4.地形对植被的影响(1)坡向:影响植被类型: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影响植被分布的海拔:同一山体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于阴坡。(2)地势起伏——垂直分异规律(立体农业)

    相关课件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生物循环,光合作用,物质迁移,自我调节,不同步,深化整合·提素能,研析典题,对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牵一发而动全身”,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原卷版docx、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