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片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11月份)(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片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第三次段考物理试卷(11月份)(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 B. C. D.
2.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熔化后凝固B. 先凝固后熔化C. 先熔化后液化D. 先熔化后凝华
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对光现象的生动描述,下列描述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海市蜃楼B. 一叶障目C. 杯弓蛇影D. 镜花水月
4.如图所示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5.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跨出了关键一步。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
6.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患有近视眼,而许多老人,患有远视眼。参照下面两图,有关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B. 甲图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C. 乙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 乙图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7.《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关于节目中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传入人耳不需要介质
C.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1中,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 图2中,在水面处“折断”的铅笔水中部分看起来要比水上部分细一些
C. 图3中,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
D. 图4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小明一家去壶口瀑布旅游,关于旅游时的一些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瀑布旁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 小明看到绿色的树叶是由于树叶吸收绿光
C. 小明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D. 妈妈用遮阳伞挡阳光,是为了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
10.如图所示,是心怡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1.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吉他的同一根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______(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2.如图所示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在常温下采用______(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进行装瓶的。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13.如图所示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描绘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高于/等于/低于)标准大气压;在第8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1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它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观察微小物体时,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放大的实像,这个像刚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5.小明利用空易拉罐做了一些物理小实验。如图1所示,剪去易拉罐底部,蒙上橡皮膜,并将橡皮膜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会看到火焰被摇向一侧,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如图2所示,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如图3所示,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16.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频率为80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______。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______m。
17.如图所示,是一条由空气射向水面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18.请你在图中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光线OC对应的入射光线。
19.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将瓶内空气完全抽出,将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由此可知: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2)如图2所示,当棋子A距玻璃板2cm时,棋子A的像距棋子A ______cm;将棋子A靠近玻璃板时,棋子A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3所示,纸板绕接缝ON向后折,此时在F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0.小明取a、b两种粉末各50g,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中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______(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第6min时a物质为______态;b物质在熔化时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2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
(1)如图1所示,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
(2)如图2所示,小明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探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如图3所示,小明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水中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______°。
(3)小明将光沿着B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光在空气中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22.小明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在阳光下测定凸透镜的焦距,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如图2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如图3所示,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4)在实验(3)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凸透镜用手遮挡一半,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若小明将自己戴的近视镜放在图3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在光屏上再次找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6)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
23.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小明在课后对透镜的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探究。
(1)小明想知道某块凸透镜的焦距,进行如图−1所示的操作(将镜面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下方放置一张白纸,且凸透镜与白纸保持平行),测出凸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2,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平常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①焦距为0.5m的透镜,其焦度为多少?
②−400度的眼镜片,其焦度和焦距分别是多少?
24.如图所示为教学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投影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选填“大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或“小于1倍焦距”),屏幕上得到的是投影片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要使屏幕上的像增大一些,应该______。
A.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使凸透镜向下移一点
B.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凸透镜向下移一点
C.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使凸透镜向上移一点
D.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凸透镜向上移一点
(3)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4)图中入射到平面镜上的两条光线中,有一条光线的路径没有画完,请你在图中按作图要求将光路补画完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由图知,C中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ABD中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故选:C。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根据定义判断;根据成像情况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
2.【答案】A
【解析】解: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在这一过程中,固态的铜料变为液态的铜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在这一过程中,液态的铜液变为固态的铜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故选:A。
(1)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本题考查对熔化和凝固的认识与掌握,关键是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
3.【答案】A
【解析】解:A、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故A正确;
B、一叶障目的光线是直的,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本B错误;
CD、杯弓蛇影和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CD错误;
故选:A。
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要对折射的定义理解清楚,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生活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也是光的折射。
掌握以下光现象原理:
透镜、玻璃砖、看水中的物体一般都是光的折射原理;
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镜子、水中倒影、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
4.【答案】D
【解析】解:AB、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水中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人眼,故AB错误;
CD、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鱼变浅了的鱼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光折射的光路图,知道看水中鱼时,光的传播方向,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根据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和扩散现象,属于基础题。
6.【答案】C
【解析】解:AB、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AB错误。
CD、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音色没有改变,故A错误;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传入人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8.【答案】A
【解析】解: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水中的笔变弯了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圆柱形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具有放大镜的功能,所以铅笔在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C错误;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会在界面发生折射;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距离的大小无关;
(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9.【答案】B
【解析】解:A、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故A正确;
B、不透明的树叶只能反射绿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树叶都是绿色的,故B错误;
C、小明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正立的虚像,故C正确;
D、晴天打伞主要是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故D正确。
故选:B。
(1)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于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把白光折射分解成各种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3)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要加以防护。
本题考查光现象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10.【答案】D
【解析】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时,所以f=8cm,故A错误;
B、当u=12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C错误;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逐渐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2f,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在实验(3)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可知,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实像。若将凸透镜用手遮挡一半,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5)若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光屏向右移动,则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6)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u满足f2f,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u满足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