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09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讲义)-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09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讲义)-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09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讲义)-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09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讲义)-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09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讲义)-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09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讲义)-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共36页。
    TOC \ "1-3" \p " " \h \z \u
    \l "_Tc159876479" PAGEREF _Tc159876479 \h 2
    \l "_Tc159876480" PAGEREF _Tc159876480 \h 3
    \l "_Tc159876482" 考点一 微粒的性质及应用 PAGEREF _Tc159876482 \h 4
    \l "_Tc159876483"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PAGEREF _Tc159876483 \h 4
    \l "_Tc159876484" 一、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PAGEREF _Tc159876484 \h 4
    \l "_Tc159876485" 二、微粒的性质(以分子为例) PAGEREF _Tc159876485 \h 4
    \l "_Tc159876486" 三、分子和原子 PAGEREF _Tc159876486 \h 4
    \l "_Tc159876487" 四、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变化和性质 PAGEREF _Tc159876487 \h 5
    \l "_Tc159876488"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PAGEREF _Tc159876488 \h 6
    \l "_Tc159876489" 考向01 构成物质的微粒 PAGEREF _Tc159876489 \h 6
    \l "_Tc159876490" 考向02 用微观知识解释变化和性质 PAGEREF _Tc159876490 \h 7
    \l "_Tc159876491" 考点二 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 PAGEREF _Tc159876491 \h 9
    \l "_Tc159876492"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PAGEREF _Tc159876492 \h 9
    \l "_Tc159876493" 一、 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 PAGEREF _Tc159876493 \h 9
    \l "_Tc159876494" 二、 浓氨水的挥发 PAGEREF _Tc159876494 \h 9
    \l "_Tc159876495" 三、 实验改进 PAGEREF _Tc159876495 \h 10
    \l "_Tc159876496"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PAGEREF _Tc159876496 \h 10
    \l "_Tc159876497" 考向01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PAGEREF _Tc159876497 \h 10
    \l "_Tc159876498" 考向02 实验改进 PAGEREF _Tc159876498 \h 12
    \l "_Tc159876499" 考点三 原子和离子 PAGEREF _Tc159876499 \h 17
    \l "_Tc159876500"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PAGEREF _Tc159876500 \h 17
    \l "_Tc159876501" 一、原子的构成 PAGEREF _Tc159876501 \h 17
    \l "_Tc159876502"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PAGEREF _Tc159876502 \h 17
    \l "_Tc159876503"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 PAGEREF _Tc159876503 \h 18
    \l "_Tc159876504" 四、相对原子质量 PAGEREF _Tc159876504 \h 18
    \l "_Tc159876505" 五、离子 PAGEREF _Tc159876505 \h 18
    \l "_Tc159876506"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PAGEREF _Tc159876506 \h 19
    \l "_Tc159876507" 考向01 原子的构成 PAGEREF _Tc159876507 \h 19
    \l "_Tc159876508" 考向0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PAGEREF _Tc159876508 \h 21
    \l "_Tc159876509" 考向03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 PAGEREF _Tc159876509 \h 23
    \l "_Tc159876510" 考向04 离子 PAGEREF _Tc159876510 \h 24
    \l "_Tc159876511" 考点四 元素 PAGEREF _Tc159876511 \h 26
    \l "_Tc159876512"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PAGEREF _Tc159876512 \h 26
    \l "_Tc159876513" 一、元素的概念 PAGEREF _Tc159876513 \h 26
    \l "_Tc159876514" 二、元素的分类 PAGEREF _Tc159876514 \h 26
    \l "_Tc159876515" 三、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PAGEREF _Tc159876515 \h 26
    \l "_Tc159876516" 四、元素符号 PAGEREF _Tc159876516 \h 27
    \l "_Tc159876517" 五、元素、原子、分子与物质的联系 PAGEREF _Tc159876517 \h 27
    \l "_Tc159876518"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PAGEREF _Tc159876518 \h 27
    \l "_Tc159876519" 考向01 元素的概念 PAGEREF _Tc159876519 \h 27
    \l "_Tc159876520" 考向02 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PAGEREF _Tc159876520 \h 28
    \l "_Tc159876521" 考向03 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PAGEREF _Tc159876521 \h 29
    \l "_Tc159876522" 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 PAGEREF _Tc159876522 \h 31
    \l "_Tc159876523" 【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PAGEREF _Tc159876523 \h 31
    \l "_Tc159876524" 一、元素周期表发现 PAGEREF _Tc159876524 \h 31
    \l "_Tc159876525"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PAGEREF _Tc159876525 \h 31
    \l "_Tc159876526" 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PAGEREF _Tc159876526 \h 31
    \l "_Tc159876527" 四、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PAGEREF _Tc159876527 \h 31
    \l "_Tc159876528" 【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PAGEREF _Tc159876528 \h 32
    \l "_Tc159876529" 考向01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PAGEREF _Tc159876529 \h 32
    \l "_Tc159876530" 考向02 元素周期表与微粒结构示意图综合 PAGEREF _Tc159876530 \h 33

    考点一 微粒的性质及应用
    一、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铁、铜等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二、微粒的性质(以分子为例)
    1. 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 分子间有间隔
    (1)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比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
    (2)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3)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4)同种分子构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三、分子和原子
    1. 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解释: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
    4.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四、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
    (1)宏观方面:没有新物质产生,一般只涉及三态的变化。
    (2)微观方面:分子本身大小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2.化学变化
    (1)宏观方面: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方面: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
    3.结论
    (1)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2)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5)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从微观示意图获得重要信息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请从宏观、 微观两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1)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
    (2)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
    (6)汞由汞原子构成;
    (4)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5)一个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考向01 构成物质的微粒
    【例2】(2023·云南省中考真题)“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弄花香满衣”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C
    【解析】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闻到。故选C。
    【变式2-1】(2023·湖南省郴州市中考真题)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B. 墙内开花墙外香
    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答案】A
    【解析】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错误;
    C、1滴水在宏观上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错误;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错误;故选A。
    【变式2-2】(2023·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氧气B. 水
    C. 氯化钠D. 金刚石
    【答案】C
    【解析】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由水分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符合题意;
    D、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向02 用微观知识解释变化和性质
    【例2】(2023·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真题)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解析】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合理;
    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选项解释合理;
    C、夏天汽车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故选项解释不合理;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C。
    【变式2-1】(2023·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宏观拼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带有酒香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正确;
    B、一滴水宏观上很小,但其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解释正确;
    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说明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解释错误;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解释正确;故选:C。
    【变式2-2】(2023·湖北荆州中考真题)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气体可压缩存储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B.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大小不同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A、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被压缩后防止间的间隔减小,体积随之减小,能够存储于钢瓶中,选项正确;
    B、分子在不停运动,花开放后,具有花香味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处,使人闻到香味,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两种物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选项正确;故选C。
    考点二 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
    一、 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
    1.品红的扩散
    A、操作: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少量的品红,静置一段时间。
    B、现象:溶液自上而下逐渐变红
    C、结论:品红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
    二、 浓氨水的挥发
    (1)装置A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2)装置B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装置C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原理是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进入空气中,并逐渐运动到烧杯A中,与蒸馏水结合又形成了氨水;
    2.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①②
    (1)实验①中白烟首先在靠近浓盐酸一侧产生,说明 相同条件下,分子质量越小,运动速率越块;
    (2)装置②观察到的现象为C中酚酞变红速率比B 中快;说明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三、实验改进
    考向01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例1】(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真题)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探究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A烧杯内的溶液逐渐变为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实验说明 。
    (2)图2: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a管内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3)图3: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
    【答案】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 H2 ;氢、氧元素;
    (3)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解析】(1)浓氨水与酚酞溶液不接触,但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2)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由图可知,a中收集的气体较多,则为氢气,化学式为H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元素守恒,则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3)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以上,则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变式1-1】(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真题)兴趣小组同学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了“无形变有形”的创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仪器省略)。
    (1)图1中,打开塑料瓶瓶盖,同时打开氧气传感器开关,得到了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B段氧气体积分数逐渐降低,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BC段氧气体积分数快速下降,BC段对应的实验操作是 (写一种)。
    (2)图2中,打开弹簧夹,向试管Ⅰ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关闭弹簧夹(保持导管口在液面以下)。观察到试管Ⅰ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有液体流入试管Ⅱ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试管Ⅱ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无沉淀生成,试管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Ⅱ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除酚酞以外)。
    (1) 分子不断运动;用手捂住塑料瓶;
    (2)试管Ⅰ中镁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压强增大 ;NaOH+HCl=NaCl+H2O ;MgCl2和NaCl
    【解析】
    (1)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AB段氧气体积分数减小,说明氧气减少,从瓶内逸出,微观解释为分子不断运动,氧气分子运动到塑料瓶外。BC段氧气体积分数快速下降,则说明氧气逸出速度加快,即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则可能是用手捂住塑料瓶,使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2)Ⅰ中推入稀盐酸后,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加入的稀盐酸没过导管,气体无法通过导管排出,则试管内压强增大,将试管内液体沿导管压入Ⅱ试管中。所以产生试管Ⅰ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有液体流入试管Ⅱ中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试管Ⅰ中镁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压强增大。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则进入Ⅱ中的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盐酸。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无沉淀产生则说明没有发生该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消耗完了氢氧化钠,而没有发生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则进入Ⅱ中的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盐酸,Ⅱ中发生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盐酸将氢氧化钠全部消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试管Ⅱ中溶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不反应的氯化镁、生成的氯化钠,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可能含有HCl。
    【变式1-2】(2022·湖南省郴州市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 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1)PQ段能够说明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答案】
    (1)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21%。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解析】(1)PQ段变化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故填: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2)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MN段,这是因为敞口放置,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减小,是因为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NP段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会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所以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因为氧分子扩散趋向平衡;故填:21%。
    考向02 实验改进
    【例2】、如图为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下:
    (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 (填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再关闭止水夹,拔下注射器。
    (2)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 (填操作),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氨水的性质是 ,微粒的性质是 。
    (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 (选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温度对微粒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拆除装置前,向装置内注入HCl或H2SO4防止氨气逸散。
    【答案】
    (1)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
    (2)打开止水夹;易挥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不断的运动
    (3)左侧
    【解析】(1)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装置内压强变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
    (2)打开止水夹才能将浓氨水注入装置内。所以填:打开止水夹
    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是因为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停运动,遇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氨水的性质是易挥发、碱性,微粒的性质是不停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左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
    【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内气密性的方法是改变装置内的压强进行分析
    (2)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
    (3)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进行分析
    【变式2-1】(2023·偃师市一模)(1)(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微粒的性质进行了甲乙丙三个实验:
    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甲无明显现象,实验乙溶液变红,说明 。实验丙中滴有酚酞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 。
    (2)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3)改进后的实验中,滴入少量浓氨水后,可观察到 。“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 (填“放热”或“吸热”)。
    (4)(二)另一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产生了兴趣。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 ,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推断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的运动速度越 。
    (5)生成物氯化铵常温下的状态是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6)请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7)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
    【答案】
    (1)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中的微粒运动到滴有酚酞的水中(答案合理即可)
    (2)更环保,减少氨气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药品)(答案合理即可)
    (3)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干燥的酚酞滤纸条不变色;放热
    (4)慢;慢
    (5)固体
    (6)HCl+NH3=NH4Cl(固体)
    (7)温度越高,湿衣服干的越快
    【解析】(1)从该实验现象看出,水无法使酚酞试液变色,而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丙实验中,滴加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其原因可能是氨水中的微粒运动到滴有酚酞的水中
    (2)由于在之前的实验中大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可以看出,该装置密闭性较好,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不易进入空气中,更环保(而且该装置中,需要的药品量不多,可以节约药品)
    (3)改进后的实验中,滴入少量的氨水后可以观察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干燥的酚酞滤纸条不变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实验中快速出现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放热
    (4)氯化氢分子和氨气分子相结合会形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这就是白烟的由来,而A处距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太远,因此可以认为是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要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推断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
    (5)生成的氯化铵被观察到是“白烟”,说明常温下,氯化铵的状态是固态
    (6)氯化氢和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的符号表达式为:HCl+NH3=NH4Cl(固体)
    (7)影响到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生活中有关于此的一个实例就是:温度越高,湿衣服干的越快
    【变式2-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进行试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_______________,乙烧杯_________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进行试验】变红 未变红 对照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讨论】滤纸条由C向A依次变红 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
    【拓展延伸】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能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解析】
    【进行试验】由于浓氨水的挥发,氨分子进入甲溶液而变红。大烧杯隔绝了乙溶液,所以乙溶液未变红; 烧杯乙的作用是对照,因此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讨论】由于浓氨水的挥发,氨分子由近向远运动,所以滤纸条由C向A依次变红。
    (2)实验过程中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
    【拓展延伸】(1)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 该现象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防止氨气污染空气、能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等。
    考点三 原子和离子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 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2. 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1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2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3. 原子结构排布规律:
    每一横排,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除稀有气体外,每一纵列,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般相似。
    【注意】
    氦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但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与最外层8个电子的稀有气体原子化学性质相似,与最外层2个电子的其他原子化学性质不相似。
    四、相对原子质量
    1. 概念: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 ”。
    2. 近似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五、离子
    1. 离子的定义
    (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Cl-、 Cu2+ 、SOeq \\al(2-,4)等。
    (2)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按照一定的个数比例组成的整体,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作为一 个整体参与反应,常见的原子团离子如下表所示:
    2.形成过程
    3. 离子的分类与书写
    (1)离子的形成与分类
    离子的形成eq \b\lc\{\rc\ (\a\vs4\al\c1(原子eq \\ac(\s\up5(失电子),\s\d0(———→))阳离子\b\lc\{\rc\ (\a\vs4\al\c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正电)), 原子eq \\ac(\s\up5(得电子),\s\d0(———→))阴离子\b\lc\{\rc\ (\a\vs4\al\c1(质子数

    相关试卷

    专题12 化学与生活(练习)-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化学与生活(练习)-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从我做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化学与生活(测试)-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化学与生活(测试)-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讲义)-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09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讲义)-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共25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