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5%,B错误;,5%,D错误,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国科学家在广西获得了一块距今2.4万年的古大熊猫化石。将该化石中提取到的线粒体DNA通过测序分析和比较,发现古大熊猫与现存大熊猫的相关DNA序列高度相似,且大熊猫与熊类有共同的远古祖先。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化石证据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可为大熊猫进化提供更可靠证据
    B. 造成现存大熊猫与古大熊猫基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突变
    C. 从古大熊猫到现代大熊猫的进化历程,揭示了生物适应性的产生过程
    D. 该研究对获得大熊猫和熊类远古父系祖先的相关信息有直接帮助
    【答案】D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详解】A、线粒体DNA的测序结果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化石证据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可为大熊猫进化提供更可靠的证据,A正确;
    B、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造成现存大熊猫与古大熊猫基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突变,B正确;
    C、从古大熊猫到现代大熊猫的进化历程,揭示了生物适应性的产生过程,C正确;
    D、子代线粒体DNA来源于母亲,故该研究对获得大熊猫和熊类远古父系祖先的相关信息没有直接帮助,D错误。
    故选D。
    2. 巴拿马地峡的形成阻隔了太平洋和大西洋间海洋生物的交流,科学家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鼓虾进行交配,只有约1%的鼓虾可以产生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巴拿马地峡的出现导致原本生活在同一区域的鼓虾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 若大西洋区域的鼓虾交配能够产生可育后代,说明该区域鼓虾没有发生进化
    C.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环境不同造成了对鼓虾的定向选择方向的不同
    D.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鼓虾存在地理隔离,但也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分析】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详解】A、巴拿马地峡的出现导致原本生活在同一区域的鼓虾出现了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导致鼓虾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
    B、鼓虾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亲本鼓虾属于同一物种,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因此鼓虾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能说明其没有发生进化,B错误;
    C、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自然选择具有定向性,故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环境不同造成了对鼓虾的定向选择方向的不同,C正确;
    D、交配后的后代若可育则不存在生殖隔离,若后代不可育则存在生殖隔离,故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鼓虾存在地理隔离,但也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3. 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的比例为1∶1。该动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减少10%,H基因频率不变
    B. 该种群有11%的个体患该病
    C. 该种群h基因的频率是10%
    D. 患甲病的雄性个体占种群的1%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且该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所以Zh的基因频率为10%,ZH的基因频率为90%。
    【详解】A、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减少10%,则种群中h基因频率降低,H基因频率应增大,A错误;
    B、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且该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所以Zh的基因频率为10%,该种群种患该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ZhW和ZhZh,由于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的比例为1∶1,该种群患病概率为(10%+10%×10%)×1/2=5.5%,B错误;
    C、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雌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且该病由Z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所以Zh的基因频率为10%,C正确;
    D、Zh的基因频率为10%,该种群种患甲病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ZhZh,基因型频率是10%×10%=1%,由于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的比例为1∶1,患甲病的雄性个体占种群的1%×1/2=0.5%,D错误。
    故选C。
    4. 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
    B. 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
    C. 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D. 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A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可知吸引蛾类或蜂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是花冠颜色。
    【详解】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导致两物种之间不会交叉传粉,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甲主要靠蛾类传粉,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但并不会导致A基因突变加快,B错误;
    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内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本身不含A基因)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 ,C错误;
    D、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释放的挥发物质没有改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推测花冠颜色为白色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释放的挥发物,D错误。
    故选A。
    5.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是( )
    A. 血液、组织液、淋巴液,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B. 血红蛋白、O2、葡萄糖,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 激素、突触小泡、氨基酸,乳酸与NaHCO3反应
    D. 葡萄糖、CO2、胰岛素,抗体与病原体结合
    【答案】D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发生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葡萄糖、CO2、胰岛素都可以分布在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进入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正确。
    故选D。
    6.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B.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D
    【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自于Na+、Cl-;0.9%NaCl溶液是人体血浆的等渗溶液,俗称生理盐水。
    【详解】A、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A错误;
    B、输入的NaCl中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液,B错误;
    CD、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不正确是( )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B. 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紊乱
    C. 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 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A
    【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缓冲对发生反应,不会导致血浆pH紊乱,B正确;
    C、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当内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因此CO2可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D正确。
    故选A。
    8. 将台盼蓝染液注入健康家兔的血管,一段时间后,取不同器官制作切片观察,发现肝和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而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器官中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差异
    B. 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是因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C. 肝、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说明台盼蓝染液进入了细胞
    D. 靶向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分子大小与毛细血管通透性
    【答案】C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中包含水、激素、神经递质、缓冲物质、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如呼吸酶和血红蛋白等,不能进入细胞的大分子不属于内环境,如纤维素等,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细胞膜上的载体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不同,导致物质进出细胞有差异,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器官中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差异,A正确;
    BC、有的器官可以被台盼蓝细胞染色,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组织液,而不能被台盼蓝染色的器官大分子不能进入组织液;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是因为台盼蓝染液未进入脑、骨骼肌细胞之间的组织液,且这些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肝、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说明台盼蓝染液进入了肝、淋巴结细胞之间的组织液,B正确、C错误;
    D、根据题目信息分析,只有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脑和骨骼肌,靶向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分子大小与毛细血管通透性,D正确。
    故选C。
    9. 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具有的条件反射
    B. 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有关
    C.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答案】D
    【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详解】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B正确;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10.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人们逐步认识到了激素的来源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的干扰
    B. 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
    C. 沃泰默实验能排除胰腺分泌胰液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D. 班廷和贝斯特给糖尿病狗注射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后血糖下降,证明了胰岛素的存在
    【答案】B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的操作,是为了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即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排除了小肠上的神经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B错误;
    C、沃泰默将稀盐酸注入狗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排除了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性,C正确;
    D、班廷和贝斯特给糖尿病狗注射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后血糖下降,证明了胰岛素的存在,因为萎缩的胰腺几乎不再分泌胰液,因而其中的胰岛素不会被分解,进而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11. 图甲是记录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实验示意图。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适宜电刺激,可通过电极1和2在电位记录仪上记录到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如果在电极1和2之间的M点阻断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给予同样的电刺激时记录到的电位变化图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分析题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适宜电刺激,由于兴奋先后到达电极1和电极2,则电位记录仪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可通过电极1和2在电位记录仪上记录到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如果在电极1和2之间的M点阻断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兴奋只能传导至电极1,无法传至电极2,只发生一次偏转,对应的图形应是图乙中的前半段,B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动脉血压是指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产生的血压值,其大小与心脏、血管的收缩活动密切相关。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病与机体交感神经的活跃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交感神经激活后兴奋性增强可引起机体血压升高、胃肠蠕动减弱
    B.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机体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活动增强
    C.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D. 研究自主神经的功能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思路
    【答案】C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对于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详解】A、交感神经激活后兴奋性增强可引起血管收缩,机体血压升高、胃肠蠕动减弱,A正确;
    B、交感神经激活后兴奋性增强,胃肠蠕动减弱、血管收缩活动增强,血管收缩活动增强会引起机体血压升高,B正确;
    C、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组成自主神经系统,都是传出神经,C错误;
    D、自主神经可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与心跳和血管收缩活动有关,与血压形成有关,故研究自主神经的功能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思路,D正确。
    故选C。
    13. 为探究下丘脑对哺乳动物生理活动影响,某学生以实验动物为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 )
    A. 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
    B. 若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
    C. 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D. 若损毁下丘脑,再注射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
    【答案】D
    【分析】一、人体对低温的调节: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二、人体对高温的调节:高温→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舒张,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
    【详解】A、下丘脑可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A正确;
    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B正确;
    C、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若损毁下丘脑,则甲状腺激素无法作用于下丘脑,D错误。
    故选D。
    14.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现象如下表:
    据此判断激素a、b、c,依次最可能是( )
    A.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D.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答案】A
    【分析】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浓度降低,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激素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b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是生长激素的作用;
    c激素引起血糖降低,是胰岛素的作用;
    因此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 夏季运动会上,运动员大量出汗,体内失水过多,但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细胞外液渗透压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具体调节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机体大量出汗使得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
    B. 图中A是抗利尿激素,B是大脑皮层
    C. 由体内失水过多引起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调节是反馈调节
    D. 垂体除具有释放激素A作用外,还有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作用
    【答案】A
    【分析】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会导致机体细胞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详解】A、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机体大量出汗使得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A错误;
    B、据图可知,图中A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故A是抗利尿激素,B是大脑皮层,B正确;
    C、 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由体内失水过多引起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调节是反馈调节的过程,C正确;
    D、垂体除具有释放激素A作用外,还具有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16. 人在饥寒交迫时的生理变化如下图所示(字母表示人体的某些结构,数字表示调节过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激素丙含量低时对激素甲合成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
    B. 激素丙也能起到激素丁在图中的作用效果
    C. 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会通过反射活动使a产生冷觉
    D. ①调节的结果包括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激素丁为胰高血糖素。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肝脏细胞。
    【详解】A、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时对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分泌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A正确;
    B、激素丁能升高血糖,激素丙(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间接升高血糖,所以激素丙能起到激素丁在图中的作用效果,B正确;
    C、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而不是a下丘脑)产生冷觉,C错误;
    D、 ①调节为神经调节,在寒冷环境下调节的结果包括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D 正确。
    故选C。
    17. 甲、乙、丙三个神经细胞位置关系如图(图II为图I局部放大)所示。为探究它们之间的功能联系,科学家先刺激A点,发现细胞丙产生兴奋。若先刺激B点,紧接着再刺激A点,细胞丙不产生兴奋。根据下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神经信号可以从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B. 神经兴奋能从甲传到乙,从乙传递到丙,也能从丙传递到乙
    C. 使用药物阻止①处神经递质的回收,乙更容易兴奋
    D. 若①处的神经递质直接弥散到②处,会引起丙的电位变化
    【答案】A
    【分析】题意分析,科学家先刺激A点,发现细胞丙产生兴奋,说明乙与丙之间的是兴奋性突触;若先刺激B点,紧接着再刺激A点,细胞丙不产生兴奋,说明甲和乙之间的是抑制性突触。
    【详解】A、题干中的细胞甲、乙之间,神经信号由轴突传递给轴突,A正确;
    B、题干图Ⅱ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兴奋只能从甲传到乙,从乙传递到丙,不能从丙传递到乙,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乙可以向丙传递兴奋信号,甲可以向乙传递抑制信号,故阻止回收①处神经递质,乙不容易兴奋, C错误;
    D、①处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乙神经元突触后膜的受体,不能作用于丙处的受体,具有专一性,若①处的神经递质直接弥散到②处,不会引起丙的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A。
    18. 人类的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2型糖尿病常由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患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未丧失,有的患者甚至产生过量胰岛素。目前,二甲双胍普遍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它既可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又可抑制血糖来源、增加血糖去向。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2型糖尿病一定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陷所致
    B. 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晚期常表现出高血糖和尿糖等症状
    C. 二甲双胍可促进胰岛素进入靶细胞,加强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 二甲双胍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葡萄糖
    【答案】B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2型糖尿病常由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因而可推测,2型糖尿病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陷所致,不是一定,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形成2型糖尿病,A错误;
    B、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供能障碍,因而常表现出多饮、多尿、多食等现象,故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晚期常表现出高血糖和尿糖等症状,B正确;
    C、胰岛素受体在靶细胞膜上,故胰岛素不进入靶细胞,C错误;
    D、二甲双胍可增加血糖的去向,抑制血糖的来源,因而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4分)
    19.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具有作用效果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中耐药基因大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基因的产生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______。
    (2)某学生为研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并将平板划分为三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各放入一个经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处理的相同圆形滤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2-16h,观察结果(如下图),测量各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为使实验更严谨、达到研究目的,该实验需要设置一个改进方案,其具体操作是:______。
    ②挑取该平板上位于_____的菌落,配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培养多代,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
    ③预期实验结果: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____。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会_____。
    (3)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像这样,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______。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随着抗生素人均使用量的增加,细菌耐药率逐渐升高的实质是______,使得细菌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答案】(1)①. 基因##遗传 ②. 生物的生存环境
    (2)①. 平板需增加一个区域,在该区域放入一个不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处理的圆纸片 ②. 靠近抑菌圈 ③. 弱 ④. 逐渐变小
    (3)①. 协同进化 ②. 耐药性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不断升高)
    【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小问1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耐药基因的产生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遗传)多样性。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小问2详解】①由题意可知,题目缺少空白对照组,应该在平板上增加一个区域,放入不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处理的空白圆纸片。
    ②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繁殖,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判断抗生素的抑菌效果,要挑选该平板上靠近抑菌圈的菌液,培养多代。
    ③抑菌效果越明显,抑菌圈越大,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弱。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抑菌效果会减弱,故抑菌圈的直径会逐渐变小。
    【小问3详解】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是随着抗生素人均使用量的增加,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耐药性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不断升高),细菌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20. 下图表示健康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及其生活的液体环境(用X、Y、Z表示),①②③④为X、Y、Z这三种体液之间联系的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X、Y、Z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是______,人体内大多数细胞生活在______(填图中字母)中。
    (2)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______(填字母)。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小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______(用箭头、图中字母表示)→肝细胞。
    (3)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人体后,唾液中的有些物质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该物质能使毛细血管______(填“收缩”或“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的______(填字母)增加。因此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并且包会越挠越大,这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可能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_____。
    (4)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______。请简述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______。
    【答案】(1)①. Y ②. Z
    (2)①. X和Z ②. Z→Y→Z
    (3)①. 扩张 ②. Z ③. 组织胺
    (4)①.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 ②.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X是淋巴,Y是血浆,Z是组织液,细胞1是组织细胞,2是淋巴细胞,3是血细胞。
    【小问1详解】图中X、Y、Z组成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根据体液之间的流动方向可确定X是淋巴,Y是血浆,Z是组织液,其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是血浆,即图中的Y,人体内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组织液,即图中的Z。
    【小问2详解】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X(淋巴)和Z(组织液)。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为小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Z(组织液)→Y(血浆)→Z(组织液)→肝细胞,而后在肝细胞中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小问3详解】 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Y(血浆)。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并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中的物质更多地流入组织液,使组织液Z增加。在被叮咬的地方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而且这个包还越挠越痒,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组织胺,进而会引起更多的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水肿。
    【小问4详解】 根据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可说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正常机体中的细胞需要再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中才能正常代谢,即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认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实现。
    21. 2024年巴黎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该行为涉及机体的反射调节,其部分通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该反射过程中兴奋以______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运动员听到枪响能迅速作出起跑的反应,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判断,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关于“抢跑”规定的生理学依据是______。
    (2)在进行百米赛跑过程中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______。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收缩,可以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______;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b结构收缩强度会______。
    (3)今年北京宣武医院与清华大学团队共同宣布,全球首例通过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辅助治疗的四肢截瘫病例,在行为能力康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原理是脑机接口获取______(填图中数字)发出的信号,运用计算机解码患者运动意图,再将解码信息输送给患肢,实现对患肢活动控制。
    【答案】(1)①.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化学信号(或神经递质) ②. 大脑皮层(或脑)和脊髓 ③. 人类从听到枪响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或经历完整的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或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为0.1s
    (2)①. 分级调节 ②. 效应器和感受器 ③. 减弱
    (3)⑥
    【分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5部分: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小问1详解】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该反射过程中兴奋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运动员听到枪响能迅速作出起跑的反应,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因此,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这是因为,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反应,信号的传导需要经过了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结构,在该反射弧中信号传导从开始到完成需要时间至少为0.1s,如果不超过0.1s,说明运动员在开枪之前已经起跑,属于“抢跑”,即没有听到声音已经开始跑了,此时的兴奋传导路径可能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
    【小问2详解】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效应器)收缩,推断可能是⑤的兴奋通过③传到b,且④的兴奋通过②传到a(此时a是效应器),然后a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此时a是感受器,由此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和感受器。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a的兴奋不能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因此b结构收缩强度会减弱。
    【小问3详解】 根据给出的知识背景,我们知道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其原理是首先通过脑机接口获取⑥大脑皮层(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信号。在这里,这些信号可以被视为大脑对运动的意图或命令,运用计算机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图,再将解码信息输送给患肢,实现对患肢活动的控制。
    22. 匀称苗条身材大概是每个人的追求。人体内脂肪细胞可以储存脂肪,脂肪过多时会产生“瘦素”,可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食物摄入。关于瘦素的发现过程以及瘦素作用,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969年,道格·科曼将实验室中两类体型异常肥硕的小鼠(称为db鼠和b鼠)分别与正常鼠进行连体实验。连体实验指将两只鼠从肩膀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在一起,让两者血液循环联通。

    (1)实验前,科曼曾设想两只小鼠肥胖的原因是血液中缺乏某种可以抑制食欲的物质,若设想成立,则连体小鼠中的肥胖鼠的摄食量变化应为______。
    (2)连体小鼠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得到实际实验结果如表:
    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______鼠(填为“db”或“b”)肥胖的原因与假设不一致。
    ②科曼重新作出假设:另一种导致小鼠肥胖的原因是血液中存在能抑制食欲的物质且比正常鼠血液中浓度高,由于自身感受能力差异,_______,从而导致肥胖。
    ③新的假设能完美解释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验证,可将db鼠和b鼠进行连体,若实施实验后发现b鼠摄食量______,db鼠摄食量_______,说明新的假设成立。
    (3)1995年洛克菲勒大学杰弗瑞·弗里德曼等研究人员经过8年探索终于找到科曼先生预言的这个能够抑制食欲和控制体型的蛋白质因子,并命名为“瘦素”。它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瘦素作用于下丘脑后,能改变下丘脑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使其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这说明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据图1分析,瘦素抑制机体进食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内关键神经元群的活动,即______,进而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食欲,减少摄食行为。
    (4)长期的高糖高脂饮食可引发肥胖。瘦素(Leptin)通过图2途径参与血脂代谢的调节。科曼实验中发现db鼠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偏高,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根据实验结果据图2分析,db鼠胰岛素偏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5)瘦素起作用后就会灭活,所以机体要源源不断产生瘦素,以维持其含量动态平衡。研究表明,当压力长期存在时,人体就会分泌过量皮质醇。皮质醇长期过量时,会降低瘦素的作用,使人食欲大增,表现为“过劳肥”。由图2推测皮质醇的分泌可由______轴调节。
    【答案】(1)减少
    (2)①. db ②. 机体不能识别抑制食欲的物质##该物质受体表达异常或对该物质不敏感 ③. 下降##明显减少 ④. 变化不大
    (3)①. 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②. 饱食中枢兴奋增强、摄食中枢兴奋减弱(或抑制摄食中枢的兴奋)
    (4)db鼠体内瘦素含量高,下丘脑缺乏瘦素受体(或下丘脑不能识别瘦素),导致对胰岛素B细胞抑制作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5)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分析】分析表格正常小鼠与db鼠连体共生,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说明db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不能识别抑制食欲的物质;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说明b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抑制食欲的物质分泌不足引起的。
    【小问1详解】如果两只小鼠肥胖的原因是血液中缺乏某种可以抑制食欲的物质,而和正常小鼠连接后,正常的小鼠可以产生可以抑制食欲的物质,则肥胖鼠的摄食量应减少。
    【小问2详解】①假设是小鼠肥胖的原因是血液中缺乏某种可以抑制食欲的物质,与正常小鼠相连,正常小鼠可以产生抑制食欲的物质,使小鼠的摄食量明显减少,但db鼠摄食量变化不大,说明db鼠肥胖的原因与假设不一致。
    ②db鼠血液中存在能抑制食欲的物质且比正常鼠血液中浓度高,但还是在大量饮食,说明db鼠不能识别抑制食欲的物质。
    ③根据①的分析db鼠不能识别抑制食欲的物质,而b鼠是缺乏该抑制食欲的物质,所以将db鼠和b鼠进行连体,则b鼠可以获得该物质,b 鼠摄食量下降,db 鼠摄食量变化不大。
    【小问3详解】“瘦素作用于下丘脑后,能改变下丘脑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使其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这说明瘦素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据图1分析,瘦素抑制机体进食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内关键神经元群的活动,即饱食中枢兴奋增强、摄食中枢兴奋减弱(或抑制摄食中枢的兴奋)进而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食欲,减少摄食行为。
    【小问4详解】根据实验结果据图2分析,db鼠体内瘦素含量高,下丘脑缺乏瘦素受体(或下丘脑不能识别瘦素),导致对胰岛素B细胞抑制作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最后导致db鼠胰岛素偏高。
    【小问5详解】皮质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存在的腺轴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a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b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
    低血糖,甚至昏迷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db鼠和正常鼠连体
    db鼠摄食量变化不大,正常鼠摄食量明显减少
    b鼠和正常鼠连体
    b鼠摄食量明显减少,正常鼠摄食量变化不大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期中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期中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9页。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