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E,25, 图中王村位于李村的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任务。下图示意天问一号行程及着陆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天问一号探测的行星是( )
A. 金星B. 太阳C. 木星D. 火星
2. 在行星表面也是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经纬度的划分方法与地球一致探测器着陆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109.9°E,25.1°NB. 110.1°W,25.1°NC. 110.1°E,25.1°SD. 109.9°W,25.1°S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1可知,天问一号的出发地是地球,目的地是火星,故天问一号探测的行星是火星。故选D。
【2题详解】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2可知,此次探测器着陆点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109.9°E,25.1°N。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的网,叫做经纬网,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纬度数向北增加是北纬,向南增加是南纬,经度数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
王先生和朋友到内蒙古草原拍摄风景,大雪中与朋友走散。由于没有地面网络信号和朋友失联。王先生通过华为手机发出北斗卫星消息成功获救。下图是救援队收到的求救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对救援队成功找到王先生最有帮助的信息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4. 图中的丙信息,体现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 )
①实时导航功能②精确授时功能③快速定位功能④位置报告功能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救援队可根据王先生所在经纬度位置找到他,故丙信息是最有帮助的,C正确;而甲乙丁三项不能使救援队确定王先生的具体位置,帮助不大,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丙信息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快速定位和位置报告功能,能够使救援队快速得知被困人员的位置,③④正确;丙信息没有体现导航功能,①错误;精确授时功能是甲信息体现的功能,②错误。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其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22年5月19日是第12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某地村落历史悠久、建筑独特,为振兴乡村,当地积极发展旅游业。下图为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数值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王村位于李村的方向( )
A. 东北B. 西北C. 东南D. 西南
6. 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本地区欲增设新的旅游项目,下列规划不合理的是( )
A. 甲山峰海拔最高,可开设观景台B. 乙紧邻河流,可设置垂钓项目
C. 丙处为陡崖,适合开发攀岩项目D. 丁地处缓坡,可开发露营项目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要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右侧为东方,左侧为西方的方法确定。读图可知王村位于李村的西南方向。故选D。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200米,甲山峰海拔高度在1000~1200米之间,不是海拔最高的山峰;最高的山峰海拔高度在1400~1600米之间,故A错误;乙处地势低平,紧邻河流,可设置垂钓项目,故B正确;丙处为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陡崖处适合开发攀岩项目,故C正确;丁地处等高线比较稀疏,缓坡,可开发露营项目,D正确。故选A。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我国在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区海拔4088米的悬崖上修建了拉则拉哨所,该哨所被称为“悬崖哨所”。下图为板块示意图和拉则啦哨所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拉则拉哨所所处山脉仍在持续升高,原因是( )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8. 拉则拉哨所最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是( )
A. 地震B. 台风C. 海啸D. 洪涝
9. 拉则拉哨所官兵在边境巡查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①暴雨②严寒③缺氧④浓雾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7. B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拉则拉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所以山脉会不断升高,A、C、D三项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选B。
【8题详解】
拉则拉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板块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台风、洪涝属于气象灾害;该地区处于内陆地区,没有面临海啸灾害。排除BCD,选A。
【9题详解】
喜马拉雅山区地高天寒,地势起伏大,空气稀薄,所以拉则拉哨所官兵在边境巡查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②严寒和③缺氧;①暴雨和④浓雾不是该地区巡查主要困难,排除ABD,选C。
【点睛】全世界共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多发,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河南登封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表”),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圭”),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古人通过观测一年中每天正午投在地上的影子长度变化来判断二十四节气。图1为登封观星台景观,图2为“圭表”测影原理示意图。读图,完成成下面小题。
10. 一年中,“圭影”的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天气变化D. 人类活动
11. 下列节气中,“圭”影最长的是(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12. 下列天气,最适合“测影”活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10. B 11. D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一年中物体影子的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更长,与自转、地球大小和海陆分布无关,故选B。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北半球影长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小;夏至日影长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大;春秋分影长等长,太阳高度角等大小,故选D。
【12题详解】
A表示多云,B表示雨夹雪,C表示晴天,D表示小雨,上述四种天气符号中只有晴天有日出,能看到影子,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太阳东升西落,太阳高度角在一日内不断发生变化,每天正午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天气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
下图为“1月份等温线图”,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虚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区域反映的是( )
A. 北半球夏季B. 南半球夏季C. 北半球冬季D. 南半球冬季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气温低于乙处B. 甲、乙两处气温相同
C. 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D. 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气温南高北低的递减的变化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温从赤道向北逐渐降低),1月份的北半球为冬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读图分析,甲、乙位于同一纬度,但甲的气温要比乙的气温高;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气温要低,所以可判断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判断等值线有“凸高值低,凸低值高”的规律。某地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就是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说明这里气温值高。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就是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说明这里气温值低。
神舟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出差”半年,圆满完成飞行任务。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返回舱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据图1、图2,完成下面小题。
15. 飞船着陆地大致是图2中的____点( )
A. 甲B. 乙C. 丙D. 丁
16. 神舟十五号返回舱选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与当地地形、气候有关。东风着陆场的气候类型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2中四点的经纬度分析,甲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乙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丙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丁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所以飞船着陆地大致是图2中的甲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丙属于冰原气候,终年酷寒,降水稀少;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据图1可看出,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为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2022年12月15日,第十五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厄瓜多尔闭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坐落在赤道附近平均海拔2850米的高山山谷中,基多没有选址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
A. 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B. 纬度低,平原地区气候炎热
C. 城市军事防卫的需要D. 山谷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水源充足
18. 读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可知基多比同纬度海洋( )
A. 气温低;正值1月份B. 气温高;正值1月份
C. 气温低:正值7月份D. 气温高:正值7月份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坐落在赤道附近,应纬度低,气温高,但位于均海拔2850米的高山山谷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候适宜,故基多没有选址平原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低,平原地区气候炎热,B正确;与当地风俗、城市军事防卫无关,排除AC;地处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源充足,水源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B。
【18题详解】
根据图例温度以及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可知,基多气温在10℃至20℃之间,同纬度海洋气温位于20℃以上,故基多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海洋气温比陆地气温高,为南半球的冬季,即正值7月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每年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暖季,行程数万里。每年6–7月份,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10月份后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迁徙,次年2月到达南极洲越冬,周而复始。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9. 北极燕鸥的迁徙路线主要经过( )
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北冰洋D. 印度洋
20. 北极燕鸥( )
A. 繁殖时,北极地区气温最低B. 返回繁殖地时,先向北飞,越过赤道再向南飞
C. 越冬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D. 越冬时,南极地区正值暖季
21. 北极燕鸥每年在南北两极地区之间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北两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B. 南北两极地区季节相反
C. 南北两极地区气候类型不同D. 南北两极地区热量带不同
【答案】19. A 20. D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北极燕鸥迁徙路线主要经过大西洋,该大洋略呈“S”型,是世界上的第二大洋。大西洋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被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南极洲所包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北极燕鸥迁徙到北半球的时候应是北半球的夏季,气温最高,A错误;返回到繁殖地时大致一直向北飞行,B错误;越冬期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南极地区是暖季,C错误、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由于地轴和地球公转平面并不是垂直的,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极燕鸥迁徙的原因是北半球在冬季的时候,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为冬季, B正确;北极燕鸥每年在南北两极地区之间迁徙,与南北两极地区海陆分布不同无关,A错误;南北两极地区都为寒带气候,太阳斜射厉害,获得的热量很少,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人口始终保持匀速增长B. 1930-1960年人口增长最快
C. 1960-2022年人口迅速增长D. 1830年前世界人口不足1亿
23. 世界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
A. 世界经济繁荣B. 劳动力不足C.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D. 资源紧张,就业困难
【答案】22. C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在20世纪后快速增长,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1930-196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较前期更快,但是1960年后人口增长速度更快,故B项错误;1960-2022年人口迅速增长,C正确;1830年前世界人口不足10亿,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而人口增长过慢会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故选D。
【点睛】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数量大幅增加,1950-1987年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人口数量大规模增加。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问题。但是,有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022年9月25日,埃及中学中文教育试点项目启动仪式暨中文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下图分别为埃及示意图及开罗移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世界上分布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
A. 英语、汉语B. 法语、韩语C. 俄语、汉语D. 德语、西班牙语
25. 下列关于埃及中学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多数为黄种人B. 官方语言为英语C. 多数信仰伊斯兰教D. 多数信仰佛教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埃及位于中东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如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面部的特征等),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
26. 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泰安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2023年“五一”期间对我国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2)考察期间同学们途经了图2中玻璃栈道景观,该景观出现在图1中的____处(填字母)。
(3)考察途中同学们发现了警示标志“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标志有可能设立在E、F两地的____处,判断依据是____。
(4)沿途,大家发现山下的槐花已经盛开,但是山上的槐花却含苞待放,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____。
(5)该地区计划在C处建设水库大坝,请你分析此处建设大坝的有利条件是____。大坝建成后,需搬迁的村庄是____。
(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区域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是____。
【答案】(1)150 (2)D
(3) ①. E ②. E处位于山谷,易受洪水危害
(4)山上海拔高,气温低,山下海拔低,气温高
(5) ①. C处位于口袋型盆地的袋口处,工程量小,便于施工 ②. 乙村 (6)发展旅游业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玻璃栈道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高线的特点、不同山体部位的判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等高距50米,A海拔为550米,B海拔为400米,相对高度为150米。
【小问2详解】
读图1可知,图中只有D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故途经悬空刺激的玻璃栈道应在D处。
【小问3详解】
读图1可知,图中E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F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谷会形成河流,山脊是分水岭。“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标志应设置在E山谷处,避免遭受洪水危害。
小问4详解】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是因为山上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较差,山上槐花开放时间较晚。
【小问5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库的选择要求在峡谷处,而在峡谷上游地区要有口袋形洼地,能够蓄水。读图1可知,C处位于口袋型盆地的袋口处,工程量小,便于施工,故应该选在C处。口袋形洼地内大量农田、村庄会被淹没,故乙村需要搬迁。
【小问6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地有玻璃栈道景观,有河流,可发展旅游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27. 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也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同学们查找到一些岛屿“海陆变迁”的实例,进行探究活动。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5年年11月,我国开始在美济礁上吹沙填海,历时五个月完成,岛屿面积增大至5.66平方千米,成为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
材料2:从1993年到2012年,富纳富提岛(面积:2.4千米2,海拔:4.5米)附近的海平面上升了近10厘米。
材料3:近来来,硫黄岛附近海域海底火山喷发,使该岛面积持续发生变化:19.3千米2(1911年)→23.73千米2(2015年)→29.86千米2(2022年)。
材料4:相关地图
活动一:确定海岛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美济岛和硫黄岛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半球,富纳富提岛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半球;从纬度位置看,三个岛屿均位于中低高纬的____纬度;从海陆位置看,三个岛屿均地处____洋中。
活动二:解释海陆变迁
(2)美济礁成为美济岛主要是受到____(自然/人为)因素影响。
(3)根据材料推测,富纳富提岛的面积会逐渐____。因为富纳富提岛海拔较____,随着全球____,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海平面上升,岛屿海拔低处被海水淹没。
(4)硫黄岛位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处____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海底火山喷发使得该岛面积变大。
【答案】(1) ①. 东 ②. 南 ③. 低 ④. 太平
(2)人为 (3) ①. 缩小 ②. 低 ③. 变暖
(4) ①. 亚欧 ②. 太平洋 ③. 环太平洋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陆变迁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半球的划分、板块运动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从半球位置看,美济岛和硫黄岛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富纳富提岛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从纬度位置看,三个岛屿均位于0度至30度之间的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三个岛屿均地处太平洋中。
【小问2详解】
由材料“2015年年11月,我国开始在美济礁上吹沙填海,历时五个月完成,岛屿面积增大至5.66平方千米,成为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可知,美济礁成为美济岛主要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小问3详解】
由材料“从1993年到2012年,富纳富提岛(面积:2.4千米2,海拔:4.5米)附近的海平面上升了近10厘米。”可知,因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导致海平面上升,富纳富提岛海拔较低,岛屿海拔低处被海水淹没,富纳富提岛的面积会逐渐缩小。
【小问4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硫黄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海底火山喷发使得该岛面积变大。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
案例一:亚欧大陆的季风气候分布
(1)上图中①气候类型对应甲、乙、丙三图中的____。造成①②③三种季风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甲. 乙. 丙.
案例二:亚欧大陆中纬度(北纬30°~60°)地区的气候分布
(2)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西岸有⑤⑥两种气候类型,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____(填序号),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东岸为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带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西两侧向内陆逐渐____,由此可知,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案例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气象工作者在图中B处测出气温是14.8℃,则C处气温约是____℃。
【答案】(1) ①. 乙 ②. 纬度位置
(2) ①. ⑥ ②. 减少 ③. 海陆位置
(3)10℃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资料图、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为材料,设计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特点、气候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①气候区位于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终年炎热,分旱雨两季。对应甲乙丙中的乙;图中①为热带季风气候,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③为温带季风气候,南北排列的主要因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⑤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⑥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⑥地中海气候。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东岸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所以该地带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西两侧向内陆逐渐减少。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
【小问3详解】
在同纬度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气象工作者在图中B(200米)处测得的气温是14.8℃,C处海拔为1000米,则C处气温约为14.8-(1000-200)÷100×0.6=10℃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
材料二亚洲、欧洲、非洲面积和人口资料表
(1)读材料一可知A、B、C三地最早形成聚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填序号)
A. 资源B. 人口C. 气候D. 河流
(2)读材料一,A地主要人种是____,下图中属于该地居民主要信仰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是____。
A. B. C.
(3)某同学了解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文明后,想去当地深入学习,他需要大致熟悉的语言是( )(填序号)
A. B.
C. D.
(4)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是____,该大洲的人口增长特点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有:____、国防兵源不足等。
【答案】(1)D (2) ①. 白色人种 ②. C (3)B
(4) ①. 欧洲 ②. 劳动力不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和亚洲、欧洲、非洲面积和人口资料表为背景,共分为4个小题,考查了学生对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人种、宗教建筑、语言、不同大洲的人口增长率以及产生的影响等的掌握。
【小问1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ABC三地最早形成聚落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分布在河流附近,主要影响因素是河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小问2详解】
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A地主要分布着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当地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代表性建筑物是C,A教堂是基督教代表性建筑,B佛塔是佛教的代表性建筑,故选C。
【小问3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西亚地区,当地主要是阿拉伯人,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4详解】
读表并结合所学可知,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慢的是欧洲,已经出现负增长,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大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面积(万平方千米)
4400
1000
3000
2001年人口数(亿)
37.2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0.1
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