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部分 大单元六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

    第一部分 大单元六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第1页
    第一部分 大单元六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第2页
    第一部分 大单元六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第3页
    还剩5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部分 大单元六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大单元六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共5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主题1 内力作用与地貌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1)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与地貌的关系
    eq \a\vs4\al(内力作用,与地貌)eq \b\lc\{(\a\vs4\al\c1(地壳运动\b\lc\{(\a\vs4\al\c1(水平运动→褶皱山、裂谷,垂直运动→断块山)),岩浆活动→熔岩高原、火山))
    ①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②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③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板块运动与地貌
    3.地质构造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4.岩层新老关系判读
    【高考曾这样考过】
    (2023·1月浙江卷,13~14)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1~2题。
    1.图中岩浆岩( )
    ①沿断层F侵入 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 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所以选A。
    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答案 C
    解析 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后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A、B、D错误。
    【高考还会这样考】
    (2023·山东潍坊一模)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盆地下层以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为主,形成于新生代新近纪晚期,该层含有盆地形成油气资源所需的最重要的烃源岩(其形成需要大量有机质)。盆地上层形成于新生代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早期,期间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下图示意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推断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环境是( )
    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
    答案 D
    解析 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层含有盆地形成油气资源所需的最重要的烃源岩,其形成需要大量有机质,说明该时期动植物资源丰富,由此可判断其古气候温暖湿润,D正确;冷干、冷湿、暖干的气候不利于形成丰富的动植物资源,A、B、C错误。
    2.新生代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早期,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气候变化多次B.构造运动活跃
    C.湖面升降频繁D.太阳活动剧烈
    答案 C
    解析 气候的变化导致湖面升降频繁,湖面下降形成三角洲相砂岩沉积,湖面上升形成湖泊相泥页岩沉积,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湖面升降频繁,C正确,A错误;构造运动会导致湖面升降,不是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交替形成的直接原因,B错误;太阳活动对三角洲相沉积和湖相沉积无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C。
    (2023·安徽合肥质检)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局部),图中①②③为同一类岩石,④⑤⑥为同一类岩石,⑦⑧为同一类岩石,MN为侵蚀面,PQ为断层面。据此完成3~4题。
    3.①~⑧岩石中年龄最新的是( )
    A.①B.④C.⑦D.⑧
    答案 D
    解析 ①~⑧岩石中年龄最新的是⑧,岩石⑧是岩浆岩,图中其他岩层都形成之后,岩浆侵入后冷却凝固形成⑧,D正确。
    4.图中地质剖面显示( )
    A.水平的地层均为沉积岩
    B.变质岩地层均遭断层错断
    C.侵入岩从未出露至地表
    D.该区域发生四次岩浆活动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①②③为同一类岩石,为沉积岩,④⑤⑥为同一类岩石,与岩浆岩邻近,受岩浆活动影响,为变质岩;⑦⑧为同一类岩石,为岩浆岩。④⑤为水平岩层,但属于变质岩,A错误;④⑤⑥为变质岩,据图可知,④⑤⑥地层均遭断层错断,故变质岩地层均遭断层错断,B正确;⑦是侵入岩,MN为侵蚀面,说明岩层⑦被侵蚀过,C错误;该区域发生两次岩浆活动,形成了⑦⑧两种岩浆岩,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主题2 河流水系的演化
    1.流水侵蚀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
    (1)河流侵蚀力的强弱:径流量大小(降水强弱和持续时间)、地形坡度(落差)。
    (2)地表的抗侵蚀能力:表土性质(疏松/坚硬)、河床性质(泥质、石质)、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加固堤坝、硬化河道、植树造林)。
    2.河流水系演化
    河流水系的演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是在某一时期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
    3.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分水岭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从成因上有两种主要类型:
    【高考曾这样考过】
    1.(2023·全国甲卷,8)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题。
    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D.褶皱凹陷
    答案 A
    解析 读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可知,MN一线位于①②③湖南侧高地上,说明南北之间地壳出现了断裂,导致MN一线南部抬升形成高地,北部沉降形成①②③湖泊,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则MN一线两侧河流流向相反,与图示两侧河流流向一致不符,C、D错误。
    2.[2023·湖南卷,19(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下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和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甲河袭夺乙河。理由:距河源5 km内甲河落差更大,流速更快,侵蚀能力更强;甲河流域节理发育,压实和成岩作用弱,岩石抗侵蚀能力弱;甲河源头海拔更高,易率先切开分水岭,袭夺乙河。
    解析 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袭夺关系为甲河袭夺乙河。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几个观测结果:在距河源5 km内,甲河的落差更大,流速更快,侵蚀能力更强。甲河流域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和成岩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岩石的抗侵蚀能力较弱。甲河的源头海拔更高,可能会率先切开分水岭,袭夺乙河,形成袭夺关系。
    3.[2023·湖北卷,18(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千米。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下图示意绵茂公路位置。
    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8分)
    答案 变化:河床下切,坡度更陡,危岩峭壁增加;多堰塞湖,宽窄交替。原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诱发崩塌、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局部水位上升,河面展宽,宽窄交替。
    解析 地震会使山体出现断层,引发地质灾害等。地震活动导致岩层出现断裂,河床岩层变得更加破碎,易被侵蚀,导致河床加深、坡度更陡。地震导致两岸岩石破碎、松动,诱发崩塌、滑坡,进而会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导致局部河面拓宽。
    【高考还会这样考】
    (2023·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2 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下图1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2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6分)
    (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6分)
    答案 (1)巫山(分水岭)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巫山西侧河流河床(水位)高于东侧;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
    (2)水域面积减小,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变小),陆地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
    主题3 辫状水系
    1.河道特点
    河槽断面宽浅,江心多沙洲,水流散乱,沙洲迅速移动和变形,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称游荡性河道,这种河道平面上水流散乱、形似发辫,称为“辫状水系”,特点是多分支、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
    2.形成
    3.对人类的影响
    【高考曾这样考过】
    (全国Ⅰ卷,9~10)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主要是河道不同部位冲淤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河槽中的水流散乱,从而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与黄河下游河段相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水量并不大,排除A、B选项。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加上该地区地势落差较小,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黄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该河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综上可排除C选项,D选项正确。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所学知识可知,在顺直、宽浅、落差较小的河道中,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河流水量的大小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关系较小,但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有关,①错误;有支流汇入的河段,受干流顶托作用的影响,支流挟带的泥沙容易在干支流交汇处淤积,易使河道摆动,但黄河小北干流中段与南北两段相比,无主要支流汇入,②错误;受沿岸地形地貌及岩石抗侵蚀能力的影响,黄河小北干流中段河道较窄,从而导致该河段河道摆动范围较小,③④正确,故选C。
    【高考还会这样考】
    (2023·湖北襄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辫状河流也称作游荡性河流,其主要特点是在整个河流的宽度范围内发育有许多被沉积形成的心滩坝分开的河道,河道宽而浅,时分时合,频繁迁移,游荡不定。下图示意我国某辫状河道的发育过程。
    (1)描述阶段Ⅰ~Ⅱ心滩坝A形态的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2)说明图中阶段Ⅱ~Ⅲ新增河道形成的原因。(6分)
    (3)推断辫状河道的形成条件。(8分)
    答案 (1)形态变化:心滩坝A不断变大,尾端不断延长(扩大)。
    原因:(枯水期)河流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导致心滩坝变大;心滩坝尾端流速相对较慢,泥沙在心滩坝尾部大量沉积,使心滩坝不断向下游生成增大。
    (2)(洪水期)水量增加,水流速度加快,心滩坝较低处易被洪水漫过,并遭受流水侵蚀,形成新的河道。
    (3)根据河道中心滩坝数量众多,可判断得出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其形成条件是河道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含沙量较多。依据心滩坝存在着侵蚀和堆积交替变化的过程,可判断其形成条件是水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主题4 河流阶地
    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2.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1)多级阶地中,位置越高的形成时间越早,反之越晚。
    (2)在多级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地壳做间歇性上升运动。
    (3)阶地面上沉积物粒径越大,说明河漫滩形成时河流流速越快,反之越慢。
    3.研究河流阶地的意义
    (1)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2)阶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
    (3)阶地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
    (4)阶地往往与河流堆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堆积富集形成矿床。
    (5)通过对河床两岸阶地岩层的研究,可以推测该地的地质运动,如褶皱、断层等。
    【高考曾这样考过】
    (全国Ⅰ卷,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B.T1C.T2D.T3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下蚀作用明显;且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说明T0为河漫滩,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河漫滩出露地表,接受泥沙堆积,面积会扩大。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答案 A
    解析 河流流速越快,堆积的砾石颗粒越大。由材料可知T3时期砾石的平均砾径最大,说明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A正确。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答案 D
    解析 图中显示T3、T2、T1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上,说明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抬升作用。由图可知,每个时期的阶地面都较平坦,说明各个时期内地壳比较稳定,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D正确。
    【高考还会这样考】
    河流阶地是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示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形成的。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下列阶地中可能形成最早的是( )
    A.aB.bC.cD.d
    答案 D
    解析 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的时间越早。d阶地位置最高,形成时间最早,a阶地位置最低,形成时间最晚。D正确,A、B、C错误。
    2.在图示地貌形成过程中,流水所起的作用是( )
    ①风化 ②侵蚀 ③搬运 ④堆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流水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河流阶地,②③④正确;风化不属于流水作用,①错误。所以选B。
    3.根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地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向是( )
    A.垂直上升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D.保持稳定
    答案 A
    解析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过程中,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在任意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方向是不断垂直上升,使得河流不断下切侵蚀。A正确,B、C、D错误。
    (2023·湖南湘潭期末)地质时期,新疆喀什河中游发育了4级阶地(如图T1、T2、T3和T4),呈两侧不对称分布。2015年在河谷T3阶地上发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中含有大量羊距骨、马肋骨等。下图为喀什河谷断面与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布。据此回答4~5题。
    4.推测T3时期,古人类选择该遗址生存主要是由于( )
    A.沿河而居,便于捕鱼B.水草丰茂,宜于放牧
    C.土壤肥沃,利于农耕D.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2015年在河谷T3阶地上发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中含有大量羊距骨、马肋骨等”,说明T3时期该遗址所在位置水草丰茂,能为牲畜提供大量的草料,B正确。
    5.喀什河谷两侧阶地的不对称发育,反映本区经历了( )
    A.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B.基岩差异性风化
    C.人类翻耕表层土地 D.地壳差异性升降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河流的左岸没有T1阶地,右岸有T1阶地,说明两岸经历了地壳差异性升降,D正确。
    主题5 冲淤平衡
    1.原理
    在任一时段内,某河段泥沙的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额等于该时段泥沙的冲淤变化量,即冲淤变化量=淤积量-冲刷量,根据冲淤变化量可以判断该河段的冲淤状态及河流地貌的变化。
    (1)eq \a\vs4\al(冲淤状态)eq \b\lc\{(\a\vs4\al\c1(淤积量>冲刷量 泥沙增多,形成淤积地貌,淤积量

    相关试卷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二 技法7 代入法--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二 技法7 代入法--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共9页。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二 技法6 因果法--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二 技法6 因果法--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共9页。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二 技法5 图解法--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二 技法5 图解法--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题库(讲练),共9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