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pptx
    • 练习
      板块一 训练3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docx
    • 教师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docx
    • 学生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docx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1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2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3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4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5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6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7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第8页
    板块一 训练3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第1页
    板块一 训练3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第2页
    板块一 训练3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第3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第1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第2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第3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第1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第2页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板块一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pptx、板块一训练3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docx、板块一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docx、板块一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系统整合 强化必备知识
    1.先秦时期的农业发展
    中国古代农耕生产与经济重心南移
    2.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
    3.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
    4.经济重心南移(1)历史进程: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得以开发;隋唐五代时期,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影响
    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商业贸易
    2.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1)先秦至秦汉时期的商业贸易
    (2)魏晋至宋元时期的商业贸易①魏晋时期:商业呈现倒退趋势,当铺兴起。②隋唐至宋元时期的国内贸易
    (3)明清时期的商业贸易
    朝贡体系:中国历代王朝把自己当作“宗主”,把对方看作附庸。这种外交政策没有军事、经济方面的功利要求,以经济的付出为代价。朝贡体系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1.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与社会生活变迁
    2.中国古代交通的变迁
    3.中国古代的居住环境和民居
    4.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
    5.古代中国的疫病防治
    1.(2023·湖北卷,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材料指出“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可反映当时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无法体现当时的劳动方式及书画艺术,排除B、C项。
    2.(2024·湖南卷,4)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材料可知,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约中明确规定了工期、酬劳以及对受雇者的工作要求和违规处罚,说明当时已经可以通过出卖劳动力来获取报酬,体现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相对松弛,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其他经营方式,不能说明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排除A项;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情况,且题中未涉及其他经济模式,排除C项;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无法推断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排除D项。
    3.(2024·山东卷,4)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这是因为明清时期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
    明清时期政治相对稳定,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与农耕密切相关的牛关注逐渐增多,而减少了对与农业关系不大的马的关注,导致相牛、养牛、医牛等方面的专著增多,C项正确;牛主要用于牛耕,马主要应用于战争,材料中现象与军事资源控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土地兼并导致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因此人们可能会减少对牛的关注,排除B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不能解释在农耕生产中对牛的重视,排除D项。
    4.(2024·新课标卷,28)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
    依据题干“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可知,通过出卖十亩地成为佃户反而能维持十口之家的生计,这种租佃关系有利于个体农耕方式的延续,故选A项;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关系逐渐普及,排除B、C项;清朝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政策,以占有的土地作为课税依据,材料所述现象并未削减国家赋税来源,排除D项。
    5.(2024·常熟高三抽测)秦朝《仓律》规定了种子入仓、存贮、检验、出仓等程序规则及亩播种量;《戍律》规定,一户不准同时征调两个以上劳动力服役,违者罚交两副铠甲。这表明秦朝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生产服务于战争的需要C.农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D.注重对小农经济的法律保护
    材料中秦朝通过法律手段保障种子质量和播种量及农业所需的劳动力,体现了秦朝对小农经济的法律保护,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工商业的抑制,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阐明秦朝通过法律保障小农经济的目的是否为服务于战争,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这些法律规定的效果,无法判断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排除C项。
    6.(2024·临沂高三上期末)据《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的农具约有105种,如筒车(灌溉工具,见图一)、秧马(插秧和拔秧工具,见图二)等。这两种农具的使用A.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B.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推动了稻作农业发展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作为灌溉工具的筒车与作为插秧和拔秧工具的秧马都适用于南方水稻种植,有利于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与产量,所以其使用推动了稻作农业的发展,故选C项;题干所述的农业工具与土地利用率并无必然关联,排除A项;农具的使用和改进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实现了南移,排除D项。
    唯物史观——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的措施(1)强调以农立国,视农业为“本业”。(2)奖励耕织,劝课农桑,鼓励生产。(3)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4)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5)重视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利于农业的发展。(6)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改革赋税制度。
    1.(2022·山东卷,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在南方,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贸易,排除A项;宋朝的衣料材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的结论,排除D项。
    2.(2024·湖北卷,4)元英宗即位初,中书省奏议:南宋故地纳入版图四十余年来,有田地的纳地税,做买卖的纳商税,此外别无征发,比北方的汉人负担要轻;田多的富户们,有的一年收二三十万石租子,纳的官粮却轻。据此可知,元朝前期A.抑制土地兼并 B.优容江南经济C.简化赋税名目 D.提高南人地位
    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前期,朝廷在赋税征收方面对南宋故地实行较为宽容政策,说明元朝前期政府优容江南经济,B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土地兼并,排除A项;材料重在强调元朝政府对南宋汉人的统治,与简化赋税名目无关,排除C项;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南人地位低下,排除D项。
    3.(2024·梅州一模)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大力开凿运河,开辟航道,水利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做法A.推动了江南经济开发 B.巩固了国家疆域统一C.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 D.保证了朝廷财政收入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形成了以建业或建康为中心的漕运体系,这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A项;魏晋南北朝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排除B项;“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与材料“南方漕运体系”相悖,排除C项;“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4.(2024·淄博高三一模)以下是中国古代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能准确反映唐宋时期的是
    中国古代天然植被被破坏的过程也就是农耕生产扩展的过程,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所以能准确反映唐宋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的是B项;A项反映的是商周时期我国天然植被被破坏的范围,排除;C项反映的是两汉时期我国天然植被被破坏的区域,排除;D项反映的是清朝天然植被被破坏的状况,排除。
    历史解释——宋代之前黄河流域长期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推动经济的发展。(3)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4)曾长期作为政治中心。
    1.(2024·山东卷,1)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
    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都是早期的货币形式,货币的出现是商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重要标志。有了货币说明商品交换更加频繁和复杂,商业活动更加活跃和成熟,D项正确;陶釜、蚌器、骨角器等主要是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不能直接体现商业较高程度的发展,排除A项;指环、牙器、臂玉环等是装饰品或工艺品,与商业的高度发展关联不大,排除B项;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排除C项。
    2.(2023·江苏卷,3)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C.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
    唐代政府注重规范公私借贷行为,鼓励自行签订契约,但是也对利息过高的现象进行了限制,说明政府注重保障借贷主体的适当权益,故选C项;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排除A项;“官府不干涉”说明政府并未禁止民间借贷行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农民与地主或者农民与国家之间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排除D项。
    3.(2024·辽宁卷,5)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根据材料可知,元上都商贾云集、工匠繁多、货物新奇,突出体现了元上都商贸发达,而“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体现了往来车辆密集、商铺买卖嘈杂的景象,这句诗与题中所述现象形成互证,A项正确;“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描写的是一种自然景色,与商业贸易繁荣无关,排除B项;“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体现的是大漠边疆的场景,与商业贸易繁荣无关,排除C项;“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描写的是都城的历史,与商业贸易繁荣无关,排除D项。
    4.(2024·甘肃卷,5)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禁之时,民间多私携物品往交趾诸处,经日本转手贩卖,换取日本长崎银,将至中国,凿沉其舟,携银以归。私商冒险带回白银的深层原因是,当时明朝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白银主要来自日本C.海上商业贸易发达 D.经济高度依赖白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白银货币化,民间私商冒险从海外带回白银,深层原因是当时明朝经济高度依赖白银,D项正确;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是海禁的原因之一,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白银大量流入,其主要来自美洲,排除B项;明朝的海禁政策不利于海上商业贸易的发展,排除C项。
    据上表可知,市舶使的人选体现了A.中央意图全面控制对外贸易B.宦官专权冲击了君主专制C.中央与地方争夺关税控制权D.地方治理受藩镇割据影响
    5.(2024·商洛四模)唐代可考的市舶使名录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前中期,市舶使人选的身份,主要是京城戍卫将领和宦官,这说明中央意图全面控制对外贸易,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宦官与君主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争夺关税控制权,排除C项;“藩镇割据”局面出现在安史之乱后,排除D项。
    6.(2024·佛山一模)明清时期,佛山制陶行会明确规定:凡入行者,需履行严格手续,按照行规缴纳一定的入行费;各自生产本行产品,不能混淆越界;各行有其各自产品的成型手段和煅烧规律,且每个行会有详尽的计件或定额工资条款。据此可知,佛山A.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B.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C.陶瓷经营规范化发展 D.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佛山制陶行会对陶瓷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佛山制陶业的规范化发展,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新的经营方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人的实力以及商人群体,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对农业的保护以及对工商业的打压,排除D项。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2)以友好交往为主。带去的工艺品,如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4)外贸促进了民族交融。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在元朝时形成了回族的前身。
    (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前期的对外友好政策,促进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6)朝贡贸易为主。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1.(2023·广东卷,2)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陆贾借助舜治理国家的经验表达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迎合了汉初社会凋敝、亟须恢复生产的需要,故选A项;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黄老之学与道家无为思想的体现,排除B项;陆贾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其自然,与儒学所强调的积极有为的思想相违背,排除C项;汉初统治者在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下减少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排除D项。
    2.(2024·全国甲卷,25)隋唐时期,常有商贩运着木材到城中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也有人在城外种植桑树,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为柴薪进行售卖为生。由此可知,该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废弛B.城市能源问题突出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市镇经济开始兴起
    根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期,商贩将木材运到城中指定区域售卖,体现了商品经济的规范化,有人种植桑树进行售卖,体现了商品经济的自发性,综上所述,隋唐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废弛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表明隋唐时期将作为经济作物的桑树作为柴薪售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能源危机,但这是对材料的片面表述,排除B项;市镇经济兴起于明朝中后期,排除D项。
    3.(2024·安徽卷,4)1311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尝令海船自扬子江逆流而上,至江东宁国、池、饶、建康等处运粮,然航道险阻,“粮船俱坏,岁岁有之。又湖广、江西之粮运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这说明,元代A.江南粮食商品化程度高B.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C.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D.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
    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政府为了解决粮食北运的问题,开始海运的尝试,但在运输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说明南方税粮北运的问题推动了海运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与江南粮食商品化程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长江流域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排除C项;财赋重心此时仍在东南地区,排除D项。
    4.(2024·娄底三模)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A.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B.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C.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D.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姜寨聚落遗址的格局说明该聚落有一个领导核心,全部成员都有一定的向心力,蕴含着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故选A项;姜寨聚落遗址属于黄河流域文化遗址,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防御外敌入侵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题干只提到了居住区、窑场和墓地,并不能体现手工业生产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
    5.(2024·成都二模)下图是《顺风相送》的内容要点。该书是明朝时修成的航海手册,在当时传抄较广。它反映出当时A.海禁政策转向废弛 B.传统科技承古萌新C.西学东渐日渐兴起 D.海洋意识潜滋暗长
    由《顺风相送》的内容要点可以得出,明朝的航海手册中气象观察、导航方法、地文水文观测和航路、危险预警等相关信息,相对比较详细,涉及航海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海洋意识有所增强,故选D项;明朝海禁政策曾经有所松弛,但始终没有被废除,排除A项;题干所述并未涉及传统科技萌新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题干所述是中国传统科技的表现,与西学东渐无关,排除C项。
    1.史料实证——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唯物史观——中国古代道路修建的特点
    (2023·江苏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太祖朱元璋曾言:“商贾之士皆人民也。”明朝建立之初,他即实行恤商的新法,将税率降为三十分之一,下诏令官府采购应照时价公平给付。明初虽实行专卖政策,但比元代已大为放松,像盐这样的专卖品也与商家分利。商人可以贩粮到边境,领盐引回内地取盐。山(西)陕(西)、江淮等地商人纷纷奔走于各边镇,边地也随之繁荣起来。朱元璋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鉴于商贾多不读书,特命儒士编书教之。随着恤商政策的实施,城市中的商人活跃起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元末遭到破坏的历代名城逐渐恢复。城市的繁荣带动了娱乐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戏曲、说书等通俗文艺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简编》
    中国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
    (1)据材料概括明初恤商政策的内容。
    答案 内容:将商人与其他庶民一视同仁;改善营商环境,降低税率;官府与商人公平交易;国家专卖政策放松;商人经营范围扩大;加强对商人群体的教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恤商政策的影响。
    答案 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促使边疆地区经济贸易繁荣;促进商帮群体形成;提高了商人文化素质;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加强了区域联系;带动了娱乐消费增长;促使世俗文学流行。
    (1)能作为开头的句子: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如货币、信贷、商业契约)是商品经济的表现,如×××、×××等便利了商品交换、拓展了商贸活动的领域。(2)能作为结尾的句子: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如物质、技术、文化、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流,如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如茶、瓷器)等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古代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史·范祖禹传》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陆游也说:“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进入明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商品性农业在明代中后期获得大规模发展。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桑蚕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到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严重的粮食匮乏。而在元明二代,早熟稻的栽种在西南各省和湖北、湖南相当普遍,两湖成了中国的谷仓。江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粮食,民谚也一变而为“湖广熟,天下足”。——摘编自白寿彝、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
    中国古代农业与经济重心南移
    “湖广熟,天下足”出现的时间吸引了日韩两国诸多学者来考证。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的背景。
    答案 背景:①明朝中后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品经济得到发展;②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多种经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粮食种植萎缩;③元明时期湖广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早熟稻种植迅速推广发展;④明朝中后期长途、大宗贸易发展,江南得以大量输入粮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日韩学者关于“湖广熟,天下足”出现时间的研究进行评价。
    答案 三位学者的研究都有史实支撑,都有一定可靠性,其中吴金城和重田德的研究都比加藤繁的更可靠。理由:①韩国学者吴金城研究洞庭湖周边农业发展水平,结合米谷输出记录与奏疏两个一手文献史料来得出结论,关注的角度全面,史料证据充足,结论更具可靠性;②重田德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奏疏这一一手文献史料来得出结论,更具真实性,也更可靠;③加藤繁的研究证据单一,史料只有一本明末刊本,孤证不立,他的研究结论不够可靠。

    相关课件

    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pptx、板块一训练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docx、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docx、板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板块一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板块一专题四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pptx、板块一训练4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docx、板块一专题四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docx、板块一专题四中国古代的文化演变与传承--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板块一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pptx、板块一训练2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强化练习docx、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版docx、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2025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