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学业诊断试题 (9科全)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学业诊断 地理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学业诊断 地理试题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莱芒湖区出现强风现象主要是由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 75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 I 卷
本卷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填入该大题后面的答题栏中。
成都籍学生小张正在石家庄市就读大学,他发现大学宿舍和自家的阳台均安装了自动上下伸缩式晾衣架(图 1),并保证晴天正午时阳光恰好能照射到晾衣杆上,且两地阳台的格局、方位以及晾衣架安装位置基本一致。据此完成 1~2 题。
1.在同一晴天,地方时分别为当地正午时,两地阳台晾衣架绳索伸长的幅度
A.全年成都等于石家庄 B.冬季成都小于石家庄
C.全年成都大于石家庄 D.夏季成都小于石家庄
2.某个晴天的正午时刻,小张在宿舍阳台晾衣服时,他妈妈在老家看到太阳位于天空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高三地理第 1 页(共 10 页)
国际空间站位于距地面约 420 公里的高空处,每 90 分钟绕地球一圈。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见其像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图 2 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 3~5 题。
3.空间站从图示位置到达上海上空约需
A.15 分钟 B.30 分钟 C.45 分钟 D.60 分钟
4.空间站到达上海上空时,卡马匡的当地时间约为
A.19:10 B.10:20 C.23:30 D.11:40
5.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 1 小时的期间内,马纳卡拉可能看到空间站是因为当时该地 A.自转线速度大 B.太阳刚落山 C.正值午夜时分 D.在晨线附近
在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存在着一种奇特的自然奇观一“黏土塔”(图 3)。几乎每一座直立的“黏土塔”顶端都覆盖着一块巨大的岩石,而部分“黏土塔”的内部也会出现巨石。读图完成 6~7 题。
高三地理第 2 页 (共 10 页)
6.“黏土塔”内部的沉积物颗粒分布特点为
A.大小混杂 B.由小到大 C.由密到疏 D.成层分布
7.在“黏土塔”形成过程中,其顶部巨石的作用是使下方土体免受
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雨水侵蚀
图 4(a) 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在该气压形势控制下,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 4(b) 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 100 千米。在大风作用下,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常形成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据此完成 8~9 题。
8.莱芒湖区出现强风现象主要是由于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②偏南风较强 ③地形作用 ④湖面摩擦力较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高三地理第 3 页(共 10 页)
9.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形成层云时,当地
A.很可能出现逆温 B.风速突然增大 C.冷空气密度减小 D.地面温度升高
磷虾主要分布在约 50°S 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图 5 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 10~12 题。
10.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密度
A.乙密度小于丙 B.甲处最高
C.丁密度大于甲 D.乙处最高
11.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盐度
A.丁盐度大于丙 B.丙处最高
C.丁盐度小于甲 D.乙处最高
12.磷虾栖息海域营养物质丰富,主要是由于该海域
A.受西风控制 B.有径流的汇入
C.冰川融化多D.能形成上升流
高三地理第 4 页 (共 10 页)
图 6 所示土层剖面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与东北地区交汇处,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间植被类型呈现明显过渡性。剖面中的黄土层中黄土粒度变化能够反映出当时的冬季风强度和沙漠进退情况。据此完成 13~15 题。
13.与黄土层相比,古土壤层沉积物
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 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
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 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
14.古土壤层所处的地质年代的气候特点为
A.温凉偏干 B.温和偏湿
C.寒冷偏干 D.寒冷偏湿
15.推测 III 处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A.草原B.森林草原
C.苔原D.疏林草原答题栏:
答题栏:
高三地理 第 5 页(共 10 页)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湖泊垂直分层指水温随深度变化的层状分布:表层为变温层,与外界交换物质;底层为均温层,受扰动小,水温低且密度大;温跃层位于中间,温度变化快,透明度和表层水温是其重要影响因素。青海湖海拔 3200 米左右。受当地气候和湖泊自身物理性质的影响,湖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冬夏两季差异明显。受气温和风力影响,湖水温度垂直分层现象夏季大于秋季,透明度变化情况为 9 月>8 月>6 月。图 7 为青海湖位置示意图,图 8 示意青海湖湖水表层平均温度及平均温跃层变化。
(1) 推测湖水透明度与温跃层深度的关系,并说明理由。(6 分)
高三地理第 6 页(共 10 页)
(2)试比较青海湖湖水温度垂直变化在冬夏两季出现的差异。(4 分)
(3)描述 6~9 月青海湖湖泊温跃层厚度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原因。(8 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自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在水位调度(蓄水、排水)作用下,水库周边形成了 145m 至175m 水陆交错消落带。消落带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江水悬浮物和上坡面的沉积物,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周期性淹没时间和水位停留时间。图 9 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
高三地理第 7 页(共 10 页)
(1) 简述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成因。(4 分)
(2) 有研究认为,消落带沉积物主要集中在 160~165m 的高程范围内。对此提出你的观点 (赞同或质疑),并从波浪侵蚀、沉积物堆积等角度说明理由。(6 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尼洋河位于西藏东南部,流域范围为东经 92°10'~9435'、北纬 29°28'~30°30',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流域位于高山峡谷,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具有山区小气候特点,日温差大,多夜雨和阵雨,主要降雨期为 6 月~9 月。八一镇,林芝市的行政中心,坐落在尼洋河旁。林芝水资源丰富,河流、湖泊和溪流遍布,水域面积为 7.658 万公顷,冰川面积为 67.282 公顷。尼洋河八一镇河段呈两端宽中间窄的藕节状,最窄处八一大桥河段仅 0.5km 宽,作为山区游荡型河流,河床冲淤演变交替,河道主槽摆动不定。图 11 为八一镇水系,图 12 为八一大桥河段河流断面冲淤变化示意。
高三地理 第 8 页 (共 10 页)
(1)指出尼洋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并简述理由。(6 分)
(2)描述 1999~2005 年间八一大桥河段河流断面形态特征的变化。(6 分)(3)比较 1999~2005 年间八一大桥河段东侧河道中水量的变化,并简述原因。(6 分)
高三地理第 9 页(共 10 页)
19.阅读下面资料,完成下列要求。(9 分)
太原某中学地理课外学习小组,计划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春分日正午测定所在学校旗杆处的地理坐标(假定该日天气晴朗)。请你参与设计一个利用杆影测量地理坐标的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完善实验报告。
(1) 写出实验所需的其他器材。(4 分)
(2) 完善实验报告中实验结果一栏的内容。(5 分)
高三地理第 10 页(共 10 页)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诊断
地理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题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8 分)
(1) 透明度与温跃层深度呈正相关。(2 分)湖水透明度变化情况为 9 月>8 月>6 月,读图发现温跃层深度 9 月>8 月>6 月。(2 分)透明度高的水体光照更容易穿透至较深层,使温跃层的加深。(2 分)
(2)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上热下冷(正温层)现象,表层温度高,底层温度低。(2 分) 冬季湖面结冰,湖水表层温度低于下层温度,湖水温度出现上冷下热(逆温层)现象。
(2 分)
(3)温跃层厚度 6 月一 8 月逐渐变厚,8 月一 9 月逐渐变薄。(2 分)青海湖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6-8 月正值夏季,青海湖表层升温快,下层温度较低,上下层湖水温度差异增大,(2 分)而且夏季风力较小,湖水上下扰动较小,温跃层逐渐变厚;(2 分)9 月份气温开始降低,日照时间缩短,湖水表层水温下降,上下层湖水温度差异减小,温跃层变薄甚至消失。(2 分)
17.(10 分)
(1) 暴雨洪涝和干旱等气象因素引起的水位变化;(2 分) 人为水库蓄水、排水导致的水位涨落。(2 分)
(2)(6 分)
18.(18 分)
(1) 以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2 分) 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广布。(2 分) 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山区降水较多。(2 分)
(2) 6 年来断面发生了较大变化:西侧河道河流变浅,以淤积为主;(2 分) 东侧河道河流变深,宽度扩大,以冲刷为主;(2 分) 卵石面高度变高,宽度缩小。(2 分)(3) 东侧河道中的水量增大,(2 分)1999 年,东、西侧河道基本上比较均衡,至 2005 年,东侧河道拓宽近百米,河道横断面的最低点降低 1m 多,(2 分) 东侧支流发展成为主要支流,水量增大。(2 分)
19.(9 分)
实验用材:量尺 (2 分)、手表 (2 分);
旗杆纬度计算方法:用反三角函数求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H,根据正午太阳高角的计算公式,计算旗杆纬度中=90°一 H。(2 分)
旗杆经度计算方法:旗杆经度 8=120°E+(12-T)+4 分/1°;(3 分) 或旗杆经度 8=120。E-(T-12):4 分/1。或旗杆经度 120E+(12-T) X15。(其他答案推理正确可酌情给分)
注:主观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地理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4小题,共5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考试+地理试卷pdf、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业诊断考试+地理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