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学案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学案第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学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自主小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阅读教材,能简述宋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表现。
    2.通过解读史料,能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表现。
    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内在联系。
    【知识链接】
    榜下捉婿: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正向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境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为“捉婿”。这种现象说明宋时经济崛起,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
    【学法指导】
    知识建构:结合课本和教辅资料,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在书上进行圈画,将不理解的标注出来,上课着重听。(自主学习部分课下时间提前完成,上课前检查)。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许多研究宋朝的学者都有某种“梦回宋朝”的情结,那么宋朝是怎样的一个社会,能吸引这么多人的向往?
    二、自主学习(15分钟,认真阅读课本,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后用笔标注,并完成填空)
    (一)、经济的发展
    1. 农业
    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种植: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 手工业
    制瓷业: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3. 商业
    市场: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货币: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 “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外贸:海外贸易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4. 城市
    北宋:东京(开封)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 “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二)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奠定基础。
    (2)唐朝中期 安史之乱 以后,南方开始超越北方。
    (3) 南宋时期南移完成。
    2.影响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南北分卷制度是为了平衡南北地区在科举录取中的名额,以维护统治的稳定和地区间的平衡。
    (三)社会的变化
    1.平民社会的到来
    隋唐时期, 士族阶层 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 家族门第
    2.人身束缚的松弛
    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 贱民阶层 ,至宋朝数量显著减少。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 租种 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社会控制的松懈
    朝廷对 土地买卖 、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自主小测】
    1.两宋时期出现江南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 D)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宋朝经济发展,带动了陶瓷生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制瓷工艺的创新,“定、汝、官、哥、钧”作为宋朝五大名窑名扬四海。对当时瓷艺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B.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
    C.瓷器质地细腻光滑,吸水防湿 D.景德镇瓷器工艺已领先各地
    三、合作学习-(12分钟,要求:先独立完成,再以小组的方式合作交流,完善答案。)
    材料一 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
    材料二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根据材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经济、交通、人口、民族、文化等角度)
    经济方面
    南方经济繁荣: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发展。
    经济格局转变: 区域经济联系加强
    交通方面
    运河作用凸显:开通大运河,提高了运输效率,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命脉。
    海运兴起:推动了海运的发展,元朝开辟了从江南到北方的海运航线,海运以其运量大、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南方物资运往北方的重要补充方式,促进了沿海地区的交通和贸易发展。
    人口方面
    人口分布变化:大量人口南迁,使南方人口迅速增加,人口密度增大,改变了人口分布格局
    城市人口膨胀: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城市化进程。
    民族方面
    民族交流融合:北方人口南迁过程中,与南方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风俗习惯相互影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边疆开发与民族关系: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文化方面
    文化重心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
    文化多样性与交流:不同地区的文化在南方相互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南方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如南方的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根据学习目标,简述本节所学。
    2.尝试画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五、当堂检测(5分钟)
    1.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了北宋“令京城夜市到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A)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
    2.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反映出( C)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3.从宋朝开始,科举取士不问家世,科举考试成为淡化仕途与个人家族关系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宋朝科举旨在(A )
    A.扩大统治基础 B.推动文化发展
    C.排除世家子弟 D.提高选官标准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自主学习部分并背诵重点内容。
    2.完成相应练习。
    (1)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D )
    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衰微 B.得力于世界市场的出现
    C.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众 D.源自于社会经济的变动
    (2)“(宋政府)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日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材料反映的实质是(C )
    A.南方耕地面积增加 B.南方农田水利发展较快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江南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3)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取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此材料说明宋朝( A)
    A.土地契约制度已比较完善 B.自耕农的数量增多
    C.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 D.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相关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