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赣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美术赣美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7课 走进陶瓷世界精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赣美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7课 走进陶瓷世界精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评价建议,课堂小结,教学反思与改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是江西版美术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内容。陶瓷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更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开始阶段设计的两个“谈一谈”为起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了解陶瓷文化的造型艺术,装饰艺术,认识陶与瓷的不同概念,构筑了审美的主线。以大量图片介绍陶瓷的制作流程,不同社会功能的陶瓷作品(器具),引导学生从技能层面上对陶瓷的理解。教材最后以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设计,为陶瓷器皿设计纹样装饰作为终点,使学生从学习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锻炼学生脑,手,眼的协调能力。
二 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通过观察和分析陶瓷作品,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学习陶瓷制作技巧,实际操作陶瓷制作与装饰过程,培养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在陶瓷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富有个性的陶瓷作品。
文化理解:了解陶瓷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对陶瓷艺术的文化理解和认同感。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以及教师带来的陶瓷作品的对比,让同学们了对陶瓷的特点,造型和装饰的不同并制作流程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运用所理解的知识,尝试在纸面上设计并装饰陶瓷,并通过语言描述自己的设计理
(3)、利用橡皮泥尝试瓷器,深一步体会陶瓷的制作过程,欣赏以及中国瓷器史上两大高峰期作品欣赏,学生充分感受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瓷器的造型,纹样
(2)、通过练习,绘画等方法让学生体会瓷器造型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以及中国瓷器史上两大高峰期作品欣赏,学生充分感受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 ,学生再加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民主责任感
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从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陶瓷文化及发展,了解陶瓷制作流程,陶瓷的社会功能,和造型装饰特点。
教学难点:陶瓷造型,装饰特点的掌握,对陶瓷装饰纹样进行设计、利用橡皮泥对陶瓷造型进行塑造。
五 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青花瓷》音乐视频进行导入,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熟悉,快速把学生引入课堂并引出课题“走进陶瓷世界”
欣赏与发现
1:、China 与 china的区别
大写的“China”是中国的意思,因瓷器盛产中国江西景德镇市,“昌南”的谐音。
小写的“china“是瓷器的意思,任何地方生产的瓷器都可以叫”“china”,并不一定代表中国的瓷器。
2:陶器与瓷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观赏生活中的瓷器用具和瓦片让学生上台触摸得出的结论)
a:烧制的原材料不同(陶器:一般的黏土;瓷器:瓷土,主要是高岭土,陶胎的含铁量一般是在3%以上,瓷胎的含铁量是3%以下)
b:烧制的温度不同(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是在9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一般是在1300℃
(3)陶器质地疏松断面吸水性高,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3、瓷都
景德镇古称昌南镇,宋代真宗景德年间改此名,即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其产瓷器有“明如镜,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风格。自古以来,景德镇名瓷“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东西方经济与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享有举世公认的“瓷都”声誉。
4、宋代瓷器欣赏(五大窑“瓷器”欣赏)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期,有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生产的瓷器精美绝伦且各有特色,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5、明清时期瓷器欣赏,(青花瓷、彩瓷等图片欣赏)
清朝时代,我国制瓷业迎来了第二个高峰期,至此中国瓷器达到最鼎盛辉煌时代。
釉上彩:(新彩、粉彩、贴花)成瓷后的造型表面进行彩绘,有国画、油画、水彩画等多种装饰效果经过750——850度烧烤)
釉下彩:(主要是青花)在干燥后的泥胚进行彩绘,颜料本色与烧制后的完全不同。用水来调和颜色层次,经过1300度的高温烧制。
陶瓷的制作流程(视频的结合)
1、瓷器制作的视频片段(观看视频后总结)
1、练泥 2、摞泥
3、拉胚 4、立胚
5、刻胚 6、画胚
7、上釉 8、烧窑
9、成瓷
2、瓷器的分类
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陶瓷物品?(花瓶,餐具、瓷砖)这些物品进行社会功能分类:陶瓷主要有,建筑瓷、艺术瓷和日用瓷三大类。)
装饰纹样欣赏
中国古代纹样作品欣赏(图片欣赏)
动动手(分组进行、选择不同的任务完成)
导语:老师最近刚接到一个关于全中学生制作陶瓷或设计陶瓷纹样作品会展通知,现在我将在我们班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去参赛,接下来希望同学们就下面两个问题任选一个做
1、设计陶瓷图案的绘画作品。(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
2、瓷器的外形进行分析并尝试制作。(学生利用橡皮泥塑造各式各样的瓷器)
设计图案,对瓶子的外形进行分析,寻找更好表现瓶子外形特的形象素材,寻找创作的灵感。步骤如下:
题材:在陶瓷装饰中,装饰的原则在于有美好的寓意。如,谐音的蝙蝠——福,桃子——寿,鹿——禄,喜鹊——禧,联想的有连年有余、松鹤延年、福寿双全、牡丹—富贵…诸如此类的装饰方法,这是极具我们东方文化魅力的一个亮点。利用课外和课上收集的资料,完成草图。
构思、构图:罗列形象素材,调动形象、构图、美术字进行艺术的加工,整理。选择的形象素材不宜多,抓住一点进行突破,构图一定要单纯。
画面综合处理:画中是否有字的安排,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作业点评
让学生选出好的作品,让其作者与其他同学分享。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瓷器有了更多的认识 ,对瓷器的造型有了尝试并了解了它的制作流程,根据瓷器造型的不同,其装饰纹样也不一样。古陶瓷是积极、健康、文明而鼓舞人心的艺术。尽管它产生于那么久远的年代,但是作为典范无论是艺术还是精神文明,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七 评价建议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陶瓷制作与装饰过程中的表现,提出建设性意见。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的陶瓷作品,从审美、技巧和创意等方面给予评价。
八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陶瓷制作流程和装饰方法。
强调陶瓷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现代创新价值。
九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陶瓷制作与装饰过程中的表现,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针对本节课的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跨学科融合与拓展
融合历史学科:了解陶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探讨陶瓷艺术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融合地理学科:学习不同地区的陶瓷特色和风格,了解陶瓷产地的地理特点。
融合科学学科:探究陶瓷烧制过程中的科学原理,了解陶瓷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和装饰方法,激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互动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同时,关注跨学科融合与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赣美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9课 功能•美观•创意优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本课小结,课堂互动,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美术八年级下册第8课 做一回服装设计师一等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课堂作业,评价建议,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赣美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6课 巍巍井冈山优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评价建议,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