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科版五四制】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初中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下册第一节 电话优秀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下册第一节 电话优秀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一种老式电话机,关于电话机话筒和听筒这两部分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话筒能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B.听筒能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C.话筒和听筒都能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D.话筒和听筒都能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2.关于电话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话筒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听筒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话筒把声信息直接传递到听筒引起听觉的反应
D.听筒把电信息还原成声信息
3.如图所示,磁带录音机既可以录音,也可用来放音,其主要部件为运行的磁带和绕有线圈的磁头.录音时,磁带上的磁粉被由声音信号转换成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所磁化,这样便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磁信号记录在磁带上;放音时,再把磁带上的磁信号通过磁头转换成电信号使扬声器发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话筒和放音磁头处利用的电磁原理相同,都是电磁感应现象
B.扬声器利用的原理与磁带转动的电动机相同,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运动
C.录音磁头利用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D.录音过程中是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转换成磁信号,而放音过程正好相反
4.关注创新实验 如图甲所示,在纸片上粘着一个线圈,线圈的两端用导线引出,接在能测出微小电流的仪器——示波器上,线圈置于磁铁的磁极附近,当对着线圈大声说话时,示波器上出现了与声音变化相对应的图形.如图乙所示,仍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在纸片上撒少许碎纸屑.将线圈的两根引线与电池的两极瞬间接触,仔细观察,粘着线圈的纸片发生了振动.对于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的是电话的听筒,它是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来工作的
B.图甲表示的是电话的话筒,它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图乙表示的是电话的听筒,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的
D.图乙表示的是电话的话筒,它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5.有几位同学在学校用“IC”卡打电话时,议论起电话交换机,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现代的电话交换机依然是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接线和拆线的
B.自动电话交换机是通过计算机自动接通话机的
C.程控电话交换机是通过电磁继电器接通话机的
D.电话交换机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减少了电话线的数量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常我们打电话可通过直接拨号接通所要联系的对方的电话,并不需要交换机进行转接
B.数字信号是一种现代的通信方式,以前没有出现过
C.现代电话在使用的过程中既运用到数字通信,也运用到模拟通信
D.数字通信在抗干扰方面没有模拟信号强
7.小明给在外打工的爸爸打电话,可电话“占线”,则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
A.爸爸正在给小明家拨打电话
B.爸爸的同事正在和小明的爸爸打电话
C.有其他人正在给小明打电话
D.小明和他爸爸打工的城市间有太多的用户在通话
8.下列有关电话机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听筒是将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B.话筒是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
C.听筒内部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D.话筒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9.关于听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听筒是把携带信息的电流变成声音
B.听筒里有永久磁体和膜片
C.听筒是利用电流磁效应来工作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电器中,和发电机原理相同的是( )
A.电铃B.电话
C.麦 克 风D.电 风 扇
二、填空题
11.1820年4月,丹麦物理学家 发现了“电生磁”现象;1876年 发明了电话,使人类迈入了冲破空间和时间的阻隔互通信息的时代。
12.电话交换机:为了提高线路的 ,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13.如图是电话听筒示意图,听筒内有一个电磁铁,电磁铁吸引薄铁膜片,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线圈。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电磁铁对膜片的作用力也随之变化,使膜片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根据以上描述可知,图中的
(1)是 ;(2)是 。
14.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机,能直接将声音传送到很远的地方。这架电话机和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电话机的模样大不相同,如图。它有一个漏斗状的话筒,发出的声波进入话筒后,使话筒内的铁膜片 ,铁膜片的 会影响旁边永磁铁的磁场。在永磁铁上绕着一个连接电池和收话机的线圈。当永磁铁的磁场被影响时,线圈就会被感应而产生电信号送到收话机。
15.1876年 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 和 组成,在电话的一端话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
16.以下列举的与电话有关的部件中,装在话筒里的有 ,装在听筒里的有 .
A.螺线管 B.炭粒
C.用炭精片制成的振动膜 D.电铃
E.用铁制成的振动膜
17.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 转化为 ,听筒将 转化为 .
18.电话之间互相通话时,一般都是通过 来转接的,这样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电话通信存在 信号和 信号两种.
19.电话的发明人是 ,最简单的电话是由 和 组成的;现在的电话分为 和 两种.
20.下列部件装在话筒里的有 ;装在听筒里的有 .(填序号)
A.永久磁体;B.螺线管;C.炭粒;D.用碳精片制成的振动膜;E.用薄铁片制成的振动膜
三、实验题
21.为了探究电话的炭粒话筒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的原理,小文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 将电源、小灯泡、两根炭棒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把一根炭棒水平地架在另一根炭棒上成“十”字形,这时灯泡发光,表明电路连通.
②用手将上边的炭棒往下按,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将炭棒按得越紧,灯泡越亮.
(1)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2)该实验与炭粒话筒的实际工作原理有哪些异同?
22.为了探究话筒的原理,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将电源、碳粒话筒、电流表串联起来,用手摇动碳粒话筒,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不断变化,这说明碳粒话筒受到振动后,电阻阻值 (选填“发生变化”或“不变”)。
(2)用嘴对着话筒前边吹气或大声喊话,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会发生变化,声音越大时,电路中的电流 (选填“越大”或“越小”),说明电流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答案:
1.A
【详解】AD.电话的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的信号传递出去,故A正确,D错误;
BC.电话的听筒是把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的装置,故BC错误。
故选A。
2.C
【详解】A.当对着话筒说话时,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时,切割磁感线,此时电路中产生随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的感应电流,所以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听筒里面有电磁铁,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振动,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话筒是把声信息变成电流,通过电流传递到听筒,听筒再把电流信号转化成声音信号,引起听觉的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听筒是把电信息还原成声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 话筒和放音的主要原理磁生电,所以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扬声器利用的原理与磁带转动的电动机相同,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作用而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录音的主要原理是电生磁,是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录音时,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磁头写在磁带上;放音的主要原理磁生电,故录音和放音是相反的过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B
【详解】AB.由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知道,当在对着线圈说话时,可以带动线圈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的电流,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即能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表示的是电话的话筒,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B正确;
CD.由图乙知道,将线圈的两根引线与电池两极瞬间接触,导线中有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使粘着线圈的纸片会振动起来.这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即表示的是电话的听筒,是把强弱变化的电流(电信号)通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转化成声音的信号的,故CD错误.
5.D
【详解】解答:电话交换机使两地间多部电话间的连线数量大大减少,在拨打电话时,通过交换机连接两地间电话,早期的电话交换机主要是靠接线员接通电话,后来出现了利用电磁继电器的自动交换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只要事先给交换机中的电脑输入所需的程序,电脑就能按用户所拨号码接通话机.
6.C
【详解】解答:打电话通过直接拨号接通所要联系的对方的电话时,需要交换机进行转接;数字信号是人类一直使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如古代的烽火狼烟、击鼓、旌旗,近代的灯光信号等;现在的电话通信既有模拟电话通信系统,又有数字电话通信系统;数字信号抗干扰强.故C选项正确.
7.C
【详解】解答:两地间的电话联接是通过交换机来工作的,小明的爸爸电话“占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小明的爸爸正在与其他人通话,使他的电话无法再接通小明的电话;另一种可能是此时打电话的人数超过了两地间交换机可提供的容量.第二种情况在一些人员密集的地区容易出现.
8.C
【详解】解答:A、听筒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所以A错误;B、话筒是将声信息转变成电信号,所以B错误;C、听筒中有电磁铁,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电磁铁对铁片引力强弱变化→铁片的振动→声音,所以C正确;D、话筒是由声音引起膜片的振动,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变化的电流来工作的,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睛:1.掌握电话的内部构造及工作原理;2.听筒中有电磁铁,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电磁铁对铁片引力强弱变化→铁片的振动→声音;3.当对着话筒说话时,膜片的振动引起电阻的变化,从而产生变化的电流.
9.D
【详解】A. 电话的听筒是将电信号变为声信号的装置,即是听筒是把携带信息的电流变成声音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听筒内部构造主要有:一个电磁铁和膜片组成,且该电磁铁是由螺线管缠绕在一块永久磁铁上而构成的,也就是说该电磁铁的铁芯是永磁体;其作用是:在螺线管未通电时,可以让永磁铁吸引薄铁片(振动膜)在某个位置上,当螺线管内通过按声音强弱变化规律而变化的忽强忽弱的电流时,套有螺线管的永磁铁的磁性随电流强弱而变化,对薄铁片吸引亦忽强忽弱,从而引起薄铁片振动而发出声音.故B. C也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
A.电铃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最简单的电话装置是由话筒和听筒组成的。话筒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听筒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麦克风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工作的,故C符合题意;
D.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力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奥斯特 贝尔
【详解】[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生磁”现象,揭开了人类研究电磁间关系的序幕。
[2]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使得信息传递变得更便捷,使人类迈入了冲破空间和时间的阻隔互通信息的时代。
12.利用率
【详解】最早发明电话后,若想使得电话间相互通话时,即必须将其连接在一起,故若想实现几部电话间的通话,就必须将所有的电话都相互连接才可以实现,这样大大的浪费了导线,故为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即一个地区的电话都要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不同地区的电话之间相互通话时,只需将两地的交换机相连即可实现,这样大大的节省了资源,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13. 薄铁膜片 电磁铁
【详解】(1)[1]是薄铁膜片,可以和衔铁吸引,或断离,让膜片振动。
(2)[2]是电磁铁,就是螺线管里有铁芯。
14. 振动 振动
【详解】[1][2]贝尔电话机工作原理:声波传入话筒内,引起话筒内铁膜片的振动,铁膜片在永磁铁的磁场中振动会使永磁体的磁场发生变化,缠绕在永磁铁上的线圈就会随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送到收话机。
15. 贝尔 话筒 听筒
【详解】[1]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
[2][3]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工作原理是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因此话筒的作用是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另一端,变化的电流通入到听筒的电磁铁中,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听筒的作用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16. BC AE
【详解】[1]话筒中有振动的膜片和随声音跳动的碳粒,人们对话筒讲话时,膜片随着声音的高低而发生振动,从而压缩碳粒一松一紧,把声音转化为变化电流信号,故装在话筒里的有B和C;
[2]听筒里有电磁铁和膜片,当对方强弱不同的电信号传到听筒后,电磁铁便把电信号变成膜片的振动,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故装在听筒里的有A和E.
17. 声信号 电信号 电信号 声信号
【详解】[1][2]最简单的电话装置是由听筒、话筒组成,它们串联在电路中.电话的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信号传递出去;
[3][4]再通过听筒把强弱变化的电信号变成声信号,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
18. 电话交换机 模拟 数字
【详解】[1]电话之间相互通话,是靠电话交换机来转接的,电话交换机可以大大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2][3]电话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现代电话已经全部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只是在交换机和用户之间还在使用模拟信号.
19. 贝尔 话筒 听筒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详解】[1]1876年贝尔首先发明了电话;
[2][3]最简单的电话是由话筒和听筒组成,它们应串联在电路中;
[4][5]由电话的分类可知,现代电话分为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
20. CD ABE
【详解】[1] 话筒中有用碳精片制成的振动膜片和随声音跳动的碳粒,人们对话筒讲话时,膜片随着声音的高低而发生振动,从而压缩碳粒一松一紧,把声音转化为变化电流信号,即装在话筒里的有C、D;
[2] 听筒里有永久磁铁、螺线管和用薄铁片制成的膜片,当对方强弱不同的电信号传到听筒后,引起螺线管中磁性的变化,磁铁便把电信号变成膜片的振动,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即装在听筒里的有A、B、E.
21.(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1)两根碳棒压得越紧,灯泡越亮,表明接触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因此该实验说明:改变碳棒的接触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2)该实验是将压力的变化转化成电流的变化,炭粒话筒是将声音转化成变化的电流,二者都是利用碳与碳之间松紧程度的变化引起电阻的变化,从而将外界的转化成电流的变化.
22. 发生变化 越大 声音响度
【详解】(1)[1]将电源、碳粒话筒、电流表串联起来,用手摇动碳粒话筒,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不断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不变时,电流发生变化,可以证明电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故说明碳粒话筒受到振动后,电阻阻值发生变化。
(2)[2][3]用嘴对着话筒前边吹气或大声喊话,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会发生变化,声音越大时,碳粒压缩越紧,其电阻越小,故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说明电流随着声音响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第一节 能源精品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下册第五节 磁生电精品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三节 电磁铁优秀精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