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677783/0-17385548716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677783/0-17385548717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677783/0-17385548717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文言小题,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教育,发挥各级组织的引导作用,共同宣传、解释、介绍及传播传统节日中优秀的文化元素,使其成为滋养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人民论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材料二:
又到月圆中秋时,沪上多彩文旅活动让广大市民在节日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9月9日,松风听音名家古琴展(首展)亮相上海松江泗泾古镇,李朝阳、吴明涛等古琴演奏名家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中秋古琴音乐会。次日,上海市民艺术大课堂——淮音戏曲课堂迎来中秋专场,学员将在此学唱中秋歌曲的淮音表达。上海保利大剧院也发出“穿上国风服装,打卡不一样的花好月圆”的邀约。
内蒙古博物院在9月8日至9月11日连续推出“中秋手作——千秋鉴团圆”“中秋课堂《玉·见文明》”“特别企划——趣看文物·中秋篇”等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中秋古韵、共话家国团圆。其间,博物院还将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沁苑校区全体师生奉献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文化课堂,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9月7日发放5000张陕西文旅惠民卡,游客可用来购买享受惠民补贴的文化演出和旅游景区门票。陕西多家景区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惠民礼包。白鹿原影视城推出“走进白鹿秋色,惠享美好生活”中秋微度假系列主题活动,游客可以在景区吃月饼、赏月圆、诵诗书、行汉礼,感受传统文化。景区还向全国教师发出邀请,教师本人凭相关证件即可免费乘坐观光扶梯、观看演出。
湖北不少景区推出光影盛宴,点亮中秋夜空,将赏月、拜月祈福等民俗活动融入现代科技之中。9月10日至12日,荆州方特将推出超级月亮主题造景,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柔美的汉服舞蹈快闪携手营造“月下游园,共赏风雅”的唯美浪漫意境。武汉植物园“奇幻森林夜游”活动精彩继续,游客可在王莲展示区看明月映水照花影,还能与10米高的“超级大月亮”合影留念。
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暨千机秀点亮云台山表演秀将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上演。届时,1000架无人机集结,融合中秋月圆、竹林七贤、嫦娥奔月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让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奇观。云台山中秋游园会国风演艺、潮玩打卡、浪漫夜游等项目将为游客带去别样体验。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多彩文旅活动 感受花好月圆》)
材料三:
这个中秋,在烟台体验过中秋节的还有一批“特殊”的外国友人。中秋节前夕,俄罗斯第一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巴沙以及俄罗斯塔斯社驻上海记者伊万等一行走进烟台,以外国记者的视角记录烟台,实地感受中秋的浓厚氛围。
“我在中国待了很多年了,对中秋节最大的感受就是很热闹。”在东山宾馆,巴沙带着女儿一起跟师傅学习制作月饼,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巴沙高兴地说:“以前只吃过月饼,不知道制作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这个中秋节我和家人们也在中国团圆了。”
学习制作月饼、打卡百年老街所城里、观摩海阳沙滩雕塑……作为俄罗斯第一电视台的记者,巴沙这次来烟台,也带着自己的任务。“烟台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有文化浓厚的老街,也有现代化的建筑。”在烟台,他们一路观摩一路用镜头记录,巴沙告诉记者,这次回去之后,他也会把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俄罗斯的观众。
(摘编自潇湘晨报《“老外”在烟台过中秋节,难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B.注重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可以展示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C.传统节日让仪式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人们通过传统节日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D.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要携起手来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节日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传统节日的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上海、陕西、湖北等地的中秋活动有音乐会、吃月饼、赏月圆等,这些活动依然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
D.湖北一些景区的中秋活动融入现代科技,推出光影盛宴,如荆州方特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云台山千架无人机表演。
3.下列诗句中,不体现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一项是( )
A.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B.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D.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更好地推广传统节日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子
郭昕
玉子学织毛线是因为爱上了一个人。那一年玉子上大三。摆脱了高考的激烈竞争,又如鱼得水地适应了大学生活,毕业分配大战的硝烟还没来得及燃起。大三就像一张土壮水足的温床,滋生出爱的嫩芽是再自然再正常不过的事。那年秋天玉子开天辟地上街买了三两蓝色的纯毛毛线,而在这之前,玉子最瞧不起周围那些女孩子的,就是吃零食、织毛线这两大恶习。没出息,玉子不能和她们一样。
玉子是娘在玉米地里生的。爹给玉子在小学花名册上填上“玉子”这两个字不到一个月就死了。爹是民办教师,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手扶拖拉机撞死了。爹死时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只是把攥着玉子的手一松,就永远地去了。玉子和弟弟都是攥着娘的手长大的。娘为玉子姐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玉子说不清,玉子唯一能回报娘宽慰娘的就是拼命地读书,读书,拼命地拿回一个又一个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玉子拒绝一切女红。玉子再没有见过比娘手巧的女人了,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枝头绽的花,无一不能在娘手下活灵活现,可娘又怎样了?上学或放学的时候,走在村子里那条凹凸不平的土路上,看着那些黄涩的头发上沾着几根草棒棒的,或晒暖或乘凉或奶孩子或纳鞋底的女人,玉子总要在心里发狠,决不能和她们一样,决不。
玉子从那团蓝毛线里发现了那么多乐趣。怪不得要把这类活计称作“女红”,怪不得那么多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女人乐此不疲,玉子笨拙地一针一针戳着毛线时想。这使女人从中体味到一种女人独有的心境,不是别的什么可以代替得了的。三两毛线织了拆,拆了织,玉子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他织成了一双手套,也开始为自己编织一种新的生活。
毛线成了玉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前她为他织,婚后为公婆织,有了孩子为孩子织。各种各样的毛线,大小款式不一的毛衣毛裤毛袜毛手套毛围脖把玉子的心塞得满满的。渐渐地,玉子成了公认的织线专家。单位里,邻里间,年轻的年长的女人们买了漂亮毛线,都会说:找玉子去,找玉子去。有人建议:玉子,把你织的那些花样编本书吧,准比街上卖的什么棒针花样大全强得多。要是没有后来那事,玉子准会编一本棒针花样大全出来。
那件事其实也不算什么。有天玉子进门后看到丈夫穿了件暗红的细羊毛高领衫。丈夫有些不自然地耸耸肩:还可以吧,刚买的。玉子说:不错,很贵吧?晚上,丈夫睡着后,玉子掂着那件暗红色的毛衣在灯下审视良久。毛线松紧不匀,一看就知道出自新手,有许多地方大概拆过,细看能看出一段段的痕迹。这么细的毛线,这么宽大的一件男人毛衣,织了拆,拆了织,一针针下来,要织多少下呀。玉子想起大三那年为他织的蓝手套。连着几个夜晚,玉子没有睡着。
生活是一个圆,绕了那么大一圈后玉子又站到了当初起步的那个点上。那天,玉子打点了自己的衣物,把在书架上搁置多年落了厚厚一层灰的专业书取下来,拍打拍打,一本本整整齐齐码在从街角商店买来的方便面箱里。一辆出租车连人带东西一块儿拉走了。在曾经被玉子视为“家”的那套房子里,大衣橱抽屉里躺着一把长短粗细不等的棒针。那么粗的一把,足有几十根。两头用黑皮筋结结实实扎着,是玉子昨晚上扎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玉子把它们丢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子原来觉得女人织毛衣是恶习,是因为母亲的遭遇给她造成了不良的心理感受。
B.丈夫的新毛衣是手工编织的,他却说是买的;玉子从这个拙劣的谎言中发现了丈夫出轨。
C.“搁置多年落了厚厚一层灰的专业书”,暗示读者婚后的玉子是一个毫无追求的人。
D.玉子离家时“一辆出租车连人带东西一块儿拉走了”,展现了玉子独立、决绝的性格。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玉子有勤劳贤惠、心灵手巧的一面,也有独立坚强的一面,是一个立体丰富的圆形人物。
B.从痛恨织毛衣到迷上织毛衣,作者只用“爱情”来解释人物的剧变,理由不够充分,说服力稍显不足。
C.“笨拙地一针一针戳着毛线”一个“戳”字传神地将玉子初学织毛衣时的笨拙和认真展现得淋漓尽致。
D.第五段开头“那件事其实也不算什么”,看似语气平淡,实则使用反语,说明这件事对玉子的打击之深。
8.玉子的织毛衣针和《哦,香雪》中的铅笔盒,两件道具在小说中发挥了哪些相同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玉子把它们丢了”,你觉得玉子是有意还是无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
10.下列选项中的字音、字形、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倡(chāng)女 薄言裰之 敛容:显出端庄的脸色
B.嘲哳(zhā zhā) 莳未匝 次第:光景,状况
C.乍暖还(hái)寒 臻于至善 列缺:缺口,空缺
D.兜鍪(mǒu) 钿头银篦 草草:草木
三、文言小题(本大题共6小题)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 ④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②至于泰安 至于:到达了
③道皆砌石为磴 为:作为
④道少半,越中岭 少半:不到一半
⑤崖限当道者 限:限制
⑥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偻:脊背弯曲,鞠躬状
⑦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失:模糊或缺失
⑧僻不当道者 当道:挡道,拦路
A.①④B.②⑦C.③⑥D.⑤⑧
14.下列各项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闻:知道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耻:并列
1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
C.何陋之有?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6.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张先①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②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③,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注】①张先,北宋婉约派代表人物。②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③双槽,指双琵琶,槽是琵琶等乐器上弦的格子。
17.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天青垂水”句,一个“垂”字将天空、水面连接起来,水天一色,炼字精当。
C.“柳径”二句写岸边柳荫小路空无一人,只有柳絮飘舞,写景率直,却有妙趣。
D.“汀洲”五句转向人物描写,船夫们竞相采香草、拾翠羽,踩水而行,泊船洲边。
18.白居易的《琵琶行》以高超的技巧手法摹写音乐,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本词下阕是如何描写音乐的?请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登高》中“”写木叶摇落之景,表现出杜甫悲凉心境;《声声慢》中“”写落花堆积之状,寄托了李清照难解的愁绪。
(2)《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3)《登泰山记》中,“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的句子是:“,。”
(4)《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明白晓畅,表现出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5)李煜《虞美人》词中“,”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六、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B.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C.炎症是很多疾病的幕后推手,更是癌症和心血管病共同的“土壤”。
D.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如水,不会只平静无波、顺流而下,还会遇横阻之坎、遇壁立之崖,当此情景,有人选择绕,有人选择迎。实则绕,是一种智慧;迎,是一种精神。人生如此,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也是如此。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今天为学求知,未来勇担时任,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C 2.B 3.B 4.①首先指出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带给人们丰富的享受,我们要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
②其次强调仪式对人们形成文化认同、获得精神享受以及彰显传统文化、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③最后指明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5.①全力打造节日文化盛宴,举办多彩文旅活动。
②充分利用群众假日需求,实施文化惠民措施。
③新式体验享别样节日,科技助力文化推广。
④借外国友人视角平台树文化自信,推广传统节日文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传统节日让仪式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人们通过传统节日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错误。原文是“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难以”不等同于“无法”;
C.“上海、陕西、湖北等地的中秋活动有音乐会……这些活动依然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错误,选项所列出的“音乐会”不属于中秋传统文化活动形式;
D.“湖北一些景区的中秋活动融入现代科技,推出光影盛宴,如……云台山千架无人机表演”错误,云台山千架无人机表演在河南焦作。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提到重阳节插茱萸习俗;
B.是诗人感慨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没有体现中国传统节日仪式;
C.提到除夕年夜饭,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习俗;
D.提到端午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喝菖蒲酒的习俗。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从第一段“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可知,材料一首先指出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带给人们丰富的享受,我们要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
从第二段“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可知,其次强调仪式对人们形成文化认同、获得精神享受以及彰显传统文化、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从第三段“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可知,最后指明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二“沪上多彩文旅活动让广大市民在节日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内蒙古博物院在9月8日至9月11日连续推出‘中秋手作——千秋鉴团圆’……等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中秋古韵、共话家国团圆”可知,可以全力打造节日文化盛宴,举办多彩文旅活动。
从材料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9月7日发放5000张陕西文旅惠民卡……”可知,可以充分利用群众假日需求,实施文化惠民措施。
从材料二“湖北不少景区推出光影盛宴,点亮中秋夜空,将赏月、拜月祈福等民俗活动融入现代科技之中……”“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暨千机秀点亮云台山表演秀将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上演……”可知,新式体验享别样节日,科技助力文化推广。
从材料三“这个中秋,在烟台体验过中秋节的还有一批‘特殊’的外国友人……他们一路观摩一路用镜头记录,巴沙告诉记者,这次回去之后,他也会把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俄罗斯的观众”可知,可以借外国友人视角平台树文化自信,推广传统节日文化。
【答案】6.C 7.B 8.(1)都作为小说线索贯串始终;
(2)都是主题的象征:铅笔盒象征广香雪对现代知识和文明的向往,织毛衣针则象征了女性将家庭作为人生价值的社会观念。
9.玉子是有意为之。
(1)丈夫的背叛使玉子非常伤心,主动丢下棒针更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情节角度);
(2)故事中的玉子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藕断丝连并不符合人物设定(人物角度);
(3)这些毛衣针陪伴了玉子的前半生,丢掉它们一定经历了很激烈的思想斗争(人物角度);
(4)“棒针”是女性放弃自我、为家庭彻底奉献的象征,主动丢下棒针,告诉读者玉子准备回归职场,以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己的价值。
玉子是无意为之。
(1)“棒针”是女性在家庭中体现爱家人的一种工具,不可或缺;
(2)丈夫的背叛使玉子非常伤心,这些织毛衣针自然而然就用不上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婚后的玉子是一个毫无追求的人”分析无依据,依据“婚后为公婆织,有了孩子为孩子织。……玉子成了公认的织线专家。……要是没有后来那事,玉子准会编一本棒针花样大全出来”可知婚后的玉子有自己的工作,在经营家庭上也花了很大心思,说她毫无追求并无依据。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理由不够充分,说服力稍显不足”错误,依据“玉子再没有见过比娘手巧的女人了,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枝头绽的花,无一不能在娘手下活灵活现”可知玉子的母亲就是心灵手巧之人,玉子本身就有这种潜质;依据“玉子是娘在玉米地里生的。爹……爹死时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只是把攥着玉子的手一松,就永远地去了。玉子和弟弟都是攥着娘的手长大的”可知不幸的童年经历使玉子特别眷恋平静温暖的生活,为玉子由讨厌织毛衣到迷恋织毛衣作了必要的铺垫,就是在给这种转变提供合理充足的理由。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1)都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始终:《哦,香雪》中围绕“铅笔盒”先后写了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香雪学校受伤害;香雪上车换铅笔盒;香雪拿着铅笔盒夜归等情节。“铅笔盒”贯穿小说的主体部分。
《玉子》中围绕“玉子的织毛衣针”先后写了玉子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他织成了一双手套;婚前她为他织,婚后为公婆织,有了孩子为孩子织。各种各样的毛线,大小款式不一的毛衣毛裤毛袜毛手套毛围脖把玉子的心塞得满满的;玉子用黑皮筋结结实实扎着织毛衣针等情节。“玉子的织毛衣针”贯穿小说的主体部分。
(2)都是主题的象征:《哦,香雪》中铅笔盒背后关联着知识和上大学,拥有了知识就可以上大学,就可以“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铅笔盒作为一种文具,自然就是知识的象征,对铅笔盒的追求象征广香雪对现代知识和文明的向往;
《玉子》中织毛衣针背后关联着家庭,“这使女人从中体味到一种女人独有的心境,不是别的什么可以代替得了的。三两毛线织了拆,拆了织,玉子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他织成了一双手套,也开始为自己编织一种新的生活”“婚前她为他织,婚后为公婆织,有了孩子为孩子织。各种各样的毛线,大小款式不一的毛衣毛裤毛袜毛手套毛围脖把玉子的心塞得满满的”,织毛衣针作为做衣服的一种工具,是对家人爱的表现,因此织毛衣针象征了女性将家庭作为人生价值的社会观念。
【刷有所得·方法】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来说,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
③借助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尤其要重视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探究人物命运和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
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⑤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第一种:玉子是有意为之。
(1)从情节角度看,依据“有天玉子进门后看到丈夫穿了件暗红的细羊毛高领衫。丈夫有些不自然地耸耸肩:还可以吧,刚买的。……织了拆,拆了织,一针针下来,要织多少下呀”可知她看到丈夫身上穿的毛衣,知道丈夫背叛了自己,丈夫的背叛使玉子非常伤心,主动丢下棒针更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
(2)从人物角度看,依据“玉子最瞧不起周围那些女孩子的,就是吃零食、织毛线这两大恶习。没出息,玉子不能和她们一样”可知故事中的玉子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藕断丝连并不符合人物设定;
(3)依据“三两毛线织了拆,拆了织,玉子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他织成了一双手套,也开始为自己编织一种新的生活”“毛线成了玉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前她为他织,婚后为公婆织,有了孩子为孩子织。各种各样的毛线,大小款式不一的毛衣毛裤毛袜毛手套毛围脖把玉子的心塞得满满的”可知大学时用这些毛衣针为丈夫织,婚后为公婆织、为孩子织,这些毛衣针陪伴了玉子的前半生,丢掉它们一定经历了很激烈的思想斗争;
(4)依据“怪不得那么多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女人乐此不疲,……不是别的什么可以代替得了的”“毛线成了玉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前她为他织,婚后为公婆织,有了孩子为孩子织。各种各样的毛线,大小款式不一的毛衣毛裤毛袜毛手套毛围脖把玉子的心塞得满满的”可知“棒针”是女性放弃自我、为家庭彻底奉献的象征,后来“把在书架上搁置多年落了厚厚一层灰的专业书取下来,拍打拍打,一本本整整齐齐码在从街角商店买来的方便面箱里”“大衣橱抽屉里躺着一把长短粗细不等的棒针。那么粗的一把,足有几十根。两头用黑皮筋结结实实扎着,是玉子昨晚上扎的”主动丢下棒针,告诉读者玉子准备回归职场,以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种:玉子是无意为之。
(1)依据“怪不得那么多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女人乐此不疲,……不是别的什么可以代替得了的”“毛线成了玉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前她为他织,婚后为公婆织,有了孩子为孩子织。各种各样的毛线,大小款式不一的毛衣毛裤毛袜毛手套毛围脖把玉子的心塞得满满的”可知“棒针”是女性在家庭中体现爱家人的一种工具,不可或缺;
(2)依据“有天玉子进门后看到丈夫穿了件暗红的细羊毛高领衫。丈夫有些不自然地耸耸肩:还可以吧,刚买的。……织了拆,拆了织,一针针下来,要织多少下呀”可知她看到丈夫身上穿的毛衣,知道丈夫背叛了自己,丈夫的背叛使玉子非常伤心,离开了这个家,这些织毛衣针自然而然就用不上了。
10.【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理解词义的能力。
A.“薄言裰之”的“裰”应写作“掇”。
C.“乍暖还寒”的“还”应读huán。列缺:闪电。
D.“兜鍪”的“鍪”应读móu。草草:草率。
故选B。
1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浩浩淼淼(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
②“乎”,表疑问语气。句意: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③“乎”,相当于介词“于”,表处所。句意: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
④“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
用法相同的是①④。
故选C。
12.【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翔《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说法错误。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选项对“晦”“朔”的解释颠倒了。
故选C。
13.【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正确。句意: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
②正确。句意:到了泰安。
③正确。句意:都是石头砌的台阶。
④正确。句意: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
⑤“限”,门槛,用作状语,像门槛一样。句意: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
⑥正确。句意: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⑦正确。句意: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⑧“当道”,对着道路。句意: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
故选D。
14.【答案】C
【详解】A.正确。句意: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B.正确。句意: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真糊涂啊!
C.“绝:断绝”错误。“绝”在此处意思是“横渡”。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能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D.正确。句意: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看不起他们。
故选C。
15.【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安”是“在”的宾语,前置了;
B.“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是“为”的宾语,前置了;
C.“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句,“何陋”是动词“有”的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译为介词“被”,属于被动句;
故选D。
16.【答案】(1)我不禁感到凄怆,整理衣服端坐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2)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整理,端正;“危坐”,端坐;“何为”,宾语前置句,为什么;“然”,这样。
(2)“城郭”,城池;“居”,停留;“然”,……的样子。
【答案】17.D 18.①运用比喻,“玉盘大小乱珠迸”将节奏紧凑、精湛的琴声比作大小珍珠落入玉盘里那样清脆的声音,化无形为有形,显得形象可感。②侧面衬托,“弹出今古幽思谁省”通过写“我”作为听乐人的情绪反应和情思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表达效果。③环境烘托,“江空月静”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留下了无穷的余韵。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D.“船夫们”错误。“修巾薄袂”是妇女春日装束,“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是指游春女子束着修长衣带,衫袖轻飘,竞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所以,应把“船夫们”改为“美女们”。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玉盘大小乱珠迸”意思是琵琶的乐声嘈嘈切切,犹如大小珍珠落到玉盘的声音。此句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运用比喻,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处如急风暴雨,低回处如儿女私语,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皆随乐声起伏,曲曲传出。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是说风停夜静时,从屏障内忽然传出两位琵琶女奏响的乐曲,饱含古往今来的失意文人和沦落天涯的歌女郁结的情思,有谁能够领悟?通过写“我”作为听乐人的情绪反应和情思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这是侧面衬托。
结句“江空月静”是环境烘托,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
19.【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 满地黄花堆积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萧”“盈”“卒”“苍”。
【答案】20.C 21.采用比喻手法,把家乡比喻为“老树”,把农民比喻为“种子”,把离开家乡随处漂泊的农民比作“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突出表现了土地之于离乡农民的重要性。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孤魂”引号的作用是表特殊含义。
A.表示反语讽刺;
B.表示直接引用;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强调。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本体为“家乡”,喻体为“老树”;本体为“农民”,喻体为“种子”。这些离乡的农民是因为故乡缺少供给他们生活的土地,就像老树上缺少供给这些被风吹出去的种子的营养,为了生存而离开家乡随处漂泊,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地对于离乡农民的重要性。
22.【答案】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以水为喻来说人生,写出了人生会遇到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平静的、顺利的,一种是坎坷的、阻挡的。之后材料的重心落在遇到后一种状态时的应对方法,面对阻碍,有人用“绕”来解决问题,有人用“迎”来直面险阻。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内容的升华,选择绕,是一种智慧的表现;选择迎,是一种勇敢的精神。第三句话指出“绕”和“迎”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有启示作用,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综上,本次作文重在引导考生思考遇到阻碍困境时,既要有“绕”的智慧,学会转换思维、灵活变通,找寻另一种思路;又要有“迎”的精神,要迎难而上,不畏惧退缩,笑迎挑战,乐观以对。写作时要能够从两个方面辩证分析,并能结合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来写“绕”和“迎”带来的启示。
写作时,可以将“绕”和“迎”联系起来,认识到“绕”是一种思维智慧,“迎”是一种意志精神,二者都是在面对困难阻隔时可共同保持的良好优势,会更有深意;若能进一步深入思考,认识到“绕”其实不是畏惧和躲避,“绕”中体现着“迎”的积极态度;“迎”不意味着冲动蛮干,“迎”中可以有“绕”的明智转弯,分析阐释两个话题体现的辩证逻辑关系,会更有思想。如在开头提出时代浪潮奔涌,新时代吾辈青年应既像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也懂得变通,转换角度。然后分别论述“迎”,是向前,是积极,是追求,是进取。“绕”,是调整,是转换,是灵活。最后辩证分析“迎”与“绕”是人生的一种哲学,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我们需要用“迎”的勇气,去追求,去实现自我。我们也需要用“绕”的智慧,去思考,去反思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属于自己的目标,属于自己的精彩。
立意:
1.适时转弯,“绕”出柳暗花明。
2.风雨在途,“迎”来丽日晴天。
3.当“绕”也当“迎”,兼具智慧与精神才能赢得成功。
4.“绕”中有“迎”姿,“迎”中有“绕”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小题,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12月月考题答案docx、答题卡pdf、答题卡作文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