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八课《人之初》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682663/0-17387613654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人之初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人之初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化自信]热爱中国传统文学,诵读《三字经》。
[语言运用]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熟读成诵。
[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生活体验理解《三字经》的大致意思。
[审美创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人之初》精选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片段一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片段二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教材选取的片段对于现代儿童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关注字词:本课13个会认字中,“之、初、专、知”是翘舌音,“之、远、玉、知、义”是整体认读音节,“近、专”是前鼻音。本课6个会写字中,“习、玉、义”3个字是独体字,“学”是上下结构的字,“近、远”都是走字底的字,书写时要注意走字底的半包围结构汉字的要点。
关注词语:文中部分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记忆有难度,教学时可采用联系生活、直接讲解、扩词等方式辅助理解。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近、习”等6个字。(重点)
2.认读“相近、相反、学习、练习”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难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近、习、远”3个字。
2.认读“相近、相反”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文题目——人之初,并讲解“之”“初”两个字。(出示课件3)
教师重点讲解“初”的字形演变:“初”字最早由“衣”“刀”组成,表示开始拿剪刀做衣服,是“开始”的意思。在课文中指刚出生的婴儿。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介绍《三字经》。(出示课件4)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著。明清学者陆续补充。1928年为章炳麟重订。内容侧重道德教育,三言韵语,便于记诵。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2)认读生字。(出示课件5)
教师指名让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正音并强调:“之、初、专、知”是翘舌音,“之、远、玉、知、义”是整体认读音节,“近、远、专”是前鼻音。
学生开火车读。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识字方法:这节课中有很多要求我们认识的字,都有哪些好方法来记住它们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组词识字“相、习、教、道”。(出示课件6)
小组合作,展开交流:哪些字的读音易读错?多读几遍。
(3)认读词语。(出示课件7)
出示词语:相近 相反 学习 练习 知道 道路 专心 专门
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学生开火车读。
3.学习第1小节。
教师引导:朗读第1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出示课件8)
(1)教师讲解第一句话的含义。(出示课件9)
教师圈画“习”,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讲解:还有一个词语叫作“恶习”,恶习指不好的习惯、习性。你能猜一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根据理解回答,教师讲解: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教师讲解第二句话的含义。(出示课件10)
教师圈画“苟”,讲解:“苟”是假如、如果的意思,“乃”是就的意思,“迁”是变动、改变的意思。自己试着猜一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同桌之间说一说。
教师总结: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教师指导学生同桌对读第1小节,读出节奏。
4.学写字。
教师讲解书写“近、远、习”,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出示课件11、12)
“近”:半包围结构。“斤”要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辶”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远”:先写里面的“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辶”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习”:先外后内。主笔是横折钩,要写得舒展。横折钩的竖部分略往左斜,点提起笔与横折钩起笔直对。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人之初》,学习了第1小节。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学、玉、义”3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三字经》的兴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人之初》,认识了很多新字,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让我们再来认一认吧!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教师指正点评。(出示课件13)
教师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复习回顾。(出示课件14)
二、互动课堂,学习生字
1.学习第2小节。
(1)教师指导:同桌对读第2小节第一句话,看看这句话主要说了什么。(出示课件15)
同桌之间说一说。
(2)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不”的变调及小练习。(出示课件16、17)
(3)课件出示: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出示课件18)
教师引导:“宜”指合适、适宜;“幼”指幼儿,小孩子。请你们试着自己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讲解: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4)课件出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示课件19)
教师指导:拍手读第2小节第二句话,看看这句话主要说了什么。
教师讲解:“琢”指雕刻;“器”指器具、有用的玉器;“义”指道理。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先来试着自己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玉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材。
组词认读生字“玉、知、义”。(出示课件20)
教师引导:你是怎样努力学习的呢?选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给大家讲一讲吧!
学生自由表达。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第2小节。
2.巩固复习。
教师播放课件音频,引导学生朗读:《三字经》的内容相信大家很小就会背了,现在让我们伴着音乐拍手读一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出示课件21)
学生拍手读全文。
3.学写字。
(1)教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字经》,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现在就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个新字吧!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学、玉、义”。(出示课件22~24)
三、熟读成诵,适度拓展
1.学生自主练习背诵课文。
教师指导:先分句背诵,再连起来背诵。
2.指名让学生分句背诵,分小节背诵,全文背诵。
3.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只学习了《三字经》中的四句话,但是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三字经》中丰富的内容。接下来,老师从《三字经》中另外选出了几句话,一起去读一读吧!(出示课件25)
教师范读,学生自主读一读。
教师小结:这一段《三字经》节选中还包含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叫《孟母三迁》。课下找来读一读吧!
教师总结:《三字经》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而且还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丰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一读,相信你从中一定会得到很多的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一年级下册(2024)小青蛙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姓氏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红楼春趣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