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1页
    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2页
    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用如图装置进行CO2性质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冬奥运动服中的石墨烯发热材料研制
    B.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C.实现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人工合成
    D.研制新型催化剂实现光照高效分解水
    2.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下列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减少开私家车
    C.落叶就地焚烧 D.使用清洁能源
    3.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4题)
    A.a表示氮气
    B.b的化学性质比a稳定
    C.其他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
    D.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5.“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将气体压缩到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
    B.液态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运动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6.Al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AlO2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CO2 B.H2
    C.NH3 D.SO2
    7.铜基催化剂常温下可有效催化甲醛氧化,反应如图所示,图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反应物是甲醛和氧气
    B.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9
    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可用于消除居室甲醛污染
    (第7题) (第8题)
    8.用如图装置进行CO2性质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证明CO2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②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C.③观察到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D.①②③只能验证CO2化学性质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提供足够的氧气
    C.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0.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氢氧化钙 液氮 B.碘酒 二氧化硫
    C.海水 石灰石 D.高锰酸钾 石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8分)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
    【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1)温度不能太高;(2)压力要足够大;(3)要有甲烷气源。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
    【为什么开采困难?】可燃冰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甲烷气体不泄漏、不引发温室效应,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
    【可燃冰有哪些用途?】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备炭黑、乙炔、氰化氢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低温低压
    (3)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会引发的严重环境灾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燃冰除了作燃料外还具有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7)未来可燃冰将是一种很好的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请你再说出一种新能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3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
    (1)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C、E组合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与B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的燃烧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后发现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5)装置G用途广泛,要将储存在G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若用装置G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G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且该测量仪器需连在________(填“a”或“b”)口一边。
    (6)实验室用31.6 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当反应结束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
    13.(9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一)如图1所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第13题图1)
    (1)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______(填字母)。
    (4)使D中燃着的白磷熄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微粒的性质的实验
    小明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
    (5)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丽仿照小明的方法,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如图2甲所示,你认为小丽设计这组实验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题图2)
    (三)小宁做蜡烛燃烧的实验(如图2乙):点燃一支蜡烛,用干燥的烧杯罩住,请依据此实验回答问题:
    (8)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小宁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过一段时间,蜡烛熄灭了,这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某同学在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手因接触高锰酸钾而被“染”成黄褐色,怎么也洗不掉。但回家用手接触了猕猴桃后,黄褐色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上网查询得知:“猕猴桃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它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化学反应;维生素C还广泛存在于新鲜的果蔬中。”于是,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提出问题】不同品种的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相同吗?哪种含维生素C最多?
    学习小组选取猕猴桃、梨、紫甘蓝和黄瓜探究其维生素C含量高低。
    (第14题图1)
    【猜想假设】维生素C含量:猕猴桃>梨>紫甘蓝>黄瓜
    【进行实验】步骤一:制作新鲜果蔬汁
    (1)取等质量果蔬可食用部分,加入等体积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榨汁→________→放入滴瓶备用。制作果蔬汁时,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果蔬汁与0.02%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2)在四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等量0.02%的高锰酸钾溶液,将四种果蔬汁各自滴入其中的一支试管中,边滴加边________,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记录滴加果蔬汁待测液的滴数,重复进行3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证据推理】(3)加入的待测液滴数越多,说明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越________(填“高”或“低”)。(注:这里做了近似处理,暂时不考虑果蔬之间的含水量差异)
    【得到结论】(4)维生素C含量由高到低的果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数据,与本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还存在一定偏差。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下列可能引起偏差的是________。
    A.量取高锰酸钾溶液时,操作不规范导致高锰酸钾量不等
    B.胶头滴管的规格不完全相同
    C.滴加待测液时有挂壁现象
    从原理角度分析,果蔬是混合物,果蔬中除维生素C外,其他成分也可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另外,提供的四种果蔬新鲜程度也不一样等。
    严谨求实、质疑申辩的科学态度让本次实验找到了新的探究点。
    探究活动二:
    【提出问题】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维生素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取等质量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时间的黄瓜,重复探究活动一的步骤。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长短对其维生素C的含量有影响。
    【生活应用】(6)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你认为果蔬怎么吃能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拓展延伸】(7)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根据该化学式你能得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8)假设一个猕猴桃100 g,每100 g猕猴桃能补充300 mg维生素C。下图为某维生素C咀嚼片说明书的一部分,如果每天吃猕猴桃代替吃此维生素C咀嚼片,那么,成人每天最多吃________个猕猴桃。
    (第14题图2)
    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B 2.C 3.B 4.B 5.D 6.B 7.C 8.B 9.A
    10.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1.(1)混合物
    (2)B
    (3)能量高、燃烧值大(合理即可)
    (4)温室效应加剧和大规模海啸
    (5)CO2+4H2eq \(=====,\s\up7(催化剂))CH4+2H2O
    (6)制备炭黑(合理即可)
    (7)太阳能(合理即可)
    12.(1)锥形瓶
    (2)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2KMnO4eq \(=====,\s\up7(△))K2MnO4+MnO2+O2↑;D;
    3Fe+2O2eq \(=====,\s\up7(点燃))Fe3O4
    (4)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刚有气泡便开始收集,合理即可)
    (5)a;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如果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量筒;a
    (6)3.2 g
    13.(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3)A
    (4)停止通氧气(或把温度降到40 ℃以下)
    (5)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
    (6)分子在不断运动
    (7)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或验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8)烧杯内壁有水雾
    (9)隔绝氧气
    14.(1)过滤;除去溶于水中的氧气,防止维生素 C 被氧化(合理即可)
    (2)振荡;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为无色
    (3)低
    (4)猕猴桃、紫甘蓝、黄瓜、梨
    (5)ABC
    (6)趁新鲜的时候食用(或切开后马上食用,合理即可)
    (7)维生素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合理即可)
    (8)2
    点拨:成人每天最多吃维生素C咀嚼片=2片×3=6片;成人每天最多吃维生素C咀嚼片可获得维生素C 质量=0.1 g×6=0.6 g=600 mg;相当于猕猴桃个数=eq \f(600 mg,300 mg)=2。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资料卡片:
    维生素C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易被氧化,能使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果蔬汁种类
    猕猴桃汁
    梨汁
    紫甘蓝汁
    黄瓜汁
    滴数/滴
    11
    13
    12
    31
    35
    33
    20
    20
    20
    25
    27
    26
    平均滴数
    12
    33
    20
    26
    维生素C咀嚼片
    【成分】本品每片含维生素C 0.1 g。辅料为葡萄糖、淀粉、硬脂酸镁、固体香精、阿司帕坦。
    【适应症】用于预防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咀嚼后吞服,成人常用量一次1~2片,一日3次

    相关试卷

    安徽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学情评估卷二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学情评估卷二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对下列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